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

秦國兵分兩路進攻趙國。一路以宗氏子弟嬴疾爲將,率領河西郡、上郡十萬之衆,氣勢洶洶地撲向趙國晉陽。另一路以張儀爲將,率領中都、西陽五萬秦軍,往北行進,牽制趙軍。

趙雍手中拿著前線告急軍情,面向諸臣問道:“秦國復來攻我,是戰,是和。諸位,有何意見。”

“晉陽乃我嬴姓趙氏龍興之地,萬萬丟不得啊!”趙豹見晉陽告危,形勢緊急,率先道 :“君上,我們不能退縮。”

“寡人也是這個意思。”趙雍見秦人來攻,不戰,豈是趙氏男兒的遺風,“我們不僅要打,還要打勝。”

李兌道:“君上,臣認爲對我國危害最大是嬴疾率領的軍隊。我們戰勝了嬴疾,張儀之衆,便會不戰而退。我們應該將攻防的重點放在嬴疾的身上。爲了避免晉陽兩面受敵,我們也應該派出軍力牽制住中都、西陽一帶的秦軍。”

趙雍點了點頭,目光停留在大司馬肥義的身上,問道:“我國能夠自由調遣的軍力是多少。”

“除了邊塞重地留守的軍力不能調遣。”肥義神情嚴峻,“目前我國能夠調遣的軍力不足五萬。”

諸臣聽聞這個數字,一陣驚慌失措。五萬大軍怎能抵擋住十萬秦軍的鋒芒。

“趙歇被中都、西陽一帶的秦軍牽制。”趙雍注視大臣,問道:“何人願意領軍與嬴疾交戰。”

嬴疾能文能武,是秦國名臣兼名將,也是秦王駟的左膀右臂。函谷關一戰,秦將嬴疾聲名遠播。休漁一戰,大敗三晉。攻趙,取趙中都、西陽。攻韓,取韓地。秦國流傳著一句話,沒有嬴疾攻不下城。

秦王駟以嬴疾爲將率領上郡、河西之衆,渡河東進。足以見得,秦國此次出兵對趙國晉陽之地,勢在必得。趙國高勳武將聽聞軍力只有五萬,對手又是號稱秦國最能打的將領嬴疾,紛紛低下頭顱,不敢迎視趙君的目光。

趙雍吸了一口涼氣,問道:“那位將軍願意領兵。”

“臣,無能。”

趙雍凝視著跪在大殿上的文臣武將,心中發出一陣冷笑。趙國擁邯鄲、晉陽、代、上黨四郡,佔地千里。趙成侯種、趙肅侯語父子二人,膽敢叫板天下諸侯,四處征戰不落下風。時至今日,趙國大殿上竟然無一人挺身爲國而出。

趙豹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語調充滿擔憂,“晉陽將士,足以守城。但要驅逐秦軍出境,這五萬人是不夠。如今,齊國、中山國的主力,皆在伐燕。兩國的目光緊緊盯著燕國。我北疆和東境,不會有戰事。我們不如調回駐紮在鄗城防備中山的軍力,以及駐紮在趙齊之境的將士。如此,我們方能擊退秦軍。”

“君上,萬萬不能撤軍。齊國和中山兩國的關注點是燕國。但,兩國並未出動全部的軍力。”李兌見君上沒有打斷自己說話的意思,續道:“我們突然調回邊境將士應對秦國。防守齊、中山國之境,將會大大削弱。齊、中山兩國見有機可乘,便會暗中聯合秦國,出兵攻打我國。西有秦,東有齊,北有中山,我國局勢危矣。”

“我們調動的軍力只有五萬,如何才能抵擋住秦軍強烈地攻勢。”

“以五萬之衆,抵抗十幾萬秦軍,這不是以卵擊石嗎?”

“秦人兇猛彪悍,這如何是好。”

趙襄道:“君上,我們發佈詔令,招募將士。動員全國的力量,與秦一戰。”

“不可。”李兌緩緩說道:“其一,新招募的將士,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送入戰場,只會增加不必要的傷亡。其二,動員全國的力量,會引發國人的恐慌。其三,我們全部的力量與秦國一戰,齊國、中山國出兵討伐我們,我國又將如何應戰。”

“我們既不能調回防備齊國、中山國的將士,新招募的將士也不能送入戰場。”趙文冷聲道:“我們如何才能挽回劣勢。”

“非我軍力不夠,只是缺少主將罷了。晉陽有十萬之衆,加之五萬援軍,應對秦國是綽綽有餘。”趙雍凝視衆人,語調豪邁道:“爲今之計,寡人只好親征,方能鼓舞我軍士氣,擊退秦軍。”

趙豹聞言,臉色大驚,急色道:“君上是一國之主,怎能親身涉險。”

“君上坐鎮邯鄲,運籌帷幄,方能決勝千里。”李兌也勸道:“臣不才,願意前往。”

李兌雖有一身才華,但無統領大軍的經驗。若讓他統帥大軍,必然會有很多人不服。眼下晉陽局勢危急,大殿之中又無最佳人選。

思前想後,趙雍決定親征,以解晉陽之危,“晉陽乃國之根本,不能馬虎。寡人只有親征,鼓舞我軍士氣,壯我國聲威,方能解晉陽危局。”

趙豹見君上執意要親征,情急之下腦海深處閃過一個人的身影,“君上,臣想到一個人。不如我們把他調回來,讓他領軍前去迎戰秦軍。”

趙雍問道:“何人。”

“邯鄲將軍樓緩。”

“樓緩。”

“先君甍,魏國邀集齊、燕、楚、秦以會葬之名,伺機圖我趙國。我們能夠挫敗五國會葬的陰謀,離不開樓緩將軍的功勞。支援晉陽,抵抗秦師,非他莫屬。”

“不可。”肥義反駁道:“戰場之勢,瞬息萬變。我們把樓緩召回來,再讓他領軍前去支援晉陽。藺城、離石等重邑落入秦人之手。一旦秦人站穩腳跟,我們再去攻打他們,我軍必會受挫。君上親征,既能鼓舞三軍士氣,又能壯我三軍聲威。我們應該趁秦軍遠道而來,立足未穩之際,一戰而擊退秦軍。臣贊成君上親征。”

趙豹反駁道:“君上乃一國之主,怎能涉險危地。”

“相邦言之有理,君上乃國之根本,請君上以大局爲重。”

“請君上三思。”

“祖父、君父征戰諸侯,被趙氏男兒傳頌。寡人也要繼承先祖的尚武之風。先祖的遺志,將由寡人去繼承和發揚光大。”趙雍眸色盪漾,豪情萬丈地說道,“趙氏英明,豈能毀於寡人之手。不擊敗秦軍,寡人勢不歸來。”

肥義聞言,豪情萬丈,激動道:“臣願隨君上,擊秦保家,振我趙氏之威。”

又有幾人,齊聲道:“臣等亦如此。”

“諸位,不愧是我趙氏男兒。”趙雍看著不失趙氏血性的男兒點了點頭,“肥義、李兌二人,隨寡人同行。”

肥義、李兌齊聲道:“喏。”

趙雍又道:“邯鄲及大軍糧草,寡人就託付給相邦了。”

振興趙氏英明,也是趙豹的使命。今,君上心意已定,難能勸他收回詔令,領命道:“喏。”

趙雍對著羣臣,下達詔令,“傳令下去,火速整備糧草,五日後大軍開拔。”

秦將嬴疾站在大河西岸,注視著滔滔河水,良久方道:“趙地若非有大河護佑,晉陽早就是秦國的。”

嬴華道:“王上將攻打趙國晉陽的重任交給你,你有何計劃。”

嬴疾平靜地目光注視著大河,回道:“趙地路途艱難,攻趙不是那麼容易。”

嬴華疑道:“攻趙不易,你爲何要領命攻趙。”

嬴疾轉過身來注視著他,嘆道:“我還有別的選擇嗎?”

嬴華木然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得趙晉陽,東可倚望邯鄲,向南俯視韓魏。這個計策是我獻給王上的。”嬴疾轉過身,注視著大河說道:“王上讓我領上郡、河西郡之衆攻趙,但阻隔在我們面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嬴華直接說道:“大河啊!”

“大河乃天險,十萬大軍如何過去。”

“這好辦。”嬴華指著奔流不息的河水,“多建浮橋,以供我軍使用。”

“你啊!還是將問題想得太簡單了。”嬴疾側目看了他一眼,續道:“且不說建浮橋,需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光是建成浮橋這一項工事,也會耗費巨大。十萬大軍全部從浮橋而過,又會花費多少時日,此時河水枯竭,河水也是深不可測。我們和趙軍戰事陷入僵持,河水暴漲,我軍退路也沒了。退一步說,我十萬大軍順利渡過浮橋,成功抵達對岸。但趙地路途複雜,羣山諸多。加之趙地之衆民風彪悍,與我秦軍相比,不分伯仲。此戰,我們的勝算不大。”

“我十萬大軍渡過大河,大秦銳士誰敢爭鋒。”

“你啊!小看趙地之衆會吃大虧的。”

“趙地之衆能征善戰,還不是被我軍奪了中都、西陽。”嬴華笑道:“你啊!太助長敵人士氣,滅我威風。”

嬴疾搖了搖頭,正色道:“姑且送你一句話,永遠不要輕視你的對手。”

嬴華怔了一瞬間,方纔醒悟自己太輕視趙地之衆了,忙道:“華,謹記在心,莫不敢忘。”

“趙君繼位之初,魏國邀集齊、楚、燕和我國以會葬之名伺機圖趙。趙國喪主,新君年幼。五國強兵壓境,諸侯國皆認爲趙國會向五國屈服,割地求和。然,趙君做出了一個危險的決定,膽敢向五國開戰。趙君年少尚且有如此膽識和魄力。今日之趙,趙君更是不會輕易向我國求和的。”嬴疾仰天長嘆一聲,“此次伐趙,難啊!”

面對嬴華投過來疑惑的眼神,嬴疾說道:“你一定想說攻趙不好打,爲什麼我要領軍出征。”

嬴華點了點頭。

“我向王上建議,以中都、西陽出兵伐趙。誰曾知,王上讓我領上郡、河西郡之衆攻趙。”

嬴華道:“王上如此安排有何不妥。”

“我軍先要渡過大河。”嬴疾緩緩道:“其次才能和趙國交手,若渡河後,一戰不能擊潰趙國的主力,我十萬大軍危矣。”

“既然攻趙不好打,我們不妨向王上陳述其中的厲害。”嬴華觀察著對方的神色,問道:“我的建議不好嗎?”

嬴疾彎腰,撿起一粒石子,用盡全力拋了出去,“攻趙不易,但並非無勝算。我們不攻打趙國,牽制趙國的兵力。燕國,可就危矣。”

“我們攻趙跟燕國有何關係。”

“我們不打趙國。”嬴疾依舊注視著大河,“趙軍就會出兵燕國。”

“燕國離我秦國甚遠,管他做甚。”

“燕國和秦國是兄弟之國。燕國亦是我國牽制齊、趙兩國的棋子。有燕國在,齊趙兩國便會受其節制。爲了大局,燕國之事,我們必須管。”嬴疾續道:“齊國伐燕不成,便會成爲世仇。到那時,齊國北邊有燕國威脅,安能放開手腳,爭霸諸侯。齊國我們是夠不著,但趙國是可以打的。”

“燕國雖遠,也是我秦國攪亂中原的一粒棋子。”嬴華笑道:“你啊!看得可真遠。”

“十幾年前,這塊土地是趙國的。”回憶往昔,嬴疾感慨頗多,只覺時光易逝,“那一戰,我們殺了趙將趙疵,越過大河,佔領了趙國的藺城和離石。若不是天下風雲突起,我們也不會讓出佔領的土地。今日,我們也不會再次渡過大河,前去攻打趙國。”

嬴疾站在河岸,注視著河面,“嬴華,傳令下去。水位降低,我們便渡河,乘勢佔領趙軍對岸地陣地。”

“你放心。”嬴華志得意滿道:“晉陽,我秦國是要定了。”

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十七章 秦風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章 魏國謀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章 魏國謀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十七章 秦風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
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十七章 秦風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章 魏國謀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章 魏國謀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十七章 秦風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芮城县| 长武县| 富蕴县| 鹿泉市| 西藏| 承德市| 容城县| 汉源县| 康马县| 固始县| 秦皇岛市| 博湖县| 华坪县| 和平县| 长岛县| 宜川县| 苍溪县| 信丰县| 平泉县| 浦城县| 甘泉县| 赣榆县| 南岸区| 吴忠市| 无棣县| 郯城县| 泾源县| 探索| 滁州市| 汝阳县| 原阳县| 湘潭县| 华亭县| 环江| 金湖县| 怀仁县| 遵化市| 定结县| 山丹县|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