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

子之之亂,加劇了燕國國勢動盪。齊王田闢疆抓住機遇,以匡章爲將,起五都之兵及北地之衆,討伐燕國。

匡章不愧是齊國名將,又有中山國明將兼明相之稱的司馬稠相助。齊國伐燕不出六十日,便攻破了燕國國都薊城。

燕王子之戰死,燕王噲葬身火海。

匡章一邊嚴肅軍紀,禁止士卒掠奪燕地百姓,安定燕地之衆。另一邊將燕國的情況送回齊國臨淄。燕國的明天應該何去何從,還得齊王田闢疆做主。

田闢疆收到燕國的捷報,大喜道:“章子不愧是寡人的福將。”

齊臣恭賀道:“大齊萬歲,王上萬歲。”

田闢疆問道:“諸位,燕國無主,我們取,還是不取。”

“燕國是上天送給齊國的。”齊相田嬰率先道:“王上,正是將燕國納入齊國最佳時機。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田闢疆琢磨少許,點了點頭,“寡人,也正有此意。”

“王上,我們取燕,燕國便亡了。”齊國大司馬田和拱手道:“中原諸侯已經忌憚齊國之勢。我們亡了燕國,將燕國千里國土納入齊國,國力大增。恐怕會遭諸侯忌恨。亡燕之事,請王上慎重。”

“燕國,取與不取。”田闢疆聞言,微微思忖,揮手道:“容寡人思之,明日再議。”

齊臣躬身行禮告退。

齊國得了燕國,田闢疆便能建立不世功勳,也會成爲一代開疆拓土的明君。他的豐功偉績也會載入國史,讓後人敬仰。

齊國得燕,天下諸侯豈能不來臨淄朝拜。齊國的王圖霸業可成。然,齊國取燕地,中原諸侯又會有什麼反應。齊國雖是東方第一強國,是否有足夠的力量,抵抗天下諸侯。

田闢疆腦海之中想到了一個人...儒家宗師孟軻。

孟軻在稷下學宮傳授學業,剛回到居所。忽聞齊王領著齊相田罌、大司馬田和等一干重臣,前來拜訪。孟軻整頓衣冠,親自相迎。

稷下學宮,是田氏齊國官辦高等學府,始建於齊桓公田午。因學宮位於齊國國都臨淄稷門附近,故而得名。

稷下學宮彙集了天下學子,也是諸子百家爭鳴之地。其中匯聚著道、儒、法、名、兵、農、陰陽等諸家。諸子百家匯聚在此互相爭辯、詰難、吸收,推廣自己學派的思想。

齊國田氏歷代國君,允許諸子百家‘不治而議論,不任職而論國事’。大才之人,亦可受上大夫之祿,擁有相應的爵位和俸養。

齊王田闢彊也是褒儒尊學,孟軻、淳于髡等人也受上大夫之祿,不論職而論國事。孟軻的儒學思想,備受人尊崇,亦是當代儒學宗師。孟軻其名、其人在稷下學宮的聲名威望,齊國早已家喻戶曉。齊人爲了尊敬他,稱其爲孟子。

齊國出兵伐燕之時,田闢疆亦曾找孟軻解惑。今日復來稷下學宮,孟軻親自相迎,禮數週全。

田闢疆見狀大喜,語調謙恭,“寡人來此叨擾先生。請先生爲寡人解惑。”

衆人也跟著行禮。

“請。”孟軻將衆人迎進屋內,吩咐下人準備茶水糕點。

孟軻問道:“王上到此,不知有何疑惑。”

田闢疆問道:“燕國之事,先生是否聽說了。”

“匡章將軍率領齊師不足六十日攻克燕國。王上赫赫偉績,早已經在齊國傳誦,我豈能不知。”

“寡人以明君、賢君之道,詢問先生。寡人說,寧做明君,亦不做賢君。”

“王上之言,臣記得。”

“寡人這次來,是爲了另外一個疑惑。”

“王上請說。”

“寡人之師,不足六十日攻下燕國。有的人,對寡人說不要取燕。也有的人對寡人說可以取燕。”田闢疆眸色深沉,問道,“先生說,燕國動盪,寡人出兵討伐,正如武王伐紂之時的大好時機。也是寡人廣拓疆土,樹立千古美名之時。先生,勉勵寡人,不可錯過這個機會。寡人聽先生高論,以匡扶正義出兵討伐燕國。”

孟軻見齊王攻破了燕國,神色凝重,問道:“王上有何疑惑。”

“寡人破了燕國。逆臣子之死有餘辜,燕王噲葬身火海。今,燕國無主,國內局勢不穩。”田闢疆問道:“先生,燕地,寡人應該取,還是不取。”

“燕地被王上攻破,取與不取,皆在王上一句話。”孟軻心中早已經領會了田闢疆心中沒有表達出的意思,反問道:“王上,打算如何處理。”

田闢疆思傾半響,答道:“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不足六十日而舉之,乃天下更古未有之事。人力不至於此。寡人不取,必有天殃。”

“王上已經看到了取燕的好處,還猶豫什麼呢?”

“寡人若取之,天下諸侯聯合起來攻我。寡人又該如何。取與不取,寡人亦難抉擇,故而前來請教先生。”

孟軻思之,答道:“王上取之而燕民悅,則取。此乃武王伐紂之爲。王上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此乃文王之爲。”

“先生,寡人應該效仿武王,還是文王。”

“王上出兵燕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六十日克之。燕地之民,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燕地之民,迎王師以避水火。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這是武王之道。”

“寡人取燕,諸侯忌憚齊國之勢便會謀救燕國。”田闢疆問道:“諸侯聯合攻打齊國。寡人應該如何。”

大司馬田和也道:“齊國雖強,但不能與天下諸侯爲敵。”

田罌也道:“齊國對三晉,勝負尚且不分。再加上楚國、秦國及越國。齊國一國之力對抗天下諸侯,齊國危矣。”

孟軻笑道:“夏桀暴虐荒淫,民心盡失。成湯不足七十里,亦不懼夏桀淫威,敢於起兵滅之,爲政天下。齊國坐擁千里之地,精兵強將,豈能畏懼天下諸侯。”

“好。”田闢疆聞言,充滿信心,拍案道:“成湯不足七十里,敢於爭天下。寡人擁有千里之地,豈能不如之。燕地及燕地之衆,寡人要定了。”

孟軻見王上領會自己表達的意思,以微笑示之。

田嬰問道:“我們取了燕地,應該如何管之。”

“齊相說的不錯。寡人取了燕地,應該如何管之”田闢疆問道:“寡人如何才能讓燕地之民,甘心成爲齊人。燕地之衆不思舊主,亦不反叛。”

“徯我後,後來其蘇。”

“先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孟軻答道:“燕王噲不思祖宗之恩德,數百年基業拱手相送他人。新王子之不安民,而虐其民。王上以匡扶君臣之道,起兵討伐。燕地之衆皆以爲王上之舉,是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來。王上伐燕,燕地之衆不抵抗,反而打開城門,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王上想要燕地之衆不思舊主,亦不反叛,成爲齊人。王上應該以王道,實行仁政,善待他們。”

“先生之言,差矣。”田闢疆冷聲道:“燕地之衆非我齊地之民。攻破燕國,乃天佑大齊,亦是寡人霸道所然。寡人以王道善待燕地之衆,不能令齊國之民及三軍將士心服。”

孟軻問道:“王上想要用霸道之術,管轄燕地。”

“正是。”

“王上以霸道之術管轄燕國,燕地之民勢必會反。”

“燕國將士不能抵擋齊師。區區燕地之衆豈能抵擋之。”田闢疆雙眸露出一股寒冷地氣息,肅殺道:“燕地之衆,敢反叛寡人。寡人以霸道之術,震懾他們。”

“王上得了燕地,不行仁政,善待燕地之民。燕地之民便會思念舊主,大舉反叛。”

“燕地之民思念舊主。寡人便毀其宗廟,遷其重器。燕地一人反叛,寡人便以重典,滅其三族。”

“燕地之民乃大水,齊師乃大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孟軻躬身道:“請王上三思。”

燕國是被齊國攻破。燕地之民實乃亡國之衆,怎能用王道仁政對待他們。燕地之衆,安能享受與齊國之衆同等待遇。

田闢疆既然決定奪取燕地及燕地之民。如果想燕地之衆永遠臣服齊國,唯有實行霸道之術管之。田闢疆此行達到了自己前來的目的,也不想與孟軻糾纏這個問題,起身告辭。

齊國攻破燕國的消息,傳到趙國邯鄲,引發了趙君雍及趙國大臣極度不安。

趙君雍在叢臺宮召集文武大臣,問道:“齊國不足六十日便攻破了燕國。諸位有什麼應對之策。”

“齊國不足六十日攻破燕國。”肥義驚道:“齊國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田不禮擔憂道:“齊國得了燕國。趙國也就危矣。臣建議,我們出兵燕國,幫助燕國復國。”

公子成道:“齊國乃東方強國。今又得了燕國,實力大增。我們出兵燕國,便是與齊國爲敵。齊強趙弱,乃不爭之實。我們出兵,不但挽救不了燕國,反而還會招惹齊國。我國打得贏齊國嗎?”

“打不贏,也要打。”李兌道:“齊國得了燕國,臨淄、高唐之兵,便可威脅邯鄲。燕地及齊北地之衆,便會威脅代郡。我們救燕等同於救趙。燕國存在,齊國便不敢對趙國動手。”

公子成冷聲道:“打不贏,還要去打。這不是自尋死路?”

公子成此言一出,立馬得到很多人擁護。

“君上,大司寇言之有理。齊國六十日攻破萬乘之國。我們不能去招惹齊國,以免爲趙國帶來災禍。”

“是啊!齊國得了燕國,士氣大增。我們去援救燕國不成,反而會折損兵力。”

“援救燕國,等於與齊國開戰。我們打不贏齊國,不能開戰啊!”

“齊國乃東方第一強國,我們不能與之硬踫。”

“我們應該保存國力,與齊國較好,發展國力,以待時機。”

“荒唐,荒唐。”殿外傳進來一人的聲音。不多時,那人走了進來。趙君雍見是相邦趙豹,忙道:“相邦怎麼來了。”

趙豹猛烈咳嗽,等到氣息穩定,行禮道:“齊國攻破燕國,我不安心。”

“來人。”趙雍忙道:“賜坐。”

“謝君上。”

趙君雍問道:“齊國攻破燕國,相邦怎麼看。”

“君上,我們應該出兵援助燕國。”趙豹又劇烈咳嗽,“齊國得了燕國,國力大增。齊王的野心也會進一步膨脹。齊國勢必想以霸道之術,以爭天下。齊國西進稱霸,趙國首當其害。今日,齊國滅燕。明日,齊國便會尋思,如何滅趙。”

公子成道:“齊國勢大,我們怎能與之相爭。救燕等同與齊國開戰。趙國有實力跟齊國一戰。”

“先君語在世之時,東有齊、魏,西有虎秦,北有胡人寇邊。我們尚且不懼,與之一戰。今,西邊、南邊尚無戰事,豈能害怕齊國。”趙豹怒道:“諸位難不成想要等齊國穩定了燕國,出兵攻打我國。我們才後悔當初沒有救援燕國?”

公子成不知如何回答。

“齊強趙弱,這是不爭的事實。”趙豹眸色堅定,語調鏗鏘有力道:“我們和齊國的戰爭已經開始了。不打,也得打。”

“我們與齊國尚未開戰,怎能說戰爭已經開始。”公子成問道:“相邦,你不是病糊塗了吧!”

“我是病了,但我不糊塗。”趙豹厲聲道:“齊國得了燕國,下一步便會謀伐趙國。弱國、小國圖存,不被大國、強國所滅。君上,他們應該怎麼做。”

“弱國、小國就要連橫諸侯。”

“不錯。這是小國、弱國生存之道。今日齊國強,我們不作爲,齊國便會越強。我們救援燕國,也是救自己。我們只能聯合燕國,共同制衡齊國,方纔保住趙國。”

“我們打不贏齊國。”

“打不贏,也要打。”

“打不贏還去打,這不是自取其辱。”

“這不是自取其辱,這是男兒的傲骨。”

“爲了所謂的傲骨,就可以犧牲成千上萬將士的性命。”

“諸位休要爭了。齊國攻破燕國。寡人也該插手燕國事物。燕國之事,決不能讓齊國說了算。”趙雍平靜地神色迎向衆人,問道:“我們如何救燕。”

“燕王子之戰死,燕王噲葬身火海。燕國無主,燕地之民無擁護者。”趙豹氣息紊亂,續道:“齊國以匡扶正義混淆視聽,矇蔽燕人的雙眼。等到燕人醒來,必會反抗齊人。我們支持燕國王室之人,也會得到燕地之民的擁護。”

趙雍問道:“我們應該支持誰,與齊人爭天下。”

李兌道:“燕太子平是最佳人選。”

“不可。”肥義道:“姬平引外賊,攻滅國都,逼死自己的父王。此等行徑,豈能得到燕地之民擁護。”

田不禮道:“燕國公子升。”

趙豹又道:“公子升在燕國最有影響力。此時早已經被齊國視爲眼中釘。”

“燕太子和公子升都不可以!寡人應該扶持誰。”

趙豹道:“臣認爲公子職纔是最佳人選。”

趙雍問道:“公子職是何許人也。”

肥義替相邦答道:“公子職,是燕易王之子。其母是燕易後。燕易後之父,正是秦王駟。”

“有意思。好,我們就支持公子職。” 趙雍問道:“公子職身在何處。”

“正在韓國爲質。” 肥義問道:“王上,我們如何迎接公子職回燕國。”

趙雍喊道:“樂池將軍。”

“末將在。”

“你手持寡人的詔書,前去韓國。將寡人之意,告訴韓王。護送公子職回國之事,寡人就交給你了。”

第三十八章 暗處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二章 魏國謀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人熒熒兮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
第三十八章 暗處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二章 魏國謀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人熒熒兮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错那县| 淄博市| 青海省| 洞头县| 五寨县| 墨江| 墨脱县| 衡阳县| 黄浦区| 阳高县| 迭部县| 遂平县| 通辽市| 盐源县| 隆化县| 汕头市| 本溪| 沙坪坝区| 平泉县| 张家界市| 汽车| 沂南县| 紫阳县| 法库县| 太康县| 库尔勒市| 阳谷县| 全椒县| 景谷| 平遥县| 湖州市| 义乌市| 鄂托克旗| 大连市| 额尔古纳市| 南昌市| 邹城市| 遂溪县| 汨罗市| 肇庆市|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