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四章 代郡

趙簡子創立基業時,趙氏一族,只有太原、邯鄲封地。

後趙簡子臨死前不顧宗法制,廢嫡立庶,將宗主之位傳給了庶子趙毋恤。

趙簡子立庶子爲儲君,一是諸子紈絝,不成氣候。趙毋恤卻是敏而好學,膽識過人。

二是,趙毋恤繼承了他未完成的遺志。

三是,趙毋恤善於隱藏自己的鋒芒,能夠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下,忍辱負重。

最重要的則是趙簡子相信,他的兒子趙毋恤能夠團結趙氏族人,不會爲了一己私利,大肆殘殺族人。

公元前476年,趙簡子彌留之際,召集諸子及家臣,將自己宗主之位傳給趙毋恤。

此時的晉國,國君大權旁落,由六卿控制朝政。在內部兼併和戰爭中,中行氏和範氏退出晉國的政治舞臺。

晉國六卿演變成四卿。四卿之中智氏一族實力最強,其首領智伯爲晉國上將軍,位居四卿之首,把持晉國大權,在朝擔任執政。

智伯執政期間,帶領晉軍南征北伐,多立功勳。智伯也是趙簡子之後,晉國中又一位崛起的能人。智伯時常說:“身爲國之卿士,理當以振興國家爲己任。”

他的夢想,就是匡扶晉國,爭霸諸侯。

一個人能力太出衆,容易忽視身邊的人,也會時常向身邊的人發難。

智伯爲了實現自己崇高的理想,不斷對韓氏、魏氏一族發難。韓氏、魏氏自知實力不及智氏,但凡智氏有所取,韓魏必有所予。擺平了韓魏,更增添了智伯的自信心。

智伯當著衆人的面,羞辱趙氏首領,以此試探。趙氏首領不但沒生氣,對他越加謙卑。趙氏的謙卑,在智伯眼中就是懦弱。智伯時常對著自己的門客說,趙鞅之後,趙氏再無賢能者。智伯沒有將趙氏首領趙毋恤放在眼中。

趙毋恤面對智伯的每次發難,都選擇了忍辱負重。就連趙氏族人,都覺得宗主行事太過懦弱,辱沒了先輩的英明。趙毋恤,一而退,再而退,退的連他都有幾分看輕自己。每當夜下寧靜,四周無人時,他總會仰望星辰,問自己似乎忘了父親的遺志。

他繼任宗主以來,言行舉止,好聽一點是忍辱負重。難聽一點,是膽小懦弱。這一次,趙氏族人也認爲,首領也會選擇妥協,必會割地一萬戶。

衆人都忘了,趙毋恤不是一隻溫順的羔羊,而是一隻假意沉睡的猛虎。誰都沒有想到,趙毋恤會拒絕智伯‘名正言順’的要求。

晉國的大臣,都罵趙毋恤是個不知死活的東西。韓、魏兩家得知趙氏的態度,既敬佩趙氏的勇氣與膽識,又爲自己的懦弱尋找理所當然的藉口。當然呢?他們的藉口說服了自己,也說服了族人。

韓、魏兩族,一邊選擇向智伯低頭謙恭,表達自己的誠意,又在晉國的宮殿上,展示出自己是對國家的未來,充滿擔憂。另一邊心裡暗自高興,預期著智氏一族與趙氏一族,即將展開大戰。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即使,那隻沒有受傷的老虎,實力也會大大削弱。兩隻老虎選擇同歸於盡,共赴黃泉。晉國的天下,將會是韓、魏族人的。

智伯拿著趙毋恤拒絕他的長簡,仰天大笑。在他笑容僵硬的那一刻,早已下定決心要給趙氏族人好看。趙毋恤的拒絕,總算給了他一個討伐趙氏的理由。遙想晉靈公時期,武將屠岸賈以一己之力,圖滅趙氏族人。趙氏若非有忠臣程嬰、老臣公孫杵臼不惜性命,保護少主,晉國大殿怎會出現趙氏的蹤影。

即便趙氏被屠,剩下一個孤兒。晉國大臣沒想到,趙氏遺孤趙武,不但守住了先祖的家業,並且在趙國政壇上嶄露頭角。

趙氏非但沒衰弱,反而復興。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趙武一生過去了。其子,趙成繼承他的職位。奈何,趙成尚無功勳早死,又成爲趙氏的噩耗。

晉國諸臣皆以爲這是趙氏衰落的徵兆。其孫趙鞅繼承先祖遺志,專國事,致力於改革,創改革先河。餘生匡扶晉國,數次爭霸諸侯。成爲春秋時期,叱吒風雲半個世紀的人物。

智氏家臣見主公小覷趙氏,勸解道:“主公,趙氏戰鬥力不但頑強,生命力更加旺盛。趙氏趙武、趙鞅祖孫兩代人的影響力,晉國中有很多人明地、暗地擁護趙氏。想要滅趙氏,恐怕不容易。”

“你是說我不如懦夫趙毋恤。”智伯聞言溫怒道:“我主意已定,你不要再說呢?”

數日之後,韓、魏兩家前來向智伯臣服,痛斥趙毋恤種種惡行,皆表示願意派出軍隊,一同討伐趙氏。有了韓魏兩家相助,智伯更是忘乎所以,決定滅了趙氏。

公元前455-453年,晉國四卿又一次發生了內鬥。智伯,率領韓、魏聯軍進攻趙氏族人的封地晉陽。智伯沒有想到,強大的智氏一族及韓魏聯軍,圍了晉陽一年,不但沒有滅了趙氏,反而激發了趙氏一族的血性。

趙氏勢微,城內易子相食,卻無反叛者。智伯,也爲趙氏的勇武所欽佩,他想?若是趙毋恤識趣,還能保留趙氏一族;只可惜,他們不是朋友,而是敵人。

既然是敵人,定要連根除之。正當智伯爲勝利慶賀之際,韓魏暗中勾結趙氏,反攻自己。智伯沒能滅了趙氏,卻被趙、韓、魏三家,聯合起來,滅了自己。

趙毋恤不負父親期許,北上滅代,將代國的領地,併入趙氏版圖。晉陽之戰,保住了趙氏基業,趙國實力一躍三晉之首。他的才智也得到了族人的認可。趙毋恤死後,與其父並稱爲‘簡襄之烈’。趙國曆代的繼承者,無不緬懷先輩的光輝歲月。

韓、趙、魏三家分晉,及至趙雍,趙國有舊都太原郡,趙都邯鄲郡,北疆代郡,及上黨郡四郡。邯鄲到達代郡,要經過上黨郡,沿太行大山而行,途徑夏屋山,抵達常山(趙毋恤憑常山之險攻代,代地歸趙所有),方能進入代郡。

由於代郡遠離邯鄲,兩者之間鑲嵌了一個胡人建立的中山國,交通運輸極爲不便。再加上代郡是胡人與趙人混合而居,情況複雜多變。

代郡生活習性多近胡人,少近邯鄲。趙國境內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邯鄲居住的,大多都是華夏人,接受周禮的薰陶,從事農耕。代郡則是胡人多於華夏人,少農耕,多遊牧。

一旦邯鄲控制力減弱,代郡憑藉地勢之利,代城堅固,隨時都有可能脫離趙國獨立。

昔日,趙毋恤死後,指認大哥伯魯之孫趙皖,爲趙氏宗主。誰曾知,趙毋恤剛故,其子趙嘉在代郡自立,驅逐趙皖,發動叛亂。雖然宗主之位,最終還是根據趙襄子的遺願,由趙皖繼任。但是,趙國內鬥大大消耗了國力。

代郡,始終是趙國曆代繼任者心中的一根哽在喉間的刺。

雲霧繚繞,暮靄沉沉,沿著逶迤的險峻山道,趙軍向北而行。趙軍走過上黨,往北行百里。趙雍擡頭看著縱橫天地的雲雀仙鶴,仰望著巍峨高聳的大山。趙雍從小到大深居趙宮,不曾見過這番令人壯懷激烈的景色。

趙雍指著大山,問道:“此處,乃何地。”

肥義答道:“君上,此地乃夏屋上。”

“夏屋上。”趙雍點了點頭,發出感慨道:“我大趙境內竟然還有如此波瀾壯闊的景色。”

“君上。”肥義又道:“此山,還有一個名字。”

“什麼名字。”趙雍心中有點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有關這座山的一切。

肥義頓了頓,方道:“刺笄山。”

“刺笄山。”趙雍心中不解,這般好的景色,怎會有如此不雅的稱呼。趙雍尚未開口,肥義請罪道:“君上,請治臣的罪過。”

趙雍微微皺眉,疑惑道:“你何錯之有,要寡人治你的罪。”

肥義,身子比先前放低幾分,“臣,犯了非議先君之罪。”

趙雍疑惑更深,請他起身說話。肥義仍舊保持姿勢,娓娓道來。

趙氏宗主趙毋恤登夏屋山,以觀代國。見著代國境內,心中發誓,將要取之。於是,同行之人看出了他的心意。給他獻上策略,以邀請代君登夏屋山以觀歌舞爲由,伺機圖之。

代國與趙氏向來親密,趙毋恤的姐姐,又是代國國君的妃子。代國國君不知是計,親率百官及愛妃欣然前往夏屋上。由於代郡盛產良匹駿馬,代君善騎射,便讓愛妃坐車,自己率衆先行。

趙毋恤爲了表示誠意親自在山腳迎他入行宮。宮內,趙毋恤讓數百美人拿翎羽跳舞助興,以大金斗盛滿美酒。代君一邊觀賞歌舞,一邊大樽飲酒,酒至暢酣。

忽然,趙毋恤臉現殺氣。

侍酒者會意,以大金斗猛擊代君,一擊而中。代君尚未明白,便死在了妹夫的手中。代君已死,代君隨從驚慌,數百美人取出藏在翎羽中的武器,殺光了代君身邊的所有人。

趙毋恤念及姐弟之情,便命人駕駛代君的車,前去迎接姐姐。代妃見自己的夫君慘遭弟弟的毒手,帶著憎恨的目光,拔出笄刺向自己的心臟,自刺而死。

趙毋恤身邊的臣子,見自己國君下手狠毒,不願侍奉他,終生歸隱此山。趙毋恤一則不願意強人所難。其次,他留下這些人,祭奠死在自己手中的姐姐,以此彌補對姐姐的虧欠。後人爲了祭奠這位烈女,以她自殺的方式,將此山命名爲刺笄山。

肥義一邊陳述往事,一邊觀察趙雍的神色。他想?當趙君瞭解自己祖宗的手段,他會有怎樣的定論。年少的趙君過不去這道坎,趙國興盛,恐怕還有一段路要走。

趙氏一族,命運多舛,幾次差點滅族。趙氏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有心酸血淚。沉默了片刻,他緩緩呼出了一口氣。肥義,在他臉上讀到了答案。

“誰說,我趙國女兒的性情,不若男兒。先祖的手段,雖不高明。歷史的進步,總會伴有流血犧牲。趙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先祖用自己的辛酸血淚換來的。”趙雍的臉頰,留下兩滴熱淚,“作爲子孫,我們要做的就是要保護好祖宗留下的來之不易基業。這片土地,有太多的悲酸,太多的鮮血。”

肥義聽聞,瞳孔睜大,感到震驚無比。

趙君,說出這番悲愴的言語。面對趙君的見解,肥義心中感到一絲慰藉。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總要選擇放下一樣。既然選擇放下,就不要留下絲毫的悔恨。

肥義默默地注視著這個少年君主,心想?有朝一日,他會是重整餘威,引領趙國,踏上先祖坎坷波折的道路,他日終會傲視諸侯。他以山川大河起誓,竭盡餘生,爲他效命。

肥義彎著身子,深深地朝他鞠躬,“君上,受我一拜。”

肥義這一拜,是認定了趙君是自己的君主。無論日後,趙國會走向何方,日後必將誓死效忠與他。

趙雍問道:“大司馬,此地離代郡,還有多久的路程。”

肥義弓著身子,答道:“往前行百里,就是常山。過了常山,就是代郡。按我們目前的行軍速度,夜黑之前,便可到達。”

“好。傳我命令,三軍全速前進。”

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二章 魏國謀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十章 繼位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七章 韓候康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
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二章 魏國謀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十章 繼位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七章 韓候康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新竹县| 廉江市| 大邑县| 合肥市| 井研县| 法库县| 思南县| 凌源市| 什邡市| 精河县| 浮山县| 沽源县| 洪江市| 黄陵县| 南陵县| 青神县| 灌云县| 青铜峡市| 樟树市| 绥阳县| 皋兰县| 台州市| 颍上县| 霍邱县| 石楼县| 普陀区| 古蔺县| 五华县| 永福县| 修水县| 绍兴市| 手游| 宁国市| 中阳县| 宕昌县| 喜德县| 五莲县| 抚顺市| 申扎县|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