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章 分化

五國大使商議之後,接受了趙國提出的條件。五國聯軍按照趙國規劃的路線行進。沿途,趙國將士持戈相隨。趙國對外說是保護他們在趙國境內不會受傷害,實際上五國聯軍是遭受了趙國嚴密監視。

中牟離邯鄲不過百里之地,五國聯軍走了幾日,方纔抵達邯鄲城外。

樓緩見相邦親自前來迎接,拋下衆人,上前行禮,拜道:“末將,拜見相邦。”

“將軍辛苦。將軍沒有辜負君上對你的期望。”趙豹對他的表現相當滿意,點了點頭,褒揚道:“五國之事,接下來,交給我處置。”

“喏。”樓緩行禮告退。

趙豹對五國聯軍及大使,採取的策略第一步是將帥分離。趙豹笑容可掬將五國大使及公孫衍等有威望之人,引進城內。送葬的軍隊,則被他安置在邯鄲城外。爲了不失禮數,彰顯趙國氣度。趙豹精心準備了許多美酒、美食,犒勞長途奔涉前來參加先君葬禮的‘好心人’。

五國大使,雖有爭論,但在趙豹面前,言談舉止不敢太放肆。五國使者深知相邦的地位在趙國是無人能及。招惹了他,日後難以相安無事。

俗話說,今日退一步,他日安可好相見。再說呢?入趙境時,他們已然選擇退讓。此刻氣焰強勢逼人,惹惱了趙人。他們的結局,註定是無可挽回的悲劇。

五國大使及部衆,按照趙君旨意行事,趙人是不會對五國軍隊發難,亦不會爲難他們。五國大使商議之後,攜帶著本國國君弔唁之物,由負責接見的大臣趙豹,直接送入邯鄲。趙豹將他們安置官驛,備好美酒,招待他們。

席間,楚使一邊欣賞歌舞,一邊飲酒,冒然問道:“相邦,我們是客人。趙君怎能讓客人住在城外。這不符合周朝的禮數。”

楚使一句話,瞬間讓良好的氣氛降到冰點。其他四國大使,只顧飲酒,也不幫他言上一句,就好像他們不認識眼前這個人。

公孫衍,放下酒樽,靜靜地等待著趙國的回答。他在爲下一步的行動做思考。

“邯鄲城小,你們人多,容不下。”趙豹指著身後的美酒,軟硬相加,“各位一路辛苦,請飲酒去除旅途上的勞苦。”

楚使哼了一聲,心中不樂,舉樽而飲。

四國大使明白相邦話中隱藏的意思,豈非邯鄲城小。識趣者頻頻向趙豹敬酒,重新塑造良好的氣氛。公孫衍思考著眼前這個老者說的話。趙國相邦之言,不溫不怒。他的意思,代表趙君的意思。看樣子,趙國做好了與五國撕破臉的準備。

趙豹陪酒,招待客人。直到夜深,方纔離去。

先前和諧融洽的氛圍,隨著趙豹的離開,突然冷了幾分。楚使將酒樽擲於地面,憤憤不平地道:“趙國將我們和將士分開,是什麼意思。”

秦使轉著酒樽,語調散漫道:“你說是什麼意思。”

楚使不滿道:“我們在城內吃好的,將士在城外受苦。”

秦使冷笑道:“我們是客,就得聽主人的安排。”

楚使面立而向,發難道:“我乃楚臣,怎聽趙人的安排。”

秦使冷言冷語道:“你想身首異處,不歸故里,就去尋釁趙人。這裡,也不會有人攔著你。”

楚使見口頭上佔不了秦人的便宜,問道:“公孫將軍,難道我們坐在這裡,任由趙人宰割不成。”

公孫衍早已心寒,起身離去。楚使望著他離開的背影,大罵道:“他是什麼意思。”

魏使拂袖道:“楚人,豈懂我們中原禮數。”

其他四國使者,也抽身離去,懶得跟野蠻人多說半句閒話。趙豹離開官驛,沒有回到府邸,直接進入宮中。他將從五國大使收集到的情報,加以整理之後,稟明新君雍。

趙雍思傾少許,方道:“將五國使者隔離,我們分化他們,不就很容易。”

相邦趙豹,笑容可掬,也不解釋:“國君所言甚是。臣,才學淺薄,慮不周全。”

肥義見狀,忙道,“國君有所不知。兵法有云,遇事宜緩不宜急。分化瓦解五國之勢,不宜操之過急,以免弄巧成拙。”

李兌也道:“相邦將五國將帥分離,我們已經成功了第二步。五國使者的意見,不能傳達給將士。他們行事處處掣肘。貿然將五國使者分離,定會讓五國使者心生疑慮,引發諸多變故。”

肥義、李兌之言,即爲新君雍解答疑惑,又替相邦趙豹申辯。趙豹暗中觀察著這兩人,心道:“這兩人在一起,實在是太可怕了。好在,他們是朋友,不是敵人。”

新君雍聽了,恍然大悟,賠禮道:“我一時疏忽,誤了相邦之意。險些,壞了大事。”

趙豹拱手示意,也不說話。

趙雍,繼續問道:“敢問相邦,接下來的路,又將怎樣應對。”

趙豹穩了穩心神,雙手做楫,“分化五國大使。”

分化五國大使,讓他們離心離德。如何分化,怎樣分化,這是一件難度挺高的事情。畢竟,想要把抱團的人,悄無聲息的分開,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想要出色的完成這件事,分化之人,首先必須懂得圓滑世故,左右逢源。其次,要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獲得五國大使的態度。做到最好,莫過於讓敵人誤認爲你們是親密無間的朋友。

這項任務,落在相邦肩上,再也合適不過。相邦,對五國大使,有一定的瞭解。再加上他身居相邦多年,對於處理此類事件,有著豐富的經驗。否則,趙肅侯怎會給他的評價…宗室子弟君最賢。

魏使慌亂來到公孫衍房間,喊道:“公孫將軍,不好了,楚國和燕國的使者,被趙君派人接走了。”

公孫衍思之,方道:“齊國和秦國的使者呢?”

“尚在官驛之中。”

公孫衍,徘徊踱步,思考對策。說話間,齊使、秦使已經來到。

齊使率先道:“燕國和楚國的使者,被接入趙宮。公孫將軍,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公孫衍思忖少頃,方道:“這是趙君離間我們的計策。”

魏使道:“今日,我欲出官驛探尋將士的情況。誰知接待使派人將我等擋住。接待使說,沒有相邦命令,不得隨意進出。”

齊使也有相同的遭遇,點了點頭道:“我們被趙人監禁。”

公孫衍走到窗邊,推開窗戶,觀察著外面的情況。官驛四周,增加了許多趙軍將士。大街上,又來了幾波趙軍,整裝待戈,按列行進。不曾看出這是趙軍精銳,已經進入邯鄲。

“難不成趙人知道我們的意圖,要對我們動手!”魏使大驚道:“難不成楚、燕兩位大使,已將我們的密謀,告知趙君。”

齊使也覺得魏使的話,很有道理。要不然,楚、燕兩國使者剛被召進趙宮,官驛四周突然增加了許多趙國將士。

魏使問道:“五國少了兩國,爲之奈何。”

秦使道:“少了楚國和燕國。魏國、齊國加上秦國,何懼趙國。依我之見,我們趁著趙人不備,殺出去,會同城外的將士,血戰趙國。”

公孫衍關好窗戶,回到座位,目視衆人,問道:“我們現在還走的出去?”

秦使道:“有何不能,秦人的劍,豈是趙人能阻擋。”

“官驛四周,各個要道,都有趙軍重兵把守。我等出得了官驛,又怎能出得了邯鄲。此地有異動,城外的將士必先快我一步,成爲趙人刀下亡魂。”公孫衍續道:“秦人的劍,雖是鋒利無比。我等身在趙都,面對趙君數十萬之衆,秦使有幾分把握獲勝。”

秦使心裡明白,與趙人發生衝突,兇多吉少。但是,他做爲秦國使者,怎可嘴上服軟,“公孫將軍怎可長他人志氣,滅我等威風。趙人雖多,又有何懼。”

“哈哈哈”,公孫衍一笑,隨即臉色一沉,肅然道:“等燕國和楚國兩位使者,探聽回趙國的情況,我們在商討下一步。”

秦使憤然起身,“告辭。”

齊使也道:“告辭。”

秦、齊兩位使者離去。魏使問道:“公孫將軍,我們真的沒有其他的方法了嗎?”

趙國全境戒嚴,邯鄲更是一級戒備,隨時準備迎戰,趙國精銳涌進邯鄲,情況對五國聯軍來說,的確不容樂觀。不能圖趙國,就會多樹立一個敵國,那時的魏國處境,可就堪憂了。作爲謀士,唯有以犧牲最小的損失,換取本國最大的利益。

公孫衍,思之道:“有。”

魏使忙道:“什麼辦法。”

公孫衍道:“上國書,與趙君講和。”

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十二章 屠彝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十章 繼位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一章 趙國殤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八章 分化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十八章 太傅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
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十二章 屠彝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十章 繼位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一章 趙國殤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八章 分化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十八章 太傅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会宁县| 安塞县| 宁蒗| 房产| 青海省| 当阳市| 资溪县| 阿巴嘎旗| 江孜县| 汉源县| 无锡市| 高州市| 明溪县| 琼海市| 宣汉县| 库伦旗| 岱山县| 东阳市| 千阳县| 桃园市| 青阳县| 光泽县| 台山市| 射洪县| 普宁市| 宁国市| 安达市| 大田县| 阿克| 榆社县| 辽源市| 灵丘县| 罗甸县| 安乡县| 东源县| 河间市| 军事| 嘉义市| 中西区|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