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國聯軍聲勢浩大逼近函谷關,擺下陣勢與秦人決戰。嬴疾身穿戰甲,站在函谷關城樓上,看著人影傳動,旌旗招展,感嘆道:“五國之勢,不能讓人小覷。”
楚將昭陽見秦人龜縮在關內,不敢出來迎戰。派出將士前去辱罵,甚至讓將士拉開褲子撒尿以此羞辱秦人。
秦王嬴駟以嬴疾爲主將鎮守函谷關,就是因爲他知道自己這個弟弟最大的優點就是沉得住氣。
嬴疾鎮守函谷關,認真履行張儀定下的計策,無論聯軍如何羞辱、謾罵,他閉關不出。
嬴疾雖能做到心靜如水,兩耳不聞。但嬴姓趙氏的子孫可聽不得聯軍謾罵。嬴姓子孫只會在戰場上勇敢搏殺,絕不會躲在城內當縮頭烏龜。
秦國衆將屢次請戰都被嬴疾駁了回來。
衆將士情緒躁動,皆說王上怎麼派了一位貪生怕死的人來作爲主將。一時間,函谷關內的秦國將士,情緒高漲,皆說嬴疾的壞話。
好在,嬴疾出征,嬴駟當著全國將士的面,授予他生殺大權。這些將士只是嘴上抱怨幾句,也不敢公然違抗主將的命令。
函谷關內的局勢全部掌控在嬴疾的手中。
楚將昭陽見將士們在城下罵了好幾日,秦軍就是避而不出,氣得他大罵道:“秦人,膽小如鼠。”
既然不能激怒秦人出來決戰,那就只能將秦人引出來。然而,嬴疾就是不上當,坐在城樓上大口吃著羊肉歡,大呼道:“別費力氣了。我是不會出戰的。”
楚將用了很多計策,皆不能引誘秦人。於是,他在主君大帳,召集各國主將前來議事,商討如何才能攻破函谷關。
衆人商議無果,楚將昭陽怒道:“明日發動總攻,用武力破之。”
公孫衍曾在秦國效力,爲秦國立下不世之功,自然知曉函谷關的地勢走向。函谷關易守難攻,強行攻打,只會損兵折將。
公孫衍建議,要破秦國,就要繞開函谷關。
楚將昭陽怒道:“區區函谷關,豈能阻擋我三十多萬將士。明日看我楚人是如何教訓秦人的。”
公孫衍見楚將蠻橫無理,也不在多說一句。楚人聽不進去意見,那就讓秦人收拾一下他們桀驁的個性。
翌日,楚軍用過早飯。
昭陽拔出長劍,對著楚軍道:“諸位將士,拿出楚人的勇氣,用你們的劍,斬殺敵人。”
戰鼓雷動,楚軍發出嗷嗷地喊聲,涌向函谷城樓。魏將公孫衍、韓將韓鵬、趙將趙歇和燕將姬平站在高處,目視著楚軍一窩蜂地往函谷關衝去。
公孫衍搖了搖頭,發出嘆息道:“無畏的傷亡。”
秦人見楚人來攻,先是在城樓上射來密密麻麻地箭雨,招呼楚人。楚人不計傷亡,前赴後繼的前進。楚人戰鬥不怕死的精神,著實令人敬佩不已。
秦人憋了很久的怨氣,統統發泄在楚人的身上。城樓下躺滿了許多楚人的屍體。
昭陽見城樓久攻不下,還折了這麼多將士。再看看聯軍陣營也無人前來支援。再打下去,楚軍定會損失嚴重。爲了保存有生力量,昭陽只好下令大軍撤退。
秦人見楚人退了,高喊道:“秦國萬歲,秦王萬歲。”
昭陽灰溜溜地回到主君大帳,便聽見三晉男兒譏笑他楚人不行,頓時勃然大怒。既然三晉男兒厲害,他決定不再讓楚人衝鋒打頭陣。然,三晉男兒並沒有與秦人決一高下,仍舊按兵不動。
昭陽拿出統帥的身份,來壓制諸國將領,怒道:“我楚軍攻城,損失了許多將士。輪到你們去攻打函谷關。”
公孫衍正色道:“函谷關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美譽。強行攻城,只會損兵折將。三晉男兒不怕死,但也不會平白無故丟了性命。”
昭陽回道:“沒有什麼山川大河能夠阻擋楚人的步伐。”
姬平譏諷道:“楚人的確厲害,攻一座城池,丟下了幾千具屍體。”
“你…”昭陽劍身離殼,準備教訓一下燕人,“有本事來場決鬥。”
姬平血氣翻涌,高喊道:“來就來,豈能怕你不成。”
公孫衍見兩人一言不合,便拔劍相向,插在兩人中間,制止道,“我們是來攻秦,不是來吵架的。”
昭陽一臉怒意將長劍送回劍鞘,嘴裡發出不平之音。姬平見對方收手,也不在進逼。畢竟燕人只有五萬,楚人尚有六萬多。若是兩國動起手來,他是佔不到便宜。
“犀首,發起五國伐秦。”昭陽問道:“犀首,有何辦法攻入函谷關。”
公孫衍答道:“按兵不動。”
昭陽眉宇高挑,喝道:“五國聯軍可不是來秦國看風景的。”
公孫衍笑道:“將軍說怎麼辦。”
昭陽厲聲道:“戰。”
公孫衍又問道:“請問將軍,如何戰。”
昭陽道:“用車輪戰術,不分晝夜攻打函谷關。我就不信,三十多萬將士打不下區區函谷關。”
“攻城已然讓我們疲憊。”公孫衍冷笑道:“如何對付兇狠地秦軍。”
“犀首,你說不能打。”昭陽提高聲調道:“難不成我們撤軍不成。”
公孫衍道:“函谷關並非不可攻破。”
“如何破之。”
“我們在城下繼續辱罵秦人,激發秦人骨子的血性。”
“秦人閉關不出,那又該如何。”
“放心吧!秦人會出關的。”
昭陽冷哼一聲,離開大帳。
趙將趙歇問道:“犀首,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公孫衍嘆道:“秦人不出關迎戰,是因爲忌憚五國聯軍聲勢浩大。我們首戰告捷,拿下函谷關,攻佔咸陽易如反掌。楚人一敗,不僅打擊了聯軍士氣,還助長了秦人氣焰。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等。”
韓鵬插言問道:“等什麼。”
公孫衍鷹銳地眼神,掃視衆人,“等援軍。”
衆人感到驚訝,還會有援軍來前來攻秦嗎?
公孫衍的眼神告訴他們,會有的。
趙歇、韓鵬對公孫衍深信不疑,也不再追問。
公孫衍道:“楚人新敗,打擊了五國聯軍的士氣。請幾位將軍回去,安撫一下衆將士。否則,秦人尚未出關迎戰,我們便自亂陣腳,陷入被動。”
趙歇、韓鵬和姬平領命道:“喏。”
衆人離開大帳,魏緩走了上來問道:“犀首,真的會有援軍?”
公孫衍道:“我派人去請齊國合縱,一同攻秦。”
魏緩納悶道:“齊國會加入合縱之勢。”
公孫衍笑道:“此刻,由不得齊人選擇。齊人不出兵,便得罪五國。齊國纔不會因爲秦國得罪五國。不出五日便會有特使送來齊國臨淄的消息。”
魏緩的眼神充滿疑慮,齊國自詡大國,天下第一強國,會屈身前來聽楚人命令。
公孫衍走出大帳,望著東邊的天空,似乎看到了齊國大軍正在趕赴函谷關。齊人若來,攻破函谷,拿下咸陽指日可待。
楚人攻秦失利,但戰局還是偏向五國聯軍。秦人雖是首戰告捷,也不敢出關迎戰五國聯軍。一時間,五國聯軍和秦軍陷入僵持。你不攻我,我不也不打你。
此刻,東方的齊國成爲兩方拉攏的對象。無論哪一方拉攏了齊國,天枰將會那方傾斜。此時,兩方的代表人物,皆來到齊國國都臨淄。
田罌問道:“王上,五國和秦國都派人來了。我們是見還是不見。”
齊王田闢彊笑道:“寡人當然是要見。”
田罌皺眉道:“我們是見五國使者,還是見秦國使者。”
田闢彊脣角含笑道:“寡人要同時召見。”
田罌遲疑道:“同時召見兩國使者,這種做法是不是...”
田闢彊冷聲道:“五國和秦國皆是來求寡人。寡人才不會考慮他們的感受。你不想見識一下敵人見面會是什麼場景。”
田罌動了動了眉頭道:“肯定很有趣。”
田闢彊擊掌道:“那不是對了。你去將五國和秦國使者帶進宮來。記住,一定要他們同時進宮。”
田罌領會齊王的意思,領命道:“喏。”
五國和秦國使者,同時出現在齊國的大殿上。雙方剛一碰面,便出現激烈爭鬥。若不是田罌在一旁周旋,雙方必會拼個你死我活。
田闢彊見雙方使者吵個不停,命人端來一盤瓜果,不耐煩道:“你們吵有什麼用。你們先分出勝負,再和寡人談國事。”
雙方見齊王不滿,壓制心中的怒火,告罪道:“剛纔多有冒犯,請齊王勿怪。”
“這就對嗎?”齊王笑呵呵地說道:“拼個你死我活,那是在戰場上。身爲外交使節,要有風度。怎能見面就揚言置人於死地的。”
齊王見兩國使者都不說話,又道:“你們願意拼個你死我活,挑一個好地方。選擇在寡人的大殿中,太不像話了。兩位,你們是沒有把寡人放在眼裡?”
齊王之語看似平靜隨和,實則充滿怒意。雙方使者自然明白齊王話中的意思,齊聲告罪道:“齊王勿怪。”
齊王丟掉手中的瓜果,笑道:“你們和解吧!”
雙方使者皆不知齊王腦海中想的究竟是什麼。和解?他們能和解?
齊王見他們無動於衷,催促道:“你們不和解,寡人就生氣了。”
秦使拱手道:“請齊王恕罪,我是不會與他和解的。”
五國使者也道:“我也不會和解。”
“你們不願意和解,寡人要如何與你們談論國事。”齊王一臉頭痛地問道:“你們告訴寡人,寡人該如何做,你們才能和解。”
秦使冷哼道:“齊王,請容我告退。”
五國使者也道:“齊王,請容我告退。”
說話間兩人冷眼對視,哼了一聲,便離開了齊國大殿。
“你們怎麼走了。”齊王喊道:“太不尊重寡人了吧!”
田罌問道:“王上,我們應該怎麼辦。”
齊王看著殿下諸臣,問道,“你們說說,寡人是救秦,還是支持五國合縱攻秦。”
殿下諸臣意見不一。
“五國勢大,秦國勢孤。拿下函谷關,攻破秦國乃易如反掌。王上,我們不如加入五國攻秦,分一杯羹。”
“若是攻秦順利,五國豈會派使者來我國請求我們加入合縱。”
“我們救秦,等於得罪了五國。五國勢必會將怒氣轉移到我們頭上。”
“齊國乃當世第一強國,豈會怕五國。”
“非也非也。五國攻打我國。我國怎能招架得住。”
衆臣商議大半日,也不知應該支持秦國,還是選擇五國。
齊王急不可耐地喊道:“你們討論完沒有,寡人應該選擇誰。”
田罌問道:“王上心中願意支持誰。”
齊王回道:“寡人支持秦國,得罪五國。寡人支持五國,不能滅掉秦國,那也是虧本買賣。寡人既不想得罪五國,也不想攻打秦國。我國能夠在五國和秦國博弈間得到最大利益。”
田罌笑道:“王上,這好辦。五國勝,我們支持五國。秦國勝,我們支持秦國。”
“寡人等到勝利的消息,再去選擇支持誰,會不會太晚了點。”
“王上,我們再來演繹一場圍魏救趙,圍魏救韓的策略。”
“這是什麼招數,給寡人道來。”
“魏國仗著國勢,欺負趙國和韓國。先王既不想讓魏國滅掉韓、趙後,實力大增,威脅齊國。先王又想借魏國之手,削弱韓、趙兩國的實力。”
田罌想到昔日地輝煌,心中澎湃,“我們答應韓、趙請求,給他們抵抗的信心。邯鄲一戰,趙國慘敗,但魏國也傷的不輕。韓國五戰五敗,也讓魏國付出了沉重地代價。先王見魏國和韓趙拼的差不多了,給魏國狠狠一擊。既救援了韓、趙,又在馬陵、桂林兩役,殲滅了魏國主力。我國聲望響徹中原諸侯,一戰成就了齊國的大國之位。”
“這個主意不錯。”齊王點了點頭道:“五國之勢,向西可攻秦,向東有何嘗不能攻打我國。五國滅了秦國,接下來遭殃的便是齊國。寡人不能讓五國稱心如意,應該給他們一點壓力。”
田罌問道:“王上所言極是,五國也威脅到齊國。”
“寡人打贏了秦國,韓、趙、魏、燕不推舉我爲合縱長,推舉楚人。寡人支持五國,咽不下這口氣。齊相這個主意,替寡人出了氣,還教訓五國,實在太解恨了。”齊王話鋒一轉,問道:“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王上,我們就對五國使者說願意加入合縱,五國見沒有後顧之憂,便會放手進攻秦國。”田罌有意停頓,又笑道:“我們也給秦使捎個話,讓他給秦國帶回去一個希望。秦國見了,便不會向五國求和,割地求饒。秦人也會拿出血性戰至一兵一卒。五國與秦國相爭,以此削弱雙方的實力。”
“太好了。”齊王聞言大悅,“我們怎麼樣才能讓五國相信,齊國願意參加合縱。”
“我們讓五國使者,看見我國大軍,開往函谷關就行了。”
“我們出兵幫五國,秦國情況不是堪憂。”
“非也。”田罌細說道:“函谷關離齊國數千裡之遙。我們雖然出了兵,但動作緩慢。此乃兵家言,明出,暗不出。等我軍抵達函谷關,勝負已分。我們再去分一杯羹。”
“五國等我國大軍到了,方纔開戰,又如何。”
田罌深沉一笑,“攻伐之事,時間最寶貴。我們能等,五國也等不了。”
“好,就這麼辦。”齊王揚聲道:“五國與秦國相爭,我國纔是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