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之亂,加劇了燕國國勢動盪。齊王田闢疆抓住機遇,以匡章爲將,起五都之兵及北地之衆,討伐燕國。
匡章不愧是齊國名將,又有中山國明將兼明相之稱的司馬稠相助。齊國伐燕不出六十日,便攻破了燕國國都薊城。
燕王子之戰死,燕王噲葬身火海。
匡章一邊嚴肅軍紀,禁止士卒掠奪燕地百姓,安定燕地之衆。另一邊將燕國的情況送回齊國臨淄。燕國的明天應該何去何從,還得齊王田闢疆做主。
田闢疆收到燕國的捷報,大喜道:“章子不愧是寡人的福將。”
齊臣恭賀道:“大齊萬歲,王上萬歲。”
田闢疆問道:“諸位,燕國無主,我們取,還是不取。”
“燕國是上天送給齊國的。”齊相田嬰率先道:“王上,正是將燕國納入齊國最佳時機。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田闢疆琢磨少許,點了點頭,“寡人,也正有此意。”
“王上,我們取燕,燕國便亡了。”齊國大司馬田和拱手道:“中原諸侯已經忌憚齊國之勢。我們亡了燕國,將燕國千里國土納入齊國,國力大增。恐怕會遭諸侯忌恨。亡燕之事,請王上慎重。”
“燕國,取與不取。”田闢疆聞言,微微思忖,揮手道:“容寡人思之,明日再議。”
齊臣躬身行禮告退。
齊國得了燕國,田闢疆便能建立不世功勳,也會成爲一代開疆拓土的明君。他的豐功偉績也會載入國史,讓後人敬仰。
齊國得燕,天下諸侯豈能不來臨淄朝拜。齊國的王圖霸業可成。然,齊國取燕地,中原諸侯又會有什麼反應。齊國雖是東方第一強國,是否有足夠的力量,抵抗天下諸侯。
田闢疆腦海之中想到了一個人...儒家宗師孟軻。
孟軻在稷下學宮傳授學業,剛回到居所。忽聞齊王領著齊相田罌、大司馬田和等一干重臣,前來拜訪。孟軻整頓衣冠,親自相迎。
稷下學宮,是田氏齊國官辦高等學府,始建於齊桓公田午。因學宮位於齊國國都臨淄稷門附近,故而得名。
稷下學宮彙集了天下學子,也是諸子百家爭鳴之地。其中匯聚著道、儒、法、名、兵、農、陰陽等諸家。諸子百家匯聚在此互相爭辯、詰難、吸收,推廣自己學派的思想。
齊國田氏歷代國君,允許諸子百家‘不治而議論,不任職而論國事’。大才之人,亦可受上大夫之祿,擁有相應的爵位和俸養。
齊王田闢彊也是褒儒尊學,孟軻、淳于髡等人也受上大夫之祿,不論職而論國事。孟軻的儒學思想,備受人尊崇,亦是當代儒學宗師。孟軻其名、其人在稷下學宮的聲名威望,齊國早已家喻戶曉。齊人爲了尊敬他,稱其爲孟子。
齊國出兵伐燕之時,田闢疆亦曾找孟軻解惑。今日復來稷下學宮,孟軻親自相迎,禮數週全。
田闢疆見狀大喜,語調謙恭,“寡人來此叨擾先生。請先生爲寡人解惑。”
衆人也跟著行禮。
“請。”孟軻將衆人迎進屋內,吩咐下人準備茶水糕點。
孟軻問道:“王上到此,不知有何疑惑。”
田闢疆問道:“燕國之事,先生是否聽說了。”
“匡章將軍率領齊師不足六十日攻克燕國。王上赫赫偉績,早已經在齊國傳誦,我豈能不知。”
“寡人以明君、賢君之道,詢問先生。寡人說,寧做明君,亦不做賢君。”
“王上之言,臣記得。”
“寡人這次來,是爲了另外一個疑惑。”
“王上請說。”
“寡人之師,不足六十日攻下燕國。有的人,對寡人說不要取燕。也有的人對寡人說可以取燕。”田闢疆眸色深沉,問道,“先生說,燕國動盪,寡人出兵討伐,正如武王伐紂之時的大好時機。也是寡人廣拓疆土,樹立千古美名之時。先生,勉勵寡人,不可錯過這個機會。寡人聽先生高論,以匡扶正義出兵討伐燕國。”
孟軻見齊王攻破了燕國,神色凝重,問道:“王上有何疑惑。”
“寡人破了燕國。逆臣子之死有餘辜,燕王噲葬身火海。今,燕國無主,國內局勢不穩。”田闢疆問道:“先生,燕地,寡人應該取,還是不取。”
“燕地被王上攻破,取與不取,皆在王上一句話。”孟軻心中早已經領會了田闢疆心中沒有表達出的意思,反問道:“王上,打算如何處理。”
田闢疆思傾半響,答道:“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不足六十日而舉之,乃天下更古未有之事。人力不至於此。寡人不取,必有天殃。”
“王上已經看到了取燕的好處,還猶豫什麼呢?”
“寡人若取之,天下諸侯聯合起來攻我。寡人又該如何。取與不取,寡人亦難抉擇,故而前來請教先生。”
孟軻思之,答道:“王上取之而燕民悅,則取。此乃武王伐紂之爲。王上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此乃文王之爲。”
“先生,寡人應該效仿武王,還是文王。”
“王上出兵燕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六十日克之。燕地之民,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燕地之民,迎王師以避水火。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這是武王之道。”
“寡人取燕,諸侯忌憚齊國之勢便會謀救燕國。”田闢疆問道:“諸侯聯合攻打齊國。寡人應該如何。”
大司馬田和也道:“齊國雖強,但不能與天下諸侯爲敵。”
田罌也道:“齊國對三晉,勝負尚且不分。再加上楚國、秦國及越國。齊國一國之力對抗天下諸侯,齊國危矣。”
孟軻笑道:“夏桀暴虐荒淫,民心盡失。成湯不足七十里,亦不懼夏桀淫威,敢於起兵滅之,爲政天下。齊國坐擁千里之地,精兵強將,豈能畏懼天下諸侯。”
“好。”田闢疆聞言,充滿信心,拍案道:“成湯不足七十里,敢於爭天下。寡人擁有千里之地,豈能不如之。燕地及燕地之衆,寡人要定了。”
孟軻見王上領會自己表達的意思,以微笑示之。
田嬰問道:“我們取了燕地,應該如何管之。”
“齊相說的不錯。寡人取了燕地,應該如何管之”田闢疆問道:“寡人如何才能讓燕地之民,甘心成爲齊人。燕地之衆不思舊主,亦不反叛。”
“徯我後,後來其蘇。”
“先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孟軻答道:“燕王噲不思祖宗之恩德,數百年基業拱手相送他人。新王子之不安民,而虐其民。王上以匡扶君臣之道,起兵討伐。燕地之衆皆以爲王上之舉,是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來。王上伐燕,燕地之衆不抵抗,反而打開城門,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王上想要燕地之衆不思舊主,亦不反叛,成爲齊人。王上應該以王道,實行仁政,善待他們。”
“先生之言,差矣。”田闢疆冷聲道:“燕地之衆非我齊地之民。攻破燕國,乃天佑大齊,亦是寡人霸道所然。寡人以王道善待燕地之衆,不能令齊國之民及三軍將士心服。”
孟軻問道:“王上想要用霸道之術,管轄燕地。”
“正是。”
“王上以霸道之術管轄燕國,燕地之民勢必會反。”
“燕國將士不能抵擋齊師。區區燕地之衆豈能抵擋之。”田闢疆雙眸露出一股寒冷地氣息,肅殺道:“燕地之衆,敢反叛寡人。寡人以霸道之術,震懾他們。”
“王上得了燕地,不行仁政,善待燕地之民。燕地之民便會思念舊主,大舉反叛。”
“燕地之民思念舊主。寡人便毀其宗廟,遷其重器。燕地一人反叛,寡人便以重典,滅其三族。”
“燕地之民乃大水,齊師乃大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孟軻躬身道:“請王上三思。”
燕國是被齊國攻破。燕地之民實乃亡國之衆,怎能用王道仁政對待他們。燕地之衆,安能享受與齊國之衆同等待遇。
田闢疆既然決定奪取燕地及燕地之民。如果想燕地之衆永遠臣服齊國,唯有實行霸道之術管之。田闢疆此行達到了自己前來的目的,也不想與孟軻糾纏這個問題,起身告辭。
齊國攻破燕國的消息,傳到趙國邯鄲,引發了趙君雍及趙國大臣極度不安。
趙君雍在叢臺宮召集文武大臣,問道:“齊國不足六十日便攻破了燕國。諸位有什麼應對之策。”
“齊國不足六十日攻破燕國。”肥義驚道:“齊國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田不禮擔憂道:“齊國得了燕國。趙國也就危矣。臣建議,我們出兵燕國,幫助燕國復國。”
公子成道:“齊國乃東方強國。今又得了燕國,實力大增。我們出兵燕國,便是與齊國爲敵。齊強趙弱,乃不爭之實。我們出兵,不但挽救不了燕國,反而還會招惹齊國。我國打得贏齊國嗎?”
“打不贏,也要打。”李兌道:“齊國得了燕國,臨淄、高唐之兵,便可威脅邯鄲。燕地及齊北地之衆,便會威脅代郡。我們救燕等同於救趙。燕國存在,齊國便不敢對趙國動手。”
公子成冷聲道:“打不贏,還要去打。這不是自尋死路?”
公子成此言一出,立馬得到很多人擁護。
“君上,大司寇言之有理。齊國六十日攻破萬乘之國。我們不能去招惹齊國,以免爲趙國帶來災禍。”
“是啊!齊國得了燕國,士氣大增。我們去援救燕國不成,反而會折損兵力。”
“援救燕國,等於與齊國開戰。我們打不贏齊國,不能開戰啊!”
“齊國乃東方第一強國,我們不能與之硬踫。”
“我們應該保存國力,與齊國較好,發展國力,以待時機。”
“荒唐,荒唐。”殿外傳進來一人的聲音。不多時,那人走了進來。趙君雍見是相邦趙豹,忙道:“相邦怎麼來了。”
趙豹猛烈咳嗽,等到氣息穩定,行禮道:“齊國攻破燕國,我不安心。”
“來人。”趙雍忙道:“賜坐。”
“謝君上。”
趙君雍問道:“齊國攻破燕國,相邦怎麼看。”
“君上,我們應該出兵援助燕國。”趙豹又劇烈咳嗽,“齊國得了燕國,國力大增。齊王的野心也會進一步膨脹。齊國勢必想以霸道之術,以爭天下。齊國西進稱霸,趙國首當其害。今日,齊國滅燕。明日,齊國便會尋思,如何滅趙。”
公子成道:“齊國勢大,我們怎能與之相爭。救燕等同與齊國開戰。趙國有實力跟齊國一戰。”
“先君語在世之時,東有齊、魏,西有虎秦,北有胡人寇邊。我們尚且不懼,與之一戰。今,西邊、南邊尚無戰事,豈能害怕齊國。”趙豹怒道:“諸位難不成想要等齊國穩定了燕國,出兵攻打我國。我們才後悔當初沒有救援燕國?”
公子成不知如何回答。
“齊強趙弱,這是不爭的事實。”趙豹眸色堅定,語調鏗鏘有力道:“我們和齊國的戰爭已經開始了。不打,也得打。”
“我們與齊國尚未開戰,怎能說戰爭已經開始。”公子成問道:“相邦,你不是病糊塗了吧!”
“我是病了,但我不糊塗。”趙豹厲聲道:“齊國得了燕國,下一步便會謀伐趙國。弱國、小國圖存,不被大國、強國所滅。君上,他們應該怎麼做。”
“弱國、小國就要連橫諸侯。”
“不錯。這是小國、弱國生存之道。今日齊國強,我們不作爲,齊國便會越強。我們救援燕國,也是救自己。我們只能聯合燕國,共同制衡齊國,方纔保住趙國。”
“我們打不贏齊國。”
“打不贏,也要打。”
“打不贏還去打,這不是自取其辱。”
“這不是自取其辱,這是男兒的傲骨。”
“爲了所謂的傲骨,就可以犧牲成千上萬將士的性命。”
“諸位休要爭了。齊國攻破燕國。寡人也該插手燕國事物。燕國之事,決不能讓齊國說了算。”趙雍平靜地神色迎向衆人,問道:“我們如何救燕。”
“燕王子之戰死,燕王噲葬身火海。燕國無主,燕地之民無擁護者。”趙豹氣息紊亂,續道:“齊國以匡扶正義混淆視聽,矇蔽燕人的雙眼。等到燕人醒來,必會反抗齊人。我們支持燕國王室之人,也會得到燕地之民的擁護。”
趙雍問道:“我們應該支持誰,與齊人爭天下。”
李兌道:“燕太子平是最佳人選。”
“不可。”肥義道:“姬平引外賊,攻滅國都,逼死自己的父王。此等行徑,豈能得到燕地之民擁護。”
田不禮道:“燕國公子升。”
趙豹又道:“公子升在燕國最有影響力。此時早已經被齊國視爲眼中釘。”
“燕太子和公子升都不可以!寡人應該扶持誰。”
趙豹道:“臣認爲公子職纔是最佳人選。”
趙雍問道:“公子職是何許人也。”
肥義替相邦答道:“公子職,是燕易王之子。其母是燕易後。燕易後之父,正是秦王駟。”
“有意思。好,我們就支持公子職。” 趙雍問道:“公子職身在何處。”
“正在韓國爲質。” 肥義問道:“王上,我們如何迎接公子職回燕國。”
趙雍喊道:“樂池將軍。”
“末將在。”
“你手持寡人的詔書,前去韓國。將寡人之意,告訴韓王。護送公子職回國之事,寡人就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