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

公元前314年,秦軍趁著夜色渡過大河,勢如破竹擊敗趙國河岸駐軍,奇襲藺、離石等重要城邑。形勢按照這樣發展下去,晉陽之地,早晚都是秦國囊中之物。

秦將嬴疾在離石,擺下酒宴一邊犒勞有功將士,另一邊部署新的作戰命令。

嬴疾端著酒樽面向衆人,朗聲道:“我軍數戰告捷,乃諸將之功。諸位,請飲了杯中酒。”

衆將高舉酒樽,向前一送,齊聲道:“請。”

嬴疾心情大悅,仰著脖子,一飲而盡。侍者上前爲嬴疾重新斟滿一樽酒,躬身退下。

“願我們早日奪下晉陽,以報王恩。”嬴疾再次高舉酒樽,揚聲道:“祝我大秦千秋萬世。”

“祝我大秦千秋萬世。”衆人齊聲高呼。

說完,衆人將杯中之酒,再次一飲而盡。

嬴疾放下酒樽,眼神從左往右快速掃向衆人,問道:“晉陽趙軍已經得知藺城、離石被我軍攻佔。趙軍也會調整戰略與我軍展開大戰,伺機收復被我軍佔領土地和城池。我預計很快趙軍就會有大的動作。下一步,我們該如何攻打趙軍,奪取晉陽。”

“末將願領三萬人馬,攻取晉陽。”

嬴疾搖了搖頭道:“晉陽乃趙國舊都,也是趙氏龍興之地。據斥候探聽消息,晉陽城內守軍有十萬。晉陽城固若金湯,護城河寬且深。我們這點軍力是攻不下晉陽城。”

“魏齊聯軍攻打趙國。趙肅候語掘河水以退敵,齊魏聯軍落得大敗。今日,我們亦可效仿趙國,掘河水以淹晉陽城。我們引大河之水,水淹晉城。縱使晉陽有十萬大軍,也抵不住滔天大水。”

“以水代兵,攻打晉陽的確是條妙計。”嬴疾道:“一百年前晉國四卿之首智氏一族也曾掘河水淹晉陽城。趙氏和智氏在晉陽大戰,這些事你們可曾聽過。”

晉陽之戰,發生在公元前455年。正是春秋、戰國交替之際。中原霸主晉國內部四個強卿大族智、趙、韓、魏,爲爭奪統治權益,兼併對手而進行的一場戰爭。

四卿之中,智氏勢力最大,其主智伯在朝專權。智氏以索地爲名,聯合韓魏組成三族連軍,攻打趙氏。

趙氏首領是趙無恤。趙無恤率領部族前往人心向趙之地晉陽據守。趙軍依託城牆工事,堅守三月,聯軍始終未能攻克。

智伯見強攻無效,改用圍困及水攻的戰術,決開汾水灌淹晉陽城。大水淹沒城內長達三年之久。然,晉陽城仍舊固若金湯,傲然屹立。趙氏憑藉晉陽城,策反韓魏,以河水倒灌,反而滅了智氏一族。

智氏掘汾水淹晉陽城,反被汾水所淹。智氏也被趙氏擊敗,智伯首級被當成酒器。智氏自掘墳墓,被天下諸侯恥笑。晉陽一戰不僅成就了趙無恤的聲威,也讓晉陽城名揚諸侯。百年前,水攻之策尚不能奏效。百年後,以水攻這座趙氏城池,豈能奏效。

晉陽被稱之爲攻不破地城池。

嬴疾否定了以水攻晉陽,以穩打穩紮地戰略,朝晉陽進軍。若能與中都、西陽一帶秦軍,聯合夾擊。晉陽何愁不破。此時有個問題擺在嬴疾面前,大軍要往東推進。陽邑等地趙軍南下斷其歸路,秦軍便會面臨全軍覆滅之險。

嬴疾道:“哪位將軍,願率領我軍將士,滅掉陽邑以北趙軍。保證我軍後方無憂。”

“末將願往。”一位粗狂地漢子挺身而出。

“陽邑以北趙軍有數萬。”嬴疾問道:“烏獲將軍,你要多少人。”

烏獲伸出五根粗壯地手指道:“五千將士足矣。”

“末將願跟隨烏獲將軍,一同前往陽邑,殲滅趙軍。”

“陽邑趙軍對我軍威脅甚大。”嬴疾叮囑道:“烏獲、張若兩位將軍,攻打陽邑及以北地趙軍,我就交給你們了。”

“喏。”

“明日,你們領五千人馬,前去攻打陽邑一帶趙軍,確保我軍後路無憂。”

“喏。”

翌日,晨陽出升。嬴疾親自送烏獲、張若出城。

一人道:“將軍爲何將攻打陽邑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

“陽邑趙軍不足爲慮。”嬴疾注視著天邊一朵雲彩,“就當送秦相一個面子。”

......

秦軍渡河,不出十日,攻佔趙國藺城、離石等地,消息傳入晉陽。晉陽城內瀰漫著一股恐慌地氣氛。城內也流傳著十萬秦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晉陽是守不住了。

商賈、百姓素聞秦軍殘暴,以首級封賞軍功,早已經害怕不已。聽聞秦軍要來,一片驚慌,收拾行李,打算逃亡他國避難。

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呼?好在有肥義、李兌和晉陽官吏以巧妙地方式處理,晉陽城內也沒有發生大的亂子。晉陽軍心得以穩定。

處理完晉陽城內之事,肥義、李兌來到晉陽別宮面見趙君。

趙雍道:“秦軍西來,百姓恐慌。我軍未戰,已亂了陣腳。”

肥義道:“君上,安定民心最好方式就是將秦軍擊退。”

趙雍問道:“你們有什麼好計策。”

“君上請看。這是晉陽一郡全圖。”李兌展開堪輿圖道:“晉陽羣山環繞,河流溝谷衆多。秦軍想要攻打晉陽,呂邑是必經之路。呂邑有兩萬將士再加上晉陽郡主率領地五萬將士,又是晉陽郡主親自把守。秦軍難以通過呂邑,攻擊晉陽。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派人去聯合陽邑以北之衆,取道藺城,燒燬秦人浮橋,斷其歸路。秦人軍心必會大亂。秦人一亂,我們一戰不僅可以洗刷恥辱,還能收回城池和土地。”

趙雍看著地圖,琢磨良久道:“派何人前往陽邑。”

李兌默不作聲,他獻上計策,但他不想折騰自己翻山越嶺前往陽邑。

“十五年前,秦人來犯。奪我藺城、離石。今,復來之。我曾跟隨先君收復失地,到過陽邑。”肥義洞曉了李兌地心意,主動請命道:“沒人比我更合適。君上,臣願往。”

“辛苦你了。陽邑及北地之衆,任由你調遣。”趙雍尋思片刻,心裡也做了最壞地打算,“陽邑有失,你可自行調遣軍力與秦軍作戰。”

“陽邑關係重大,秦人也會調集兵力攻打它。”肥義再拜道:“君上,臣決定馬上啓程,以免誤了戰機。”

“你要多少人馬?”

“五十人足矣。”

“好。”趙雍道:“寡人等著你的佳音。”

......

烏獲、張若二人,領著五千軍士,浩浩蕩蕩往北而行。

“張將軍,趙地如此之美。可惜馬上就是我秦國的。”烏獲笑道:“皆說趙氏一族,能征善戰,民風彪悍,崇尚武力。趙軍面對我大秦銳士,也不過如此。”

“是啊!趙氏能人居多。趙武、趙鞅二人,乃天下叱吒風雲地人物。天下諸侯,莫不看趙氏一族的眼色。其後,亦有簡襄之烈爲世人傳頌。趙成候種、趙肅候語父子二人也是能征善戰,攪得天下諸侯不得安寧。如今,趙國東邊打不過齊國,西邊打不過我秦國,南邊魏國也能抵擋趙國南下爭霸中原。就連被中原諸侯鄙夷地中山國,趙國也奈何不了。”張若感嘆道:“趙氏英明,一去不復返啊!”

“趙氏管理不好自己的土地。”烏獲朗笑道:“我秦國可以替趙氏管。”

“烏獲將軍說得對。”張若應和道:“趙氏管不住土地,我秦國管之。”

“攻下陽邑,高官厚祿指日可待。”烏獲道:“張將軍,到時候你在秦相面前多替我美言幾句。”

“好說,好說。”張若問道:“烏獲將軍,陽邑有兩萬趙軍。你打算如何取之。”

“趙軍人多又如何,一羣烏合之衆。”烏獲鄙夷道:“我大秦將士無人能敵。趙人來多少,我殺多少。”

兩人說話之際,來到一片峽谷。張若制止大軍前進,注視著峽谷變化。烏獲問道:“張將軍,怎麼了。”

張若問道:“烏獲將軍,你知道這裡叫什麼嗎?”

“不過是座峽谷罷了,管他叫什麼。”

“趙人稱這裡爲不歸谷。其意便是進去了出不來。”張若指著險峻懸崖峭壁,愁道:“此地,乃天然所成。最寬處能容得下三匹馬車通過,最窄楚可容下兩人並肩而行。如果趙軍在這裡埋下伏兵,倚仗地勢阻擊我們。我軍危矣。”

“趙軍早已經被我秦軍之威嚇破了膽,逃命還來不及。怎會想到在此處設下伏兵阻擊我軍。”烏獲道:“張將軍,你未免太小心謹慎了。”

“身在險地,不小心謹慎點。不歸谷,怕真的是我等葬身之地。我啊!還想回到秦國喝美酒,抱美人。可不想葬身在荒郊野嶺,被畜生食之。”張若肅然道:“全軍戒備。”

數十名秦軍在谷口擺下陣勢,高度警戒。

張若指著悠長狹窄地穀道,“來人探路。”

數十名秦軍前去穀道探路。不多時,秦軍探路回來,“將軍,谷中無人。可以通行。”

“張將軍,我就說趙人沒膽量嗎?”烏獲發出命令,“大軍向前推進。”

“哈哈哈哈。”張若譏笑道:“如此好的地勢,趙軍棄之不用。趙氏啊!真是無一血色男兒”

烏獲、張若花了小半個時辰,走出不歸谷,往前行走三裡,便是趙國的陽邑。烏獲立馬指揮大軍,攻打陽邑,連續攻了三日,亦不能取勝。張若見陽邑守軍建在要塞之處,攻了三日無果,言道:“陽邑易守難攻,城內又有兩萬趙軍。現在我們所帶糧食也不多了。烏獲將軍,此戰我們沒有勝算,撤軍吧!”

“我們就這樣回去,主將豈能放過我們。”

“我們是秦相之人 ,贏疾能拿我們怎麼樣。”

烏獲思慮片刻,方道:“撤軍。”

“啓稟將軍。”一士卒道:“秦人撤軍了。”

“命令公孫將軍,截住秦軍歸路。”陽邑守將趙瑛怒色道:“我要這些秦軍,有來無回,全部命喪不歸谷。”

公孫義攜著將士來到陽邑,並將離石陷落地消息告訴了陽邑守將趙瑛。趙瑛和趙莊在北疆代郡相識,感情深厚。當趙瑛得知秦人偷襲離石,殺死趙莊,悲痛不已。趙瑛一邊加緊修葺工事,提防秦人;一邊鼓舞士氣,立誓報仇。今,五千秦軍前來,趙瑛怎能讓他們離去。

公孫義得到命令,見秦軍進入不歸谷。轟隆一聲巨響,大石從天而降,擋住谷口。大石和箭矢漫天飛舞。秦軍死上無數,哀嚎遍野。烏獲、張若領著一百將士突圍而出。烏獲望著谷口,“我數千將士就這樣沒了。”

張若上前道:“烏獲將軍,留得青山在,今日趙軍施加地恥辱,來日我們加倍的討回來。我們再不走,趙軍追上來了,誰也走不掉。”

烏獲悲憤,嚎叫道:“走。”

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八章 分化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十七章 秦風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
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八章 分化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十七章 秦風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原县| 东明县| 彝良县| 开封县| 株洲市| 腾冲县| 伽师县| 扎鲁特旗| 小金县| 桐城市| 乌海市| 恩平市| 沿河| 孟州市| 永平县| 阿鲁科尔沁旗| 合阳县| 蓝山县| 湾仔区| 中江县| 页游| 政和县| 齐河县| 永平县| 元朗区| 无锡市| 梁平县| 永嘉县| 淮阳县| 攀枝花市| 台州市| 遵义市| 龙里县| 礼泉县| 简阳市| 渭源县| 都兰县| 榆林市| 南川市| 鄄城县|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