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

公元前318年,韓、趙、魏、燕、楚五國合縱攻秦。

秦國以函谷關(guān)天險(xiǎn)據(jù)守,五國攻秦不克。

公元前317年,秦國向北橫掃義渠,向西震懾西戎,便向韓國揮出了東出第一劍。這一劍,也是秦國的復(fù)仇之劍。秦國要東出,窺周室,奪九鼎,以爭天下,伐韓是第一步。

秦國攻打韓國,趙、魏兩國出兵援助。秦國一國之力對抗三晉,著實(shí)有些吃力。

秦國一邊向三晉示弱,另一邊派出使者前去齊國,有說齊王田闢彊攻打三晉。

韓、趙、魏、燕、楚五國合縱,向西可以攻打秦國,向東可謀取齊國。齊王田闢彊也認(rèn)識到五國合縱會威脅到齊國的利益。再加上,齊國打敗了秦國,三晉不邀請他當(dāng)合縱長,反而選擇了楚王熊槐。

齊王田闢彊不滿諸侯,以田罌、匡章爲(wèi)將,出兵攻打魏國。田闢彊要向三晉證明,齊國是東方大國。誰惹了齊國,必會付出血的代價(jià)。

韓、趙、魏三國,東邊要應(yīng)對齊國,西邊要抵抗秦國。

齊國出兵,攻打魏國。魏國抵擋不住齊國的進(jìn)攻,不斷丟城失地。魏趙聯(lián)軍在觀澤之地,與齊國展開大戰(zhàn)。魏趙聯(lián)軍被齊國打敗。

秦王駟見三晉敗於齊國,士氣低靡,加大對三晉的打擊。修魚一戰(zhàn),三晉慘敗,被秦人斬首8.2萬。

秦國東出,取得如此大的勝利,秦國上下一片振奮人心。

秦王駟在咸陽宮擺下酒宴,凡是百夫長以上以及擁有特別功勳之人,皆可以參加宮廷宴會。酒過三巡,衆(zhòng)人喝得相當(dāng)盡興。

秦王駟高舉酒樽,對著諸將問道:“討伐韓國,挫敗三晉,斬首8.2萬。我們能夠取得如此重大的成績。諸位將士,誰的功勞最大。”

諸將齊聲道:“王上。”

秦王駟大笑道:“非寡人之功最大。寡人覺得,秦相張儀之功最大。若非張儀那張巧嘴,有說齊國攻打三晉。三晉陷入東西作戰(zhàn),疲於奔命。我國安能取勝。諸位,隨寡人敬秦相一樽。”

諸將道:“敬秦相。”

張儀高舉酒樽,面向秦王道:“謝,王上。祝我大秦傲視諸侯,一統(tǒng)天下。”

諸將迎向秦王,朗聲道:“祝我大秦傲視羣雄,一統(tǒng)天下。”

“寡人與諸位共勉之。”秦王駟將手中的美酒一飲而盡。諸將也是喝得暢快淋漓。

秦王駟見衆(zhòng)人還站著,揮手示意道:“站著做甚,還不快坐下痛飲美酒。”

諸將聞言,一陣大笑,紛紛落座。

張儀重新斟滿一杯酒,面向秦王,“王上,臣有話要說。”

嬴駟笑道:“講。”

“張儀乃口舌之利,勢利之徒。伐韓,挫敗三晉,斬首8.2萬,乃諸將齊心協(xié)力用命之故。王上論功行賞,非我之功最甚。臣受之有愧。”張儀舉起酒樽,面向衆(zhòng)人道:“王上,請?jiān)试S臣禮敬衆(zhòng)人一樽。”

“張儀,寡人就喜歡你這樣的勢利之徒。”秦王駟樂道:“寡人允了。”

“謝王上。”張儀轉(zhuǎn)身,面向諸將道:“秦國能有今日,多虧諸將之功。張儀,敬諸位一樽。”

衆(zhòng)人齊聲道:“謝秦相。”

痛飲之後,咸陽宮大殿上,諸將神色肅穆齊聲吟唱道: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恭祝我大秦傲視羣雄,一統(tǒng)天下。大秦基業(yè),傳至萬世,永不衰敗。”張儀振臂一揮道:“天佑我大秦,天佑秦王。”

諸將也發(fā)出震人肺腑之音,“天佑大秦,天佑秦王。”

“寡人與君共勉之。”秦王駟高聲喝道:“今日寡人與爾等痛飲之,不醉不歸。”

這場酒宴,從日落喝至天明,衆(zhòng)人方纔盡興而歸。

又過了五日。秦國南邊的鄰國,蜀國和巴國相爭。

秦王駟也在打這兩國的主意。巴、蜀兩國派出使者向秦國求助,這給秦王駟一個名正言順出兵的機(jī)會。

巴、蜀使者來到秦國,秦王向兩國使者傳達(dá)了自己的意思。安置好了兩國使者,秦王駟召集羣臣入宮,商議國事。

“巴、蜀兩國相爭,兩國皆派出使者前來我國求援。寡人是救巴,還是救蜀。”秦王駟的目光掃視了一遍羣臣,問道:“張儀,怎麼沒來。”

嬴疾尷尬道:“王上,張儀不堪酒力。此刻,尚在醉酒之中。”

張儀不善飲酒,衆(zhòng)人是知曉的。然,宮廷酒宴,張儀雖不善飲酒,也不能不喝。秦王駟在酒宴還說,“張儀,你不喝就是不給寡人和諸位的面子。”

張儀見王上如此說了,只能硬著頭皮喝酒。

“哈哈哈。”秦王駟一陣大笑,“秦國男兒,豈有飲酒醉過三日。張儀飲酒,醉了五日,尚未酒醒。這酒力…太差勁了。”

嬴疾笑道:“王上,我去相府看看。”

“罷了,罷了。”秦王駟輕擡衣袖,“張儀難得可以安心睡個好覺。”

“臣,張儀拜見王上。”人未至,張儀之音傳了進(jìn)來。

秦王駟往殿外的方向看去,笑道:“你們瞧瞧,寡人不去打擾他的美夢。他自己到來了。”

張儀從殿外走了進(jìn)來,每走一步,腳步輕浮,總會引得羣臣大笑。秦王駟也笑得樂呵,問道:“張儀,你是來搞笑的嗎?怎麼連路都不會走了。要不要寡人派人幫幫你。”

諸臣聞言,一陣大笑之後,紛紛道:“王上,臣願往。”

“去去去去。”張儀揮手製止道:“我乃七尺男兒,走路怎要爾等幫我。這是秦國最流行的醉步,爾等不會也就罷了。豈能取笑我。”

“哈哈哈哈。”秦王駟見他一本正經(jīng)地爲(wèi)自己辯解,忍不住大笑道:“張儀,寡人就喜歡你一本正經(jīng)地胡說八道。”

“王…”張儀下個字尚未說出口,人便跌倒在地。

秦王駟看著摔倒在地張儀,笑道:“張儀,你不用對寡人行如此大禮吧!”

諸臣聞言,又是一陣大笑。

嬴疾上前,俯下身尋問道:“張相,你沒事吧!”

“沒事。”張儀從地上爬了起來,鎮(zhèn)定地說道:“王上,臣的醉步尚未練得出神入化,失禮了。”

張儀摔了一跤,疼痛使他整個人也清醒了不少。

張儀從地上爬起來,也不拍去身上的塵土,對著衆(zhòng)人指責(zé)道:“笑,你還笑。”

諸臣見張儀的表情笑得更加歡樂。

“你…你…還有你”,張儀指著身邊的幾人,問道:“取笑秦相,你可知罪。”

“秦相,請容我緩緩。”那人見著張儀的面容,一點(diǎn)也不畏懼,扶著肚子大笑。

“你還笑。”張儀瞪了他一眼,“就數(shù)你笑得最開心。”

秦王駟笑道:“寡人以爲(wèi)你沉睡在酒色之中,不能醒來。怎知張儀爲(wèi)寡人和衆(zhòng)卿表演了一場好戲。”

“王上取笑了。”張儀仰著頭,也不覺得尷尬,“張儀喝酒不行,女色嗎?也是不行。”

嬴疾連忙接過話來,笑道:“張相,男人怎能說自己不行了。”

秦王駟也取笑道:“對啊!張儀你不行。要不要寡人找人幫幫你。”

“王上,臣認(rèn)輸了。”張儀很委屈地說道:“我們來談?wù)掳桑 ?

“張儀爲(wèi)我們帶來歡樂。諸位,你們的笑聲,太誇張了。”秦王駟憋住氣息,卻還是笑了出來,“收斂點(diǎn),收斂點(diǎn)。”

秦王駟好不容易有機(jī)會戲弄張儀,怎可輕易放過。秦王駟看著張儀的面容,憋不住又笑出聲來。

張儀一下成爲(wèi)羣臣取笑的焦點(diǎn),也不惱怒,也不說話,聳了聳肩,靜靜等待著羣臣的歡聲笑語。

嬴疾四周看了看道:“王上,人都齊了,我們該談?wù)铝恕!?

“好。”秦王駟一開口,咸陽宮恢復(fù)了平靜,“巴、蜀兩國交戰(zhàn),兩國派出使者前來我國求援。諸位,你們有什麼想法。”

“王上,臣認(rèn)爲(wèi)巴、蜀兩國交戰(zhàn),我們不能出兵幫助巴、蜀任何一國。”張儀率先道:“我國的國策是東出函谷,伐韓國,下三川,窺周室,奪九鼎,以爭天下。不可因爲(wèi)巴蜀之亂,改了國策。”

嬴疾沉思少許,反對道,“我們雖斬殺三晉聯(lián)軍8.2萬,但自己的損傷也不小。我們再去攻打韓國,魏趙兩國再次出兵援助。齊國、楚國也出兵救韓。我們便與中原諸侯爲(wèi)敵,伐韓也不能取得成效。”

秦王駟問道:“嬴疾,你是什麼意思。”

嬴疾搭道:“臣認(rèn)爲(wèi)我們既不能因爲(wèi)巴蜀之亂,更改國策。也不能與中原諸侯交鋒。我們一邊向西奪取戎狄之地,橫掃義渠殘餘勢力。一邊休養(yǎng)生息,養(yǎng)精蓄銳,以待時(shí)日。”

“今日之三晉,亦非昔日之三晉。”張儀大揮衣袖,正色道:“三晉之力自保尚且不足,怎敢與我秦國爭鋒。”

秦王駟在琢磨張儀這句,沒有答話。

秦臣也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現(xiàn)在的秦國先是破了五國聯(lián)盟,橫掃義渠。東出函谷又在修魚擊敗三晉。天下諸侯誰敢與秦國爭雄。

張儀見衆(zhòng)人不語,氣勢宏大地說道:“修魚一戰(zhàn),秦國威名傳遍諸侯。三晉對我秦國十分忌憚。齊國、楚國也不想三晉走在一起。我們攜著餘威,攻打韓國。正是我們東出函谷,攻伐韓國,下三川,窺周室,奪九鼎。建立王圖霸業(yè)之機(jī),怎可錯過。”

秦王駟問道:“張儀,你的意思是說巴蜀之爭,寡人不管了。”

“巴蜀之地,交通不便,取之亦不能管理。”張儀大手一揮,言辭激烈,“臣認(rèn)爲(wèi)巴蜀之地,不要也罷。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大對韓國的打擊。倘若韓國有了喘息生機(jī),大力變革。韓國兵器之銳,到那時(shí)我們在去攻打它,恐怕不會那麼容易。”

“王上,末將不贊成張相的說辭。”大殿之中一名身穿武服之人出列,“巴蜀非蠻荒之地。入蜀道路崎嶇不假,但蜀地一馬平川,沃土千里。秦國得之,既可以廣民,又可以充實(shí)疆土。末將認(rèn)爲(wèi),奪下巴蜀之地,我們纔有與中原諸侯爭雄的資本。”

張儀輕飄飄地拋去一道眼神,“爾來何人。”

那人道:“司馬錯。”

“司馬錯,寡人記得你。”秦王駟揚(yáng)聲道:“韓、趙、魏、楚、燕五國攻我函谷關(guān),你率孤軍深入,奇襲楚國糧草,斷絕楚國糧道。楚國退兵,亦有你的功勞。”

嬴疾補(bǔ)充道:“王上,修魚一戰(zhàn),司馬錯奮勇向前,殺敵無數(shù),爲(wèi)我大秦立下赫赫戰(zhàn)功。”

“司馬錯,居功不自傲,乃將才啊!”秦王駟道:“巴蜀一事,司馬錯之言,也不無道理。秦國比得過韓、燕,卻是比不過魏、趙、齊、楚四國。秦國不能東出,以爭天下。此乃地勢所爲(wèi)。得巴蜀之地,寡人的疆土比得過三晉,亦比得過齊國。寡人以爭天下,便有了資本。”

“王上所言甚是。”司馬錯附和道:“今,巴蜀交戰(zhàn),民不聊生。我們以平亂之名,奪其土地,以充實(shí)我國疆土。巴蜀之地奪之,可充其民,擴(kuò)其疆土,也可成爲(wèi)我國生產(chǎn)糧食之地,也能爲(wèi)我國爭天下提供源源不斷地兵力。一旦天下有變,我國何其不能奪九鼎,一統(tǒng)天下。”

“司馬錯之言,我實(shí)難茍同。”張儀臉色不喜道:“出函谷,以爭天下乃我國國策。也激烈著大秦男兒勇往直前。我們挫敗三晉,兵峰正盛,正是攻打韓國成就霸業(yè)最佳時(shí)機(jī)。這個時(shí)候,出兵巴蜀,會讓我們的兵力薄弱分散。”

一人附和道:“巴蜀乃偏遠(yuǎn)蠻荒之地。道路崎嶇,交通堵塞。我國得之,也沒有什麼實(shí)質(zhì)性的用處。救援巴蜀,既不得名,又無獲利,只會消耗我國的國力。取巴蜀沒有多大的意義。我們將平亂巴蜀的兵力,用在東出,直搗周室,得九鼎,一戰(zhàn)成就秦國赫赫功業(yè)。”

“攻巴蜀有三個好處。”司馬錯性子耿純,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出言反駁道:“其一,攻巴蜀不會在中原諸侯引起很大的反響。中原諸侯也不會出兵干預(yù)。伐韓國,以窺周室。中原諸侯見之,不會選擇袖手旁觀,必會出兵援韓,也會用各種辦法鉗制我國的行動。我國不但不能得到想要的結(jié)果,反而會樹敵天下諸侯。”

秦王點(diǎn)了點(diǎn)頭,問道:“第二個好處是什麼。”

“其二,巴蜀之國,並非蠻荒之地。尤其是蜀國,蜀地沃土千里,能爲(wèi)我國提供兵力及糧草。今巴蜀相鬥,派使者求援我秦國。此乃天賜良機(jī)。我若不取,楚國亦會有所圖。”

秦王琢磨少許,問道:“第三個好處又是什麼。”

“其三,巴蜀地域之廣,資源豐富,人口稀少。巴蜀兩國管理混亂,兩國力量弱小。我國派三萬將士遠(yuǎn)征,定能奪其地,據(jù)其民。”

張儀反駁道:“巴蜀之地,高山險(xiǎn)阻,羣山環(huán)繞,易守難攻。其民風(fēng)未開化,國民好鬥。我國得之,不能有效的管理和掌控。巴國與楚國相爭數(shù)百年,楚國亦不能圖之。今,我三萬之衆(zhòng)亦可得巴蜀之地。司馬錯,你的想法太樂觀了。”

“楚國不能圖巴蜀乃大山大河所阻。秦國得巴蜀,佔(zhàn)據(jù)地利,可窺楚地。”司馬錯續(xù)道:“他日秦楚爭霸天下,派遣得力之人,率領(lǐng)巴蜀之衆(zhòng),乘船舶渡江河而下,直取楚地。得巴蜀,可窺楚,楚若亡,天下定。”

“好。”秦王駟拍案而起,“得巴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定。寡人要成就萬世基業(yè),巴蜀非取不可。”

“王上。”張儀堅(jiān)持自己的觀點(diǎn),“臣主張攻韓,窺周室。”

“寡人取巴蜀,不會被中原諸侯干預(yù)。亦不會得殘暴之名。”秦王駟道:“秦國地狹民貧,與諸侯相爭總會相形見絀。若得巴蜀之地,佔(zhàn)其地,據(jù)其民,擴(kuò)我疆土。我們又能望楚,窺楚,滅楚。亦可與中原諸侯以爭天下。寡人的決斷是否正確,就讓時(shí)間來證明。”

張儀見秦王主意已定,也不在爭辯,“王上,心意已決。臣也無話可說。”

秦王駟見無人反對,喝道:“司馬錯,你主張得巴蜀,以望楚。巴蜀之事,寡人交給你了。”

司馬錯領(lǐng)命道:“喏。”

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zhàn)(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xiàn)馬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zhàn)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xiàn)馬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zhàn)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zhàn)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dān)當(dāng)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十七章 秦風(fēng)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fù)燕國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xiàn)計(jì)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fēng)雲(yún)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jié)盟,圖滅中原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hù)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zhàn)(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fù)燕國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zhì)子公子職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fēng)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wèi)永恆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wèi)何撤軍了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fù)君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
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zhàn)(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xiàn)馬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zhàn)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xiàn)馬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zhàn)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zhàn)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dān)當(dāng)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十七章 秦風(fēng)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fù)燕國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xiàn)計(jì)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fēng)雲(yún)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jié)盟,圖滅中原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hù)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zhàn)(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fù)燕國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zhì)子公子職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fēng)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wèi)永恆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wèi)何撤軍了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fù)君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充市| 新邵县| 阜康市| 苏尼特左旗| 惠来县| 洪湖市| 玉环县| 板桥市| 新巴尔虎右旗| 达孜县| 金寨县| 合水县| 吉安县| 金昌市| 常熟市| 阜南县| 江永县| 吉木乃县| 青州市| 平罗县| 延寿县| 宁武县| 临江市| 湘乡市| 林周县| 浮梁县| 漳平市| 扬州市| 合水县| 海南省| 亳州市| 哈密市| 华池县| 娄底市| 天长市| 岱山县| 白城市| 平武县| 金山区| 克东县| 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