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

公元前318年,魏人公孫衍邀集魏、趙、韓、楚、燕、義渠六國合縱以攻打秦國。諸侯離心離德,攻秦不克。

公孫衍回到魏國,魏王嗣也沒有責怪他,反而給予重賞。攻秦無果,公孫衍無功怎敢受祿,拒絕了魏王的賞賜。那場魏國宮廷朝會之後,公孫衍宛如變了一個人,整日關在府邸,拒不見客。

秦國攻韓,魏國宮廷意見不一。魏嗣也爲此事煩憂。魏嗣明白,能解他憂愁者,非公孫衍莫屬。於是,派人去將惠施請進大梁宮。

惠施和公孫衍共事十幾載,深知對方脾性。惠施對魏嗣言道:“王上,攻秦失利,對犀首打擊太大。您該給他點時間緩緩。”

魏嗣問道:“惠相,寡人應該做點什麼。”

惠施思慮片刻道:“王上什麼都不要做。”

“五國攻秦失利,寡人也有責任,寡人豈能什麼都不做。犀首一蹶不振,離開魏國,寡人應該如何是好。”魏嗣問道:“秦國攻韓,寡人應當如何。”

“犀首是重情重義之人。”惠施的雙眸流露出信任,“他是不會離開魏國的。除非,魏國不需要他。”

“犀首之才,足以撼動山嶽。寡人需要他,魏國也需要他。犀首不負魏國,寡人亦不負他。”魏嗣臉色焦慮,來回走了幾步,“惠相,請你替寡人走一遭,見見犀首如何。”

惠施心中也有幾分想念那個無論面對多大的困境,毅然選擇勇往直前之人,點頭道:“好吧!我就替王上走一遭。”

魏嗣答謝,“有勞惠相。”

惠施出了大梁宮,來到公孫衍的府邸。這座府邸曾經是車水馬流,門庭若市。然,今日目睹,門廳多了幾分冷清蕭條。

惠施走上前,對著守門人道:“麻煩你進去通報一聲,惠施前來討杯酒喝。”

“您請回吧!”守門人見來者是個老者,但儀表不俗,也不敢用高傲地態度回話,“恕我不能替您傳話,我家主人吩咐了,任何人都不見。”

惠施問道:“犀首,連我也不見。”

“是的。”

“犀首不願意見我,那我就進去見他。”惠施怒色道:“豈有此理,連我也不見。看我進去不喝光他的酒。”

另一位守門人見怪老頭想要闖進去,準備上前阻攔。先前那名守門人見狀,制止了他無禮的行爲。

那人責怪道:“你怎麼不阻攔這個怪老頭。”

先前那人想起了老者是誰,目睹著惠施的背影,回答道:“他是惠相,我豈敢阻攔。”

“你說什麼。”那人揉了揉眼睛,納悶道:“這怪老頭就是赫赫有名的惠相。”

惠施剛走進正廳,忽聞一股暢快淋漓的聲音傳來。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公孫衍一遍又一遍重複著這幾句話,其音調是格外深沉、強烈。惠施也被他那股濃濃的幽怨哀傷所渲染。

公孫衍心中所憂的是什麼,他又何嘗不懂。魏國昔日的輝煌榮光已不在,今日的魏國盡敗諸侯,是什麼原因讓人如此憂鬱悲怨卻又不能說,只有自己才清楚的心憂的緣由?

公孫衍說完這幾句話,喝光了手中之酒。

惠施聞言,也是心緒難平。昔日的魏國風光早已不在,他們身爲魏國人,肩負著振興魏國的使命。惠施一心爲國,無非就是爲了有朝一日能夠看到魏國傲視諸侯的風光。

惠施朗聲道:“爲國雪恥,重整山河。”

公孫衍擡頭見是惠施,楞道:“你怎麼來了。”

“多年的老朋友,你竟然躲在府邸一個人喝酒,真不夠意思。”惠施坐在他對面,揚了揚手,露出一股窮酸像,“一個人喝酒多沒勁,我啊!前來你這裡討杯酒喝。”

“惠施是一國之相,府中之酒,皆乃上品。”公孫衍道:“我這裡的酒,不飲也罷。”

“飲酒之人不對。即便所飲乃瓊漿玉露,也是無滋無味。”惠施爲自己斟滿一樽酒,“飲酒是否盡興,要看是和什麼樣的人,而不再於酒。犀首,你知道我想要飲什麼酒,和什麼樣的人飲。”

公孫衍何嘗不明白,惠施所說的。惠施並非是飲酒,而是以酒論天下。與他同飲之人,非國士不足飲。公孫衍還有資格和他一起飲酒嗎?他的答案很明白…這一刻,他是失意之人,是沒有資格。

“豎子張儀,狂妄自大。邀集齊、楚,欲三分天下。無視我三晉健兒的存在。”惠施舉起酒樽,那些年的往事涌入心間,“犀首以韓、趙、魏、燕、中山五國相王合縱,以制諸侯。犀首合縱,名震諸侯。”

公孫衍眼神哀傷道:“我還是輸了,也被先王棄之不用。”

“韓、趙、魏、燕、中山沒能團結再一起。但你讓三晉放下了過往恩怨,止息兵戈。你爲三晉,爲魏國做的努力,我心中一直記著。”惠施將酒樽,往前一送,“犀首,我敬你一樽。”

公孫衍心中五味翻滾,臉上亦是不動聲色。

“犀首,你是覺得我這杯酒不好喝嗎?”

“我是失意之人,怎敢喝惠相之酒。”

“老夫身在魏國數十年,與人飲酒無數。與爾飲酒,乃平生最大的樂事。”

“承蒙惠相看得起我。”公孫衍覺得這杯酒樽有千斤之力,“請。”

惠施回道:“請。”

“惠相,你來我府中,豈是隻顧飲酒。”公孫衍放下酒樽問道:“三晉是否又不太平了。”

“五國攻秦後,犀首閉門不出。你可知外面發生了何事。”惠施又爲自己斟滿一杯酒,“秦國橫掃西戎。今,秦劍指向了韓國。韓國弱小,難以抵擋住秦人的鋒芒。韓國派出使者前來我國求救。王上啊!也會此事犯愁,不知道該不該救韓國。”惠施暗中瞥了一眼公孫衍,“犀首,五國之力奈何不了秦國,魏、韓兩國也不是秦國的對手。救韓啊!只會引火燒身。”

公孫衍聽懂了惠施之意。秦國攻韓,魏國是不打算施以援手。魏國若不出兵,三晉同盟,勢必土崩瓦解,他的心血也付之東流。

惠施的意見,也是代表多數的意見。五國攻秦,爲何不克,中原諸侯看不到深層次的原因。他們眼中看到的是五國被秦國擊退。五國攻秦不克的餘震,傳遍了中原諸侯。這是公孫衍不想看到的。

惠施飲了一樽酒,苦笑道:“韓國,這一次要倒黴了。”

公孫衍重重放下酒樽,冷聲道:“三晉一體,和則存,分則亡。今日,秦國攻韓,魏國不救。他日,秦國攻魏,我國應將如何面對。救韓,便是救魏。”

惠施嘆道:“諸臣認爲秦國太強,不能救。”

“魏國能有今日,就是有這些人的推波助瀾。”公孫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雙眸散發出怒氣,“秦國攻破韓國,我國領土也被攔腰截斷,東西不能兼顧。新鄭離我大梁不足三百里。秦軍佔據新鄭之時,魏國離亡國之日,不遠矣。我們怎能爲了圖一時安穩,拒不救韓。愚蠢啊!愚蠢。”

“秦國給我國來了國書。我們就韓,等同與秦國宣戰。”惠施一邊說,一邊拿出寬大衣袖藏匿的國書,“犀首,你看看。秦王說話是何等霸氣。”

“不就是戰嗎?我三晉男兒,何懼戰事。”公孫衍對秦國國書不屑一顧,冷聲道:“韓國擁地不足九百里,寧可與秦國血戰,亦不向秦人屈服。我國擁有霸主之基,佔地千里,竟然還怕秦國國書威脅。韓國比我國有勇氣多了。”

“犀首,我就知道你不會安靜。”惠施見那個曾經不可一世的男人又回來,喜道:“三晉男兒生來自有傲骨。區區秦國,豈能嚇住我們。王上想戰,又無領兵之人。犀首,爲了三晉,爲了魏國,請你出來主持大局。決不能讓秦人小覷了我三晉。”

公孫衍沉默不語。

惠施見他眉角一動,已然動了心,乘勢道:“犀首同我進宮,陳述利害。魏國不復當年,亦不能讓西邊蠻人欺負。”

公孫衍回國後,閉門不出,是在等待一個機會。他曾經以爲再次和秦國交手,會等上一些時日。秦國攻韓,又給他施展才華的機會。公孫衍早已動心,正色道:“好。惠相,我們立馬進宮。”

惠施和公孫衍進入宮中。魏嗣見那個熟悉的男兒,恢復了昔日的神采,神情激動道:“犀首,你總算回來了。”

公孫衍躬身回道:“王上,犀首回來了。”

魏嗣問道:“秦人欺我三晉,寡人該怎麼辦。”

公孫衍怒喝道:“犀首願領兵,回擊欺我之人。”

“好。”魏嗣憤怒道:“犀首,你替寡人好好教訓秦人。”

“喏。”

…….

魏、趙兩國援軍及時到來,解了修魚城之圍。三晉再次攜手,共對秦軍,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

魏將公孫衍、趙將趙歇、韓將韓鵬爲了抑制秦人東擴,三人再次回首。三人站在殘破的城樓上,目視著城外的秦軍。在陽光的映襯下,三人的影子是格外的修長高大。

公孫衍道:“兩位,我們又見面了。”

趙歇道:“犀首,那日我們沒能與秦人大戰一場好不痛快。今天,我們完成那日未盡之事。”

韓鵬道:“我麾下的韓軍將士,聽犀首指揮。”

趙歇道:“趙軍亦然。”

公孫衍目視著二位,滿眶含淚道:“蒙兩位看得起我。我們再此攜手,共對外敵。”

韓、趙、魏三家內爭不惜,但對付秦國這件事上,他們未曾有半點猶豫。

眼見修魚城將破,半路殺出魏、趙兩國援軍。勝利的果實擺在眼前,又被人殘忍地奪走。嬴疾心中很不是滋味。

秦將嬴華怒色道:“魏、趙兩國敢來支援韓國,是沒有將我國的警告放在心上。將軍,讓我領兩萬大秦將士,去會一會他們。”

秦軍攻打修魚城已經摺損了些兵馬,面對韓、趙、魏三國的援軍,已然頗有些吃力。嬴疾也明白,魏國來的那個男人是秦國曾經的大良造,不可小覷。

犀首之名,早已經威震諸侯,冒然迎戰,秦國是討不了便宜。嬴疾想到那個男人的面龐,擡手製止,“嬴華不可輕舉妄動。”

嬴華忿忿不平道:“修魚城已是秦國囊中取物,魏、趙兩國在這個時候前來搗亂。我們不去教訓一下魏、趙兩國,魏、趙豈會懼怕我秦國之威。”

嬴疾道:“我們的對手是犀首,不可大意。”

“將軍,身爲男兒之軀,豈能怕生死。”嬴華一腔熱血,哪裡聽得進去勸告,“犀首,猶如魏國的魏武卒已經成爲了過去。大秦男兒,何懼與他。”

秦國諸將也是義憤填膺,紛紛請戰道:“將軍,我等願意出戰。”

嬴疾見衆將士請戰之聲頗高,加之他也想再次與犀首一戰。函谷關一戰,秦國和三晉沒能分出勝負。此戰也是天賜良機,若是錯過了這次交手的機會,定會讓人抱憾終身。

嬴疾看著衆人道:“好,明日會一會三晉。”

秦國和韓、趙、魏三國再修魚城外擺開陣勢。

嬴疾驅車上前朝著熟悉的人喊話道:“犀首,函谷關你不辭而別。今日我們又見面了。”

嬴疾之言是嘲笑公孫衍率五國聯軍攻秦不克。

公孫衍自然聽出了話外音,也不惱怒,驅車上前,對著老朋友打招呼,“嬴疾,我們又見面了。”

“你我函谷關一戰,打的不盡興,我們再來分個高下。”嬴疾笑道:“犀首,不要因爲你曾是秦國的大良造,你就對我手下留情。”

嬴疾表面上是在說客套話,實則是爲了離間三晉之間的關係。

“好,我正有此意。” 公孫衍回道:“我與秦國毫無干系。秦國也是我的敵人。嬴疾,縱使你、我有些情分,我也不會手下留情。”

公孫衍表明態度,嬴疾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廢話不多說,開戰吧!”

公孫衍高呼道:“開戰。”

三晉合力,是股不容小覷的力量。三晉之兵素悍勇,經過此戰,秦軍也領教了三晉之兵的厲害。

爲了保住取得的勝利果實,嬴疾改變戰略不在主動進攻,採取重點防守。由於秦軍佔據地勢,三晉強行攻打了五次,也沒能取得勝利。

秦國和三晉陷入僵持。

嬴駟在咸陽宮,聽聞魏、趙兩國出兵。三晉合兵一處,實力大增。秦軍在前線作戰,處於下風。此刻,嬴駟心中萌發了退兵之意。張儀卻認爲秦國不能撤軍。

“張儀,寡人當初沒有聽你的建議,想要攻破韓國。才導致我國以一國之力對付三國的局面。”嬴駟罪責道:“是寡人的錯,太高估了秦國的實力。張儀,你爲何阻止寡人退兵。”

張儀道:“此戰,我們不破了三晉,三晉便連城一塊。三晉與秦國必有一戰。王上讓這一戰提前了,除了取得勝利,我們別無退路。”

秦國攻韓,是韓、趙、魏、燕、楚五國攻秦之後,秦國首戰。首戰無果,就這樣撤退了,嬴駟心中也不甘心。

嬴駟是一位輸得起,放得下之人。秦國的確還沒有叫板天下諸侯的實力,唯有將攻韓的秦軍撤回來,纔是明智之舉。今,張儀反對撤軍,想必是有破三晉的方法。

嬴駟問道:“張儀,你有什麼辦法破了三晉之力。”

張儀道:“聯合齊國,共擊三晉。”

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三章 佈局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四章 破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
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三章 佈局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四章 破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政和县| 晋宁县| 兴和县| 新田县| 浦北县| 苍梧县| 儋州市| 甘洛县| 汪清县| 青河县| 连云港市| 天津市| 巩留县| 巫溪县| 平阳县| 漾濞| 正镶白旗| 九龙城区| 江陵县| 镶黄旗| 屯留县| 平潭县| 海南省| 古丈县| 长泰县| 仙游县| 吕梁市| 吉隆县| 嘉鱼县| 勃利县| 富顺县| 贵港市| 奉化市| 中卫市| 庆安县| 晋江市| 安阳县| 都江堰市| 汾西县| 锦屏县| 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