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

“叔父臨終之言,寡人莫敢忘。”秦王稷回憶起嬴疾對他說的那些話,內心充滿自責,“寡人怎會爲何情緒失控。”

壽燭道:“王上沒有實力與太后相爭,就要學會隱忍。”

秦王想起爲王的這幾年,怒意上涌,咬緊牙根道:“寡人忍了這麼多年。一直忍下去,他們就會覺得寡人懦弱、可欺。”

壽燭忙道:“王上先以公子芾入齊爲質,根絕隱患。又以靖郭君入秦爲相,打壓外戚勢力。王上的努力,衆臣都看著。他們豈會認爲王上懦弱、可欺。”

秦王見自己的努力,被眼前這個人認可,擡頭問道:“寡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壽燭答道:“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秦王嘆道:“寡人送芾弟去齊國爲質。芾弟不僅從齊國回來,還成爲涇陽君。寡人邀靖郭君入秦爲相。齊人也沒有幫寡人打壓母親。寡人和母親交手,輸得一敗塗地。寡人就是無用之人。”

壽燭道:“王上伐韓、魏,欺壓楚國,囚禁楚王。怎能說自己是無用之人。”

“你說得不錯。”秦王從沮喪之中,恢復過來,“寡人伐韓、魏,欺壓楚國,囚禁楚王。寡人是有用之人。”

壽燭見秦王恢復往日的神色,問道:“王上可知忍字,有何含義。”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非也。”壽燭道:“能忍他人所不能忍之人和事。這是王者氣魄。”

“一昧忍讓,豈不是懦夫之舉,何來王者氣魄。”

“吳王夫差滅了越國,越王勾踐不隱忍數十載,豈能破吳雪恨,北上中原爭霸。王上,可曾聽見天下人說越王勾踐是懦夫。”壽燭有意頓了頓,又道:“能屈能伸,方爲大丈夫。身爲君王,每個決定關乎國家存亡,怎能意氣用事。”

秦王問道:“今日之事,寡人錯了不成。”

“王上和太后決裂就是錯了。”

“如何錯了。”

“你和太后決裂,秦國勢必動盪。輕者,國弱。衆者,國亡。秦不亡於諸侯,亡於內亂。王上之舉,豈不是錯了。”

“太后廢我,另立新君,又該如何。”

“母子吵架,人之常情,豈會有仇。太后身份低微,卻在三年動亂之中,脫穎而出。足以見得太后是有遠見,有謀略之人。豈會因爲王上幾句氣話,廢了王上,另立他人。”

秦王沉吟片刻,贊同道:“你說得有理。”

壽燭又道:“王上還是少喝點酒。”

“是啊!喝酒誤事。”秦王又道:“寡人要戒酒了。”

壽燭見夜色已深,忙道:“王上是一國之君,日理萬機,還請早點安寢。臣,告退。”

秦王擡手道:“去吧!”

“喏。”壽燭轉身離開大殿,望著滿天星辰,心道:“秦國的江山交給他,嬴姓不會敗亡。嚴君,可以安歇了。”

隨著夜色漸深,四周一片寂靜。秦王睡意逐漸甚濃,連打了數個哈欠。秦王拖著疲憊的身軀,往後宮而去。秦王來到宮門,卻見一人站在外面。走進一看,卻是公子芾。

秦王眸色充滿敵意地問道:“你來這裡做甚。”

公子芾沒有迎視秦王的雙眸,反而凝望著月明星稀,答道:“秦王不歡迎我。”

“你是來取笑寡人?”秦王朝著公子芾走去,敵意甚濃。

公子芾不答,取出酒囊,遞給秦王,神情自然地問道:“我們很久沒有再一起喝酒,聊天,共賞月色。”

秦王沒有接過酒囊,雙眼朝著月色看去,輕聲道:“嗯,是很久了。久得,寡人都記不清了。”

“不長大,那該多好。”公子芾微閉上雙眼,呼吸了一口氣,“小時候,蕩哥哥經常帶著我們爬上屋頂看流星雨。轉眼間,我們都長大了。蕩哥哥英年早逝,秦國物是人非。”

“你來這裡不光是爲了找我飲酒、看月色。有什麼話,就說吧!”秦王回想起年少的時光,對公子芾的敵意也淡了許多。

公子芾面對秦王,平靜地說道:“我來找你喝酒。”

秦王看著對方遞過來的酒囊,淡淡道:“酒,我已經戒了。”

公子芾見秦王沒有伸手,收回酒囊,“天下美酒,皆出邯鄲。這是我廢了好大的勁,用高價從趙國買來的叢臺酒。如此美景,如此好酒,看來不能和秦王共飲求醉。”

“你少糊弄我。”秦王淡淡道:“趙酒,寡人是喝過的。”

“秦王喝過趙救?”

秦王見對方不信,含笑道:“趙酒分爲三等,上等供王室、宗室和重臣飲用,中等供臣民飲用,下等趙酒遠銷諸侯。”

“靖郭君也曾說趙酒分爲三等。不曾想到,秦王是愛飲趙酒之人,也知道這些事。”公子芾又道:“我從齊國歸來,曾跟隨靖郭君去趙國邯鄲。坐在邯鄲飲酒,指點江山,此乃人生一大快事。”

“我在燕國爲質,被趙君送回秦國。我曾在趙國徒留幾日,喝了幾次趙酒。”秦王不知不覺想起了燕王、燕易後、趙君,還有趙固、樂毅等護送使者。

秦王想起燕王和趙君相助之恩,心裡涌出一股暖意。若非趙君扶持他歸國繼位。此刻,他還在燕國爲質,終身不能歸秦。

“可惜啊!王兄戒酒了。”公子芾晃了晃手中的美酒,嘆道:“王兄也不能分辨出,此酒是上等,中等,還是下等。”

秦王從幾年前的回憶之中,清醒過來,伸手道:“爲了你,我寧可破戒。”

公子芾見狀,又將酒囊遞了過去。

秦王接過酒囊,擰開用木頭製作的瓶塞,仰著脖子大喝了一口,遞給公子芾,高呼道:“痛快。”

公子芾問道:“此酒如何。”

秦王品味少許,讚不絕口,“上等趙酒。”

公子芾接過酒囊,也沒急著喝,問道:“王兄就不怕我在酒中下毒。”

“你喊我王兄,豈會在酒中投毒。”秦王縱聲大笑,“難得與你再一起飲酒,還是上等趙酒。縱使酒中有毒,我也非飲不可。”

公子芾見秦王對他毫無戒備之心,也不答話,淡淡一笑,揚起脖子大口喝酒。

夜色下,兩人縱情飲酒,歡笑不斷。似乎,他們又回到了年少時光。

秦王藉著酒意,問道:“你想要王位,拿去便是。”

公子芾也藉著酒勁答道:“我要當秦王,早就當了。”

“寡人不明白。”秦王問道:“母后和諸臣擁立你當秦王。你爲何要將王位拱手相讓。”

“我不能成爲秦王,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爲了秦國?”

“爲了秦國?”

“趙君扶持你,是爲了干涉秦國內政。不達目的,趙君豈會善罷甘休。”

“秦國不懼齊、楚,怎會忌憚趙國。”

“母后擁護我爲王,秦國只能和燕、趙開戰。”

“打就打,秦國何懼。”

“季君之亂,秦國亂了三年。這場浩劫,秦國國力大損。秦國動亂未定,強敵寇邊,根本就不能迎戰諸侯。楚、趙兩國,一南一北,威脅秦國。韓、魏對我國也虎視眈眈。爲了王位,秦國被諸侯所滅。我就成了秦國千古罪人。”

“母親是聰明人,因爲無法承受諸侯壓力,才被迫立我爲王。”秦王將這句話放在心裡,又問道:“第二個原因是什麼。”

“因爲你。”

“寡人,聽不明白。”

“因爲你是我大哥。”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蕩哥哥壯志未酬,英年早逝,又無子嗣。諸位兄弟,爲了爭奪王位,不惜手足相殘。”公子芾打了一個酒嗝,又道:“惠後擁護公子壯,母親選擇擁護我。惠後、武后勢大,母親不敵。找了義渠人幫忙。”

“惠後是我們口口聲聲,從小喊到大的母后。母親勾結義渠人,誅殺惠後及反對她的嬴姓宗室,趕走武后。母親的手段太過殘忍。”

公子芾眸色悲憫,“身在君王家,會有很多無奈。母親選擇爭位,也是爲了我們。我們爭位失敗,惠後也會誅殺我們。”

“我在趙君的支持下,奪走你的王位。”秦王問道:“你一定很恨我。”

“我並不恨你。王位是冰冷的,坐久了,人心也會變。”公子芾神情輕鬆道:“你在燕國爲質,母親沒有更好的選擇,才擁護我爲王,與惠後相爭。我不願繼位,是不想同室操戈的悲劇,在我們三兄弟之間重演。”

“我們三兄弟,母親最喜歡你,也最看重你。”

“母親最看重的人是你。”

“母親在我小時候的映象之中,除了嚴厲,便無其他。”

“你是長子,是母親的希望,所以母親對你更嚴厲百倍。”公子芾又道:“母親是楚人,位居秦國,無依無靠,身份是八子,地位低下。你就是母親改變命運的方式。母親心裡是愛你的。”

“愛我?”秦王冷笑道:“這是多麼諷刺的兩個字。母親愛我,怎會忍心送我去燕國爲質。”

“燕國苦寒,誰都不願去。父王爲了結盟燕國,制衡齊國。父王將你送去燕國,母親人微言輕,豈能改變父王的心意。”

“我繼位爲王,母親總是制衡我。我感受不到母親半點疼愛。”

“母親制衡你,是爲了親自與趙君周旋。”公子芾見秦王沉默不語,又問道:“秦國三年內亂,國力大損。平心而論,你能駕馭朝臣,應對諸侯?”

“駕馭朝臣,應對諸侯,我不如母親。”

“趙國推行胡服騎射,國力大增。趙人和胡人融爲一體。趙國有多強,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公子芾肅然道:“趙君之功業,遠超齊恆、晉文,中原諸侯,無人能比。你豈能是趙君的對手。”

“趙君繼位,被五國所欺。爭霸中原,也被齊、秦所敗。趙君不顧世俗的眼光,敢於打破禮制,推行胡服騎射。數伐中山,北擊三胡,開拓數千裡山河。趙君用二十幾年之力,讓趙國從孱弱走向鼎盛。就連燕王和寡人也是趙君扶持。現在的趙國,讓人生畏。”秦王稷停頓少許,又道:“我豈是趙君的對手。”

“趙君推行胡服騎射,有人說趙君是禍亂之君,趙之將亡。何曾有人想到趙君竟然會取得今日之功。”公子芾又道:“靖郭君說趙君是不世之君,我曾譏笑於他。一個連王都不敢稱的男人,豈會是不世之君。去了邯鄲,我才發現,一個有實力稱王,卻不願意稱王的男人,這樣的男人,才令人生畏。”

“趙君功業,無人能及。趙君是不世之君,非禍亂之君。”秦王才發現自己對這個弟弟,原來一點都不瞭解,“寡人明白了,你爲何恨我。”

“我恨你是因爲我最親、最信任的大哥,卻將我當成最大的威脅,欲除之而後快,竟然送我去齊國爲質。”公子芾坦然道:“歸國之後,我是想過取代你。去了趙國邯鄲,聽了趙君的事蹟。我若與你爭位,秦國必將大亂。又見你將秦國治理得很好,我便打消了這個想法。”

秦王嘆道:“秦國在我手中一塌糊塗。”

“你繼位後,秦國很快走出內亂。與楚結盟,又聯姻,離間了楚、趙之謀,解除了楚、趙對我國一南一北的威脅。伐韓、魏,鎮巴蜀,攻南楚。這幾年,你取得的功績,我都看著。”

“此乃母親所爲,政非我出。”

“秦國因爲有你,才能凝聚人心,國內大治。母親出謀劃策,政由她出。無論諸侯,還是是秦人,都只認秦王。這幾年,母親極力壓制你,你也想方設法打壓母親的勢力。無論遭受多大的委屈,你卻能百般剋制。隱忍地功夫,我不如你。”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你是秦國合格的王。”

“我可記得你說要取而代之。”

“秦國,你若治理得好。我縱使想取而代之,秦臣豈會答應。”

“我囚禁楚王,截殺靖郭君,出兵伐楚,難道錯了不成。”

“這一次你是真的錯了。”公子芾又道:“囚禁楚王,失信天下;截殺靖郭君,得罪齊國;出兵伐楚,與楚決裂。當今天下,諸侯誰最強,非齊即楚。我們得罪了兩國,這難道不是爲秦國帶來災禍。這一次,你真的將秦國帶進深淵。”

“我爲秦國帶來什麼災禍。”

“靖郭君歸國,號召諸侯伐秦。如今,秦、韓、魏合縱,兵發秦國。”

“你說什麼?齊、韓、魏三國合縱伐秦。”

“三國兵力合計二十五萬,正殺氣騰騰,奔向函谷關。”公子芾眸色不安道:“我們失信諸侯,諸侯羣起而攻。我們豈是諸侯的對手。”

“楚、趙、魏、韓、燕五國伐秦,還有義渠亂我。父王膽敢以一國之力對戰五國。秦國破五國,橫掃義渠。三國伐我,秦國何懼。”

“五國伐秦,並非五國之士不如我。也非犀首計謀,不行。實則是諸侯離心離德,又有齊國牽制。秦國僥倖躲過了亡國危機。”公子芾又道:“父王那個時代,文有張儀、嬴疾等人,武有嬴華、魏章、司馬錯、甘茂等人。三年內亂,秦無大將。今,秦國能打的人,寥寥無幾。此次三國伐我,齊心協力。尚有不慎,秦將亡矣。”

“那該如何。”

“事到如今,唯有背水一戰。”

“秦國亡於寡人。寡人就成爲大秦千古罪人。”

“聖人常說,福禍所依。”公子芾揚聲道:“贏了,保住秦國宗廟社稷,威震諸侯。敗了,秦國亡矣。王兄是想成爲禍亂之君,還是想成爲不世之君。”

“我要成爲趙君那樣的男人,成爲不世之君。”秦王思忖少許,眸色明亮,擲地有聲答道:“請芾弟,與我攜手,共赴國難。”

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六章 賭國運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十二章 屠彝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四章 破局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二十章 《管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
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六章 賭國運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十二章 屠彝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四章 破局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九十六章 成親大典(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二十章 《管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岗巴县| 赣州市| 江永县| 繁峙县| 西盟| 湟中县| 工布江达县| 凌源市| 天峻县| 周至县| 噶尔县| 苏尼特右旗| 孝义市| 务川| 碌曲县| 城固县| 隆回县| 呼伦贝尔市| 宁陕县| 兴仁县| 上犹县| 屯门区| 景德镇市| 黑山县| 驻马店市| 阳城县| 盱眙县| 阜宁县| 楚雄市| 高碑店市| 长垣县| 康定县| 威宁| 清苑县| 武乡县| 稷山县| 灵寿县| 绥中县| 黑山县| 普定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