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

秦王蕩與甘茂在息壤盟誓,不破宜陽,不通周室,不問鼎中原,誓不退兵。息壤之盟,這是君與臣之間的盟誓。君想要展示兼併天下的雄心壯志,臣想要匡助君,建立不世功勳。

君臣之間爲了共同的目的,達成協議。

息壤之盟後,甘茂整軍,攻伐韓國。此戰,是甘茂成爲左丞相兼上將軍第一戰,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甘茂以摧枯拉朽之力,攻入韓境,不到五日,攻破宜陽西邊的門戶臨陽,秦劍兵峰直指宜陽。

韓王倉在新鄭,忽聞秦軍攻破臨陽,劍指宜陽。在大殿之上,神色不安地來回走動。他本以爲秦國兵峰直抵宜陽,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怎麼也沒有料到,秦人只用了不到五日。韓王倉不得不面對眼前的事實,發出感嘆道:“秦劍果真鋒利。”

一人道:“王上,秦國不到五日,兵臨宜陽,足以證明秦人勢大。我們不能與之爭鋒?!?

韓王倉沉著臉問道:“你有何高見?!?

那人道:“我們不是秦國的對手。我們不如向秦國求和,打開宜陽,借道秦軍。秦王想車通周室,以觀鞏、洛之地。我們就成全秦王?!?

“寡人借道給秦王,顏面何存?!表n王倉沉著臉訓斥道:“秦國揚言三個月滅了韓國。秦國如此小看韓國,蔑視寡人。這個惡氣,寡人豈能忍?!?

那人戰戰兢兢問道:“王上打算和秦國開戰?”

韓王倉,眸色銳利,毫無膽怯,“寡人和秦國的較量纔剛剛開始。”

又一人道:“王上,秦國不到五日,兵臨宜陽,足以說明秦國勢大,我們...”

韓王倉瞪著那人,譏諷道:“寡人也不至於一戰落敗,而被嚇破了男兒的肝膽。大丈夫立於世,豈能無錚錚傲骨。”

“秦國勢大,我國勢弱。爭鋒相對,不利於我國。王上,請三思。”

韓王倉痛斥道:“秦國欺我久矣,秦王蕩也是傲慢無禮,目中無人。韓國雖弱,也不至於怕了秦人。今日,寡人若選擇忍,而向秦國求和。明日,秦國就會更加輕視韓國。”

“王上…”

韓王倉見這些人被秦國嚇破了膽色,怒喝道:“我們和秦國已經開戰,就要血戰到底。何人膽敢言和,亂三軍士氣,殺無赦?!?

此戰,不僅是秦國和韓國之爭。也是他和秦王蕩第一次正面上的軍事交鋒。

那日,他離秦歸韓,秦王蕩對他說的話,餘音繞耳,豈能忘記。這幾年,韓王倉內修國政,立志圖強,重啓申不害變法;外交好諸侯,就是爲了這一天。

這一天,他等了四年。

秦國兵峰直指宜陽,表面上是爲了窺探周室,以奪九鼎。秦王蕩攻宜陽,定三川,車通周室,也是爲了向天下諸侯展示自己有心染指中原,成爲諸侯伯長的壯志雄心。

韓王倉決意殊死抵抗,他不僅是向秦國表明自己不容欺凌的態度。同時也是向中原諸侯表明,韓國疆土不足千里,但絕不是一個他人可以任意欺負的國家。

......

韓國建國之時,定都平陽。爲了東擴疆土,攻伐鄭國,遷都宜陽。宜陽韓城也曾是韓國都城。

韓景侯時,爲了與楚國爭潁汝之地,兼併鄭國,又將國都遷往陽翟。韓哀侯趁著鄭國內亂,攻克了鄭國的陽城,隨後通過多次進攻消滅了具有悠久歷史的鄭國,國力迅速上升,奠定了戰國七雄的地位。韓國滅了春秋小霸王之稱的鄭國,又將國都遷往鄭。

平陽---宜陽韓城---陽翟---新鄭,韓國都城的變遷,也象徵著韓國崛起、圖強圖霸之路。也奠定了韓國在戰國時代,七雄的地位。

韓國建國之初,實力不如齊、楚,也比不過魏、趙。但韓國交好魏、趙,應對諸侯。其實力是勝於秦、燕。

尤其是河西一戰,魏武卒大破數十萬秦軍。秦國是何其孱弱。韓國跟隨趙、魏,東征西討,開疆拓土。

韓國領土由三部分組成,即上黨、南陽、新鄭,宜陽是聯結三地的樞紐。宜陽名爲縣,實爲郡,積聚上黨、南陽兩郡財富,也是韓國的軍事重鎮。尤其是這裡有良弓勁弩盡出韓的鐵礦。

宜陽也是韓國西部屏障。秦取宜陽,韓國被攔腰斬斷,斷爲三,國力必會大衰。

秦得宜陽,可以挾二週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

秦王蕩以甘茂爲將,提兵遠征,染指中原。

宜陽之地,對韓國軍事和戰略以及地理位置意義重大。

秦王蕩勢在必攻,韓王倉勢在必守。秦王蕩和韓王倉兩人之間,各不相讓,勢必要分出一個高下。宜陽之戰,將會血流成後,屍骨堆積如山。

韓將公叔嬰和韓鵬站在城樓上,俯視著城外密密麻麻的秦軍將士。

公叔嬰指著氣勢恢宏的秦人,問道:“大司馬,秦人西來,士氣旺盛,我們該怎麼打?!?

韓鵬陰冷地眼神說道:“固守不出。”

公叔嬰問道:“秦人若挑釁我等,又當如何?!?

韓鵬堅定地答道:“置之不理?!?

公叔嬰想了想了,問道:“秦人挑釁我們,我們置之不理,會不會墮了男兒之氣。秦人西來,立足未穩,我們發兵攻打他,便可以驅逐秦人出境,收復秦人佔領的山河?!?

韓鵬搖了搖頭道:“將軍有所不知。秦人銳士所向披靡,絕無虛言。我曾和秦人多次交手,自然知道秦人的戰鬥力?!?

公叔嬰看著韓鵬,問道:“秦人真的那麼讓人害怕?!?

韓鵬回憶往昔,“函谷關一戰,秦國擊破五國;修魚一戰,我國聯合魏、趙,也被秦國擊敗。如今,秦國南拓巴、蜀;丹陽破楚,取其漢中;濮水之邊,擊敗齊國。秦國的戰鬥力不容小覷?!?

公叔嬰看著城樓下的秦軍,問道:“我國遠不及,齊、楚。秦人攻我,我們又該如何迎戰。”

韓鵬居高臨下注視著秦人,平靜道:“我們要想戰勝秦軍,只能倚靠宜陽城高池闊。宜陽城內糧草充足,守備完善。我們憑藉宜陽的地勢,守半年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公叔嬰道:“固守自然不錯,但不能擊退秦軍?!?

韓鵬眉頭一皺,“秦人揚言三個月滅了韓國。我們若能在宜陽城,抵禦秦軍三個月,便能破了秦軍的謊言。沉重打擊秦軍的囂張氣焰?!?

公叔嬰咒罵道:“是??!秦人好生狂妄,妄圖三個月滅了我國?!?

“我們就受三個月,破了秦人囂張的氣焰?!表n鵬又道:“甘茂提兵遠征,國內又有諸多秦臣掣肘。秦國大臣見攻韓日久,必會心生疑慮,讓甘茂撤軍。甘茂撤軍,士氣必定受挫。我們全線而擊,何愁不破秦軍,何愁不能收復疆土?!?

“好。”公叔嬰道:“一切聽大司馬命令。”

韓鵬注視著城外的秦軍,臉色充滿擔憂,“公叔將軍,秦軍勢必會猛烈攻城。第一戰十分重要,我們只能勝,不能輸?!?

公孫嬰神情十分放鬆地說道:“大司馬不是我小看秦軍。秦軍這點兵力想要硬攻,拿下宜陽城,簡直是癡人說夢。我們也正好讓秦人見識一下,韓國的弓弩之威?!?

韓鵬呼出一口冷氣,叮囑道:“公叔將軍,不可大意。我們的對手是甘茂。”

公叔嬰問道:“甘茂乃何許人也?!?

“公叔將軍有所不知?!表n鵬神情緊張道:“秦王蕩繼位,蜀中陳莊叛亂。秦王蕩力排衆議,不啓用司馬錯等人入蜀平叛,反而任用尚未軍功的甘茂。”

公叔嬰嘲笑道:“司馬錯是秦國攻滅巴蜀的功臣,秦王蕩竟然棄之不用,豈不是糊塗。”

韓鵬眸色深沉,“不僅公叔將軍認爲秦王蕩糊塗,我也是這樣認爲的?!?

公叔嬰道:“司馬錯第一個攻滅巴蜀,爲秦國立下赫赫戰功。司馬錯對巴蜀之地熟悉。秦王蕩任用司馬錯平定巴蜀,纔是最佳的人選?!?

“司馬錯是平叛的重要人選。但並不是除了他,就沒有其他人能夠平定巴蜀叛亂?!表n鵬看著秦軍主帥站立的位置,“秦王蕩選擇甘茂,正因如此。”

公叔嬰冷靜想了想,問道:“甘茂沒有戰功,在秦國也不是顯赫的家族。秦王蕩爲何會選擇無戰功之人去平定?!?

“只能證明秦王蕩是少年英主,甘茂統兵之能,不弱於司馬錯、嬴疾?!?

“甘茂有何統兵之能。”

“甘茂入蜀平叛,用自己的智謀和膽識誅殺叛亂之人。蜀國也沒有發生動亂。秦王蕩以他爲左丞相兼任上將軍,負責對外攻伐之事。此次,秦王蕩命他來攻我國,而不是身經百戰的秦將嬴疾。足以見得,甘茂的謀略的軍事能力不弱秦將司馬錯、贏疾。我們要時刻小心?。 ?

公叔嬰點了點頭道:“如此說來,宜陽之戰,勢必會相當慘烈啊!”

韓鵬重新振作精神,鬥志昂揚,“即便我們的對手是甘茂,也不能墮了韓氏男兒的熱血。公叔將軍,我們就放開手腳和秦軍一戰吧!”

公叔嬰朗聲道:“好。城在人在,城毀人亡。”

甘茂兵臨宜陽城下,面對這座高大的城池,著實令他頭疼。素聞‘韓東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長阪之塞?!袢找娭?,果真如此。如何攻破這座固若金湯的城池,成爲了甘茂面臨的第一道困難。

甘茂也清楚的認識到,不破宜陽,他便不能迎接秦王車通三川,問鼎中原。果真如此,秦臣也會向他發難。他也難能在秦國的朝堂立足。

此刻,不知道有多少的眼睛正在盯著他。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等著看他笑話。此戰若勝,他再建不世之功,不僅在秦國的地位無人能夠撼動。他也能揚威名與天下諸侯。

如果敗了。自己空負一身才華,也只能眼睜睜望著別人青雲直上,自己再難出人頭地。甘茂出了一口冷氣,他不能想象會有如何悽慘的結局。

生逢亂世,大好男兒豈能不建立功名,甘願平庸一生。爲今之計,他只能勝,不能敗。他相信,他人可以建立萬世功名,而自己會生不逢時,庸庸碌碌。一定要在冬至來臨之前,攻破宜陽。否則,戰事拖下去,戰局不利於秦國。

爲今之計,唯有速戰速決,以秦國虎狼的威名,擊潰眼前的守軍。

甘茂不在猶豫,果斷對宜陽發起第一波進攻。

公叔嬰和韓鵬見秦人來攻,充分發揮自己的地利和弓弩的優勢,抵制秦軍強烈的進攻。秦軍倒下一波,後一波仍然前赴後繼。第一戰,對著夜色的來臨,總算告一段落。此戰,秦軍陣亡了兩千士卒,而韓國陣亡不足五百。

接連一個月,甘茂多次發動攻擊,都被韓軍擊退。甘茂最擔心、最害怕的事情還是來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韓軍會有如此的戰鬥力。他也每料到自己沒能在冬至之前,攻下宜陽。

如今冬季已至,宜陽巍峨不動,秦軍卻陣亡上萬。面對如此戰果,甘茂信心大爲受挫。

圍城又過了三個月,秦軍斷絕了城內水道、以車攻城、以火攻城門,城牆下挖掘地道。韓軍卻在城蹦處以巨木爲柵,以弓弩爲輔,擊殺秦軍。地道出以火燒、弓弩射殺秦軍無數,擊退秦軍猛烈的進攻,守住了宜陽孤城。

宜陽之戰,從秋末打到了冬末,秦韓雙方雙方仍然沒有分出勝負,戰事慘烈。秦韓雙方傷亡慘重,屍體堆積如山,屍臭四處瀰漫。若非冬至天氣寒冷,否則軍中引發瘟疫。秦韓兩方的雙亡不知又會增加多少。

秦王蕩見甘茂久攻不下韓國,秦國國內大臣皆進言道:“秦師疲憊,不撤回,恐有變。”

秦王蕩相信甘茂不會令他失望,對大臣之言,置之不理。很快第二個壞消息,又傳到了咸陽。楚王以景翠爲將,率兵十萬助韓,對秦國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壓力。

秦王蕩聞言大驚,問道:“楚國助韓攻我,我們該怎麼辦?!?

嬴疾沉思少許,答道:“事到如今,我們只有撤回遠征的大軍。否則,楚國插手,遠征大軍危矣?!?

秦王蕩心有不甘地問道:“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嬴疾嘆道:“我們攻打韓國,從秋天打到了冬天,如今春天將至。勞師遠征,秦師疲憊,我們攻不下韓國,不撤回遠征大軍,恐怕會有變故?!?

秦王蕩問道:“有沒有辦法離間韓、楚聯盟?!?

嬴疾道:“丹陽、藍田我們打敗楚國,佔據了楚國漢中等地。楚國正愁沒有機會和我們交手,收復失地。我們想要離間楚、韓兩國,實在有些難?!?

秦王蕩迫於大臣的壓力,只好下令,讓甘茂搬師回國。

甘茂攻伐宜陽,已有四個月,如今宜陽屹立不動,而秦軍折損過半。當他得到秦王蕩撤軍的詔書時,攻韓拔宜陽的信心動搖,也想半途而廢。

甘茂召集部將,展示了秦王命他撤軍的命令,無奈道:“諸位,攻韓不利,是我一個人的罪過。王上命我等撤軍,我們撤軍吧!”

向壽大呼道:“左丞相不可?!?

甘茂目視著他,問道:“攻伐韓國數月無果,我軍折損過半。楚國也助韓攻我,我們在不撤軍,恐有全軍覆滅之險。”

向壽道:“楚國雖然以景翠助韓,但是楚韓兩國都心存疑慮,互相觀望。我們只要派出一名使者前往楚國,以漢中之地贈給楚國。楚、韓聯盟定會瓦解?!?

“秦、楚結怨已深。豈會助我擊韓?!备拭瘒@道:“張儀若在就好了?!?

向壽也知甘茂撤軍,心有不甘,又道:“你客居秦國爲相,領兵出征,尚無戰果。國內反對你的人,便會聯合起來,攻擊你。這些人說你攻不韓國是因爲和韓相交好。他們給你冠上通敵叛國的罪名,不但你的性命難存,也會牽連的家族?!?

甘茂,問道:“宜陽久攻不下,爲之奈何?!?

“樂羊攻伐中山用了三年,證明了自己忠君愛國。”向壽見甘茂神色微動,不在如剛纔那般沮喪,“爲今之計,你也只能背水一戰,攻破韓國,幫助王上實現車通三川,問鼎中原的大業?!?

甘茂權衡利弊,一掃心中頹廢之勢,“爲今之計,唯有如此?!?

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一章 趙國殤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十一章 朝會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十七章 秦風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
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一章 趙國殤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十一章 朝會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十七章 秦風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明县| 革吉县| 金塔县| 务川| 宣恩县| 措美县| 泽州县| 赣州市| 师宗县| 中超| 高邮市| 乌鲁木齐市| 县级市| 长宁区| 高安市| 双牌县| 肇庆市| 开江县| 碌曲县| 新龙县| 滦南县| 霍林郭勒市| 台州市| 永新县| 北宁市| 丰原市| 新密市| 澳门| 新巴尔虎左旗| 大余县| 那坡县| 杭锦后旗| 商水县| 安溪县| 大埔区| 伊川县| 南投县| 平度市| 唐山市| 靖远县|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