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

韓、趙、魏三家分晉建立諸侯國。魏文侯任用李悝、西門豹、吳起、樂羊等一批賢臣、名將,致力於國家與軍隊改革,魏國日益富強,異軍突起。

三晉一家,共同對外是魏文侯制定的國政方針。魏國要向西發(fā)展,便要奪取秦國河西之地。

秦國是西部諸侯大國,也是西邊霸主,定都於涇陽。進入戰(zhàn)國時代,秦國陷於內(nèi)鬥,君主更替頻繁,不能形成強有力的統(tǒng)治。

公元前419年,魏文侯把握時機以太子擊、吳起等人爲將,與秦國展開爭奪河西之地。

魏文侯用人得當,再加上戰(zhàn)術(shù)正確,首戰(zhàn)便完成了進攻河西之地的作戰(zhàn)策略,成功地將秦軍趕到洛水一帶。魏國在秦國東部河西之地,建立西河郡,吳起爲西河郡太守。

秦國失去河西戰(zhàn)略要地,退守洛水一帶,其安全受到了魏國嚴重的威脅。秦國與魏國爲爭奪河西之地,拉開了長達近百年的戰(zhàn)爭。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尚未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王圖霸業(yè),撒手人寰。

魏太子擊繼位是爲魏武侯,也是魏國第二任國君。魏武侯繼位,魏國西擴之路戛然而止,隨即向中原發(fā)展,河西主力調(diào)回中原。

秦國爲奪回河西,不斷與魏國交戰(zhàn)。

公元前393年、公元前390年,秦國發(fā)動對魏國的戰(zhàn)爭。魏國戰(zhàn)略中心在中原,但也不願意丟掉河西之地,數(shù)次打敗秦軍。

秦國不甘心失敗,繼續(xù)與魏國作戰(zhàn)。

公元前389年,秦國調(diào)集50萬大軍,進攻秦國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陰晉。

魏國河西郡守吳起率領(lǐng)魏武卒方陣,以數(shù)萬人擊退了秦軍數(shù)十萬人,創(chuàng)下了以少勝多的經(jīng)典戰(zhàn)役,成功保衛(wèi)河西要地,有效遏制了秦國東進的勢頭。

秦國慘敗,中原諸侯開始輕視秦國。秦國踏上了尋求富國強兵之路。

公元前384年,秦靈公甍。早年流落魏國的秦獻公繼位後,開始對國內(nèi)進行改革。

秦獻公廢除殉葬制度,將國都遷往櫟陽。秦國國力轉(zhuǎn)弱爲強,秦獻公企圖奪回河西之地。秦國在河西,三次打敗魏國軍隊,取得石門、少樑大捷。

魏武侯不甘心面對失敗,以龐涓爲將,出兵教訓(xùn)秦國。龐涓乃當世名將,領(lǐng)著魏武卒一舉突破秦河西防線,威脅秦都櫟陽。面對魏國強兵壓境,秦獻公被迫將都城從櫟陽遷回涇陽。

一代雄主秦獻公臨走前,也是抱憾終身。

公元前361年,秦獻公甍,其豎子秦孝公嬴渠樑繼位。嬴渠樑繼位年僅21歲。

秦孝公繼位時與齊威王田因齊、楚宣王、魏惠王罌、燕文公、韓昭侯武、趙成侯種並立,成爲戰(zhàn)國七雄。

由於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諸侯盟會,被諸侯們疏遠。中原諸侯將秦國等同夷狄一樣對待。

秦孝公不在乎中原諸侯的眼光,一邊牢記國恥,一邊嚮往著先祖秦穆公時的霸業(yè)。

嬴渠樑繼位後,頒下求賢令,招賢納才,變革圖新,尋求富國強兵之道。其後向魏國學(xué)習(xí),以衛(wèi)人公孫鞅主持變法。

秦孝公一邊廣施恩德,激烈將士,不忘國恥。一邊養(yǎng)精蓄銳,休養(yǎng)生息,伺機待發(fā)。秦國趁魏國中原大戰(zhàn)無暇西向,大舉進攻魏國河西之地。魏國國力強盛,秦國仍未能取得實質(zhì)性的進展。

秦孝公曆經(jīng)二十四載發(fā)展國勢,秦國逐漸變強。公元前337年,秦孝公走向了生命地終點。其子嬴駟繼位,年僅19歲。

嬴駟繼位以宗室多怨,誅殺亂臣公孫鞅。繼續(xù)推行秦孝公生前制定下的國政方針。

嬴駟見魏國鏖戰(zhàn)中原諸侯,被齊國打敗,魏國名將龐涓自殺,魏軍主力覆滅,國勢大衰。秦國發(fā)動戰(zhàn)爭奪回河西之地。桂陵、馬陵兩役之後,魏國一蹶不振,被秦國打敗。

公元前329年,秦國不僅收回了河西之地,還掌握了黃河天險,控制了東進中原的要道。

秦國爲了收回河西,歷經(jīng)秦靈公、秦獻公、秦孝公、秦公嬴駟四代人近百年的辛酸血淚史。嬴駟收回河西,東出函谷,加大對三晉的攻伐。

公元前325年,秦公嬴駟效仿山東諸侯自立爲王。秦國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秦國向東急劇擴張,引發(fā)中原諸侯的恐慌。爲了抑制秦國繼續(xù)向東擴張,魏人公孫衍團結(jié)三晉,首倡合縱。

先是邀集韓、趙、魏、燕、中山,五國稱王。隨後,邀集韓、趙、魏、燕、楚五國合縱攻秦。趙雍也見到了秦國東出的勢頭,爲了抑制秦國的勢力。

公元前318年,趙國參加了以楚國爲合縱長,與韓、魏、燕、楚四國合縱,兵發(fā)函谷關(guān)。

秦國利用函谷關(guān)地勢,拒關(guān)不出。五國聯(lián)軍糧草斷絕,再加上各國離心離德,心志不齊。這次出兵,無功而返。

義渠偷襲秦國,嬴駟不能忘卻。秦軍休整數(shù)月,嬴駟以庶長操領(lǐng)兵,橫掃義渠。

庶長操常年與戎狄打交道,應(yīng)對戎狄他最有發(fā)言權(quán)。庶長操領(lǐng)兵,征伐西戎義渠。義渠被秦軍擊敗,士氣大喪。

義渠君未曾想過秦國會突然發(fā)兵,只能倉促應(yīng)對。秦國有備而來,打得義渠大敗。義渠君見秦人兵鋒正盛,不敢與之硬踫,帶領(lǐng)部族遠遁大草原。

庶長操爲了防止義渠捲土重來,一邊率領(lǐng)秦軍驅(qū)趕義渠人北遁。一邊摧毀了義渠人建造的城池,放火燒燬義渠人的家園和豐盛的牧草。

義渠境內(nèi)一片生靈塗炭,萬里荒蕪人煙。

秦王嬴駟東拒五國聯(lián)軍,西退義渠。一時間,秦國信心大增,覺得中原諸侯不過如此。

秦國穩(wěn)定住了西邊的戎狄,便將復(fù)仇之劍,指向了山東六國。嬴駟也明白,秦國還不具備以一國之力挑戰(zhàn)山東六國。於是,秦劍便指向了三晉之中最弱小的韓國。

韓國居天下的中心,新鄭也是諸侯國必爭之地。

鄭國曆經(jīng)數(shù)百年,除了鄭氏三公有些作爲,其後淪爲楚國和晉國爭霸的緩衝地。韓國滅了鄭國,也面臨著鄭國艱難地處境。秦國打敗韓國,便可以問鼎姬周,以爭天下。

嬴駟與張儀、嬴疾等人一番籌劃,決定向韓國亮出了鋒利的寶劍。

韓王康見秦人出兵攻打韓國,召集羣臣商議,如何應(yīng)對秦人的攻擊。

韓國大臣懼怕秦國的淫威,認爲割地求和方能保存國家。

“土地是先祖用鮮血打下來的,怎可輕易拱手送於他人。”韓倉見著大臣懼秦,厲聲指責(zé)道:“秦人,有那麼可怕。”

“五國皆不是秦國的對手。韓國拿什麼與秦國一戰(zhàn)。”

“我國擁地九百里。戰(zhàn)車萬乘,甲兵數(shù)十萬,方可與秦人一戰(zhàn)。”韓倉露出鄙夷地目光,凝視著膽小懦弱地大臣,質(zhì)問道:“秦人來犯,你們便要割地求和。韓國國土有限,秦人貪得無厭。我退一步,秦人進一大步。韓國有多少土地,多少城池送給秦人。你們是韓國的大臣,面對秦人,肝膽俱碎。豈配爲七尺男兒。”

韓倉一通訓(xùn)罵,諸臣臉色無光。

“秦國要打,寡人迎戰(zhàn)便是。寡人不戰(zhàn),割城求和。中原諸侯會如何看寡人的笑話。”韓王康心裡自然也不想向秦人求和, “諸位,寡人臉上無光。你們臉上會好看嗎?韓國雖弱,也不會向秦國低頭。”

戰(zhàn)敗事小,丟臉勢大。秦國來犯,韓國割地求和。韓王康如何能面對中原諸侯。

韓國出自三晉,晉人爭雄數(shù)百年,自有傲骨。秦國被晉人鄙視了數(shù)百年,韓國怎會向秦國屈服。

韓相道:“王上,臣建議,我國應(yīng)該向中原諸侯求救,共同對付秦國。”

“向中原諸侯求救?”韓王康狐疑道:“中原諸侯最想看到的就是秦國狠狠揍寡人一頓,他們好從中取利。中原諸侯不趁火打劫,就是對寡人莫大的幫助。”

“父王,中原諸侯值得韓國深交者,莫過於趙國。”韓倉道:“秦國攻打我們,趙國不會坐視不管。孩兒建議,派出一名上使出使趙國,懇請趙王出兵援助。”

“王上,太子所言甚是。”韓相又道:“臣建議,我們還應(yīng)該派出使者,向魏國求助。”

韓國地理位置,身居天下中心。韓國的領(lǐng)土,環(huán)繞著姬周王室。秦國攻破韓國,便會牽制到中原諸侯的利益,也會威脅到姬周王室的安危。秦國攻打韓國,中原諸侯不會坐視不管。

韓王康與衆(zhòng)大臣商議後,一邊積極備戰(zhàn)對抗秦國,另一邊派出大使向諸侯求救。

韓國使者進入趙國邯鄲,聲淚俱下,懇請趙王發(fā)兵援助。

趙雍將韓國使者妥善安排在官驛之中歇息,召集廷臣入殿商討對策。此次會議只有一個主題…秦國攻韓,趙國是救與不救。

趙雍爲了抑制秦國東出的勢頭,響應(yīng)公孫衍的號召,參加五國合縱攻秦。由於五國離心離德,致使攻秦功虧一簣。五國聯(lián)軍奈何不了秦國。韓、趙兩國之力,又怎能對付秦國。故而,趙國大臣主張保存趙國的實力,不出兵救援韓國。

韓使入趙求援,趙國遲遲沒有表態(tài)。韓使心急如焚,寢食難安。

韓使費了一番心思,方纔見到趙後韓姬瑤。

韓姬瑤產(chǎn)後,身子虛弱,一直居住在迎鳳殿靜養(yǎng)。

韓使向趙後送去韓國的物品。韓姬瑤見了,自然歡心。於是,命人召韓使來到迎鳳殿。

韓姬瑤命人將懷中的孩兒帶下去,問道:“父王、母后和哥哥一切可好。”

“王上、王后一切安好。”韓使又道:“太子殿下也喜得一子一女。”

韓姬瑤喜道:“孩子的性子如何。”

韓使笑道:“像極了太子殿下。”

“韓使,你回去的時候。記得幫我?guī)c東西回去,轉(zhuǎn)送給小殿下。”

“喏。”

韓姬瑤見他愁雲(yún)環(huán)繞,幾次欲言又止,問道:“你有什麼事直說,不用顧慮。”

韓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公主,請你救救韓國。”

“韓國怎麼了,你起來說話。”

“秦國出兵攻打我國。我國國弱,難以應(yīng)對秦國攻伐。請公主勸趙王出兵,挽救韓國。”韓使伏在地上,續(xù)道:“韓、趙兩國一向交好。今又在續(xù)韓、趙之好。趙國不出兵幫韓國,試問還有哪國願意幫助韓國。公主,趙國拒不出兵,韓國危矣。”

“韓國雖是我的母國,但趙國的國政,我一個婦道人家也不可干預(yù)。”韓姬瑤柔聲道:“韓使是父王、哥哥讓你來有說我的嗎?”

“公主,是臣自作主張。”韓使繼續(xù)伏在地上,回道:“公主遠嫁趙國,王上、太子體諒公主的難處。臣實在沒有辦法,纔來懇請公主念在故國的情誼上,讓趙王出兵幫幫韓國吧!”

韓姬瑤忽聞韓國有難,自然不能袖手旁觀,問道:“大使,我該怎麼做。”

韓使見公主願意有說趙王幫助韓國,眼神頓時明亮起來,上前低聲說了幾句。

韓姬瑤想了片刻,方道:“我盡力而爲。”

韓使道:“臣,謝過公主。”

夜幕,趙雍處理完國政,進入迎鳳殿。

趙雍見案桌上準備的美食,絲毫不曾動過。韓姬瑤背對著他站立,趙雍問道:“今日的飯菜不符合你的口味,我命人重新爲你準備。”

韓姬瑤仍舊背對著他,也不開口。

趙雍上前環(huán)抱著她,問道:“你怎麼了,何處不舒服。”

趙雍見她不說話,鬆開雙手,繞到她的面前。韓姬瑤雙眼朦朧,臉頰映出幾道淚痕,顯然是哭過。

趙雍拾起衣袖爲她抹去眼淚,柔聲道:“你怎麼哭了。告訴我,我替你出氣。”

韓姬瑤柔聲道:“沒人欺負我。”

趙雍見她眼神不對,似乎有什麼事刻意瞞著他,追問道:“告訴我,發(fā)生了什麼事。”

“王上,你別問了。”韓姬瑤極力裝出一副笑容,“我心情不好,落了幾滴眼淚,沒人欺負我。”

“你已經(jīng)知道了。”趙雍凝視著她的雙眸很認真地問道。

韓姬瑤點了點頭。

“你是不是對我很失望。”趙雍出了一口氣,眼神哀傷道:“你不說,我也知道。我曾經(jīng)說過,韓、趙一體,生死相扶。秦國出兵攻打韓國,我卻沒能…你是不是恨透了我。”

“王上是一國之主,自然要爲本國的利益考慮。”韓姬瑤脣角似笑非笑,“王上不出兵援救韓國,我也不會怪你。姬瑤只怪自己是女兒身,不能爲韓國獻出一份力。”

趙雍見她如此平靜,心裡越發(fā)感到愧疚,“是我不好,讓你哭了。我答應(yīng)過你,決不會讓你掉眼淚。我食言了。我啊!不是一位合格的丈夫。”

秦國攻韓,趙國坐視不管,方能保存實力,休養(yǎng)生息。一旦,捲入戰(zhàn)火,他多年的努力,也會付之一炬。

朝堂上的大臣分析也很有道理。目前的趙國不是秦國的對手,養(yǎng)精蓄銳,發(fā)展國力纔是當務(wù)之急。

秦國攻韓,趙國置身之外。韓、趙兩國的善果,也算走到了盡頭。那日,趙雍當著韓、趙兩國的臣子發(fā)誓,兩國患難與共,生死相扶,永不相負。以後,他有何臉面見歷代先君。

秦國攻韓,不僅是對韓國的考驗。也是對韓、趙兩國關(guān)係的考驗,更是對趙雍本人的考驗。

爲國,爲情,兩難抉擇。既以許君,再難許國。

當趙雍看著自己的女人臉頰上的淚水,他暗自做出了決定。他選擇放棄韓國,即便趙國獲得幾年的休養(yǎng)生息,國力大增。這樣的國家又有什麼意義。

韓國有難,趙國選擇拋棄了它。中原諸侯不僅會看不起他,他也會瞧不起自己。無論他會面臨多大的壓力,無論任何人,皆不能動搖他出兵救韓的決心。

出兵救韓既是爲了兩國的友誼,也是爲了眼前這個女人。

君子一諾,永不相負。

“我對你說過的話,永遠不會忘記。秦國攻韓,我是絕對不會坐視不理。”趙雍上前抱著她,“我答應(yīng),要照顧你一生一世。我是不會看著你傷心落淚的。你能答應(yīng)我,以後遇見事情,不要獨自一人去面對。讓我照顧你,可以嗎?”

韓姬瑤眼角滑出淚水,已不知該說說什麼。

“即使我負了天下,負了山河。我也決不負你。”

韓姬瑤感動道:“你爲何對我這麼好。”

“你是我的女人,我不對你好,對誰好。”

“此生,我能夠遇見你,真好。謝謝你出現(xiàn)在我的生命中。謝謝上天,讓我成爲你的妻子。”

安頓好韓姬瑤,趙雍離開迎鳳殿,回到叢臺宮。

隨著,晨陽漫過邯鄲。趙雍迎著萬丈霞光,今日便是實現(xiàn)他諾言的時候。

“寡人心意已決,出兵救韓。”趙雍不給衆(zhòng)位大臣說話的機會,繼續(xù)道:“出兵救韓,弊大於利。但是,你們忘了。寡人不只是一國之君,還是一個女人的男人。”

“寡人曾經(jīng)許諾,一生一世保護她,不會讓她受到半點委屈,不會讓她掉眼淚。寡人食言了。讓這個女人哭了。家人有難,你們也不會選擇袖手旁觀。”

一時間,大殿之上,保持沉默。

“韓、趙兩國親如兄弟。寡人與韓國公主再續(xù)韓、趙之好。韓國也是寡人的家人。秦國攻打韓國,寡人置之不理。寡人便是無情無義之君。你們願意看著寡人成爲這樣的人嗎?”

“我不願意。”一道清脆尖銳地聲音從宮外傳來進來。

衆(zhòng)人的目光往宮外看去。

只見一位身穿戎裝的女人,英姿颯爽地走了進來。

“晉陽郡主,參見王上。”

趙雍擡手道:“起身。”

“一個男人保護不了自己的女人和家人,豈配擁有男兒之軀。”趙雲(yún)舒也不照顧趙王的情緒,直言道:“王上,身爲男兒。便要肩負起男兒的責(zé)任。莫讓我小看了你。”

羣臣聞言,頓時傻了眼。郡主這般說王上,豈不是大不敬。然,趙雍並沒有動怒。

“你們怕秦人,我不怕。我乃一介女流尚且不怕。爾等身爲男兒,豈不感到羞愧。”趙雲(yún)舒目視趙國的羣臣,一字一句道:“王上,自己的女人要用雙手去保護。秦國出兵攻打韓國,王上選擇不救,到讓我小看你。”

“寡人是八尺男兒,絕不會輸給你一介女流。”趙雍不怒自威,“晉陽郡主說得不錯。我的女人,我來保護。”

趙雲(yún)舒道:“君上沒有辱沒男兒之身,我心甚慰。”

“先君剛?cè)ィ簢R、秦、楚、燕伺機滅我。韓國爲趙國做的一切,你們視而不見嗎?今日寡人拋棄了韓國,明日也會被他人拋棄。寡人的所爲,不僅會被人輕視,就連自己也會討厭自己。”趙雍厲聲道:“寡人決定出兵救韓。”

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十七章 秦風(fēng)第十二章 屠彝第十章 繼位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zhàn)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第四章 破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zhì)子公子稷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十一章 朝會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zhàn)(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zhì)於齊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zhàn)(下)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zhàn)(下)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zhàn)(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四十八章 宣戰(zhàn)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fā)函谷攻秦之時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nèi)、外長城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jié)盟,圖滅中原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
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十七章 秦風(fēng)第十二章 屠彝第十章 繼位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zhàn)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第四章 破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zhì)子公子稷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十一章 朝會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zhàn)(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zhì)於齊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zhàn)(下)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zhàn)(下)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zhàn)(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四十八章 宣戰(zhàn)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fā)函谷攻秦之時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nèi)、外長城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jié)盟,圖滅中原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祝| 新化县| 平山县| 嘉荫县| 承德县| 洪江市| 河津市| 武胜县| 洪泽县| 沙田区| 宁强县| 武定县| 东阳市| 故城县| 益阳市| 新乐市| 榆树市| 都匀市| 嘉义市| 太康县| 金川县| 怀来县| 嘉祥县| 安康市| 沙河市| 巴林左旗| 西乡县| 兴业县| 岳阳县| 卢氏县| 湖南省| 安塞县| 巴南区| 襄樊市| 东山县| 芮城县| 西昌市| 温州市| 西贡区| 南汇区|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