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

燕王職先入爲主,他認爲代相親自出使燕國,是爲了攻滅中山國一事而來。燕王職也認爲代相此行就是爲了兩個目的。

一個是爲了購買大量的戰馬,擴建鐵騎。另一個就是向燕國借兵,攻滅中山。

燕王職爲了感謝趙君當年對燕國再造之恩,報答趙君恩情,無償爲趙國提供一萬匹戰馬。但,借兵一事,他是不會答應了。

幾年前,中山國趁著燕國大亂,趁火打劫,攻取燕國疆土,掠奪民財。燕國的祭祀禮器也被中山國運回國內。燕王職繼位,不忘國恥。

兩年前,燕王職聽說趙君準備攻伐中山國。燕王職配合趙君,率領大軍南下攻伐中山國。然,燕王職沒想到中山國竟然能以一敵二而不落敗。

趙國鄗城被中山國佔領,燕國喪失了一員大將和傷亡了一萬將士。此戰之後,燕王職不得不改變戰略。他要做的就是養精蓄銳,發展國力,以待時日。

燕王職正在想用什麼藉口,回絕趙國借兵一事。他卻沒想到趙君不向燕國借兵,反而向他要秦質子公子稷。

當代相說出秦質子三個字的時候,燕王職內心震動,心道:“趙君爲何要秦質子。”

趙固見燕王職沉默不語,問道:“王上,秦質子可在燕國。”

燕王職回過神來,將疑惑放在心中,神色平靜地答道:“趙國正在和中山國開戰。趙君爲何要秦質子。”

趙固曾和燕王職相處過一段時日,對他的性情頗爲了解,也不瞞他,“趙國和中山國議和了。”

燕王職怔了半響,驚道:“趙國和中山國議和了。”

“至於爲什麼議和,一句話也說不清楚。”趙固見燕王職得到這個消息時,和他一樣吃驚,又道:“吾君得知,秦武王蕩死後,秦國諸公子爲了爭奪王位,陷入內亂。吾君不忍秦國同室操戈,減少百姓傷亡,還秦國天下安寧。吾君得知秦惠王向燕國送來一名質子。吾君希望王上讓秦質子回國繼任王位,匡扶秦國天下。”

燕王職並不糊塗,他也不相信趙君會真心誠意幫助秦國平定天下。

秦國內亂已達三年,趙君選擇這個時候出手,估計是秦國內亂即將結束。趙君之舉既是想將秦國的水攪渾,爲趙國謀取更多的利益。趙君要秦質子,是爲了更好的插手秦國內政。燕王職雖然明白趙君真實用意,但他也不能阻止。

燕王職沉吟少許,權衡利弊。

趙國想要護送秦質子歸國,就要徵得燕王職的同意。

燕王職不放秦質子歸國,趙君想要插手秦國的計謀就會落空。燕王職也會因爲秦質子的事情,得罪趙國。燕王職得罪趙君,就會落得一個忘恩負義的名聲。

趙國有恩於燕,燕不回報也就算了。如果燕國在反咬一口。燕國又和中山狼有什麼不同。眼下,燕國國力剛有點起色,但處境還是十分堪憂。

燕國北有東胡,南有齊、中山之患。燕國在和趙國交惡,燕國的處境相當危險。

趙君以趙固爲使,出使燕國,也是打感情牌。

趙固曾扶持燕王職歸國,並擁立他爲王,還幫助燕國擊退齊人、中山人。趙君派趙固前來,也是爲了照顧燕王職和燕國的情緒。進一步表明了趙國的誠意,也彰顯趙君沒有威逼利誘的意思。

放不放秦質子的主動權在燕王職手上。趙君要做的就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兩國達成協議。

燕王職見趙君行事幹脆利落,考慮又十分周全。於情於理,於公於私,他都沒有反對趙君扶持秦質子歸國繼任王位的理由。

燕王職語調輕鬆地問道:“寡人不放秦質子就會破壞趙君的計謀。燕、趙兩國從此就會交惡吧!”

“王上說哪裡的話。”趙固神情嚴肅,“燕、趙兩國,豈能因爲秦質子之事,壞了兩國兄弟般的情誼。”

燕王職笑道:“如此甚好。”

趙固道:“秦質子關係到燕國和秦國邦交。王上不讓秦質子歸國,也有自己的考慮。吾君絕不會爲了自己的利益,爲難王上做出決定。吾君說兩國邦交要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

燕王職道:“趙君當真是這樣說。”

“我豈敢欺騙王上。趙君還說秦質子是燕國的國政,王上答應讓秦質子歸國,自然是可喜的事情。王上不願放秦質子歸國,我們不能勉強,更不能逼迫。”趙固見燕王職臉色並無太大的波動起伏,又道:“吾君說燕王是通達明理、賢能之君,是不會忍心見秦國內亂,塗炭生靈。”

燕王職見趙君都這麼說了。自己拒絕到是有點不近人情,更說不過去,笑道:“代相,秦質子正在薊城。趙君要扶持他回國繼任王位,匡扶秦國天下。寡人也願意獻上一份力。”

趙固本以爲還要費些時日,才能說服燕王釋放秦質子。趙固怎麼也沒想到燕王,會這麼快就做出決定,事情進展也比趙固預期還要順利。

趙固行禮道:“燕王願和趙國一起送秦質子回國,匡扶秦國天下。燕王乃大義之人。我替趙君謝過燕王。”

“燕國和趙國之間的情分,豈能用謝字。寡人不過也想盡一份力罷了。”燕王職又道:“寡人見秦國亂做一團,也是於心不忍。燕國孱弱,雖有心也無能爲力。今趙君扶持寡人一樣,扶持秦質子。寡人應該積極響應趙君的號召。”

燕王職的意思表達的很委婉、含蓄。他的意思是說趙君是在干涉內政,既是干涉秦國,也是干涉燕國。燕王職雖明白,但他心裡一點也不生氣。燕國足夠強大,他也會做出與趙君同樣的決定。

趙固性情單純,見燕王真情實意,忙道:“燕王深明大義,請受我一拜。”

“代相,快快起來。”燕王職笑道:“維持天下和平,是每個男兒都要盡的一份力。寡人不過是盡了自己的那份力罷了。”

趙固擡頭看著眼前這位二十幾歲的燕王職。

燕王職的行事作風與趙君有諸多相似之處。對人以誠,待人以真。假以時日,燕國在他這份情懷的感昭下,必定會重拾燕人風骨。燕國也會再次崛起,傲視諸侯。

齊國施加給燕國的恥辱,也將自食其果。燕王職的人格魅力,將會有大量賢能之人匯聚在他的身邊。攻齊雪恥,又何嘗不能夠實現。

燕王職見趙固用赤誠的眼神看著自己,良久也不說話,問道:“代相,寡人還能爲趙君做點什麼。”

趙固穩了穩心神道:“燕王,能否讓我見一見秦質子。”

燕王職笑道:“這個自然。代相,我們一起去見他。”

周天子和鄭莊公互換人質,達成和平。天子和諸侯的信用,要用交換人質來作保證,成爲笑談。但,諸侯之間用交換人質的方式,換取兩國和平,從而締結盟約。一旦兩國開戰,質子是第一個爲國死的人。

質子在諸侯國之中的待遇並不高,時常還會有生命危險。趙固見燕王職對秦質子的稱謂,是他,而不其他用語。

趙固的眼神充滿疑惑,問道:“燕王,你對秦質子也太好了吧!”

燕王職也曾在韓國爲質,自然聽出了趙固話外之音,也不介意,大方地笑道:“代相,有所不知。他不僅秦國送來與我國締結和平的質子。他還是我母后的弟弟。按照輩分,寡人還要喊他一聲舅舅。寡人不禮遇他,不但違背了倫理,還會惹得母后不高興。寡人啊!最怕的就是母后。”

“皆說燕王以仁孝治國,胸襟坦蕩,築黃金臺招天下人才。今日一見,果真如此。”趙固稱讚道:“燕王遲早有一天會重拾燕人風骨,攻齊雪恥。”

“果真有那麼一天。寡人豈不樂哉。”燕王職催道:“代相,我們一起去看寡人的小舅舅!”

……

秦質子公子稷不僅是燕易後同父異母的兄弟,也是燕王職的舅舅。秦惠王駟制定遠交近攻的國策,將長女孟嬴嫁給燕易王爲後。

孟嬴遠嫁燕國,苦寒之地,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她遠嫁燕國二十多年,本以爲忘記了親情,心也隨著燕國寒冷的天氣死了。她雖是一國之母,但她臉上看不到半點快樂。

當燕易後見著公子稷的時候,那個冰冷的心瞬間融化,眼淚情不自禁地掉了下來。

燕易後見自己這個弟弟也跟她一樣成爲父王政治的犧牲品。又想到公子職年少的時候,也從她身邊離開,前往韓國爲質。孟嬴心中的悲痛多了幾分,眼淚一滴又一滴滑落。

孟嬴雖不能改變父王的主張,也不能改變公子稷爲質子的命運。孟嬴能做的就是給公子稷提供好的衣食起居,不要他受到任何人欺負。

孟嬴要儘量給公子稷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給他送去溫暖,不讓他感到孤獨。

燕王職禮遇公子稷,不僅是因爲燕易後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燕王職也是公子稷這個年紀,踏上了前往韓國爲質子的道路。燕王職看到了公子稷,也看到了昔日的自己。

公子稷見燕王職等人到來,行禮道:“拜見燕王。”

“小舅舅,不必多禮。”燕王職見公子稷的年紀比自己小,喊他舅舅又感覺不對,於是在舅舅面前加了一個小字。

公子稷恭順有禮,答道:“我是質子,你是燕王。我雖是你的舅舅,但也不能失了禮數。”

燕王職頭疼道:“小舅舅的性格一點都不像燕國人。你在燕國生活了多年,怎麼一點也沒有被我國的風氣感染。”

公子稷見著四周還有其他人,問道:“燕王,這幾位是。”

“這位是趙國的代相。”燕王職見著眼前有位儒雅之人,英俊不凡,也不知道對方的名字,尷尬地問道:“代相,這位,你不替寡人引薦。”

“是我考慮不周。”趙固賠禮道:“這位是樂毅。”

燕王職神情驟變,激動道:“他是誰。”

樂毅行禮道:“趙國千夫長,樂毅。”

燕王職確定自己沒有聽錯,喜形於色,“原來你就是樂毅。”

趙固問道:“燕王見過樂毅。”

“果真是一表人才,儀態不俗。”燕王職盯著樂毅看了看,難以壓抑心中地喜悅,“我雖沒有見過樂毅,但這兩個字早有耳聞。”

樂毅問道:“樂毅乃市井小民,怎會有人向燕王提起我。”

燕王職問道:“樂將軍,樂池將軍是你什麼人。”

樂毅答道:“他是我族叔。”

“我在韓國爲質,多虧了樂將軍護送我歸國。否則,寡人在韓國就死在齊人之手。如果不是樂將軍,我也不知道自己死了多少次。”燕王職回憶起昔日的時光,嘆道,“樂將軍和我渡過的每一天,說過的每一句話,我都記在腦海之中。十年不見,樂將軍可好。”

樂毅答道:“族叔,三年前去逝了。”

“我還未報答樂將軍的恩情,樂將軍就走了。我也沒能送樂將軍最後一程。”燕王職痛苦道:“真是痛殺我也。”

樂毅感激道:“燕王對族叔情意深重,族叔會感到很高興。”

燕王職抓起樂毅的手,語調透露出歡喜,“我記得,樂將軍離開燕國時說的那些振奮人心的話。我還記得那座十里長亭,還有那片茂密的森林。樂將軍臨走前向我提起你,沒想到我們見面了。你果然有將帥之風。”

“謝燕王擡愛。”樂毅見燕王沒有自稱寡人,退後一步,與燕王保持君臣之距,語調十分謙恭,“我不過是趙國的千夫長,豈能成爲將帥。”

趙固雖不知道詳情,插話道:“樂毅是趙國最年輕,倚靠軍功成爲的千夫長。”

“真羨慕趙君,先有樂池,後有樂毅。”燕王職喜憂參半,他高興地是見到了樂池臨走前給他推薦的樂毅本人。他感到傷痛的是樂毅已經在趙君賬下效命。

這十年,他一直派人前往趙國打聽樂毅的下落,卻沒想到他們會以這樣的方式見面。

燕王職心中感覺酸酸,心道:“上天!你將賢能的將才匯聚在趙君賬下,你難道都不照顧我一下。你讓我認識了樂池,讓我們有緣無分。爲何又要我認識樂毅,還是有緣無分。”

姬望見王上一前一後變化如此之大,忙道:“王上。”

燕王職收拾自己悲傷的心情,對著公子稷道:“這位是代相趙固,這位是樂將軍樂毅。他們是來迎接你回到秦國的。”

公子稷聞言,喜道:“什麼,我可以回到秦國了。”

燕王職問道:“小舅舅想不想回到秦國。”

公子稷用力地點了點頭,真情流露,“我日日夜夜都在渴望回到秦國。你們真的要送我回到秦國。”

燕王職道:“我們不僅送你回到燕國,還要助你爲秦國的王。”

公子稷愣了半響纔回過神來,回道:“我能回到秦國就已經很高興了。能不能成爲秦王,我不奢望。”

燕王職用心地說道:“不,你要成爲秦國的王。小舅舅,你告訴我,想不想成爲秦國的王。”

公子稷點頭道:“想。”

“這就對了。你想成爲秦國的王。我們就會助你夢想成真。”燕王職對著樂毅行禮道:“十年前,趙君讓樂池將軍送我回到燕國,繼任燕王。十年後,趙君讓樂毅將軍送你回秦國,繼任秦王。前有樂池,後有樂毅。護送公子稷歸國,就拜託樂將軍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十二章 屠彝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三章 佈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八章 分化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三百零九章 孟嘗君去秦爲相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六章 賭國運
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十二章 屠彝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三章 佈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八章 分化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三百零九章 孟嘗君去秦爲相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六章 賭國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历史| 马边| 新化县| 五峰| 安新县| 屯留县| 北海市| 通辽市| 建昌县| 汉川市| 巍山| 桃园市| 中宁县| 桐乡市| 双桥区| 辽阳县| 樟树市| 孝感市| 栖霞市| 华池县| 海伦市| 德昌县| 乐都县| 垣曲县| 屏南县| 乌拉特前旗| 龙游县| 甘肃省| 柘城县| 肇东市| 玛曲县| 北票市| 庐江县| 城口县| 沙雅县| 陇西县| 巴彦淖尔市| 安塞县| 滦南县|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