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借道韓、魏以攻齊國,消息很快傳入趙國邯鄲。
趙雍召集趙豹、肥義、李兌、田不禮、公子成等人,召開宮廷會議。
此次會議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齊國和秦國相爭,誰更厲害一點。
衆人一致認爲齊國兩次以武力戰勝魏國,奠定當世強國的地位,它的實力是有目共睹。
至於秦國有多強,衆人不好猜測。
秦獻公與魏國河西一戰慘敗之後,秦國曆經秦孝公嬴渠樑、秦王嬴駟兩代人數十年的努力。
秦國東出函谷,破三晉,掃西戎。秦國究竟有多強,趙國衆人還不能定論。秦、齊兩國之間的較量,誰會笑到最後,毫不疑問,定然是齊國。
秦國被中原諸侯鄙視已久,此次借道韓、魏伐齊,吸引了中原諸侯的目光。秦國戰勝了齊國,秦國的地位與實力將會得到諸侯國的認可。秦國也就成爲了諸侯的霸主。
秦國東出函谷,借道韓、魏,與齊國爭天下。秦人的膽識和勇氣是值得認可。趙國期待著秦國鷹銳之士與齊國競技之師巔峰對決。
趙國廷臣心向齊國,他們希望藉助齊國的力量狠狠打擊秦人的囂張氣焰。秦國敗了,秦國施加給趙國的屈辱,他日便能連本帶利地討回來。
然,趙雍的心思是希望秦國能贏。
嬴姓是上古八大姓,一個古老的姓氏。嬴姓趙氏命運多舛,幾次差點亡族。
殷商時,嬴姓一族地位高貴。周武王借殷商出征東夷,朝歌兵力薄弱,滅了殷商。嬴姓先祖爲商而戰,落得慘敗。殷商覆滅,嬴姓東遷,開始沒落。
武庚爲了復興祖宗基業,起兵對抗周國。嬴姓忠於殷商,自然擁護武庚。然,武庚之力,動搖不了大周建立的牢固的根基。
武庚被周國鎮壓之後,嬴姓一族因爲援助武庚遭受毀滅性打擊,周人被迫他們西遷。嬴姓徹底被姬週一脈邊緣化。
嬴姓一族,從貴族身份,淪爲奴隸賤民。好在嬴姓男兒勇武善戰,不向命運低頭。嬴姓子孫歷經數代人的努力,他們用自己的雙手重拾祖先丟失的榮辱與尊嚴。
秦國和趙國皆是嬴姓子孫,秦、趙兩國君王追本溯源,也是同宗同祖。若以國家利益爲先,趙雍希望秦國輸;若論個人感情,他希望嬴姓趙氏的男兒贏。
秦國贏了,嬴姓趙氏這個被人遺忘的一族,將會被人重新記起。
齊王田闢彊收到來自秦國的宣戰書,他看也不看,丟在一旁。
田闢彊散發的語調折射出對西垂蠻戎之國的秦國深深鄙視,“寡人繼位,秦國就敢來犯。行,三晉打不贏秦國。楚國也不敢與之爭先。寡人就替諸侯們好好教訓一下秦國。”
“寡人要讓諸侯們知道,齊國是第一強國。這個天下,只有齊國欺負諸侯,諸侯安敢欺辱我。”
秦國地處西垂,向來被中原諸侯鄙視已久。韓、魏迫於秦國的淫威,忍氣吞聲,借道給它。秦國也不掂量自己的實力,主動來攻打齊國。齊國東方大國的自豪感瞬間涌於心上,衆人皆認爲應該好好教訓一下狂妄自大且不知天高地厚的秦人。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齊王田闢彊力排衆議,不用田氏子弟爲將,而是啓用沙場老將匡章領兵三萬與秦國對戰。
匡章心中早已經摩拳擦掌,他也很想見識一下,三晉口中的虎狼之國。三晉、楚國奈何不了秦國,那就讓齊國來教訓秦國,揚威諸侯。
匡章見新王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立馬出列躬身領命。
“寡人繼位,秦人就來挑釁我國國威。”齊王田闢彊傲色道:“章子,你要給寡人好好教訓一下野蠻的秦人,狠狠地把秦人給我揍趴下,讓秦國匍匐在我齊國的腳下。我齊國的競技之師天下無敵。”
匡章信誓旦旦地答道,“臣不負王上所託。此戰,必勝。”
“好。”齊王田闢彊見匡章信心滿滿揚言此戰齊國必勝,頓時豪氣上涌,鼓舞道:“凡是痛擊秦人有功者,寡人賞千金,官升一爵。”
廷臣跪拜,高呼道:“齊王萬歲,齊國萬歲。”
齊王田闢彊在衆人的歡呼聲,積極備戰,等待著秦國的到來。
秦王嬴駟以嬴姓男兒嬴華爲將領兵三萬,借道韓、魏,以攻齊國。秦軍先經過韓,再途經魏,貫穿衛國,所到之處,嬴華不忘宣揚秦國的武力。
韓、魏、衛三國,開大道,備糧草以供秦軍驅使。秦軍西來,揚威中原諸侯,嬴華也是熱血沸騰。
嬴華暗自立誓,一定要戰勝齊國,如此秦國的聲望必將如日中天。到那時,中原諸侯安敢不來秦國咸陽宮朝拜,匍匐在秦國的腳下。
因此,嬴華想好策略,攻齊必須速戰速決。
爲了激烈大秦鷹銳之士,衝鋒陷陣。爲了激勵三軍士氣,爲秦國大業慷慨赴死。
嬴華許諾道:“得齊王首級者,封萬戶侯,賜萬金。”
爲了籠絡齊地人心,共同反對齊王。嬴華嚴明軍紀,令秦國將士不可騷擾齊地百姓。違反軍紀者,絕不寬恕。
戰前準備就緒,嬴華領軍先攻齊地陽晉,隨後南下攻齊國重鎮亢父,再出其不意北上直插齊國南陽腹地。嬴華意圖一戰定乾坤,滅齊主力,直逼齊都臨淄,活捉齊王田闢彊。
齊國倚仗自己是東方大國,面對西來的秦人,也不加防備。秦國一路攻城略地高歌猛進,奪陽晉,佔亢父,齊國南陽告危。齊國見秦人不是想象中那麼軟弱,也不敢怠慢戰事,積極備戰。齊將匡章看出秦人進攻戰略,親率齊國主力攔截。
齊、秦兩軍在齊、宋邊境桑丘之地遭遇。
秦將嬴華爲了取得戰場上的主動權,率先對齊國主力發動進攻。匡章臨危不亂指揮齊軍迎戰。齊、秦兩軍鏖戰,不分勝負。兩軍對壘紮營,以待決戰。
嬴華和匡章初次交戰後,便已明白齊國不愧是東方大國,一戰欲定乾坤,簡直是癡人說夢。一邊休整軍力,另一邊暗中派人前去韓、魏兩國搬救兵。韓、魏救兵一來,便給齊國致命一擊。
連數幾日,秦軍不進攻齊國陣營。齊國將領皆認爲秦國害怕齊國的競技之師,紛紛出列請戰。匡章深知此戰不是一般的諸侯相爭,而是大國之爭。
秦國贏了,便會名聲大噪,中原諸侯由鄙秦,轉爲侍秦。親齊國的諸侯,也會與之絕交,轉而親秦。
此戰,齊國不但不能輸,也輸不起。齊國輸了,東方大國的地位便會一落千丈,東方第一強國的名聲,也難以保全。
秦國見東方第一強國不過如此,便會攜著餘威聯合三晉、南楚和越國共同瓜分齊國的領地。
匡章知曉此戰關係重大,不能冒然與秦國開戰,極力壓制住請戰的將領,待機而動。
齊國諸將見主將不敢打,一邊冷嘲熱諷說他懦弱,另一邊向齊王田闢彊進讒言,請求更換將領。
面對彈劾匡章的文書,田闢彊看也不看,隨手扔在一邊。田闢彊讓特使手持符節來到秦軍大帳,傳達詔令…凡是不聽主將號令者,斬。
齊軍諸將雖不滿王上的詔令,但也不敢公然違抗。匡章有了王上的支持,便進一步去了解自己的對手。
這一日,匡章和副將田陽巡查軍務,站在高處俯視秦軍大營。秦軍不但沒有修葺陣地,加固城防,反而玩了起來。田陽見了,眼神充滿疑惑問,“秦人來我齊地是爲了遊山玩水嗎?”
匡章答道:“他們是在等援軍。”
田陽神經一下繃緊,問道:“援軍?”
“秦國是在等魏、韓兩國的援軍。”
田陽愣了片刻,苦笑道:“韓、魏兩國被秦欺負得夠慘,他們豈會出兵幫助秦國,來對付我齊國。”
“韓、魏兩國借道秦國,不是兩國懼怕秦國。韓、魏是想借助我國的力量來教訓秦國。”匡章撫摸下頜,整理最近收到的情報,認真地分析目前的局勢,“韓、魏兩國真的想和秦國結盟來對付我國。韓、魏兩國的大軍早就來了。秦國等了好幾日,也不見援軍。秦將怕是坐不住了。”
“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這支秦軍,乃是孤軍,又深入我國境內。韓、魏兩國也不派兵支援,秦軍害怕韓、魏兩國突然反水,斷去歸路,反戈一擊。”匡章神情輕鬆,似乎這場戰爭地形勢開始偏向齊國,“我們要做的便是打磨這支秦軍的性子。一旦,他們心中憋的那口氣散了,我們便可給他致命一擊,一戰便勝。”
這幾日秦軍前來罵陣,幾次意圖進攻齊軍大營。不過是他們聲東擊西、虛張聲勢而已。實際上,秦軍目前的處境是進也不得,退也不得,陷入兩難。
田陽見匡章不但頭腦清醒,處事穩重,就連對局勢的發展也判斷很正確。田陽也十分佩服他,等到戰爭結束,他要好好與之喝上幾杯,以求兵道。
嬴華見大軍被齊國圍困,陷入進退不得的危險之地。暗中派出了幾波斥候,前往韓、魏兩國搬救兵。等了幾日,韓、魏兩國的救兵絲毫不見蹤影。
秦副將見援軍未至,問道:“將軍,韓、魏兩國的援軍會來嗎?”
嬴華推算了一下時間,韓、魏兩國願意幫助秦國共同對付齊國。兩國的援軍已經來到了秦軍大帳之中。嬴華見沒有援軍,嘆道:“他們不會來了。”
副將怒色道:“韓、魏兩國膽敢不聽我秦國調遣。他們就不怕我秦國與他們開戰嗎?”
這幾日,嬴華想了很多,也想得很透徹。韓、魏兩國是想借齊國力量,來削弱秦國。韓魏借道秦國,一是爲了示弱,麻痹秦軍。二是,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希望看到秦軍慘敗。
一旦秦國敗了,韓、魏兩國便會聯合起來,鼓動諸侯共同對付秦國。秦國仗著國力,與三晉、楚國開戰。中原諸侯,基本上都被秦國得罪了。
此戰,他們都希望秦國輸,怎會派出援軍來一同對付齊國。
“三晉熱血男兒,怎會屈服我秦國。秦國真的與之開戰,吃虧地還是我們。”嬴華,悵然長嘆,“秦國不怕攻打三晉中的任何一國。韓、魏兩國聯合,秦國應對也是相當困難。”
“三晉爭鬥百年,韓、魏兩國會走到一起?”
“以前,我也是這樣認爲,三晉不能走到一起。然,我們忽視了一個人。”
“誰。”
“趙君。”
“趙君不過是二十出頭的少年,有何懼。”
“趙君是少年,但也英雄了得。我們就是忽視了這個少年,纔會認爲三晉會一直內鬥。”
“將軍爲何會認爲趙君是凝聚三晉的關鍵人物。”
“趙君繼偉,破五國之謀;北上伐燕,大勝,不取一城;信宮三晉聚首,趙君主動放下仇恨,與魏改善關係;五國相王,區鼠會盟,韓趙之好;趙君繼位,三晉不曾內鬥。這個少年不簡單啊!”
“趙君是不平凡之人。”
“是啊!趙君的過人之處,三晉纔會放下恩怨,重新走到一起。”嬴華擔憂道:“倘若三晉、楚國聯合起來攻打我秦國,秦國處境堪憂。王上做事太心急,中原諸侯都被我們得罪了。否則,我們也不至於陷入險境,而無一國諸侯相助。”
副將見主將分析透徹,問道:“將軍,我們該怎麼辦。是戰是和,請將軍定奪。”
“個人榮辱事小,辱國事大。不成功便成仁,也不負王上所託。”嬴華眼神銳利明亮,毫無畏懼,嬴姓趙氏男兒即便是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這一戰,我們必須打,還要打出我秦國的名聲。大秦男兒,何懼生死哉!”
“好。”副將心中澎湃,熱血沸騰,鬥志昂揚,“請將軍下令,與齊開戰!”
嬴華朗聲道:“傳我命令下去,明日午時,開戰。”
匡章從隱藏在秦軍中的斥候哪裡得知,明日午時,秦軍便會主動與齊國開戰。
匡章閒來無事也在思考,自己面對兩難進退的危險境地,他會怎麼辦?
是選擇屈辱地茍且偷生,還是轟轟烈烈地爲國戰死。他的答案,與秦將一致,男兒生於天地,不懼生死,只懼辱沒名聲。
翌日午時,齊、秦兩國擺好陣勢。
嬴華上前朗聲道:“我乃嬴姓趙氏男兒嬴華,你們主將是誰。”
匡章提聲答道:“我乃匡章。”
嬴華放聲大笑道:“匡章乃何須人也,我不曾聽聞。”
田陽叱喝道:“豎子休要狂妄,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今日我若戰死。”嬴華一字一句,豪氣干雲地說道:“二十年後,依舊是條好漢。”
匡章敬佩眼前之人是個好漢,朗聲道:“將軍,安敢同我飲酒乎。”
嬴華喝道:“來。”
匡章舉著酒樽,朗聲道:“好男兒不懼生死,請。”
“請。”嬴華仰頭一飲而盡,扔掉酒樽,“好酒。”
匡章厲聲問罪道:“秦國與齊國向來井水不犯河水。數百年,相安無事。秦國爲何,攻伐我國。”
“齊國無道,秦國提兵東征,是爲了匡扶正道。”
“秦人真是恬不知恥。秦國何德何能,安敢匡扶正道。”
“就憑我大秦男兒一腔熱血。”
“秦國不入中原之流,也達百年。秦政暴虐,安敢大言不慚,匡扶正道。”
“秦國能否匡扶正道,要用手中長劍說話。”
“哈哈哈。”匡章大笑道:“秦國之力,稱霸西戎尚可,成一方霸主也行。秦國妄圖染指中原,簡直是吃人說笑。今日,我就來會會,虎狼之國,究竟如何。”
“多說無益。”嬴華不想在嘴上逞能,抽出長劍,“一戰定勝負。”
“好。”匡章也抽出長劍,“一戰定乾坤。”
匡章面對三軍,高呼道:“秦人借道韓、魏,奔襲千里來入侵我國,佔我土地城池,殺我百姓。中原諸侯視秦爲虎狼,不敢與之相爭。我大齊將士,何懼哉!衆將士,準備迎戰。”
嬴華面對三軍,鼓舞士氣道:“你們都是大秦的好男兒。拿起你們的兵器,用敵人的鮮血,來證明你的男兒身。大秦銳士,誰與爭鋒。衆將士,準備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