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9章 茶賦

顧況

顧況(727?—820?),字逋翁,別號華陰山人,又號悲翁。祖籍潤州丹陽(今屬江蘇),遷居浙江海鹽橫山(今屬浙江)。至德二年(757)進士及第。先屬江南某鹽鐵轉運支使下任事,後在鎮海軍節度使韓滉幕下任判官。又隨韓滉入朝,爲大理寺司直。貞元三年(787),柳渾輔政,薦爲秘書郎。李泌繼入,遷著作佐郎。貶饒州司戶參軍,後去職,返蘇州。貞元九年(793)秋赴浙西,後至茅山,受道籙。善爲歌詩,工畫山水。《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顧況集》二十卷,今存《華陽集》三卷(附其子非熊詩一卷)。《全唐文》錄文三卷,賦三篇。

《茶賦》,《文苑英華》歸於“飲食類”。

稽天地之不平兮[1],蘭何爲兮早秀[2],菊何爲兮遲榮[3]?皇天既孕此靈物兮[4],厚地復糅之而萌[5]。惜下國之偏多[6],嗟上林之不生[7]。至如羅玳筵[8],展瑤席[9],凝藻思[10],開靈液[11],賜名臣,留上客[12]。谷鶯囀[13],宮女[14],泛濃華[15],漱芳津,出恆品,先衆珍。君門九重[16],聖壽萬春。

此茶上達於天子也,滋飯蔬之精素[17],攻肉食之羶膩[18],發當暑之清吟,滌通宵之昏寐。杏樹桃花之深洞,竹林草堂之古寺,乘槎海上來[19],飛錫雲中至[20]。此茶下被於幽人也[21],《雅》曰:“不知我者,謂我何求[22]?”可憐翠澗陰[23],中有碧泉流。舒鐵如金之鼎[24],越泥似玉之甌[25],輕煙細沫靄然浮[26],爽氣淡煙風雨秋。夢裡還錢[27],懷中贈橘[28],雖神秘而焉求[29]?

(《文苑英華》卷八三,中華書局影印本)

[1]稽:考。不平:不公正。

[2]秀:開花。

[3]榮:開花。

[4]孕:孕育,繁殖。靈物:神物,不常見之物。此謂茶。

[5]糅(rǒu):混雜。

[6]下國:小地方。

[7]上林:苑名。漢武帝擴建秦舊苑,周圍至三百里,有離宮七十所。苑中養禽獸,供皇帝春秋打獵。

[8]羅:陳列。玳筵:以玳瑁裝飾坐具的宴席。指盛宴。

[9]瑤席:以玉飾席。又謂用瑤草編成坐席。皆狀華貴。

[10]凝:形成。專注、凝聚之意。藻思:華美的文思。

[11]靈液:郭璞《遊仙詩》其七:“圓丘有奇草,鐘山出靈液。”指服食能長生不老之藥。此指茶。

[12]上客:尊貴的客人。

[13]囀:鳥鳴聲。

[14]:同顰,皺眉。

[15]泛:透出。

[16]九重:極言宮禁深遠。

[17]滋:潤澤。

[18]羶(shān):代指肉食。

[19]乘槎:張華《博物志》卷一〇: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賚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茫茫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此指外國使者。槎(chá):用竹木編成的筏。

[20]飛錫:《文選》孫綽《遊天臺山賦》:“王喬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李周翰注:“應真,得真道之人。持錫杖而行於虛空,故云飛也。”此謂僧人遊方。

[21]幽人:隱士。

[22]“《雅》曰”二句:出《詩經·王風·黍離》。

[23]可憐:可愛。

[24]鼎:古代炊器。

[25]甌(ōu):盆盂一類的瓦器。

[26]靄然:盛貌。

[27]夢裡還錢:劉敬叔《異苑》載:剡縣陳務妻,少與二子寡居,好飲茶茗。以宅中有古墳,每飲總要先祭奠。二子不滿,欲掘古墳,母苦禁而止。其夜夢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餘年,卿二子恆欲見毀,賴相保護,又享吾佳茗,雖潛壤朽骨,豈忘翳桑之報。”及曉,於庭中獲錢十萬,似久埋者,但貫新耳。母告,二子慚愧,從此,禱饋愈甚。此喻飲茶下感陰間,有奇效。

[28]懷中贈橘:《搜神後記》:“晉孝武帝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採茗,忽遇一人身長丈餘,遍體皆毛,從山北來。精見之大怖,自謂必死。毛人徑牽其臂,將至山曲入大叢茗處,放之便去。精因採茗。須臾復來,乃探懷中二十枚橘與精,甘美異常。精甚怪,負茗而歸。”

[29]神秘:神靈奇異,隱秘難測。謂茶之功效。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滂時浸俗,至唐尤盛。“唐人飲茶,窮日盡夜,殆成風俗,遂立茶道。自南傳北,由中原流於塞外。”(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上達天子,下及百姓,邊地民族驅名馬購買,庶士文人以詩書交換,論茶之作亦應時而生。陸羽《茶經》、裴汶《茶述》,爲其著者。詩文中更是屢屢涉及,李白曾吟仙人掌茶(《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皮日休有《茶中雜詠十首》。賦則唯獨此一篇。顧況之前,晉代杜育著《荈賦》,鋪敘茶之生長、採集、煮制。顧況此賦則避開一般描摹,專從茶“神”落筆,述茶憐幽素樸、清淡怡人的品性,寓己寧靜淡泊、甘於隱逸之志。構思精巧,用語含蓄,婉轉曲達,頗具靜謐清幽的意境。顧況於茶情有獨鍾,他的兩首著名小詩亦均與茶有關,《焙茶塢》:“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過山農家》:“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

(楊曉靄)

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59章 墨池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100章 後雪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72章 囚山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40章 紙鳶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68章 賦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8章 靈臺賦(2)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71章 夢歸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21章 麗色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72章 囚山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59章 墨池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25章 美人賦第56章 出門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0章 紙鳶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53章 渥窪馬賦
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59章 墨池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100章 後雪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72章 囚山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40章 紙鳶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68章 賦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8章 靈臺賦(2)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71章 夢歸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21章 麗色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72章 囚山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59章 墨池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25章 美人賦第56章 出門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0章 紙鳶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53章 渥窪馬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泰县| 昆山市| 楚雄市| 富平县| 将乐县| 乐清市| 舞钢市| 宁波市| 绥阳县| 大石桥市| 陵水| 平凉市| 井陉县| 万年县| 横山县| 西藏| 通渭县| 墨脱县| 绥阳县| 福贡县| 永川市| 康乐县| 平远县| 威海市| 胶南市| 临汾市| 三河市| 仙游县| 瓦房店市| 饶阳县| 郴州市| 磐石市| 拜城县| 红原县| 保德县| 黑水县| 呼和浩特市| 微博| 庆城县| 南丰县|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