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

“報。”一騎快馬來到一員虎將面前,遞上文書。

那員虎將拿著文書看了看,臉色慘淡。副將燕秦問道:“秦將軍,臉色爲何如此難看。”

秦翊將文書遞給燕秦,出了口氣,“沒想到啊!趙王囚禁趙主父,趙國竟然沒有大亂。趙主父,不愧是當世明君。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全家國。”

燕秦問道:“秦將軍爲何對趙主父如此推崇。”

“不僅我對趙主父推崇,就連燕王也將趙主父視爲偶像。”

“你說什麼。”燕秦驚道:“燕王將趙主父視爲偶像。”

秦翊語調之中充滿敬仰,“胡服騎射、亡中山、擊三胡、築內外長城。誰說中原男兒,不如北胡。誰說中原男兒,不能馬踏胡疆。”

燕秦也道:“趙主父是第一個擊胡開疆,振我華夏雄風的男人。”

“趙主父戰勝北胡,也給了燕王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力量。燕王秘密訓練鐵騎,派大將秦開深入東胡。你以爲燕王是爲了好玩。”

“秦將軍的意思是說燕王打算效仿趙主父,開拓胡疆。”

“東胡如柄利劍,懸掛在我們燕國頭上。我們不塵定北疆,北擊東胡。如何才能南下與齊國一爭長短,爲國雪恥。”

“東胡勢大,騎射比我們厲害。”燕秦神色不安道:“我們主動出擊東胡,會不會…”

秦翊自然明白對方話中沒有表達的意思,淡淡一笑道:“趙主父推行胡服騎射,能夠擊三胡,塵定北疆,蕩平中山。燕王爲何不能擊東胡,開拓疆土。”

“擊胡開疆,哪有那麼容易。”

“不容易,才更有挑戰性。燕國深處苦寒之地,地域狹窄。我們向南,有齊國、趙國阻隔。要想與天下諸侯爭雄,伐齊雪恥。這點疆域是不夠的。我們效仿趙國推行胡服騎射,定能開拓胡疆,增幅國土。燕國疆土遼闊,又如何不能伐齊雪恥。”

“話是沒錯。”燕秦問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如趙主父,北擊三胡。”

“你的意思是說燕王,不如趙主父。”

“我可沒有這個意思。”燕秦又道:“趙主父的膽識、胸襟和氣魄,乃古今第一人。燕王效仿趙國推行胡服,習騎射。這可是比登天還難。”

秦翊笑道:“你可知燕王時常將那句話放在嘴邊。”

燕秦脫口而出,“伐齊雪恥。”

“不對。”秦翊搖頭道:“燕王說趙主父是推行胡服騎射、擊胡開疆,古今中原諸侯第一人。他要做第二個擊胡開疆之人。”

燕秦道:“燕王有如此雄心壯志,伐齊雪恥。燕國,復興有望啊!趙主父一生,不僅影響了趙國,還影響了燕王。我總算明白了,爲何有那麼多人稱讚趙主父是百年難遇的蓋世明君。”

“燕王是趙主父扶持。趙主父一生,自然對燕王影響極大。趙主父擊胡開疆,不僅打開了趙人的視野,還拓寬了燕王的格局。趙主父的胡服騎射,影響了一代人的奮鬥啊!”秦翊對趙主父讚不絕口,“趙主父不愧是蓋世明君,其功業,遠超齊恆、晉文。其胸襟、膽識和容人的雅量,更是無人能及。燕王見了趙主父的一生,如何不心動,又如何不效仿。”

燕秦問道:“趙主父如此厲害,爲何落得兩子相殘,被囚沙丘悲慘的命運。”

“趙主父善於謀敵,不善於謀己。趙王纔會被權臣蠱惑,弒兄逼父,失了民心。”秦翊惋惜道:“可惜啊!一代雄主、明君,竟然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趙主父的下場的確令人哀嘆。”燕秦話鋒一轉問道:“沙丘宮變,代安君被誅、趙主父被囚,趙國爲何沒有大亂。”

“趙主父被囚禁,也能影響趙國。趙國沒有大亂、疆土分裂,離心離德,皆是趙主父之功。沒有趙主父,何人能夠穩定趙氏江山。”

“趙主父被囚,豈能引導趙國朝局走向。”

“這就是趙主父,我們不懂的趙主父。趙國因爲代安君被誅、趙主父被囚,內亂叢生,外患接踵而至。我本認爲,趙國將會疆土分裂。然,我們都低估了趙主父爲國的那顆赤誠之心。爲了趙國不陷入內亂,保住趙氏的江山。趙主父,寧可選擇去死。”秦翊說到深處,感嘆道:“可惜啊!天下再無,趙主父。”

燕秦點了點頭,問道:“趙希率軍開始反攻,收回疆土。我們該何去何從。”

秦翊看了一眼趙境,“撤兵吧!”

“我們這樣撤兵,燕王怪罪下來,如何是好。”

“燕王決定出兵趙國,是打著趙主父的旗號,迷惑趙人。我們能夠兵不血刃,佔領趙國的城邑,非趙人不善戰,是趙人不願戰。有趙主父在,趙氏江山,亂不了。燕王也沒想和趙國交惡。”秦翊高喝道:“趙主父若在,何人敢欺趙。”

隨著,燕國主動退兵,趙將趙希收回疆土,聯合牛翦痛擊東胡。趙國北疆代郡危機,頃刻化解。

齊將田英見趙將趙爵率軍而來,也不抵抗,放棄攻佔地城池,退回高唐。齊、趙兩國兵禍危機,也頃刻解除。

魏國、韓國本來就沒有圍攻趙國的打算。忽聞,燕、齊兩國退兵,魏、韓兩國也主動退兵。隨著,韓、魏兩國同時退兵,威脅趙國的外患,徹底解除。

司馬望族、趙雲舒、季剜、許鈞見外患解除,率領四郡之衆,蕩平中山。樓煩見趙人之威,再次臣服。中山國故地舊臣,見趙國軍威,也不敢起反叛心思。

趙國內憂,也得到根治。

趙王何案幾上,堆滿了一座小丘,皆是前線送回來的戰報。趙王何見齊、韓、魏、燕四國退兵,又見樓煩臣服,中山被滅。內、憂外患就這樣輕易解除,心道:“非趙主父之威,他是守不住江山。”

公子成、李兌見內憂外患解除,他們更加有恃無恐,將沙丘宮圍得水泄不通。

這日,盤旋在沙丘宮上空的大鷹,俯衝直下。趙主父伸手,大鷹落在趙主父手臂上。

趙主父從大鷹腳上取下書信,對著大鷹道:“孤,給你自由。”

大鷹拍打著翅膀,再大殿上盤旋,不肯飛走。趙主父揮手道:“去吧!”

大鷹像是聽懂了趙主父的話,振翅高飛,鷹擊長空。趙主父展開書信,脣角露出了笑容,“趙國安好,孤,可以安心的走了。”

趙主父走出大殿,大雪簌簌而落。頃刻間,沙丘宮被大雪覆蓋,天地間一片潔白。

趙主父擡手看著眼前的雪景,心道:“孤,深陷此地,三月有餘。江山安好,孤,可以走了。”

趙主父返回內殿,拾起一把公子勝掉落的短劍,在大殿的木柱之上,刻寫一行大字…孤之江山,交付王兒。若有亂臣賊子,圖我趙氏江山,天下人共誅之。

趙主父將短劍,插在木柱上,坐在主位上,整理衣冠。

曾幾何時,他想過自己會如何死去。但他,絕對沒有想到會是在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時間、這樣的地點、這樣的宮殿,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

曾幾何時,他追許齊恆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功績。也嘆息,齊恆公一代霸主,晚年兵變,落得餓死的命運。誰曾知,他也會走齊恆公走過的路。

縱觀他的一生,是何其不幸,又是何其幸運。

他的一生,何其悲涼。

趙主父出生在邯鄲,趙肅侯忙於南征北戰。年少時,母后離他而去。十五歲,君父也走了,五國諸侯來犯。

趙主父繼位,趙國羸弱,諸侯攻伐。稍有不慎,國之將亡於他之手。索性,神靈護佑,他能夠破五國之謀。

十六歲,信宮朝會,主動與魏和解,鞏固三晉之盟。

十七歲,秦國效仿魏、齊稱王,令他熱血澎湃。此生,若如此,不負男兒之軀。

十八歲,主張南下爭霸諸侯,參與合縱與連橫。對內,推行新政,與民休養生息;對外,先有五國相王,後有區鼠會盟,迎娶韓女。第一個女人進入了他的生命之中。

十九歲,諸侯相爭,他喜得一子。他對著月色起誓,不僅要守護好千里江山,還要打下一片萬里山河。

二十歲,他深知逐鹿中原,並不能讓趙國富國強兵,也不是趙國強盛之路。但他也沒有找到一條強國興邦之路。人生充滿迷茫。

二十二歲,秦國自以爲天下無敵,借道韓、魏伐齊,落得大敗。爲了抑制秦國東出的勢頭,他主動與諸侯合縱,兵發函谷。然,諸侯離心離德,伐秦無果。

二十三歲,秦國東出,攻伐韓國。他不顧衆臣之意,爲了對韓女一個承諾,出兵助韓。修魚一戰,三晉男兒被秦斬首8.2萬;觀澤之戰,又敗於齊國。

屬於三晉男兒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二十四歲,韓、魏向秦求和。他寧可下達《罪己詔》,摘掉王冠,自貶爲君,令天下人譏笑。同年,秦國用武力取趙中都、西陽。秦破藺城、離石。

縱觀他二十四歲以前,揹負了太多的屈辱。然,上天憐惜他,二十五歲之時,燕國陷入內亂,他以樂池爲將,迎公子職歸國,插手燕國內政。

插手燕國,擊退齊人,令他同時交好秦、燕。趙國四戰之地,也逐漸被他打破。也許上天覺得他不夠苦,在助燕擊齊大勝之時,他一生最重要的女人,卻離他而去。

索性,上天還疼愛他。大陵之遊,一段長袖折腰,他遇見了夢中女子。因爲這個女子的出現,他的一生開始好轉。

因爲這個女子,他三年不出宮,被人非議。

這三年,他悟出了一個強國興邦之道,那就是更改南下爭霸中原的主張,北伐胡疆,繼承簡襄之烈。於是,他不顧世俗禮儀,推胡服以教育臣民,以騎射強國。

胡服騎射,移風易俗,讓他身敗名裂。很多人都說他是禍亂之君,爲禍趙國。但爲了趙國能夠走上強盛之路,他忍受了一切。

因爲他明白一個道理,唯有用行動,才能證明胡服騎射,利國利民。中原諸侯不敢做第一人,他就成爲推行胡服騎射,擊北胡開疆第一人。

藉助胡服騎射,他大力整頓趙國的國力,錘鍊了一支數萬人的鐵騎,打破了中原以車戰時代,屬於中原的鐵騎時代,逐漸來臨。趙國經過大力整頓,煥然一新,一躍千里。

爲了見證鐵騎時代的到來,他親自領兵北伐中山。

索性上天不負他,胡服騎射之後,屬於趙國,屬於他的時代開始來臨。

數伐中山,而不落敗;西渡大河,收回被秦佔領的河西北地;爲了錘鍊鐵騎,北上擊敗林胡;爲了插手秦國內政,給羋八子選擇了第三條路,扶持秦質子公子稷回國爲王;擊三胡、定北疆、拓雲中、雁門、九原三郡,更令他聲名大噪。

廢太子、扶持公子何、壯年退位,自稱主父,天下人看不懂他;孤膽入秦,議政天下,制定雲中、雁門伐秦之策,孤膽雄心,揚名諸侯;修築數千裡內、外長城,降服樓煩,徹底蕩平中山,又令他再添功業。

誰曾知,天有不測風雲。尚未再建功勳,沙丘宮變,兩子相殘,命喪沙丘。

這二十幾年來,他內修德政,外對諸侯。結好韓、魏,應對諸侯,穩定南疆;助燕擊齊,穩定北疆;插手秦政,扶持公子稷爲王,秦、趙交好,不起兵戈,穩定西疆。

穩定諸侯,擺脫四戰之地的困境,他才能推行胡服騎射,收河西、破林胡、擊三胡、降樓煩、亡中山、拓三郡、築長城、定北疆,將孱弱的趙國走向強盛。

他時常說人生如朝露,不爭天,不留名,空活百歲又有何意。他的一生,無愧天地,無愧自己。他未曾辜負國家,不曾辜負臣民。唯獨辜負的是韓女和孟姚,還有自己。

山河依舊,良人已逝。

孟姚的死、子嗣相殘,早已經打擊了他的萬丈雄心。正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對他而言,死不過是解脫,葬禮是最後的形式。若他的死,能夠換來趙國太平。他活著又有什麼意義。

至於後人會如何看他。說他壯年退位實乃糊塗,說他優柔寡斷,才導致子嗣相殘,被困沙丘,葬送一世英名。

他一生坦坦蕩蕩,無愧於心,無愧天地,何必在乎身後之名。縱使前途漫漫,他獨自一人行,絕不後頭。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成敗任人說。

彌留之際,趙主父看到了母后、君父、韓後、孟姚、趙豹、肥義、趙固等人,還有那些爲國捐軀的將士。看到了金戈鐵馬,揮斥方遒。擊胡開疆,壯志雄心。

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沒有留下太多的遺憾,趙主父的眼神漸漸閉合,心道:“孤,該走了。”

趙王何在邯鄲得知趙主父甍逝的消息,臉頰涌出兩行熱淚。

燕王得知趙主父死訊,朝南而拜,滿含涕零,“送趙主父。”

羋八子也不相信趙主父就這樣死了,嘆道:“可惜啊!不世明君,趙主父死了。”

秦王稷面向邯鄲而敗,“送趙主父。”

魏冉、涇陽君也拜道:“送趙主父。”

樓緩哭道:“臣,送趙主父。”

趙歇得知噩耗,也一病不起。司馬望族得知,心灰意冷,攜著妻兒,歸隱田園。

樂毅、劇辛、褐冠子、龐爰等人,見趙國朝局動盪,新王薄情寡義,紛紛離趙。

公子勝得到主父之死的消息,來到龍臺高閣,面見趙王何,問道:“趙主父爲國而死,王上如何定論趙主父。”

趙王何已經淚流滿面,“趙主父之功,衆人皆知。功在千秋社稷,無人能及。寡人追封趙主父諡號爲‘武靈王’。”

公子勝見趙王何沒有否定趙主父爲趙國做出的貢獻,同時爲了穩定江山、穩定王位,也給趙主父一個不好的諡號,擡頭道:“趙主父,該瞑目了。”

趙王何起誓道:“趙主父爲國而死,寡人要守住父兄打下的江山。”

公子勝也道:“臣弟,願和王兄一起,守衛父兄的江山。”

趙王何注視著邯鄲,恭敬道:“送主父。”

公子勝含淚道:“送主父。”

信期見大風起兮,大雨將來,忙道:“王上,起風了。”

趙王何注視著繁華的邯鄲,揚聲道:“天下不歸一統,戰亂不息。天下的風,不會停。邯鄲的風,便不會停。”

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十二章 屠彝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二章 魏國謀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九章 揚國威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
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十二章 屠彝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二章 魏國謀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九章 揚國威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山县| 城市| 五常市| 商丘市| 乐陵市| 扎兰屯市| 鄂温| 平原县| 拉萨市| 诸暨市| 城固县| 托克托县| 德阳市| 贵德县| 阳泉市| 宜兴市| 财经| 南雄市| 当雄县| 富宁县| 陇西县| 安国市| 北辰区| 安平县| 黑河市| 射阳县| 瓮安县| 鹿邑县| 台江县| 大厂| 扎囊县| 麟游县| 偏关县| 饶阳县| 邮箱| 贵溪市| 诸城市| 青浦区| 沁源县| 南靖县|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