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

楚太子橫聽聞父王又要把他送去齊國爲質,狂怒不已。他在秦國爲質那段記憶,是他想要抹去,卻又不能抹去的記憶。楚太子自然不願意再次前往他國爲質。於是,楚太子來到後宮面見楚王后。

楚太子怒氣衝衝來到後宮,叱責道:“你們都退下。”

宮女和宦者見太子發話,躬身行禮,戰戰兢兢快速退了出去。

楚王后見兒子怒氣橫秋,慈和地問道:“吾兒誰惹你了,發這麼大的脾氣。”

楚太子抱怨道:“母后,父王要將我送去齊國爲質。”

楚王后見兒子爲了這件事發脾氣,笑道:“我還以爲是什麼事呢?”

“母后,去他國爲質,那是屈辱的。”楚太子見母后說得這般輕巧,急道:“我雖是太子,但前往他國爲質,卻要受盡屈辱。孩兒被送去秦國爲質,險些命喪秦國。孩兒,不想去齊國爲質。”

楚王后平靜道:“齊國是東方大國,禮儀之邦。豈是野蠻秦國所能比。”

楚太子眸色害怕,語調顫抖道:“我在秦國如此,去了齊國也會如此。秦國是我的噩夢,齊國也會成爲我的噩夢。母后,孩兒不願去齊國。”

“送你去齊國爲質,不僅是你父王的意思,也是文武大臣的意思。母后做不了主。你不想去,也得去。”楚王后停了下來,看著楚太子,語重心長地說道:“如今的楚國,四面樹敵。你父王送你去齊國,也是迫不得已。”

楚太子聞言,一聲冷笑,笑容是那麼猙獰、可怕,“父王是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楚國是由父王說了算。父王會迫不得已。”

楚王后見孩兒對楚王成見太深,忙道:“孩兒,你要相信,你父王是愛你的。”

“父王愛我?”這似乎是楚太子聽過最大的笑話,“父王是愛他的王位,愛他的江山。父王不愛惜孩兒的性命,豈會愛我。”

楚王后喝道:“你休要胡說。”

“是我胡說?”楚太子眸色充滿恨意,語調冰冷,“從小到大,父王根本就不喜歡我。他喜歡的是那個妖女所生之子。”

楚王后何嘗不知,楚王喜歡是鄭國之女。若不是楚太子沒有出錯,再加上楚臣的擁護。她孩兒的太子之位,恐怕已經屬於鄭女之子。

楚王向來對她和孩兒有很深地成見。楚太子這些大逆不道的話傳到楚王耳裡。不僅她王后之位保不住,就連楚太子地位也危險了。

楚王后見孩兒發牢騷,安慰道:“這些不敬之語,你對母后說也就罷了。切不可,隨意胡說,小心惹來災禍。”

“父王根本就不喜歡我。”楚太子恨意漸盛,“送公子前往他國爲質,自古有之。何曾聽說諸侯送太子出使他國爲質的先例。”

楚王后沉默不語。

“母后,你真的以爲我被送去齊國,還能再回來?”楚太子有意停了下來,又道“孩兒遠離郢都,遠離楚國,就遠離了楚國權利中樞。在楚國孩兒還是太子,在齊國就是任人宰割的人質。一旦,齊、楚交惡。齊國就會用孩兒的鮮血祭旗。”

楚太子見母后聽進去了自己說的話,進一步說道:“縱使齊王善待我,一旦楚國有變,孩兒也不能第一時間知曉。孩兒還是未來楚國的王?”

楚王后聞言,臉色一陣慘白。

楚王年過五旬,身體也不好。倘若楚王死去,遠在齊國爲質的孩兒。豈能安然歸來繼承王位。覬覦太子之位和楚王之位的人,可不只是她一人。

楚王后沉下心來,仔細衡量一番,神色驟然大變,心想:“莫非真的有人算計他們母子。這些人表面上送孩兒去齊國爲質,實際上是爲了罷黜孩兒太子之位,另立太子做準備。”

楚王后看著孩兒無助的表情,頓時心慌意亂。她想得越多,心裡也就越害怕。

“齊、楚交惡已久,孩兒去齊國,豈不是送死。”楚太子語調悽然,“母后我恨你,我更恨父王。”

楚王后沉默良久,方道:“你出使齊國的消息,臣民皆知。除非你父王更改政令,否則,讓你去齊國爲質,勢在必行。”

楚太子見母后被他說動,忙道:“父王一向聽母后的話。母后勸說父王,父王定不會讓我去齊國。”

楚王后嘆息道:“自從鄭女來了楚國。你父王的心思,早就不在我的身上。”

“母后可以召集羣臣,尤其是昭雎、屈原二人。”

“讓你出使齊國爲質的主意,就是他二人所爲。”

“母后…說什麼…”楚太子愕然道:“出使齊國是他二人所爲。”

楚王后點了點頭,倍感無奈。

楚太子見母后神情,深知自己無論如何折騰。都不能改變他出使齊國爲質悲慘的命運。楚太子失魂落魄,一步又一步往殿外走去,冷笑道:“父王總是自以爲是,何曾考慮過我的感受。從我記事起,他說什麼,我就做什麼。我從來不敢說一個不字。”

楚王后見孩兒生無可戀的表情,走出殿門。她心裡充滿百般疼痛。但她也不能左右楚王和朝臣的意見。她能做的就是向大司命祈禱,護佑孩兒平安。

楚王召楚太子入宮,商議出使齊國爲質一事。

楚太子擡頭,問道:“父王,可曾愛過孩兒。”

楚王沒料到孩兒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應答。

“父王怎會愛孩兒。”楚太子將這句話放在心中,行了一禮,“孩兒願出使齊國。”

楚王本以爲孩兒會反對出使齊國。他卻見孩兒一反常態。楚王怎麼也沒想到,孩兒出使齊國,竟然沒有任何異議。

楚王覺得自己孩兒長大了,同時也感覺到自己和孩兒的距離,也疏遠了許多,甚至還感受到孩兒那雙眼眸散發出濃濃恨意。

其實,楚太子心中明白,說再多也沒什麼用,最終他還是要去齊國爲質。與其被這些人冷嘲熱諷,還不如逆來順受。此刻,他對楚王不在抱有任何幻想和期望。他的心,已經死了。

三日後,楚太子跟隨屈原等人,以及一百輛戰車,出使齊國。衆人行出郢都,楚太子命車隊停了下來。楚太子站在車上,看了最後一眼,生他、養他的郢都。良久之後,楚太子深沉地閉上雙眼,他心想:“此去之後,何時能歸。”

屈原道:“太子,時候不早了,該啓程了。”

楚太子黯然神傷揮了揮手,便再次踏上遠去他國爲質之路。此去之後,等待他的又會是什麼。

……

楚太子入齊爲質的消息,傳到秦國咸陽。秦國君臣一陣大亂。

齊、楚決裂,對秦國纔有莫大的好處。齊、楚交好,結盟。這對秦國來說,可不是值得稱頌的消息。

秦惠王爲了攻伐楚國,離間齊、楚,用張儀欺詐楚國,那可是花費了不少精力。齊、楚交惡,秦國才能肆無忌憚南下攻楚,攻破丹陽,斬殺楚將屈匄等數十大將,以及楚軍8.2萬,佔領漢中郡。

秦王稷先與楚國結盟,成爲昆弟之國。後又迎娶楚女爲後。就是爲了離間楚、趙和楚、齊之盟,孤立楚國。秦國趁著齊、韓、魏垂沙破楚之際,攻破楚國重丘,攻佔上庸,斬殺楚將景缺及數萬楚軍將士。

齊、楚交好,便不利於秦國。

秦國君臣沒想到楚王爲了和齊國結盟,竟然會將太子送去齊國爲質。秦國君臣也沒有辦法拆散齊、楚之盟。秦國君臣面對楚國之舉,也是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應對。

魏冉嘆息道:“張儀再世,定會有辦法破了齊、楚之盟。”

秦國老臣也道:“是啊!張儀若在,齊、楚豈能歸好。”

秦王稷雖不知張儀是何許人也,也未曾見過張儀的真實面目。但張儀爲秦國立下的汗馬功勞,秦王稷曾聽人說起過。

秦惠王時,文有嬴疾、張儀;武有嬴華、庶長操、司馬錯、魏章等人。若論何人對秦惠王影響最大,除了嬴疾,便是張儀。

秦人時常說,秦有嬴疾、張儀,可安天下。

張儀雖有損母國魏國,有損諸侯國。但他對秦惠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可惜啊!那個時代風雲璀璨的人物,也只是曇花一現。

秦王稷聽聞張儀二字,忽然腦海深處想到了一個人。他的叔父嬴疾。

嬴疾是秦孝公之子,也是秦惠王同父異母的弟弟。秦人稱他爲智囊。

嬴疾在秦惠王時,南征北戰,數破三晉、攻強楚、擊霸齊。他的名聲早已經名揚諸侯。

秦武王時,他位居右相。然,秦武王死後,秦國陷入季君之亂。嬴疾不但沒能平叛,反而見兄長子嗣相殘。羋八子屠殺嬴姓宗室,他也無能爲力。嬴疾眼睜睜看著秦國大好河山,陷入動亂。自己卻不能匡扶天下,陷入深深自責。

秦王稷在燕、趙兩國的扶持下,回到秦國繼承王位。

秦王稷繼位,秦相的位置,一直懸而未決。其中的原因,正是因爲嬴疾的緣故。論軍功、論資質、論人脈和威望,何人能及。羋八子等人,雖給嬴疾封了嚴君的稱號,籠絡人心。同時又忌憚嬴疾的威望,也不會重用他。

季君之亂,也讓嬴疾看淡了人生。

嬴疾主動請命爲先祖守靈,不過問秦國的政事。羋八子等人聞言,自然欣喜不已,果斷答應了嬴疾的請求。嬴疾雖不在朝中,但影響力仍在。

可憐的一代豪傑英雄,晚年竟會落得如此田地。

秦王稷來到王陵,遣散身邊的將士,前往嬴疾居住的地方。

秦王稷往前走了一段路程,眼前出現的這位白髮蒼蒼、精神憔悴的老人,很難讓人聯想到,他就是再秦惠王、秦武王時代,南征北戰,與諸侯爭雄,名揚秦國、諸侯的風雲人物。轉眼間,曾經征戰疆場的風雲人物,已經白髮蒼蒼,再也看不到,英姿勃發的神色。

真是歲月,半點不由人,催人老啊!

秦王稷上前,行禮道:“稷兒,拜見叔父。”

嬴疾似乎沒有聽見對方說的話,只是看了看眼前之人。

秦王稷放低身子,又道:“稷兒,拜見叔父。”

嬴疾打量了眼前之人一番,問道:“你是稷兒。”

秦王稷點了點頭道:“正是。”

“我記得稷兒這麼高的時候,被送去千里苦寒之地,燕國。”嬴疾憶往昔,感慨萬分,用手比劃道:“沒曾想到稷兒會成爲秦王的王。”

“稷兒能夠成爲秦王,皆是趙君和燕王之功。”秦王稷又道:“稷兒一直想來看叔父,奈何叔父總是避不見客。”

“秦國內亂,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怎有臉面,位立高廟。”嬴疾問道:“秦國征戰沙場,不懼諸侯。奈何長達三年的動亂,傷了元氣,動搖國本。稷兒將秦國治理很好。你父兄在天有靈,也該欣慰了。”

秦王稷愧色道:“稷兒治國多有不足,還要叔父多多指點才行。”

嬴疾問道:“稷兒,來我這裡是爲了什麼。”

秦王稷求教道:“請叔父助我一臂之力。”

嬴疾搖頭道:“我已經是糟老頭,征戰沙場是你們年輕人的事。我能夠再此安享晚年,足矣。”

秦王稷對這個叔父的性子瞭解並不多,但還是不敢用秦王的身份命令他,語調謙恭道:“稷兒,心中有惑,請叔父指點。”

嬴疾問道:“秦王不必拘泥,有何疑惑,儘管說就是了。”

秦王稷見叔父有意指教,忙道:“叔父,我年過二十又一,卻不能親政。政由母出,實乃男兒之辱。我如何才能親政,做一個真正的秦王。”

“稷兒,想要親政,這是好事。但你母親勢大,她是不會讓你親政的。”嬴疾見秦王稷稚嫩的臉龐,彰顯楚不甘,諄諄告誡道:“稷兒,羽翼尚未豐滿之時,切不可與你母親產生衝突。你母親的手段,我不說你也知道。”

秦王稷吞了一口唾沫,問道:“叔父,我母后真的心狠歹毒嗎?”

“惠後被誅、武后被驅,你的兄長慘死,這些是出自你母親之手。”嬴疾冷笑道:“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還要我說嗎?”

秦王稷辯解道:“母親時常說王位是冰冷的。坐上王位的人,註定是要血流成河。”

“何來的謬論。”嬴疾瞪了他一眼,“你父親繼位,何曾殺了他的兄弟。你哥哥繼位,可曾有殺他哥哥弟弟?”

“這…”秦王稷答不上來。父兄繼位,何曾屠殺兄弟。

“這個狠毒的女人,屠戮我嬴姓子孫,卻還…是啊!我當初爲何不…”嬴疾慘然道:“稷兒,你要當王,就不能走到你母親的對立面。你母親,沒有親情。你若走錯一步,她不會對你仁慈。”

秦王稷有些害怕,“叔父,我該怎麼辦。”

嬴疾淡淡道:“送你兩個字...隱忍。”

這兩個字讓秦王稷想到了燕易後和燕王職。

秦王稷冷靜下來,問道:“楚王送太子前往齊國爲質,叔父,可有辦法破解之。”

“這有什麼難的”嬴疾淡淡道:“楚王可以派人前去齊國爲質,你也可以派人前去齊國。”

秦王稷心領神會,豁然開朗,抿嘴道:“叔父說得不錯。楚王將太子送去齊國。我也可以派人去齊國爲質。一來,消除威脅我的人,二來還能樹立我的威望,鞏固地位。”

嬴疾什麼也沒說,秦王稷領悟了話中的精髓,笑道:“秦王想要打壓你母親的勢力,自己之力不行,何不請齊國相邦田罌之子田文爲相。”

秦王稷眸色明亮,“我請齊人爲相。既可以藉助齊人打壓母親的勢力,又可以交好齊國,離間齊、楚。”

秦王稷還想說點什麼,嬴疾卻呼呼大睡。

秦王稷得到自己想要的,行禮告退。

嬴疾閉著眼睛道:“稷兒,我死之後,將我葬在渭水南邊章臺之東。”

秦王稷問道:“叔父死後,應該葬在王陵。”

“我沒有阻止兄長的子嗣,慘遭屠戮的悲劇發生,有何臉面面對你父親。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在王陵。”嬴疾神色悽然,“百年之後,將會有天子的宮殿,與我爲伴。此地,纔是我歸屬。”

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二章 魏國謀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十七章 秦風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
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二章 魏國謀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十七章 秦風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水市| 中西区| 平顶山市| 藁城市| 本溪| 和硕县| 碌曲县| 腾冲县| 衡南县| 石阡县| 河源市| 阳山县| 曲麻莱县| 英山县| 平罗县| 邯郸市| 布拖县| 佳木斯市| 司法| 宣武区| 来宾市| 宿迁市| 黄龙县| 厦门市| 荆州市| 琼结县| 新平| 集安市| 湛江市| 旬邑县| 碌曲县| 汝阳县| 玛多县| 阜宁县| 油尖旺区| 吴旗县| 乐山市| 惠州市| 沙坪坝区| 安宁市|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