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

羋八子在咸陽宮走來走去,焦急地等待魏冉擒拿趙主父的消息。一個靖郭君,都讓秦國頭疼不已。再加上一個趙主父,秦國的局勢不容樂觀。

忽然,一名宦者急色跑了進來,稟告道:“太后,魏將軍求見。”

羋八子催促道:“快請他進來。”

魏冉一身戎裝,走了進來,行禮道:“臣,拜見太后。”

羋八子顧不上這些禮節,問道:“趙主父抓到了嗎?”

魏冉愧色道:“臣,無能。”

“什麼。”羋八子大驚失色,問道:“你沒有追上趙主父。”

魏冉道:“臣,率領騎兵,星夜兼程,趕至函谷關時,趙主父已經出關了。”

羋戎問道:“函谷關,盤查嚴密,只進不許出。沒有太后和王上的詔令,趙主父如何出得函谷關。”

魏冉道:“趙主父率領十八騎,以黑豹騎的名義,出的函谷。函谷守將忌憚黑豹騎,不敢攔路,只能放行。”

羋八子怒喝道:“趙主父,欺人太甚。”

魏冉忙道:“太后息怒。”

羋八子眸色涌出劇烈地火焰,冷聲道:“趙主父欺我,此仇不能不報。”

高陵君見太后亂了理智,忙道:“太后,我們的敵人是齊、韓、魏三國,趙國不是我們的敵人。”

“我們和趙國已經開始交鋒了。”羋八子殺氣外漏,“趙主父入秦,就是秦、趙兩國,戰爭的開端。”

魏冉驚駭道:“太后決定與趙國開戰?”

羋八子收斂殺氣,笑道:“趙主父聲威,響徹諸侯。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國勢更是不可一日而語。眼下,秦國正處於多事之秋,豈能再得罪趙主父。”

魏冉鬆了一口氣,心道:“還好姐姐沒有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喪失了判斷的理智。”

羋戎問道:“趙主父欺我,此仇就不報了嗎?”

“趙主父一日不死,秦國一日不得安寧。”羋八子緩和心神,語調霸道凌冽道:“趙主父一日不除,秦國一日難安。”

魏冉也點了點頭道:“趙主父是個危險的人物。他若合縱諸侯伐我,秦國兇多吉少。太后,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我也被趙主父氣糊塗了,險些壞了大事。”羋八子又道:“趙主父一日不死,秦、趙不可開戰。此仇,我們先忍著,有朝一日,加倍還給趙國。”

“趙主父孤膽入秦,瀟灑離秦,這是國恥啊!想著趙主父就在我們面前議政天下諸侯,我們卻不識趙主父。此次,和趙主父交鋒,我們輸得一敗塗地。”羋戎怒道:“不甘心啊!”

羋八子淡淡道:“趙主父覬覦秦國,我們也要離間趙國。”

魏冉問道:“太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羋八子笑道:“趙主父雖是天下無敵,蓋世英雄。但他終究不是聖人,也有弱點。我們就利用趙主父的弱點,攻擊他。”

涇陽君問道:“趙主父有何弱點。”

“趙主父最大的弱點就是太感情用事。你們別忘了,君後韓姬瑤和君後孟姚之死,對趙主父的打擊,可是毀天滅地的。”羋八子眸色陰狠毒辣,“但這兩個人留下的兒子,也都是人中之龍。”

“趙主父重感情,這是真的。與其子有何關係。”魏冉問道:“臣,聽不明白。”

“趙廢太子章十五歲都能堪當大任,統帥一軍,北伐中山,擊破三胡。趙王何不過十三歲,也有王者之姿。”羋八子頓了頓,又道:“我們只需派人打入趙國,挑撥趙主父、廢太子章和趙王何三者之間的關係。讓趙主父兩子相爭。”

魏冉想了想,答道:“趙主父尚在,廢太子章和趙王何豈會相爭。臣出使邯鄲,親眼目睹趙國朝政穩定、平和。我們讓趙主父兩子相爭,不太容易。”

“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很平靜。”羋八子淡笑道:“我們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

羋戎問道:“太后,打算怎麼做。”

“權利是不容他人分享。”羋八子淡淡笑道:“廢太子章和趙王何都繼承了趙主父的膽識和魄力,他們都不會屈居人下。兩子爲了權利,豈會不發生爭鬥。”

魏冉問道:“廢太子章和趙王何兄弟和睦,他們豈會爲了權力爭鬥。”

“最是無情君王家,先王諸公子之亂,不是活生生的例子。”羋八子冷笑道:“趙主父遠離權力的中樞,自然會被羣臣架空。廢太子章和趙王何爲了權力也會同室操戈。兩子相爭,趙國就會被削弱,甚至會動搖國本。趙氏父子同室操戈對趙主父而言就是誅心。趙主父若倒下了,趙國人才便會凋零。”

涇陽君驚道:“主父死,趙國弱,秦國強。”

羋八子高聲笑道:“兩子爭,主父死,趙國弱,秦無憂。”

涇陽君忙道:“太后所言極是。但眼下,我們要渡過危機,才能與趙國較量。”

“吾兒說得不錯。在與趙國角逐之前,我們要破了齊、韓、魏三國,保住齊國。”羋八子霸氣道:“傳令下去,準備和齊、韓、魏三國開戰。”

秦臣衆志成城,齊聲道:“喏。”

趙主父率著十八鐵騎,晝夜兼程回到邯鄲。趙王何收到趙主父平安歸國,不日即將抵達邯鄲的消息,率領文臣武將,親自在邯鄲郊外相迎。

午時剛過,一斥候快馬而來,稟告道:“王上,趙主父回來了。”

趙王何聽聞趙主父回來了,整個人充滿精神。不多時,趙主父等人出現在衆人的視線之內。

趙王何率領羣臣,行禮道:“孩兒,恭迎趙主父。”

衆臣也畢恭畢敬地高呼道:“臣等恭迎趙主父。”

趙雍見了,大笑道:“王兒,怎能親自相迎。”

“趙主父歸來,身爲人子,怎能不親自相迎。”趙王何眸色充滿敬仰,“皆說,虎狼之國,不可入。楚王入秦,被囚禁章臺。靖郭君入秦,狼狽歸國。唯有趙主父孤膽雄心,能夠全身而退。天下諸侯,莫與趙主父相比。”

衆臣也道:“主父孤膽入秦,平安歸來,臣等也想目睹趙主父的風采。”

趙主父見狀笑道:“好。”

趙王何道:“趙主父定當爲孩兒講講秦國發生的趣情。”

趙主父笑道:“孤,有時間定會爲你講解入秦之行。”

肥義忙道:“趙主父、王上,野外風大,我們還是進入邯鄲。”

回到邯鄲,趙主父也沒有召見羣臣,舉行朝會,而是召見肥義、田不禮、李兌、鶡冠子、司馬望族、樂毅、趙希等人進入別宮議事。

此次舉行議事,自然是秘密進行。趙王何照常舉行朝會,穩定朝局。

趙雍見衆人都到齊了,簡短噓寒問暖之後,直接切入正題,“孤,召你們前來,就是謀劃伐秦。”

趙主父命司馬望族和樂毅展開地圖,“這是寡人西行秦國,繪製秦國山川地貌、河谷,以及主要關隘。諸位,伐秦是否可行。”

肥義問道:“趙主父是打算合縱諸侯,共同伐秦。”

“寡人西去秦國,特別察看了函谷關。此關,不愧是秦國阻擋中原諸侯的第一要塞。孤,也總算明白,十幾年前,五國大軍,聲勢浩大,還有義渠人助陣,爲何攻不破函谷,蕩平不了秦國。”趙主父指著地圖上秦國的關隘,“這就是函谷關。秦人佔據此關,進可攻,退可守。”

肥義問道:“趙主父打算如何伐秦。”

趙主父面對衆人問道:“孤,召你們前來就是爲了這個原因。”

李兌察看地圖半響,答道:“齊、韓、魏聯軍勢大,聯軍統帥又是齊國最能打的匡子。臣認爲,合縱諸侯共同伐秦,纔是上策。”

肥義也道:“伐秦,只能從函谷關而入。諸侯聯軍雖衆,兵臨函谷關,也發揮不出兵多的優勢。五國之勢,都不能攻破函谷。四國之勢,能攻破函谷?”

田不禮沉吟半響,答道:“十幾年前,趙歇將軍領兵伐秦。要是趙歇將軍在,我們就能知道那場函谷關之戰。”

鶡冠子察看了趙主父帶回來的地圖,又看了大廳內用泥土堆積的山脈走向,一個人在那裡比劃,也不言語。

半響之後,鶡冠子笑道:“趙主父,臣有伐秦之策。”

趙主父忙道:“先生請說。”

鶡冠子將衆人請到用泥土堆積地堪輿圖,問道:“你們從此圖上看到了什麼。”

衆人看了半響,皆搖頭,表示沒有發現什麼。

“堪輿圖,雖很生動,也很精確。但也不能徹底描繪出真實地形地貌。諸位請看,這裡是趙國晉陽、河西北地郡。”鶡冠子手指不斷滑動,“這裡是秦國的河東郡、上郡。此處看去,看不出什麼端倪。但,真實地貌是趙國地勢高,秦國地勢低。我們對秦國而言是居高臨下,給秦國造成一種壓迫之勢。宛如一稟利劍,懸吊在秦人的頭上。”

肥義忙道:“先生的意思是說我們攻秦,不一定選擇合縱諸侯,從函谷而入。”

“不錯。”鶡冠子又道:“十幾年前,五國諸侯攻秦,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破函谷。函谷天險,兵力再多,也發揮不出聯軍的優勢。這一次,我們伐秦,可以改變戰術,改變進攻的方向。”

田不禮問道:“先生打算如何改變戰術,改變作戰方向。”

李兌也道:“攻秦,只有一條,那就是函谷關。”

肥義答道:“不,還有第二條。”

衆人皆驚,問道:“第二條在哪裡。”

“從這裡而入。”肥義指著堪輿圖上的城隘,續道:“我們佔據九原、雲中、雁門和河西北地郡,我們從北南下,長驅直入。”

鶡冠子接話道:“不錯。我們破林胡,敗三胡,得了大河南北兩岸疆土。我們伐秦,不用從函谷而入,可以選擇從北往南。”

李兌琢磨少許,答道:“這片疆土,道路崎嶇難行,還有大漠。這裡是義渠人活動範圍。我們抵達此處,便要和義渠人交戰。秦國和義渠人打了數百年,都沒能分出勝負。我們與義渠人打得兩敗俱傷,如何伐秦。”

田不禮也道:“上郡和河西郡,也是秦國阻擋我們南下之路。秦國必會在此地,設下重重關隘,阻擋我們南下。我們從河西北地郡南下伐秦,也會困難重重。再加上此地,山高林密,道路狹窄難行,也不利於大軍南下。”

“諸位難道忘了,我們軍制是什麼。”鶡冠子問道:“如果是用中原車戰,此計自然不行。但我們推行胡服騎射,錘鍊了數萬鐵騎。我們只需備好少量的乾糧,也不用準備大量的軍資和糧草。我們率領鐵騎南下,長驅直入,又會如何。”

“以鐵騎伐秦?這是個不錯的計策。”田不禮想了想,問道:“鐵騎擅長野戰,不善攻堅。我們如何攻破上郡、河西的秦軍。難不成我們率領大軍,穿越沙漠,與義渠人開戰。借道義渠,滅秦不成。”

李兌答道:“義渠是草原上的雄鷹,他們自然不會借道給我們。我們擊敗義渠,但也攻不破秦國在義渠邊境上設置的關隘,此計雖好,難能成功。”

“此計可行。”肥義指著幾處關鍵地關隘道:“你們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齊、韓、魏三國攻打函谷關。秦國注意力也被吸引到這場戰事之中。爲了迎戰諸侯,秦國北疆和上郡、河西郡大量秦軍便會趕赴函谷作戰。此地,防守必定薄弱。”

鶡冠子接過話道:“此地薄弱,如何抵擋住我數萬鐵騎之威。秦國也想不到我國會以鐵騎,出奇制勝,直插秦國咸陽。”

趙雍擊掌笑道:“諸位的論證著實精彩。孤,也是這樣想的。”

司馬望族拿出伐秦之策,遞給趙主父。

趙主父笑道:“這是孤伐秦之策,你們看看,這個作戰計劃如何。”

趙主父將伐秦之策,展開在案幾之上。

衆人聞言都圍了過來,俯身觀看。只見那張羊皮地圖上繪畫著山川、地貌、河流和溝谷,還有秦、趙兩國重要的關隘。九原、雲中、雁門、河西北地,四把利劍,直插秦國咸陽。

趙主父看著地圖,正色道:“孤,決定率領所有鐵騎大舉南下,又聯合晉陽郡、河西北地兩郡軍力,攻伐秦國上郡、河西郡。攻破秦國上郡、河西,繞道函谷,趙國鐵騎直取咸陽。”

面對趙主父以雲中、雁門、九原爲根基的伐秦之策,衆人在堪輿圖上,不斷推演,預估會出現的意外情況。甚至連會發生的天氣和水文,還有諸多因素都考慮進去。經過衆人五日的商議,總算制定出了一套完美無缺的伐秦之策。

趙主父見伐秦可行,大笑道:“秦可破,亦可滅。”

衆人恭賀道:“恭喜主父。”

肥義問道:“主父,我們是否立即實行伐秦之策。”

趙主父問道:“齊、韓、魏三國聯軍抵達何處。”

肥義答道:“據斥候來報,齊、韓、魏三國聯軍,抵達新鄭。”

“新鄭距離函谷還有數百里。聯軍行進緩慢,抵達函谷,還要一些時日。”趙雍停頓少許,又道:“伐秦之策,暫時停止。我們要等到諸侯伐秦,雙方兩敗俱傷之後,我們再出奇兵,直取咸陽。”

田不禮問道:“趙主父,我們是否該準備伐秦,直取咸陽的相關流程。”

“伐秦之前,我們要消除隱患。”趙主父注視著堪輿圖北疆良久,又道:“樓煩人被我們擊敗後,部衆北行深入大漠、草原,我們率鐵騎伐秦。樓煩人南下,不僅伐秦無果,我們北疆之地,也會得而復失。”

肥義問道:“趙主父的意思是先消除北疆隱患,深入大漠、草原,尋找樓煩人的蹤跡。”

樓煩人北遁沙漠、深入草原,這也是趙國不安定地因素。再說了,北疆廣袤,還很有很多等待他們去發掘和探險。

也許,北疆除了樓煩人,還有比樓煩人更善戰地部族存在,也是未知數。趙主父伐秦之時,決不能讓任何人威脅到趙國邊疆的安全。

“樓煩人,一日不除。北疆隱患,一日不得安寧。”趙主父注視著趙國新開拓地北疆三郡,厲聲道:“先定北疆,再取咸陽。”

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十七章 秦風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八章 分化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九章 揚國威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
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十七章 秦風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八章 分化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九章 揚國威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间市| 大渡口区| 若尔盖县| 汾西县| 莎车县| 英吉沙县| 尖扎县| 洮南市| 新宾| 永福县| 将乐县| 禹城市| 龙陵县| 论坛| 瓦房店市| 高陵县| 陈巴尔虎旗| 福海县| 阿克陶县| 延吉市| 蒙阴县| 遂昌县| 尚志市| 西宁市| 岱山县| 漳州市| 高邮市| 鄯善县| 巴马| 东至县| 禄丰县| 富阳市| 瓮安县| 东山县| 措美县| 岱山县| 泾阳县| 沁水县| 察雅县| 越西县|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