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

天色未明,嬴疾來到嬴駟臨時寢宮,對著侍者問道:“王上安寢了嗎?”

侍者躬身答道:“王上操勞了一整日,剛睡下。”

嬴疾的眼角往寢宮內看了看,宮內的燈火若隱若現。既然王上剛睡下,他也不便打擾,躬身道:“有勞了。”

說完,贏疾準備轉身離開。

宮內傳出一道沉穩地聲音,“嬴疾,你來了嗎?”

五國合縱攻秦,五國勝,秦國危。嬴駟面對國難,日夜焦慮。張儀爲了秦國,有說燕國,他怎能安心入睡。

嬴疾停下腳步,答道:“是我”

“來了就不要走了。”嬴駟從宮內傳出聲音,“進來陪寡人坐坐。”

贏疾道:“喏。”

緊閉地宮門,被人打開。嬴疾走了進去,宮門又一次合上。宮內的燈火,全部都亮了起來。

嬴疾躬身行禮,問道:“王上,你一整夜都未曾閤眼。”

“國難當頭,寡人如何能安睡。”嬴駟用拇指,揉了揉眼角,擡起頭看著對方,聲音有些疲憊,“你深夜來見寡人。莫非是張儀有說燕國傳來了消息。”

嬴疾點了點頭。

嬴駟未曾在嬴疾臉上看出半分喜悅,似乎已經猜到張儀有說燕國失敗。張儀本人也成爲了燕軍的俘虜。也許,天色一亮,張儀的人頭便被五國聯軍用來祭旗示威。

想到此處,嬴駟惆悵地呼出一口冷氣。

嬴疾見王上額上愁雲密佈環繞,忙道:“王上,燕國退兵了。”

“什麼。”嬴駟的眼眶盪漾著淚水,臉頰瞬間涌現出笑容,“張儀有說燕國,成功了。”

嬴疾點了點頭,“王上,臣從斥候哪裡得知,燕國連夜撤軍。燕軍大帳,空無一人。”

嬴駟總算盼來了好消息,精神振奮道:“張儀不愧是是縱橫家的弟子。”

“可不是嗎?”嬴疾接話道:“張儀不顧自身安危,前往燕國有說,憑藉一張巧嘴。不但勸退了燕國,還化解了我國的劣勢。”

嬴駟笑道:“燕國退兵,聯軍士氣必定會受到沉重地打擊。”

嬴疾道:“王上,燕國退兵,張儀是我國的大功臣。張儀那張嘴太厲害了,抵得上千軍萬馬。”

嬴駟笑道:“張儀豈是千軍萬馬能比。”

嬴疾點頭道:“曾經我認爲,上戰場與敵人搏殺,方顯好男兒本色。此刻,我才明白,張儀之所爲,也不失大丈夫的身份。王上,張儀歸來,要重賞。”

“哈哈哈。”嬴駟見他稱讚張儀,實在難得,樂道:“你覺得寡人應該如何重賞於他。”

嬴疾壞笑道:“張儀是不世之才,娶了一個醜婦爲妻。我們送美人、財物給他太俗了。”

嬴駟糾正道:“張儀不是不愛惜美人和財物,而是家有一虎,他得罪不起啊!”

張儀家中的那隻母老虎的確太可怕,任何人都敢撕咬。張儀身居高堂,地位身份顯赫,但也不敢對家中的母老虎說一個不字。

嬴駟露出意味深長地笑容,嘆道:“有個母老虎管著,有時候也挺好的。”

“張儀時常說自己乃勢利小人,依我看啊!他也算是大丈夫。堂堂七尺男兒,竟然是一位怕老婆的主。唉,敗筆,敗筆啊!”嬴疾忍不住笑出了歡快地聲音。

“不許取笑他人。”嬴駟也忍不住笑出了聲。

嬴疾問道:“王上準備賞張儀什麼。”

“女爲知己者容,士爲知己者死。”張儀要什麼,嬴駟豈能不知,正色道:“張儀平生所願,是功成名就,揚名天下。寡人的志向是出函谷,降服三晉,壓制楚國,與齊國爭天下,成爲諸侯伯長。”

嬴疾驚駭道: “王上的意思是…”

“沒錯。”嬴駟鄭重道:“張儀要的是功名利祿。寡人就給他一個舞臺,讓他施展平生所學。”

對於明主而言,欲建立不世功勳,千秋基業,他需要得賢臣,以爭天下。對於大才之人而言,擇明主,方能施展平生所學,實現胸中的偉志。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對於一個身懷大才之人來說是何等的孤寂、悲涼。

嬴疾問道:“王上,燕國退了,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嬴駟走到用泥土堆積地軍事地形,指了指五國聯軍的分佈,脣角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五國聯軍攻我函谷至今,我們憋了這麼久,是時候將聯軍施加給我們的恥辱,連本帶利地討回來。”

嬴疾問道:“王上準備對聯軍開戰?”

“不錯。”嬴駟霸氣道:“開戰。”

公孫衍坐在大帳內,召集韓、趙、燕三國諸將商議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勢。趙將趙歇、韓將韓鵬皆已到來。

燕將姬平卻遲遲不見蹤影。當燕國撤軍的消息,傳入衆人的耳裡,公孫衍氣得鬍鬚亂顫。

衆人怒氣未消,很快得到了第二個壞消息,楚國也撤軍。

原來,張儀以厲害關係有說燕國,燕將姬平畢竟年輕,容易糊弄。但楚國和燕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秦、楚兩國建國數百年,兩國也是春秋五霸之一。楚、秦兩國既有爭鬥,也有合作。

楚平王曾是一位有作爲的君主,但晚年貪戀女色,重用佞臣,先是強佔兒子迎娶的秦女,後又聽信讒言,殺害太子和太傅伍奢。

伍子胥見父兄死於楚平王之手,發誓蕩平楚國,爲父兄報仇。

伍子胥逃亡吳國,幫助吳國公子光登位,並獻上擾楚疲楚之計謀。

吳王闔閭以伍子胥、孫武爲將,討伐楚國。

吳國連戰連勝,大敗楚軍,攻破了楚國國都郢都。吳國創下了攻破萬乘之國的先例。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得以報父兄之仇。若非秦國派兵救楚,楚國亡了。

今日之楚,非當日之楚。楚、秦兩國的友好,也不會長久地存在下去。

秦國爲了自身利益藉助國勢,欺壓楚國。楚國經過數代人的努力,成爲南方大國,自然不甘心被秦國壓制。

楚國出兵函谷攻秦,是秦、楚兩國矛盾到了要用武力解決的時候。

張儀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想到了一個計謀,那就是對楚國,既要來軟的有說他們,又要來硬的用武力逼迫。軟硬兼施,方能勸楚國退兵。

秦、楚兩國交戰,韓、趙、魏、燕四國聯軍作壁上觀,楚國見情況不利已,下令撤軍。楚將昭陽回到營帳見聯軍爲了保存實力隔岸觀火,還出言譏諷,心中憤怒不已。楚軍上下,也是一片憤怒。

楚軍打戰不顧生死,但這一仗,打得太不解氣了。秦國派出兩萬人加入戰場攻楚,韓、趙、魏、燕四國聯軍若能派出幾萬人加入戰場,攻破函谷指日可待。

昭陽正在帳中發泄心中的怒氣。忽然,有人來報說秦國那邊來人了。

昭陽一聽秦國二字,極力壓制心中的怒火。他要聽聽秦使會說點什麼,對著來者道:“喊他進來。”

秦使張儀走進了楚國大帳,問道:“昭陽將軍何在。”

楚將昭鼠怒道:“大膽,何人安敢如此放肆。見了我家將軍,爲何不跪。”

張儀也不害怕,語調蔑視道:“我是秦使,見了楚王尚且不跪,怎會跪區區將軍。”

昭陽恫嚇道:“豎子,你不怕我殺了你嗎?”

“人生在世區區數十載。”張儀自然知曉昭陽武人的脾性,漠視道:“茍延殘踹地活著,不如轟轟烈烈地死去。”

“好,有膽量。”昭陽端起一樽楚酒,“我願意和有膽量的人打交道。你身爲秦使,來我楚軍大帳,是爲何事。”

張儀剛要開口,昭陽又道:“要我猜猜你的來意。該不會是秦國力不從心,派你來有說,勸我退兵。”

張儀靜默不語,心道:“楚國比燕國難對付。”

昭陽將手中美酒一飲而盡,漠然道:“如果你是爲此事而來,你還是免開尊口。秦國和楚國只會血戰到底。”

張儀淡淡地問道:“秦國和楚國交戰,楚國能夠得到什麼好處,將軍又能得到什麼好處。”

昭陽喝道:“擊敗秦國,楚國揚名諸侯。我也能建功立業。”

張儀笑道:“楚國和秦國血戰到底,只會兩敗俱傷。三晉和齊國便會坐收漁利。楚國傷了元氣,便不是三晉和齊國的對手。”

昭陽端起酒樽,咕嚕一聲,一飲而盡,“廢話不多說,你回去告訴嬴駟老兒。要戰便戰,少費口舌。大丈夫只在疆場,一決高下。”

張儀問道:“將軍真的願意和秦國,拼個你死我活,落得兩敗俱傷。”

昭陽將酒樽放在案幾之上,嘲諷道:“齧桑會盟,你不是放言要與我楚國以爭天下。你不是說,秦國的劍天下無敵嗎?我倒要看看,是你秦人的劍鋒利,還是我楚國的劍鋒利。”

“那日是我狂言而已,時隔至今已有些時日。將軍,還記在心上。”張儀話鋒一轉,冰冷道:“將軍親自領軍與秦軍交鋒。秦人與楚人的劍誰更鋒利,將軍心中想必已然有數。”

“秦國仗著人多罷了。”昭陽哼了一聲道:“張儀,你是來笑話我的。”

“我是爲了將軍而來。”張儀凝視著昭陽那雙虎眼,毫不懼色,“楚國國法,將軍不會忘了吧!”

楚國先祖鬻熊,是西伯侯姬昌的老師。

西伯侯姬昌死後,其子姬發繼承君位。姬發勵精圖治,以姜尚爲軍師,出西岐,兵發朝歌。牧野一戰,滅了商朝,定都鎬京,建立西周,後人稱之爲武王伐紂。

周武王雖然滅了商國,但商國的國土面積太大,效忠商國的諸侯依然存在。爲了守住打下來的江山,姬發大肆分封諸侯。然而,周武王卻忘記了君父的老師鬻熊。

及至周成王長大後,方纔想起鬻熊的功德。周成王指著南邊一塊荒蕪人煙的土地,賜給其曾孫熊繹,賜子爵,封地於荊蠻。

楚子熊繹以丹陽爲國都,佔地五十里,成爲楚國的開國國君。楚國開始了,篳路藍縷,以啓山林,艱苦的創業歷程。

楚國爲了得到周天子的認可,大肆拓展疆土,上書周王,提高爵位。周天子譏諷楚國爲南蠻置之不理,中原諸侯也鄙視它。

楚國經過數代人開疆拓土,索性自立爲王,與周天子分庭抗禮。

天無二日,周天子爲了自身顏面,號召諸侯國共同討伐楚國。楚國不但不屈服,反而向天下諸侯宣戰,並打敗了周天子的精銳。楚國不但自立爲王,還出兵問鼎中原。 ωwш ?т tκa n ?℃ O

楚國建國乃方圓五十里。經過數代人的努力,成爲南方大國。其一除了楚人悍勇善戰,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楚國有個傳統…楚之法,覆軍殺將。

若是打敗戰,主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自殺以謝國人。

楚國君王爲臣子定下這個規矩,一是爲了樹立君王無上的權威。二是給臣子施加了一種無形的壓力。三是有利於激勵將領作戰的勇氣,從而有利於對外擴張。

城濮之戰,楚國戰敗。楚令尹子玉,因兵敗引咎自殺于歸途中。

“楚國國法,兵敗者死。”昭陽身爲主將自然不會忘了本國的國法,怒色道:“張儀,管好你的那張嘴。”

張儀無所謂地說道:“將軍身爲楚國令尹,楚王之下,百官之首,位極人臣。將軍,你真的願意拋下用戰功得到的一切。”

昭陽靜默不語,琢磨這句話。

張儀笑道:“將軍聯合韓、趙、魏、燕攻秦不是明智之舉。將軍莫非忘了,楚軍與秦軍搏殺。其他四國聯軍又做了什麼。”

昭陽想起這件事,怒氣涌於臉上,鼻息沉重。

張儀見昭陽動容,想必是聽進去了自己說的話,續道:“將軍領兵攻佔襄城,取魏八城,洗刷了魏人施加的徑山之恥。將軍也是一戰成名,楚王封爲令尹。將軍佔據令尹之位,是否覺得如芒在刺。”

昭鼠見狀,喝道:“將軍休要聽他胡言亂語。”

張儀厲聲道:“是我胡言亂語嗎?將軍攻秦不利,折損太多楚國將士,歸國後又會落得如何下場。”

昭陽問道:“張儀,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張儀見他臉色柔和,語調溫和道:“張儀建議,秦、楚兩國交戰,不分勝負,將軍英明尚存,不如撤軍方爲上策。”

張儀以兩軍交戰,不分勝負,也算是給楚國一個臺階下。

昭陽已經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撤與不撤,都關係著日後的聲望,也不敢貿然做決定。若能全身而退,他也不會承擔戰敗之名。

就在此時,楚將景翠急色走了進來,靠近昭陽耳邊低語。昭陽聞言,瞳孔睜大。

原來,張儀來到楚軍大帳的同時。秦將司馬錯率領秦軍偷襲了楚國的大後方,楚人糧草被燒。楚國糧草已斷,軍心不穩。

昭陽已經意識到了局勢不利於自己。但楚國身爲合縱長,下令撤軍,如何給中原諸侯交代。

張儀似乎洞察出了他的心意,又道:“將軍,燕國已經撤軍了。”

燕國率先退兵,那麼楚國也不用擔負昔日登臺的誓言。昭陽再三考慮,接受了張儀的條件,下令撤軍。

燕國、楚國同時撤軍,韓、趙、魏三國便站在了秦國的對立面。

韓鵬見不能取勝,進言道:“犀首,大勢已去,我們也撤軍吧!”

趙歇仰天長嘆道:“此次乃滅秦的大好時機。可惜啊!可惜。”

韓鵬也道:“他日重整旗鼓,我們在兵發函谷。”

“哈哈哈哈。”公孫衍雖不甘心,飯也無能爲力,慘笑道:“可惜啊!可惜。”

公孫衍有說諸侯攻秦,謀劃了這麼久,落得這樣的結果,他心如寒冰。

韓鵬安慰道:“犀首不必心灰意冷,我們會回來的。”

此去之後,還能回來嗎?

犀首長嘆道:“難啊!難啊!”

趙歇問道:“犀首,我們該怎麼辦,撤退嗎?”

“不能撤。”公孫衍恢復了神色,擲地有聲道:“我們一撤,秦人便會瘋狂反撲。我們只有和秦人打一戰,以展示我三晉的實力,方能保住有生力量。”

韓鵬、趙歇也不想就這樣回國,異口同聲道:“那就和秦人開戰。”

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三章 佈局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十章 繼位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
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三章 佈局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十章 繼位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沂市| 城步| 祁连县| 榕江县| 奉化市| 朝阳市| 从江县| 万年县| 洛南县| 白城市| 新龙县| 彰化县| 集贤县| 三门峡市| 眉山市| 灵石县| 鸡东县| 靖江市| 黄冈市| 南宁市| 丹巴县| 巴楚县| 正宁县| 昌吉市| 盐源县| 开江县| 鹤岗市| 唐海县| 叶城县| 潢川县| 镶黄旗| 合水县| 铜鼓县| 游戏| 英德市| 樟树市| 固镇县| 裕民县| 义乌市| 晋宁县|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