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

三日後,趙雍在叢臺宮外檢閱攻伐中山的十萬大軍。

兩千戰(zhàn)車居中,五萬步卒居其後,四萬騎兵分佈兩側。金戈林立,旌旗招展。和煦的陽光照射在趙國兵甲身上,發(fā)出耀眼奪目的光芒。

趙雍身穿戰(zhàn)甲,位居高臺。在陽光的映襯下,宛如天神一般,威武赫赫。

趙雍注視著十萬北征將士,拔出腰中的長劍,向前一送,誓師道:“五伐中山,正式開始。不破靈壽,絕不南歸。”

十萬北征將士,齊聲高呼響應,“不破靈壽,絕不南歸。”

一波又一波,震耳欲聾的聲音,傳了過來。

趙雍見士氣高昂,振臂高呼:“天佑趙國,我軍必勝。”

“天佑趙國,我軍必勝。”數(shù)十萬人如雷鳴般之音,迴盪在邯鄲上空,久久不能消散。

趙雍注視著自己的威武之師,厲聲道:“出征。”

一時間,戰(zhàn)鼓雷動,號角長鳴。十萬趙國北征將士,軍容齊整地開出邯鄲。

邯鄲街道聚集了許多百姓,站立在街道兩旁,前來爲大軍出征送行。

邯鄲人山人海、人聲鼎沸。

公元前301年,趙雍爲政二十五年。趙國五伐中山,正式開始。

此刻,趙雍身邊有公子成、趙雲(yún)舒、趙歇、趙固、肥義、田不禮、樓緩、趙爵、司馬望族等文武大臣;又有樂毅、趙袑、趙希、牛翦、許鈞、廉武、龐爰、藺相如等後起之秀;還有富丁、李疵、仇液、王賁等外交能臣;以及中山降將石氏、季氏一族。

趙國推行胡服騎射之後,政治清明,國勢大增,武力強盛。此次,攻伐中山,趙雍勢在必得。趙雍要利用中原第三次大戰(zhàn),無暇顧及趙國內(nèi)政,一舉攻破中山國國都靈壽。

趙雍親率十萬之衆(zhòng),北上鄗城,揮師東垣,北渡滹沱河。

中山國建立的滹沱河防線,在趙軍強烈攻勢下,頃刻瓦解。趙軍連戰(zhàn)連勝,擊潰中山抵抗的軍隊。不到十日,趙軍兵臨中山國國都靈壽。

攻破此城,中山國再也沒有能力與趙國對戰(zhàn)。想到即將建立萬世之功,趙雍壯懷激烈,久久不能平復那顆盪漾之心。

中山國是戰(zhàn)國五個‘千乘之國’之一,其實力僅次於戰(zhàn)國七雄的諸侯國,但高於宋、魯、衛(wèi)、周等諸侯國。

魏文侯以樂羊爲將,太子擊爲監(jiān)軍,李克爲軍師,攻伐三年,滅亡中山。公元前380年,中山恆公趁著魏、趙交惡,中原大亂之時,倚靠燕、齊之力,發(fā)動復國之戰(zhàn)。隨後,中山恆公擊敗魏、趙、燕強國,在夾縫之中站穩(wěn)腳跟,併力主將國都遷往靈壽。

靈壽成爲中山國都,歷經(jīng)中山恆公、中山成公、中山釁王厝、中山王姿靈壽四代君主,經(jīng)營了數(shù)十年。

靈壽依自然地形建成,西北傍太行山,南依滹沱河,東臨平原,地理位置優(yōu)越。靈壽城平面呈桃形,南北長約6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分爲東、西兩城。

東部和南部地勢較高,西部和北部地勢平坦。靈壽東、西城垣外有河溝,自北向南流入滹沱河,成爲天然的護城河。

趙雍注視這坐桃形的城池良久,沒有即刻下達進攻靈壽的命令。

須臾片刻,趙雍召集衆(zhòng)將商討攻伐靈壽的策略。

不多時,此次作戰(zhàn)的將領,來到主軍大帳。

趙雍環(huán)顧衆(zhòng)人,率先道:“靈壽,這座城池,依山而建,又有滹沱河環(huán)繞,地勢險惡,易守難攻。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諸位,此戰(zhàn),我們應該怎麼打,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自己的損失。”

肥義沉思良久,率先答道:“中山國面對國難,勢必會齊心協(xié)力。此戰(zhàn),不好打。”

“不好打,也得打。此戰(zhàn),是攻伐中山,最後一戰(zhàn)。縱使是一塊硬骨頭,我們也要將它拿下。”田不禮態(tài)度強硬地說道:“靈壽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我們強攻,的確會折損兵力。但這是對中山國最後一擊,縱使折損兵力,也要攻破靈壽,蕩平中山。”

司馬望族見君上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答道:“靈壽地勢險峻,又有滹沱河作爲依託。城內(nèi)有山,山中有城。中山軍依託地利的優(yōu)勢對我們展開節(jié)節(jié)阻擊,我們必會損失慘重。兵發(fā)雲(yún),得其地,失其民,無益。臣,不贊成強攻。”

“我們不選擇強攻,如何才能攻破靈壽。”趙爵忍不住問道:“君上,靈壽就在我們眼前。難道我們就錯過這次攻破靈壽、蕩平中山,千載難逢的時機。”

趙希也道:“這一天,我們等了很久,不能錯過。”

許鈞也道:“一將功成萬骨枯。戰(zhàn)爭註定是要死很多人。只要能建立萬世功勳,犧牲再所難免。”

田不禮見有很多人支持自己強攻的觀點,忙道:“攻滅中山,開拓胡地,不僅是簡、襄之志,也是血洗先君之恥。更是我們解決腹心之患,以爭天下最重要的一步。君上,我們攻破這座城,一切都可以實現(xiàn)。”

趙雍何曾不明白,攻破此城意味著什麼。但,他身爲一國之君,既要建立萬世功勳,同時也要減低損失。正如兵法雲(yún),得其地,失其民,毀其衆(zhòng),傷已士之命。縱使得到疆土,也不能增長國力,反而還會弱其國。

楚國攻滅越國,雖得其地,但越衆(zhòng)不服,與之爭。越國宗室率其衆(zhòng),南下開拓疆土,也不歸附楚國。楚國得其地,沒有強國,反而還在越地駐守十幾萬將士。

齊、韓、魏忌憚楚國之勢,聯(lián)合起來三伐楚國。這幾年,楚國成爲諸侯發(fā)難地對象。

得其地,不得其民,看似大福,實則不是大禍。

趙雍既要攻破中山國,同時也要中山國之衆(zhòng)爲己效力。趙雍相信,林胡人和中山降將都能爲自己效力。中山國之衆(zhòng)同樣也會臣服自己。擺在趙雍眼前的問題,就是如何攻破靈壽,同時又能降服中山之衆(zhòng),爲他所用。

田不禮等人主張強攻,趙雍心裡是不贊成的。

“天時、地利、人和以及統(tǒng)兵將帥才能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司馬望族續(xù)道:“君上,靈壽是中山國的國都,也是中山人最後的依託。面對亡國之險,中山人勢必會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戰(zhàn)場之勢,瞬息萬變。天時、地利、人和,對我們不利。”

趙雍琢磨片刻,不答,反問道:“樂毅,你有什麼計策。”

“臣贊成雲(yún)中將軍的意見。攻滅中山,踏平靈壽,不能以武力取之。”樂毅躬身答道:“兵發(fā)有雲(yún),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臣認爲,攻心爲上,攻城爲下。”

樓緩見狀,接過話道:“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zhàn)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中山城內(nèi)有數(shù)萬之衆(zhòng),加之城池堅固,護城河寬廣,地勢險峻。我們不能採取強攻。”

趙雍想了想,看著衆(zhòng)人答道:“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衆(zhòng)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

“寡人既要攻伐中山,徹底解除我國腹心之患。同時,寡人要降低損失,還要中山之衆(zhòng)爲我所用。寡人建立蓋世功業(yè),不需要血流成河、千萬枯骨。”

“五伐中山,已經(jīng)死了很多人。寡人不想看到無辜的將士,白白送命。”

“君上仁德,乃文、武之道。”肥義恭賀道:“齊國、中山攻破燕國。先以重兵圍城,其後以武力威懾,輔之以勸降之法。臣認爲,我們不如效仿齊破燕都之策。”

趙雍道:“我們圍而不攻,以亂中山國軍心。用武力逼迫讓中山軍民誠惶誠恐,擾亂民心。用勸降之法,瓦解中山君臣殘存的鬥志。”

肥義答道:“臣正是這個意思。”

趙雍否決道:“齊破燕之計雖好,但不適合我們用來攻伐中山。”

肥義問道:“爲何不適用。”

趙雍換了一口氣,又道:“齊國聯(lián)合中山,起五都之兵,不足六十日攻破燕都。此乃,燕王噲禪位亂國在前,子之之亂再後。燕國百姓離心離德。齊國才能趁機而入,攻破薊城。我們攻伐中山取勝是用武力。”

田不禮迎合道:“中山野蠻,只能用武力取勝。”

趙雍看著衆(zhòng)人,神色嚴峻,“靈壽是中山最後一道防線。中山軍民爲了守住這道防線,保存自己的國與家,他們勢必會齊心協(xié)力與我們最後一戰(zhàn)。”

田不禮見君上之意,不想踏破此城,接話道:“我們趁著中原大亂,諸侯無暇顧及中山之事,出兵征伐。我們圍而不攻,一旦中原諸侯混戰(zhàn)結束,就會干預我們攻伐中山。尤其是齊國是不會眼睜睜看著中山國被我們吞併,選擇袖手旁觀。君上,我們要速戰(zhàn)速決。”

司馬望族也道:“齊王不會想看到齊國東邊出現(xiàn)了一個強大的趙國。十年前,我們以‘平叛驅(qū)齊’的名義,扶持燕王職,插手燕國內(nèi)政。齊王對我們恨之入骨。十年後,齊王也會效仿我們,以‘平叛驅(qū)趙’的名義報一箭之仇。”

樓緩也道:“是啊!我們要在中原混戰(zhàn)結束之前,攻破中山。否則,我們也會被諸侯圍攻,走上齊、楚兩國的老路。”

“我們和諸侯都在賽跑。誰走在時間前面,將會是最大的贏家。此戰(zhàn)是中山國和我們最後一戰(zhàn),攻城的過程,將會異常慘烈。”趙雍眸色明亮,殺伐果斷,“既然犧牲避免不了,我們只能與之一戰(zhàn)。”

太子章激動道:“君父,孩兒記得太傅說過一句話。對待野蠻人,武力和拳頭最有效。孩兒認爲,應該用武力和拳頭先痛擊中山軍,瓦解他們抵抗的鬥志。再以恩德感化他們。”

重兵圍城、輔之以武力、勸降之策的確是一條好的計策。但趙雍也明白,中原諸侯不會給他太多時間。爲了在中原混戰(zhàn)結束之前攻破靈壽,他沒有更好的選擇,下令道:“我們就用拳頭和武力攻破中山。”

衆(zhòng)人見君上下達開戰(zhàn)的命令,請戰(zhàn)道:“臣等願意領兵,攻破靈壽。”

趙雍見衆(zhòng)將一心,士氣大增,發(fā)號施令道:“司馬望族、章兒、樂毅,你們帶領兩萬人圍攻北門。”

“喏。”

“樓緩、趙爵,你們率領兩萬人圍攻南門。”

“喏。”

“趙希、趙袑、牛翦,你們率領兩萬人圍攻西門。”

“喏。”

“石樓、季剜,你們負責圍攻東門。”

“喏。”

趙雍眸色明亮,語調(diào)鏗鏘有力,下令道:“攻城。”

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三百零九章 孟嘗君去秦爲相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zhàn)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zhàn)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nèi)、外長城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zhàn)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zhàn)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四十一章 戰(zhàn)與和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四十九章 決戰(zhàn)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zhàn)秦銳士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zhì)子公子職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zhàn)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四十五章 請戰(zhàn)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十八章 太傅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zhàn)(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zhàn)(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zhàn)中山大力士第三百零九章 孟嘗君去秦爲相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zhàn)(中)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十一章 朝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
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三百零九章 孟嘗君去秦爲相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zhàn)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zhàn)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nèi)、外長城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zhàn)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zhàn)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四十一章 戰(zhàn)與和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四十九章 決戰(zhàn)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zhàn)秦銳士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zhì)子公子職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zhàn)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四十五章 請戰(zhàn)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十八章 太傅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zhàn)(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zhàn)(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三百四十六章 屈原被貶江南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zhàn)中山大力士第三百零九章 孟嘗君去秦爲相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zhàn)(中)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十一章 朝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洱源县| 兴隆县| 增城市| 乐昌市| 阜城县| 开江县| 库伦旗| 焦作市| 股票| 桓台县| 福贡县| 盐池县| 景宁| 尚志市| 揭阳市| 乐至县| 泸水县| 新津县| 会泽县| 同德县| 玛纳斯县| 天镇县| 合肥市| 梁山县| 星子县| 民县| 桦甸市| 大方县| 陇西县| 遵义市| 屯昌县| 涟源市| 繁昌县| 沾益县| 凤阳县| 潞城市| 曲松县| 虹口区| 云龙县| 黎城县| 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