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

蘇頲

蘇頲(670—727),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縣)人。弱冠舉進士,授烏程尉,遷左臺監察御史。武周長安間爲起居郎。中宗朝轉考功員外郎,神龍二年(706)出爲河南府合宮縣令,除給事中。景龍二年(708)以給事中兼修文館學士,旋遷中書舍人。睿宗景雲初,擢工部侍郎,次年襲父爵許國公。玄宗時倍受禮遇,開元二至四年任紫微(中書)侍郎,四年年底(716)升宰相,與宋璟同知政事。八年(720)罷爲禮部尚書兼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十二年(724)春夏間返長安。從駕東封泰山,加金紫光祿大夫。蘇頲爲文,“思如涌泉”(《舊唐書》本傳),矞皇典麗,與張說並稱“燕許大手筆”。明人輯有《蘇廷碩集》二卷,賦唯存一篇。

玄宗開元九年(721),蘇頲在益州長史任,遊成都名勝,感長樂花之後凋,作《長樂花賦》。

蜀太守庭際有紫華草[1],秋中始繁英露洗[2],冬早尚直本霜封[3]。蕪雜大同於衆卉[4],盛衰小異於羣物[5]。餘訝而未識[6],吏或告餘曰:“此長虞所賦蜀長樂花也。[7]”故心暗賞焉。因口授書吏,遂墨而成作。恨不見古人所爲[8],得彷彿其旨爾。

夫長者,以短長之形度其長則至美;夫樂者,以哀樂之類同其樂則至喜。長也,樂也,吾安得而聞之!嘉纖植之並用[9],偉令名兮在茲[10]。

徒見其豐族苯[11],高標璀璨[12]。莖丹外而縞中[13],葉縹分以紅貫[14]。綴綠穎之重疊[15],索紫蕤之爛漫[16]。迫而象之[17],君子其常[18],或微或章[19]。聳危冠兮纓若綬[20],默退靜其何望[21]。遠以意之[22],佳人慾翔[23],炫炫煌煌[24]。重羅綺兮撲搖翠[25],蹇來思而未嘗[26]。匪以幽兮自直[27],匪以直兮自藏[28];匪以晚兮自耀[29],匪以耀兮自強。文濁露之均灑[30],庇清舒之泛光[31]。本無嫌於散地[32],甘有寓於殊方[33]。

然而太液初滿[34],上林新霽[35],茸灼爍[36],萬品千計[37]。搖瑞色而涵芝[38],雜奇葩而轉蕙[39]。孰與夫玉堂金闕之遍賞[40],白日青雲之特麗[41]?

歲不與兮時向闌[42],風蕭蕭兮夜漫漫。賓遠鴻於沙塞[43],叫離鶴於江干[44]。君曾不見?三月華矣,盡林間之槁木[45];千露殞矣[46],亦庭下之枯蘭。懿此常度[47],陵於早寒[48]。假春期而不彩[49],雖秋令而不殘[50]。衝雨霰之飛薄[51],任雲山之險艱[52]。芳弗珍於靃靡[53],節常慕於檀欒[54]。吾則知樹背之奚託,傾心之可安;如後凋之是貴,罔獨立其誰觀[55]?

文學掾起而爲辭曰[56]:白露瀼瀼[57],何草不黃?紫花灼灼[58],生君之堂。彼不伐兮秋自翳[59],時或珍兮君是惠[60]。彤庭赫兮朱草駢[61],交屈軼兮友賓連[62]。伊榛莽而荒些[63],君曷爲兮賦旃[64]。

(《文苑英華》卷一四八,中華書局影印本)

[1]庭際:庭院邊上。紫華:即長樂花。《藝文類聚》卷八一傅玄《紫華賦》序曰:“紫華,一名長樂華。舊生於蜀,其東界特饒,中國奇而種種。”

[2]繁英:盛開的鮮花。

[3]尚:還。直本霜封:花枝挺立,凌霜受凍。傅玄《紫華賦》序:“餘嘉其華純耐久,可歷冬而服。”

[4]蕪雜:叢生。卉(huì):花。

[5]小:稍微。

[6]訝:驚詫。

[7]長虞:傅玄之子傅鹹字。《紫華賦》,《藝文類聚》卷八一、《太平御覽》卷八○七、《全晉文》卷四五皆收爲傅玄作。

[8]恨:遺憾。傅玄《紫華賦》序雲:“故與友生,各爲之賦。”由此序看,傅玄與友生皆賦紫花,傅鹹之作蓋佚。

[9]嘉:讚美。纖植:細弱的草木。並用:兼有長、樂兩者之長。

[10]令名:美名。

[11]豐族:大簇。族,同簇,叢聚。苯(běn)(zǔn):草木叢生茂盛。

[12]高標:高大的樹梢。璀璨:紫花盛開,鮮豔奪目。

[13]縞(gǎo):白色。

[14]縹(piǎo):淡青色,俗謂月白色。

[15]穎:此指葉上的刺。

[16]紫蕤(ruí):紫花。

[17]迫:接近,相似。

[18]常:恆久不易。

[19]微:不分明。章:鮮明,彩色。

[20]危冠:高帽。此謂花苞高高聳立。纓:指花穗。綬:絲帶。

[21]望:怨恨。

[22]意:推測。

[23]佳人:有才幹的人。

[24]炫炫:光亮眩目。煌煌:光輝燦爛。

[25]撲:遍,滿。

[26]蹇:通謇。發語詞。

[27]匪:非。幽:隱微。直:同“值”。自值,自己看重自己。

[28]自藏:指自我珍愛。

[29]晚:指能敖霜凌雪,最遲衰敗凋落。自耀:自我誇耀。

[30]文:通紋,裝飾。

[31]庇:保護,遮蓋。此指承受。

[32]無嫌:不計較。散(sǎn)地:閒散之地。

[33]有寓:寄居。殊方:異地無人知曉處。

[34]太液:池名。唐太液池遺址在今陝西西安北。初滿:池水剛剛漲滿。

[35]上林:苑名。漢武帝擴建秦時舊苑爲其狩獵場。地址在今陝西長安、周至、鄠縣界。霽:雨過天晴。

[36](fēng)茸(róng):豐盛茂密。

[37]萬品:萬物。

[38]瑞色:紅色,吉祥之色。涵芝:含有芝草的芳香。

[39]蕙:蕙草。

[40]玉堂:宮殿的美稱。金闕:皇帝的宮闕。

[41]白日青雲:皆喻近皇帝、居宮城。特麗:不同俗的美麗。

[42]不與:不給萬物恩賜。闌:晚。

[43]賓:陪伴。遠鴻:遠去的大雁。

[44]離鶴:孤獨、離羣的鶴。江干:江岸。

[45]槁木:乾枯的樹木。

[46]殞:降。

[47]懿:美,稱讚。

[48]陵:通“凌”。

[49]假:借,依。不彩:不開花。

[50]秋令:秋季。令,時令,季節。殘:凋落。

[51]霰(xiàn):雪粒。飛薄:落入草木叢生處。

[52]雲山:雲遮霧繞的山,指高山。

[53]弗珍:不珍惜。靃(huò)靡:草木柔弱貌。

[54]節:品質,節操。檀欒:檀樹與欒樹。欒,《山海經·大荒南經》:“大荒之中……有木名曰欒。禹攻,有赤石焉,生欒。黃本赤枝青葉,羣帝焉取藥。”

[55]罔:徒然。

[56]文學掾(yuàn):文學副官。文學,唐時指州縣置的經學博士。辭:陳辭。

[57]瀼(ráng)瀼:露濃貌。

[58]灼灼:鮮豔、燦爛貌。

[59]翳(yì):通“殪”。樹木枯死,倒伏於地。

[60]惠:仁愛,寬厚。

[61]彤庭:朝廷。赫:威嚴。朱草:一種紅色的草,可作染料,方士附會爲瑞草。駢:並列。

[62]屈軼:神話中的草。傳說太平之世,生於庭前,能指向佞人,故又叫指佞草。賓連:古代稱象徵繼嗣良好的一種瑞木。

[63]荒些:荒蕪,廢棄,棄置。些:語末助詞,無義。

[64]曷(hé):何。旃(zhān):助詞。相當於“之焉”。

蘇頲一生,爲人正直,在益州事蹟見於典籍者,有兩件頗能顯出其人格:《舊唐書》本傳:“前司馬皇甫恂破庫物織新樣錦以進,頲一切罷之。或謂頲曰:‘今公在遠,豈得忤聖意?’頲曰:‘明主不以私愛奪至公,豈以遠近間易忠臣節也!’竟奏罷之。”又:“巂州蠻酋苴院私與吐蕃連謀,將爲內寇。頲獲其間諜,將士鹹請出兵討之,頲不從,乃作書並間諜以送苴院,苴院慚悔,竟不敢入寇。”此何嘗不是“夫長者以短長之形度其長則至美,夫樂者以哀樂之類同其樂則至喜”的精神!長樂花不擇地而生,不因霜而凋,正是蘇頲人格的象徵,故形容特妙,精警傳神。而全篇語言,不駢不散,亦駢亦散,又間以“兮”字句,流轉自如,氣勢挺拔,確爲大手筆之作。

(楊曉靄)

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8章 靈臺賦(2)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68章 賦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62章 別知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69章 寒鬆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75章 醉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34章 劍閣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60章 蒙泉賦第49章 茶賦第71章 夢歸賦第21章 麗色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21章 麗色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61章 閔己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34章 劍閣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109章 水輪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53章 渥窪馬賦第61章 閔己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50章 夢渴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69章 寒鬆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59章 墨池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
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8章 靈臺賦(2)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68章 賦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62章 別知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69章 寒鬆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75章 醉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34章 劍閣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60章 蒙泉賦第49章 茶賦第71章 夢歸賦第21章 麗色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21章 麗色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61章 閔己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34章 劍閣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109章 水輪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53章 渥窪馬賦第61章 閔己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50章 夢渴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69章 寒鬆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59章 墨池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柱县| 云霄县| 万全县| 安吉县| 盖州市| 庄浪县| 漳浦县| 洛川县| 日照市| 商南县| 绥芬河市| 阿城市| 镇远县| 三明市| 朝阳县| 乐业县| 广平县| 明光市| 铁力市| 栖霞市| 沁阳市| 万宁市| 阿勒泰市| 兴安盟| 栾城县| 隆化县| 阿合奇县| 巴中市| 西林县| 揭东县| 常宁市| 山东省| 龙岩市| 开鲁县| 石柱| 高台县| 大邑县| 咸宁市| 太保市| 屯昌县|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