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章 賭國運

魏、齊、秦、楚、燕五國會葬的軍隊,由魏國鄴城,殺氣騰騰前往趙國重鎮中牟。

趙人曾將國都定都中牟,彰顯他們南下稱霸中原的決心。魏人不想看到趙人比自己強大。將重兵囤積鄴城,阻擋趙人南下。趙國南下受阻。其次,中牟之地狹小交通不變,離趙國舊都晉陽和北疆代郡相隔甚遠。

公元前386年,趙敬侯章繼位後,看出了以中牟爲國都的弊端。他認爲,中牟不適合趙國長治久安,離魏國、齊國又近。同年,將國都遷往邯鄲,並規劃邯鄲,修建宮城區和大北城區。

當五國軍隊離趙國重鎮中牟,尚有百步距離。趙國境內塵煙四起。等待塵煙消散,趙國士兵,整裝待戈而至。

楚人見了,上前一步,質問道:“我奉楚王之命,前來弔唁你們先君。你們,這是何意。”

爲首的趙將,面不改色道:“奉趙君之令,前來迎接爾等。”

楚使指著趙將身後的將士,怒道:“你們整裝待戈,豈是迎客之道。”

“你們是朋友,我們自然會按照禮節,迎接你們。”趙將稍微停頓,按著手中的寶劍,“你們是敵人,休怪我手中三尺長劍。”

楚使怒不可遏地罵道:“趙君就是這樣對待送葬的人?這也是趙國禮數不成。”

“我也沒見過送葬之人,攜帶兇器。”趙將有理有節,語調不卑不亢地回道:“你們攜帶兵器,個個身體強壯,是想不費一兵一卒進入我趙國。我趙國,有那麼好欺負?”

“你。”楚使語塞,說不出話來。

的確,哪有人蔘加葬禮,攜帶兵器的。

趙將見五國使者不說話,宣讀趙君傳達的指令,“凡是進入趙境者:首先,需尊趙國法度。違反趙國法律者,一律按趙國法律論處。其次,入趙者,不可攜帶兇器。拒不放下兵器者,視同與趙宣戰。趙國雖弱,必會以全國之力相抗。第三,入趙境者,需根據趙國指定路線行進,隨意更改路線,騷擾我百姓者,殺無赦。”

魏使見趙國態度,發生逆轉,拿不定主意。於是,低聲問道:“公孫將軍,我們應該怎麼辦。”

公孫衍尚未說話。齊使,搶先一步,刺激魏人的神經,“是啊!公孫將軍,我們該怎麼辦呢?要不,我們就放下兵器,徒手進入趙國。任由趙國人欺凌。”

燕使也道:“公孫將軍,你是這次計劃的發起人,能否拿出一個好的主意。”

秦使語調有幾分嘲諷道:“公孫將軍乃當今不可多得的將才。秦公,經常在咸陽宮對著秦國臣子,稱讚公孫將軍的文韜武略。公孫將軍,不妨拿出帶領我秦人,收回河西之地的謀略,攻打趙國。”

河西之戰是公孫衍指揮秦軍對魏國作戰。這場戰役,魏國大敗,魏將龍賈被俘。魏國不但失去河西之地,河東要塞,也被秦人佔領。秦軍佔據餚山之險,函谷之固,完全控制黃河天塹,進可攻,退可守。

這是魏國的恥辱,魏使怎會忘懷。今,秦使說出這番話來,魏使聞言後,心中不樂,怒忿道:“你,什麼意思。”

秦使道:“我什麼意思?難道我說的不夠明白。對了,我是個粗人,不懂文雅之詞。魏使聽不懂,也不奇怪。”

“你…”魏使氣的鬍鬚亂顫。

秦使纔不願意和魏使打口水仗,他說話目的達到了。糾纏下去,也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靜靜地看看秦公嬴駟口中的將才,是怎樣應對突發的局面。

齊、秦、燕、楚等國大使,與其說是靜靜等待著公孫衍會有出其不意的計策,倒不如說,他們正在等待魏人出醜。

面對突發的狀況,公孫衍當機立斷,高舉左手,往前一按。五國將士,攜著兵刃,齊聲踏步行進。眼前的情況複雜,但公孫衍的頭腦依然保持冷靜。他賭趙國還沒有準備好與五國開戰。趙國也沒能力,挑戰五國。趙人反常的舉動,不過是做最後的掙扎罷了。

公孫衍讓將士整隊前進,第一是爲了試探,趙國的底線,究竟在什麼程度。第二,他自信,目前的局勢,完全掌握在他手中。

魏使見狀,暗中提醒道:“公孫將軍,國相交代了,不與趙國開戰最好。此舉,不是與趙人爭鋒相對了嗎?”

公孫衍,眸色之中,彰顯自信,“我自有主張。”

公孫衍的對手,是趙將樓緩。樓緩身上流淌著胡人的血液,對於五國強大的陣容,毫無懼色。他見五國將士整裝待戈而至,右手高舉過頭,隨時準備迎敵。趙國將士,彎弓搭箭,等待著將軍下達最後的命令。只要樓緩手勢往前一揮,箭矢離弦飛奔而去。

蔚藍色的天空,早已經被厚厚的烏雲遮蓋。四周散發的空氣之中,也瀰漫著死亡的氣息。

樓緩,單手按著劍柄,試圖用疼痛來保持頭腦清醒。五國軍隊不進入趙境,他是不會下達最後的命令。眼見五國聯軍離趙境尚有十箭之地,他早已經汗流直下。他問,真的避免不了嗎?

戰爭一觸即發,雙方劍拔弩張。五國大使,也是焦躁難安。五國國君只是下達‘以會葬之名,伺機伐趙’,但是真的要開戰,恐怕還得派人回去稟報國君。就因爲這些將士是以會葬的名義來到趙國。他們怎能身穿鎧甲,裝備精良。不說,趙國有沒有能力,對抗五國。但他們明白,與趙國開戰,這些將士,必定是首當其衝的罹難者。

離趙國三箭之地,公孫衍高舉右手,高喊道:“停。”

斥候奔走相告,高喊道:“停止前進,停止前進。”

五國聯軍停下步伐,等待公孫衍新的作戰命令。

五國大使提起長袖擦掉額頭上的汗珠。

樓緩見五國聯軍,停了下來,也鬆了一口氣。新君雍以他爲將,前去迎接會葬隊伍時。臨走前,樓緩問道:“君上,五國聯軍,不放下武器,進入我國。我理當如何抉擇。”

趙雍果斷答道:“開戰。”

樓緩,心中一緊。他不怕打仗,也不怕死。但他覺得國君此舉有點冒險。以一國之力,對抗五國。若沒有必勝的把握,怎能輕易開戰。一旦開戰,趙國可是與中原諸侯爲敵。君上,真的能夠承受住強大的壓力。還是說君上年少氣盛,爲了爭一口氣不惜與諸侯爲敵。眼前的君上,他身上是否有先君語的魄力與膽識。

樓緩心下駭然,越想越害怕,連吞幾口唾沫,言語也不加修飾,“國君,太冒險了。”

趙雍問道:“現在,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樓緩答不上來。

“我也是在賭。”趙雍,向前踏出兩步,深吸一口氣,“賭,趙國的國運。”

夕陽落入山澗,帶走了大地上最後一片餘輝。黑夜,又一次籠罩大地。趙宮中,卻是燈火通明。趙雍在宮中,焦急的來回走動。黑夜的降臨,讓他懷有不曾有過的擔憂。前線一直沒有傳來消息,讓他心急如焚。

肥義起身告辭道:“君上,天色已黑,容臣等,告退。”

趙雍道:“不許走。”

李兌,揣摩出君上的心思,見他少年心性,微笑道:“君上,趙國境內,沒有戰事。否則,趙國的夜色,怎能這般安靜。”

趙雍需要有依靠的人聚在身邊,才能充滿鬥志。突然,他有點不適應黑夜的漫長。忽聞,殿外有急促的腳步聲走來。趙雍,詢問道:“有消息了嗎?”

來者道:“回君上,尚無消息。”

趙雍的神情無比落寞。若不是大臣阻攔,他想親自前往邊境一探究竟。畢竟是少年心性,守在宮中等待消息,對他來說是無比的煎熬。事關趙國國運,趙雍的心情比任何人都要凝重。計劃稍有差池,趙國好不容易取得的基業,就會敗在他的手上。他就會像帝辛那般,惹後人詬病,甚至還會遺臭萬年。

肥義見君山心急如焚,安慰道:“君山,你就安心地等待消息。樓緩將軍,有才智,善言詞,通達外交,懂武力。君上,派他去迎接五國會葬隊伍,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李兌心裡也道?新君,是多麼按捺不住自己的性子啊!

樓緩這個人,趙雍曾經聽趙肅侯說過。趙肅侯給他的評價是能文能武,有謀略,可爲一郡之相。但,唯一不足,就是個性桀驁,難以掌控。迎接五國會葬的人選,可爲是重中之重。趙雍選擇,樓緩。一是肥義推薦。其次,趙肅侯的評價。當然呢?忠君,是趙雍首先考慮的因素。

樓緩,富有謀略,能文能武,但又和宗室毫無瓜葛,的確是最佳人選。選擇宗室之人,他們會爲了自己私利,出賣趙國的利益,私下與敵人講和。國難當頭,最需要的就是忠君之人。趙雍排除萬難,以樓緩爲將,前去招待不速之客。

趙國的命運,對待新君雍來說,是一場豪賭。勝了,他將保住趙國基業,保住趙肅侯生前的威名。敗了,他就萬劫不復。賭國運,亦是賭人生。

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十二章 屠彝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人熒熒兮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
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十二章 屠彝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人熒熒兮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迭部县| 北海市| 芜湖县| 湖州市| 鹤壁市| 楚雄市| 台中市| 晴隆县| 若尔盖县| 固阳县| 定州市| 土默特左旗| 临江市| 八宿县| 双辽市| 兴国县| 洛阳市| 鹿邑县| 芒康县| 句容市| 临沧市| 肃北| 阳曲县| 徐汇区| 河池市| 原平市| 南通市| 孝昌县| 任丘市| 南部县| 元江| 大宁县| 阳高县| 门源| 西吉县| 涞源县| 麟游县| 富民县| 蒙阴县|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