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

這幾日,邯鄲大雨不斷,一點沒有放晴的意思。趁著雨季,趙雍正好處理堆積如山的國政。這日,趙雍像往常一樣,處理完國政。拿起筆,練習字體。

忽然,一名宦者急色前來,說相邦來訪。趙雍聽聞肥義來訪,頭也不擡,對著宦者道:“請他進來。”

不多時,肥義走了進來,行禮道:“臣,參見君上。”

趙雍招了招手,問道:“肥義,你過來看看,寡人寫的字有沒有進步。”

肥義上前察看,表彰道:“君上會寫七國字體,足以見得君上刻苦用功。”

趙雍問道:“這是七國字體不錯。肥義,你可認識這幾個字。”

肥義知道這是君上有意考他的才學,不慌不忙答道:“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趙雍放下手中地長筆,脣角露出喜色,“上天會按照每個人付出的勤奮,給予相應的酬勞。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穫,只要你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將來也一定會得到相應的收穫。正所謂: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唯有努力了纔有可能抓住機遇,夢想成真。”

“君上之言,臣領教了。”肥義撫摸下顎長鬚,又看了這四個字,“世事難料,有些事情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反而,還會被世人取笑。”

“不努力肯定不會成功。”趙雍眸色堅定,“寡人推行胡服騎射,也是顧慮重重。寡人若是怕天下人笑我。寡人豈能三伐中山而不落敗。我們豈能西渡大河,北上擊林胡。我們豈能插手秦國內政,扶持公子稷爲秦王。多一份努力,總會有回報。”

“若非君上膽識謀略過人,英明神武。我們豈會取得如此大的戰績。”肥義恭維道:“趙氏建國以來,何曾如此輝煌。我時常聽人說,君上乃趙氏不世明君,超越了先祖之功。君上是繼魏文侯之後百年之賢君。”

趙雍聞言,一點也不覺得尷尬,“肥義,你變了。”

肥義展開雙手,“君上,臣沒有變。”

趙雍微怒道:“肥義,你竟然學會阿諛奉承,還說你沒有變。”

肥義委屈道:“臣說的是句句實話,難道有錯。”

趙雍忍不住笑道:“看樣子是寡人誤會你了。”

肥義理所當然地答道:“就是,就是。”

趙雍指著對方,笑得合不攏嘴。

肥義拱手道:“君上,能否讓臣寫幾個字。”

趙雍擡手道:“請便。”

肥義提起筆,在‘天道酬勤’下放寫了四個字…厚德載物。

趙雍目睹這四個字,言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肥義放好筆,回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趙雍明白肥義寫這四個字的深意,躬身行了一禮,“寡人受教了。”

趙雍又看了一眼,對方用趙國字體寫的這四個字,問道:“肥義,你怎麼來了。”

肥義答道:“君上,我們的努力,總算有收穫了。楚國那邊有動靜了。”

趙雍語調激動,“楚國和中原諸侯開戰了。”

肥義點了點頭,“楚國和秦國聯姻,結爲昆弟之國。隨後,秦王和楚王黃棘會盟。齊國聯合韓、魏以楚國背盟爲由,再次聯合起來攻伐楚國。據斥候來報,楚國的申息之師已經和齊國競技之師交戰了。”

趙雍大喜道:“楚國勢大,已經威脅到了中原諸侯。楚國和秦國聯姻,對中原諸侯威脅甚大。中原諸侯爲了自身安危,自然會對楚國下手。寡人沒想到齊王說打就打。”

肥義道:“這個天下,本就不太平。楚、秦聯姻,又舉行黃棘之盟。楚王啊!可真倒黴。”

“楚王自認倒黴,怪得了誰。”趙雍淡淡道:“縱使楚國和中原諸侯想要維持和平。秦國也會攪亂天下,從中取利。寡人沒想到秦國走了一步好棋,竟然選擇和楚國聯姻。接著,秦、楚黃棘會盟。秦、楚走到一起,中原諸侯豈會願意。楚王恐怕也想不通中原諸侯爲什麼又出兵攻打他。”

“楚王想不明白,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中原亂了。”肥義道:“楚國本想利用秦國,打破中原諸侯的封鎖。可,秦、楚之盟卻將楚國逼入了戰火。今日之楚王,猶如當年的魏王。結盟是兩國,捱打的是楚國。秦國好謀劃,才讓楚王,一步又一步走進設置好的陷阱。”

“中原諸侯逼得太急,楚國沒有選擇啊!”趙雍心中有點同情楚王,苦笑道:“秦國之舉,表面上是和楚國締結和平。其實是爲了將楚國引入戰火。楚國地域廣袤,人才濟濟。竟然沒有一人看破秦國的陰謀,阻止楚王。”

“屈原等人看出了秦國的用意。”肥義惋惜道:“但楚王就是不聽。秦國連連出招,切中楚王的命脈。楚王也就走進了秦國設置好的陷阱。秦國爲了算計楚王,竟然以上庸之地,作爲誘餌。”

“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趙雍笑道:“楚王被秦國欺騙了多次,也真可憐啊!”

“可憐之人,必有可敬之處。”話音剛落,田不禮、李兌、司馬望族等人也是冒雨前來。

李兌行禮道:“楚國兵不血刃和秦國交好,又收回上庸之地,還打破了中原諸侯的威脅。面對種種好處,楚王豈能不動心。”

“楚王也不長記性啊!當年張儀以商於、漢中爲餌,令楚王中計。”田不禮感嘆道:“幾年後,秦王以上庸爲餌,楚王又中計。楚王,什麼都好,就是記性太差。”

趙雍見著衆人的表情,笑道:“你們也收到消息了。”

衆人聞言,點了點頭。

趙雍迎視著衆人地目光,問道:“你們覺得申息之師和競技之師對戰,誰勝誰敗。”

肥義見君上的目光看著自己,率先答道:“齊勝,楚敗。”

衆人也附和道:“我等亦然。”

“楚國雖大,但整體實力不強。申息之師是天下勁旅,但也不能迎戰齊、韓、魏三國精銳。楚王自大,定會爲此付出沉重地代價。”趙雍也道:“諸位,中原亂成一團,我們是不是也該有所動作。”

田不禮問道:“君上,莫非是想加入中原戰局。”

李兌提議道:“君上,我們加入齊國攻楚,以謀疆土。”

“寡人曾在這裡立下的誓言。李兌、田不禮,你們難道都忘了。”趙雍問道:“要不要寡人給你提個醒。”

李兌、田不禮相互一視,茫然地盯著趙雍。

趙雍單手扶著額頭,“司馬望族,你還記得。”

司馬望族厲聲道:“君上之語,臣莫敢忘。”

趙雍看著他,又看了看李兌、田不禮,“你給他們提個醒。”

司馬望族語調謙恭道:“左司寇、右司寇。樓緩、樂毅從秦國歸來,我們再此商議天下大事。君上說了八個字…初心不改,誓滅中山。”

田不禮道:“君上,這可是我們加入齊國陣營,攻伐楚國的大好時機。”

李兌也道:“楚國對大河上的諸侯虎視眈眈。我們加入齊國攻楚,一來可以提高我們的國際地位;二來可以讓我們百金之士出去歷練;三來,我們可以打壓楚國。”

“寡人還是那句話。”趙雍溫和道:“攻打楚國,那是齊、韓、魏三國之事。寡人推行胡服騎射的目的,滅中山,擊北胡,開拓疆土,壯我國威。寡人不滅中山,不剷除腹心之患,開拓胡地。寡人是絕不會插手中原政務。”

“齊國競技之師和楚國申息之師,都是天下勁旅。這兩支勁旅對戰,足以驚天地、泣鬼神。”肥義脣角含笑,“無論是齊勝,還是楚敗。兩國都會元氣大傷。齊、楚傷了元氣,不僅是秦國得利,趙國同樣受益。”

趙雍眸色充滿嚮往,感慨道:“寡人也想知道,齊國的競技之師和楚國的申息之師對戰,誰纔是天下最強的一支勁旅。這場決鬥,足以威震天下。”

“君上,楚國吸引了齊、韓、魏三國的注意力。我們就能繼續推行胡服騎射,攻滅中山,開拓胡疆。”司馬望族停頓少許,笑道:“君上,我們能夠取得今日成就,楚王功不可沒。”

肥義笑道:“君上,我們要好好答謝楚王纔是。”

“寡人還不夠感謝楚王。”趙雍語調幽默,“寡人就是因爲感謝楚國,纔沒有加入齊國陣營,南下攻楚。反而北上攻伐中山。”

衆人聞言,也跟隨君上詼諧的語調,鬨堂大笑。

“秦國對楚國、對天下出手了。寡人也要利用楚國牽制中原諸侯的機遇,攻滅中山。”趙雍往前走了幾步,肅道:“中原大亂之時,就是我們攻伐中山之日。初心不改,誓滅中山。”

衆人齊聲道:“初心不改,誓滅中山。”

“中原大亂,諸侯自顧不暇。中山王姿因爲兩姬之爭,引發了國家大亂。季辛被殺,樂舉離國。此時的中山國,一盤散沙,無大將統兵。此刻,也是我們攻伐中山的最佳時機。”趙雍注視著放晴地邯鄲,喝道:“傳令下去,四伐中山,正式開始。”

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六章 賭國運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
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六章 賭國運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台县| 永仁县| 遂平县| 怀仁县| 栖霞市| 小金县| 乌鲁木齐县| 鄯善县| 鸡泽县| 酉阳| 佛学| 怀安县| 临泽县| 米泉市| 宜兰市| 资中县| 墨玉县| 鸡西市| 名山县| 特克斯县| 乌拉特中旗| 灌南县| 富源县| 临武县| 家居| 靖西县| 乐亭县| 三门峡市| 桃园市| 饶阳县| 长沙县| 康定县| 尼木县| 长丰县| 南丰县| 城固县| 顺义区| 镇宁| 南丹县| 沛县|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