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

每當清晨來臨,趙雍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便是支撐著下顎,靜靜看著自己的夫人睡得香甜的模樣。隨著天色漸漸明亮,他主動搖醒她,語調輕柔,“起牀了。”

韓姬瑤也不搭理他,繼續裝睡。對她而言,天下間還有什麼比睡覺的事情更大。趙雍也不願成全她‘睡美人’的名聲,他總能抓住對方的軟肋,也會有很多種方式讓她甦醒。

趙雍將她從溫暖的牀榻上拖起來,他會親自輕柔地爲她梳理青絲。韓姬瑤也會爲他畫眉。儘管她笨手笨腳,將他的眉宇畫得一大一小,一寬一窄,既不勻稱,也不雅緻。

韓姬瑤自己看了也忍不住發出笑聲,卻把責任推在他的身上,一個勁地喊道:“別動,畫不好,影響的是我的名聲。你就配合一下,好嗎?”

趙雍任由她在自己的眉宇擺弄手段。韓姬瑤畫好後,撫摸下顎,認真審視了一下,語調清脆,“不太完美。”

侍女小心翼翼拿過來銅鏡呈在王上面前。

趙雍看著銅鏡中自己的模樣,也不惱怒笑呵呵地說道:“陪你練了好幾日,你就不能用點心。”

韓姬瑤努了努嘴,臉上呈現出一副很無辜的表情,但她語調卻是信心十足,“你把自己完整的交給我吧!我會畫好你的眉,讓你成爲全天下最英俊的男人。”

趙雍攤開雙手,聳了聳肩,很認真地答道:“寡人現在就是全天下最英俊的男人。”

韓姬瑤吞了一口唾沫,笑道:“你真會往自己臉上貼金。”

趙雍爲了以德服衆,對著一旁的人問道:“寡人是不是天下最英俊的男人。”

衆人齊聲答道:“是。”

“你聽見了嗎?這是衆人的呼聲。”趙雍神情得意道:“不是寡人往自己臉上貼金。”

無論是趙國的侍女,還是韓國陪嫁過來的人,暗中發出竊笑。

重新裝扮洗漱之後,趙雍便去練劍學騎射。

韓姬瑤堅持要在一旁陪著他。趙雍怕她覺得太過枯燥,找了點事給她做。對於韓姬瑤來說,能夠看見他,就一點也不枯燥。

趙雍閒時總愛靜下心來看看聖人留下的書籍。韓姬瑤也坐在他身旁一同觀閱。趙雍也會問她一些句子隱藏的含義。而她總能對書中的句子,做出恰當的點評。

夜幕,他處理完政務,便會來到後宮和她一起用膳,一起說會話。用完膳,他們便會肩並肩漫步在庭院之中,坐在石凳上,仰頭望著滿天星辰。

他會指著星星爲她解釋那顆星代表著什麼。而她雖然聽不明白,但她也會含笑地望著頭頂上的星星,發出感嘆:“好美。”

這一日,天色未明,大地一片寂靜。趙雍迫不及待地將熟睡之中的韓姬瑤喊了起來。

韓姬瑤睜開雙眼,一邊捂著嘴脣打哈欠,一邊語調埋怨道:“你就不能讓我多睡一會兒。”

趙雍低頭吻了一下她的額頭,輕聲道:“我要將世上最美的東西給你看。”

韓姬瑤迷糊道:“我不看,我要...睡覺。”

趙雍笑著將她推在窗前,笑道:“睜開眼睛。”

一道霞光從山的那邊射過來,隨後便散發出萬丈光芒,照亮了整個邯鄲城。殿內的潺潺流水聲也清晰可聞。隨後,成千上萬只飛禽盤旋在上空,發出嬌嫩清脆的聲音,讓人悅耳陶醉。再加上房間內奇珍異花散發出撲鼻的香味,讓人神清氣爽。

韓姬瑤的雙眼被這些景象給迷住了,一刻也不曾移動。她展開雙臂,用力呼吸了一下,笑道:“邯鄲好美。”

趙雍伸出雙手從背後抱著她,吻著她的耳垂,柔聲道:“這就是寡人和你的邯鄲。”

韓姬瑤回頭對他嫣然一笑。

那道淺淺的笑容令趙雍如癡如醉,心曠神怡。隨後,韓姬瑤對著他盈盈而拜,便跳起一支令人心醉的舞曲。

趙雍靜坐在一旁,挑撥琴絃,彈出美妙的旋律。一人跳舞,一人撫琴,此景只因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見。衆人見了,皆誇這段婚姻,實乃璧人一對,天作之合。

趙雍含笑對著她,低聲道:“有個女子闖進生活,未嘗不是一件美事。”

諸侯國派出使者,參加婚禮後便啓程返回母國。

韓國太子倉不放心妹妹,便留下來多住了幾日。魏國太子嗣,癡迷趙國的趙酒和叢臺酒也多留了幾日。

趙國王上、王后如膠似漆、舉案齊眉的消息,從宮中傳到了民間,也傳到了魏國太子嗣、韓國太子倉的耳裡。韓倉自然相信自己的眼光不會錯,趙君非涼薄之人,會善待她的妹妹。

韓、趙兩國聯姻,本是一場政治交易。誰知,趙雍和韓姬瑤情投意合,愛得難解難分。就連一向不看好的魏國太子嗣,也露出了嫉妒的眼神,他道:“趙王真是好福氣,不但鞏固了韓、趙兩國的關係,還得到了一位情投意合、情意綿綿的女子。國與家兩不相負。”

王室複雜多變,重來沒有親情、愛情一說。魏嗣居在魏國大梁,他是親眼目睹魏國的儲君是換了一位又一位。有些事見多了,心也就麻木了。

常年的宮鬥,讓魏嗣不相信愛情,只相信權利。他要娶的女子,首先選擇的是其家族的勢力能否幫到自己,他從不會將愛情納入考慮的範疇。

魏嗣見著趙王過得如此幸福,心中涌出另一番感想。只要那顆心不變,誰說君王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愛情。

公孫衍參加完婚禮後便返回韓國。

韓王康見太子沒有跟他一起回來。眼下韓國局勢複雜,秦國、楚國和齊國蠢蠢欲動,再加上國內勢力不穩。韓王康急需要太子回來幫他分憂。於是,寫好書信交給公孫衍,令他再次出使趙國。

公孫衍離魏,便居在了韓國。眼下諸侯國之間相互爭鬥,時而發生小規模的戰爭,但整體趨勢,保持著和平。此刻,他的鼻子嗅到了戰火的味道,他斷定幾年之內,必將有大的戰事發生。

公孫衍見事態緊急,拿著韓王的手書,連日舟車勞頓趕至趙國。直接來到韓太子居住的地方道:“太子,王上請你回去。”

韓倉見公孫衍去而復返,以爲韓國發生了大事。

公孫衍從大袖之中取出家書,遞給太子。

韓倉見著家書,眉宇一動。他本打算再待上幾日,等妹妹適應了趙國的生活,他便安心的返回母國。然,父王來信催促,他不得不提前返回母國。

韓倉收拾好書信,回禮道:“犀首,我現在去與姬瑤辭別,明日我便同你一起回國。”

韓姬瑤閒來無事,便在迎鳳殿廊橋漫步遊玩,欣賞著趙國各色的奇珍異草。

侍女小柔急匆匆走了過來,微微欠身拱手道:“王后...太子殿下在正殿等候。”

韓姬瑤聞言大喜,快步回到正殿。

韓倉正在飲茶,耳畔聽見一道熟悉的聲音,“哥哥,怎麼不在趙國多住幾日。”

“我也想。”韓倉拿出手中的家書,“父王來信催我回去。”

韓姬瑤見父王派人送來家書,想必是韓國出事了。她也知曉哥哥的性子,也不再留哥哥多住上幾日,問道:“哥哥,打算何時動身返回韓國。”

“明日一早便走。”韓倉審視著妹妹,猶豫了一會,問道:“趙王對你好嗎?”

“不好。”韓姬瑤抿嘴笑道:“趙國宮中禮節頗多,煩都煩死了。”

“怪我將你慣壞了。”韓倉語重心長地道:“韓宮和趙宮禮節皆是出自晉國宗室。你呀!就是不肯花費心思好好學上幾日。”

韓姬瑤自然知曉大道理說不過他,撇了撇脣角,撒嬌道:“哥哥就要走了,還要教訓我。”

韓倉拿她也沒撤,嘆息一聲道:“我是爲你好。”

韓姬瑤見最後一個親人也要離開了,心中一片哀傷。從此她便一個人留在了趙國。她心中百般充滿不捨,但她脣角含笑與韓倉聊起家常了。此一別,她也不知道何時才能相見。韓姬瑤要做的就是保持笑容,讓哥哥安心的離開。

這幾日,趙雍忙於大婚典禮儀式和國政要務。若不是韓姬瑤派人來說,明日哥哥便會返回韓國。父王愛喝趙酒和叢臺酒,懇請王上多賞賜點美酒讓哥哥帶回去。他差點忽視了留在趙國的客人。

韓倉本想悄然無聲地離開趙國。但趙王邀他喝酒,替他踐行。韓倉同公孫衍一道進入趙宮,在穆澗的引導下前往龍臺。

韓倉和公孫衍見了趙雍,拱手行禮。

趙雍回禮,指著一旁的閒置的座位,笑道:“兩位不必多禮,請坐。”

“犀首我們又見面了。”趙雍對公孫衍之謀略極爲推崇,“寡人命人送去韓國的趙酒,犀首可痛飲。”

“趙王深在邯鄲,還記得我這個酒鬼。竟然派人送酒給我,犀首多謝趙王的美意。”公孫衍笑道:“趙酒乃當世名酒,我豈不痛飲。”

“犀首請坐。”趙雍跪坐在座位上,“寡人忙於婚事和國政怠慢了二位。請二位不要見怪。”

韓倉見這場酒宴,韓姬瑤沒有來,顯然不是家宴。趙國重臣也未能出席,顯然也不是國宴。這次酒宴乃趙王私人的名義所爲。

韓倉的目光盯著閒置的座位尋思,“趙王召見我來喝酒,不會有什麼目的。”

“趙王嚴重了。”犀首眼神往周圍看了一眼,見殿內還有一張閒置的座位,問道:“趙王還有人沒到?”

“兩位請稍等。”趙雍含笑道:“這一位你們也認識,他馬上就到。犀首猜猜這位會是誰。”

公孫衍一直留意著三晉的動態,笑道:“趙王,我們要等的人是魏國的太子嗣吧!”

“不錯。”趙雍得眼神充滿敬佩,“犀首一猜便中。”

公孫衍剛進入邯鄲,便聽聞魏國太子嗣徒留趙國。所有人都說魏太子嗣留在邯鄲是因爲趙國的酒肆。

公孫衍曾徒留魏國,與魏嗣接觸一段時日。他深知魏嗣不是愛酒之人。魏嗣突然對趙國的酒肆愛不釋手,公孫衍斷定他徒留趙國絕不是喝酒那麼簡單,而是另有深意。

公孫衍現在爲韓國效力,爲了避免誤會,他也不方便去見魏嗣。

三晉未來的中興之主,齊聚趙國邯鄲。公孫衍等這一日,等了許多年。好在,這一天他親眼看見了,也算了卻了一件心事。

韓忠奉王上之命,前往魏國在趙國的官驛將魏嗣請進趙宮。

魏嗣一邊欣賞趙宮的美景,一邊旁敲側擊地打聽趙國和趙王的情況。

韓忠畢竟是侍奉了三代君主的人,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他自然明白。魏嗣的言論不傷及趙國的利益,韓忠便會毫無保留地告知他。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語甍,趙雍初涉大位。魏罌抓住這個時機,聯合齊、楚、秦、燕四國,精心爲趙國新君準備了一份禮物...五國數萬人會葬。

魏國的用心,自然瞞不過趙國。趙雍不願辱沒歷代先君的名聲,與之爭鋒相對。五國以會葬之名伺機伐趙,最終還是失敗了。

魏國處在四戰之地,齊國、秦國和楚國調整戰略,準備聯合趙國、韓國瓜分魏國。魏罌爲了改善局勢,先尊韓康爲王,後又攜帶太子嗣北上趙國,祝賀趙君繼位。

那場宮廷盛宴,看似其樂融融,實則明爭暗鬥。在三晉男兒的共同的努力下,韓趙魏三國重新締結聯盟,三晉也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魏嗣留在趙國,暗中觀察趙國的情況,今日的趙國也不在是當初的趙國。趙君也不在是當初的那個少年。但三晉之間還是緊密團結在一起,不曾發生大規模的戰事。

魏嗣根據得知的情報,得出一個結論...三晉唯有走在一起,才能生存。

魏嗣進入龍臺,對著趙王行了一禮。

趙雍也拱手回禮,邀請他坐下。

魏嗣轉身忽見殿內犀首也在場,神情激動道:“犀首也在這裡。”

公孫衍道:“魏太子一別數年,別來無恙。”

魏嗣對著這位國士,躬身行了一禮。

韓倉和魏嗣雖不是第一次照面,但彼此之間也未曾聯絡過。兩人互相拱手,算是打過招呼。趙雍見邀請地客人都到齊了,朝著韓忠送去一道眼神。韓忠會意,以雙手擊掌爲號,侍女端著美酒美食走了出來,擺放在客人的桌上。

席間,其樂融融,並沒有出現什麼不愉快的事情。衆人皆有三分醉意,韓倉、魏嗣和趙雍三人皆向公孫衍詢問天下大事。

公孫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道:“諸侯國看似四海昇平,實則風雲詭譎,驚濤暗涌。諸侯國之間沒有戰事,實乃彼此之間相互制衡。一旦制衡這個契機被打破,諸侯國又會紛爭不斷。”公孫衍又道:“三晉唯有齊心協力,共對難關,方能應對危局。”

魏嗣舉樽揚聲道:“嗣,今日再此立誓。他日繼承大位,魏國與韓、趙兩國結爲兄弟之國,終其一生絕不與之相爭,兵戈相向。”

“好。”趙雍也揚聲而起,“趙國亦是如此。”

韓倉也表態道:“韓國亦然。”

“我們一起重拾先祖的輝煌。”

三晉未來之主齊聚趙國邯鄲,位立龍臺高閣,三方立下永不相爭,兵戈相向的諾言。

公孫衍期待著這一幕已經很久了,眼角有些溼潤。公孫衍從這三個少年的影子,依稀看見了三晉建國初的先祖。那是的三晉是何等的風光無限,意氣風發。

魏國魏文侯時期的魏武卒方陣,所向霹靂。趙國趙烈侯時期,趙氏男兒能征善戰。韓國韓景候時期的良弓勁弩,誰敢爭雄。

趙籍、魏斯、韓虔,三晉時期的風雲人物,留在了三晉輝煌的歷史之中。

今朝風流人物,魏嗣、韓倉、趙雍又將如何遵循先祖的步伐,在這個大國兼併,小國圖存的大爭之世,捲起怎樣的動盪風雲。公孫衍期待著,三晉男兒也是深深充滿期待。

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十二章 屠彝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
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十二章 屠彝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源县| 承德县| 崇左市| 门源| 湘西| 波密县| 杂多县| 山阳县| 凤庆县| 连江县| 甘泉县| 嘉善县| 红河县| 枣强县| 乐平市| 泽库县| 依兰县| 万年县| 景宁| 孟州市| 太保市| 淅川县| 昭平县| 丰顺县| 黄浦区| 图木舒克市| 临高县| 塔河县| 福州市| 应城市| 乐昌市| 泾源县| 柏乡县| 嘉荫县| 恭城| 黄陵县| 石屏县| 慈利县| 灵川县| 镇平县|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