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1章 夢歸賦

柳宗元

《舊唐書·柳宗元傳》:“宗元少聰警絕衆,尤精西漢詩騷。……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厄,蘊騷人之鬱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爲騷文十數篇,覽之者爲之悽惻。”朱熹《楚辭後語》卷五引晁補之曰:“《夢歸賦》者,柳宗元之所作也。宗元既貶,悔其年少氣銳,不識幾微,久幽不還,復貽其所知許孟容書……意託孟容以少北者,故作《夢歸賦》。初言覽故都喬木而悲,中言仲尼欲居九夷,老子謫戎以自釋,末雲首丘鳴號,示終不忘其舊。當世憐之,然衆畏其才高,竟廢不復雲。”

罹擯斥以窘束兮,餘惟夢之爲歸[1]。精氣注以凝冱兮[2],循舊鄉而顧懷。夕餘寐於荒陬兮[3],心慊慊而莫違[4]。質舒解以自恣兮[5],息愔翳而愈微[6]。欻騰踴而上浮兮[7],俄滉瀁之無依[8]。圓方混而不形兮[9],顥醇白之霏霏[10]。上茫茫而無星辰兮,下不見夫水陸。若有餘以往路兮[11],馭儗儗以回覆[12]。浮雲縱以直度兮,雲濟餘乎西北。風以經耳兮[13],類行舟迅而不息。洞然於以瀰漫兮[14],虹蜺羅列而傾側[15]。橫衝飆以蕩擊兮[16],忽中斷而迷惑。靈幽漠以汩兮[17],進怊悵而不得[18]。白日邈其中出兮[19],陰霾披離以泮釋[20]。施嶽瀆以定位兮[21],互參差之白黑[22]。忽崩騫上下兮[23],聊按行而自抑。指故都以委墜兮[24],瞰鄉閭之修直[25]。原田蕪穢兮[26],崢嶸榛棘[27]。喬木摧解兮[28],垣廬不飾[29]。山嵎嵎以巖立兮[30],水汩汩以漂激[31]。魂恍惘若有亡兮[32],涕汪浪以隕軾[33]。類曛黃之黭漠兮[34],欲周流而無所極[35]。紛若喜而佁儗兮[36],心回互以壅塞[37]。鐘鼓喤以戒旦兮[38],陶去幽而開寤[39]。罾罻蒙其復體兮[40],孰雲桎梏之不固[41]?精誠之不可再兮,餘無蹈夫歸路[42]。偉仲尼之聖德兮,謂九夷之可居。惟道大而無所入兮,猶流遊乎曠野[43]。老聃遁而適戎兮[44],指淳茫以縱步[45]。蒙莊之恢怪兮[46],寓大鵬之遠去[47]。茍遠適之若茲兮[48],胡爲故國之爲慕[49]?首丘之仁類兮[50],斯君子之所譽。鳥獸之鳴號兮,有動心而曲顧[51]。膠餘衷之莫能捨兮[52],雖判析而不悟[53]。列茲夢以三複兮[54],極明昏而告愬[55]。

(《柳宗元集》卷二,中華書局,1979年)

[1]“罹擯斥”二句:自己遭受朝廷的貶斥,境遇困迫,遠離家園,只有在夢寐之中,才能回到家鄉。罹,遭。擯,棄絕。窘,迫。

[2]精氣:精神魂魄。冱(hù):水凝。

[3]陬:隅。

[4]慊(qiàn):恨。

[5]質:實。恣:縱放。

[6]愔:安靜。翳:隱。

[7]欻(xū):暴起。

[8]滉瀁(yàng):深廣貌。

[9]圓:指天。方:指地。

[10]顥:白貌。霏霏:雲飛之貌。

[11](shù):誘引。

[12]儗(nǐ)儗:遲疑之貌。

[13](sǎ):風聲。

[14]瀰漫:大水貌。

[15]虹蜺:彩虹。

[16]飆(biāo):暴風。

[17]靈:一本作“零雨”。(zè)汩:水流之貌。

[18]怊(chāo)悵:愁悵。

[19]邈:遠。

[20]霾:風雨中夾雜塵土。披離:分散之貌。泮(pàn):散。

[21]施:設使。嶽:山嶽。瀆:大水。

[22]參差:山高水低,層次分明。

[23]崩:墜失。騫(qiān):高舉。

[24]故都:指長安。

[25]鄉閭之修直:指鄉間道路的修長徑直。

[26]蕪穢:荒蕪廢棄。

[27]崢嶸:深險。榛棘:草木雜亂貌。

[28]摧:折。

[29]垣:牆。廬:房屋。

[30]嵎(yú)嵎:山高貌。

[31]汩汩:波浪聲。

[32]恍惘:恍惚悵惘。

[33]汪浪:流多貌。隕:墜落。軾:車軾,車前橫木可憑式者。

[34]曛黃:黃昏。黭(yǎn):深黑。漠:寧靜。

[35]周流:周遊。極:止。

[36]紛:多貌。佁(yǐ)儗(yì):寬容貌。

[37]回互:曲折貌。

[38]喤(huáng):大聲。戒旦:報曉警睡。

[39]陶:同淘,棄去。

[40]罾(zéng):捕魚的網。罻(wèi):捕鳥的網。

[41]桎梏:腳鐐手銬。引申爲束縛人的事物。

[42]蹈:踏。

[43]“惟道大”二句:孔子道大,博學無所成名,尚且周遊天下,所遇不合,流落曠野。

[44]老聃:《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雲:老子居周,見周之衰,乃西出函谷關而去。遁:逃。適:到。

[45]淳茫:大荒。

[46]蒙莊:莊子,蒙人。恢怪:離奇神異。

[47]大鵬:《莊子·逍遙遊》:“北溟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溟。”

[48]茍:假若。

[49]慕:思慕。

[50]首丘:《禮記·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狐穴在丘,狐將死即往其居處,以首枕之。後指人死後返葬故鄉。

[51]曲顧:回顧。

[52]膠:固執。衷:心。

[53]判:分。悟:瞭解。

[54]三複:再三反覆思念。

[55]愬:同“訴”,告。

柳宗元辭賦深得屈騷內容、形式之精髓,這是學界的共識。宋代嚴羽即雲:“唐人惟子厚深得騷學。”(《滄浪詩話·詩評》)祝堯《古賦辨體》卷七評曰:“《夢歸賦》,賦也。中含諷與怨意,其有得於變風之餘者。中間意思,全是就《離騷》中脫出。”《夢歸賦》直抒胸臆,幽思苦語,如泣如訴,確爲唐代賦體文學作品中的佳作。

(楊曉靄)

第7章 塵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40章 紙鳶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12章 青苔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59章 墨池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40章 紙鳶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34章 劍閣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60章 蒙泉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61章 閔己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62章 別知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68章 賦賦第60章 蒙泉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40章 紙鳶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7章 靈臺賦(1)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49章 茶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59章 墨池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111章 七夕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100章 後雪賦第34章 劍閣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69章 寒鬆賦第62章 別知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67章 雞距筆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50章 夢渴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29章 駕幸溫湯賦
第7章 塵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40章 紙鳶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12章 青苔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59章 墨池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40章 紙鳶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34章 劍閣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60章 蒙泉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61章 閔己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62章 別知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68章 賦賦第60章 蒙泉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40章 紙鳶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7章 靈臺賦(1)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49章 茶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59章 墨池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111章 七夕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100章 後雪賦第34章 劍閣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69章 寒鬆賦第62章 別知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67章 雞距筆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50章 夢渴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29章 駕幸溫湯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康县| 广水市| 阜康市| 固安县| 沙雅县| 嵩明县| 陆良县| 额尔古纳市| 大姚县| 南通市| 勐海县| 三江| 原阳县| 盖州市| 长沙县| 万州区| 禄劝| 福鼎市| 湘阴县| 昌宁县| 榆社县| 封开县| 北流市| 台江县| 共和县| 禹城市| 林州市| 通化县| 福州市| 汕头市| 揭西县| 新乡县| 读书| 太白县| 桂东县| 宜黄县| 法库县| 蓝田县| 阿鲁科尔沁旗| 扎鲁特旗|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