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2章 囚山賦

柳宗元

此賦作於元和九年(814)柳宗元爲永州司馬時。

楚越之郊環萬山兮[1],勢騰踴夫波濤[2]。紛對回合仰伏以離迾兮[3],若重墉之相褒[4]。爭生角逐上軼旁出兮[5],其下坼裂而爲壕[6]。欣下頹以就順兮[7],曾不畝平而又高[8]。沓而漬厚土兮[9],蒸鬱勃其腥臊[10]。陽不舒以擁隔兮[11],羣陰冱而爲曹[12]。側耕危獲茍以食兮[13],哀斯民之增勞[14]。攢林麓以爲叢棘兮[15],虎豹咆代狴牢之吠嗥[16]。胡井眢以管視兮[17],窮坎險其焉逃[18]。顧幽昩之罪加兮[19],雖聖猶病夫嗷嗷[20]。匪兕吾爲柙兮[21],匪豕吾爲牢[22]。積十年莫吾省者兮[23],增蔽吾以蓬蒿[24]。聖日以理兮[25],賢日以進[26],誰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27]?

(《柳宗元集》卷二,中華書局,1979年)

[1]楚越之郊:指永州城外。萬山:羣山。

[2]騰踴:此謂起伏。

[3]紛對:衆多的山峰互相對峙。回合:環繞。仰伏:起伏不平。離迾(liè):遮攔隔絕。

[4]重(chónɡ)墉(yōnɡ):層層城牆。褒:通“抱”,環繞。

[5]爭生:比著加高。角逐:競相爭勝。上軼:向上超越。旁出:多方伸展。

[6]坼(chè)裂:崩裂。壕:溝。

[7]欣:喜悅。下頹:向下累堆,趨於平緩。

[8]曾(zēnɡ):竟然。不畝平:不到一畝平地。

[9]沓:會合,集聚。漬(zì):此爲澆灌浸泡。厚土:大地。

[10]蒸:此指瘴氣。鬱勃:熱氣升騰。鬱,濃重。

[11]陽:陽氣。不舒:不暢通。擁隔:阻塞。

[12]羣陰:衆多污穢。冱(hù):凍結。此指集聚。曹:羣。

[13]側耕:在山邊耕作。危獲:在高險的山地上收穫。

[14]增勞:加重勞苦。

[15]攢(cuǎn):聚集。林麓:長滿樹木的山坡。叢棘:荊棘之叢,有似牢獄。古時牢獄四周用棘堵塞,犯人不得脫走。

[16]咆(hǎn):怒吼。狴(bì)牢:監獄。

[17]井眢(yuān):井枯。眢,井枯無水。一作殞。管視:見識狹小。意猶以管窺天。

шшш ?тt kΛn ?Сo

[18]窮:歷盡。坎險:不平,兇險。

[19]顧:念,想。幽昩:昏暗不明。罪加:罪過加身。

[20]聖:聖賢。病:困辱。嗷(áo)嗷:叫聲。

[21]兕(sì):犀牛。爲柙(xiá):被關入柙。柙,關獸的木籠。

[22]豕(shǐ):豬。爲牢:被關入牢。牢,關養牲畜的欄圈。

[23]積十年:柳宗元於永貞元年(805)貶至永州,至元和九年(814),歷時十年。省(xǐnɡ):瞭解。

[24]增:更加。蔽:埋沒。

[25]聖:開明的君主。理:治。

[26]賢:優秀的臣子。進:提拔進用。

[27]吾山:指永州的自然山水。滔滔:水流貌。此喻時間久長。

柳宗元在永州的山水之作,大多抒發“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樂情,此賦卻以“山林爲樊籠”,表現其“憎”感。對此感情向背,有前代學者曾“奇”而“嘻”,頗爲不解。晁補之論此賦說:“仁者樂山,自昔達人,有以朝市爲樊籠者矣,未聞以山林爲樊籠者。宗元謫居南海久,厭山不可得而出,懷朝市不可得而復,丘壑草木之可愛者皆陷阱也,故賦《囚山》。淮南小山之辭,亦言山中不可以久留,以謂賢人遠伏,非所宜爾,何至以幽獨爲狴牢,不可一日居哉!然終其意近《招隱》,故錄之。”(世綵堂本《河東先生集》卷二引)可謂語中鵠的。自古達人,皆以山林爲返璞歸真的理想境地,柳宗元初至永州,亦以之寄託“恆惴慄”之情,以求安慰。此賦卻突破傳統,獨獨把永州的羣山比作狴牢,構思極爲奇特,較之他陶醉於山林的正面描寫,更巧妙、強烈地表達了他壓抑十年、無處訴說的幽怨激憤。柳宗元於《寄許京兆孟容書》中寫自己貶永州:“立身一敗,萬事瓦裂,身殘家破,爲世大謬。”囚山之“囚”,纔是柳宗元在永州的真實心情。

(楊曉靄)

第86章 阿房宮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59章 墨池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49章 茶賦第69章 寒鬆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72章 囚山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74章 濾水羅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92章 大明宮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7章 塵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89章 蝨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40章 紙鳶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49章 茶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56章 出門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12章 青苔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
第86章 阿房宮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59章 墨池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49章 茶賦第69章 寒鬆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72章 囚山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74章 濾水羅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92章 大明宮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7章 塵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89章 蝨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40章 紙鳶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49章 茶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56章 出門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12章 青苔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颍县| 高平市| 巨野县| 闵行区| 扎赉特旗| 蒙城县| 屏东县| 宜兰县| 蕲春县| 南木林县| 绍兴县| 彝良县| 鄂尔多斯市| 轮台县| 沂水县| 澄城县| 张家口市| 剑阁县| 子长县| 甘谷县| 安康市| 师宗县| 浑源县| 尼勒克县| 图木舒克市| 平舆县| 永清县| 轮台县| 鄢陵县| 长治县| 华蓥市| 晋江市| 改则县| 于都县| 中西区| 长治县| 永济市| 普洱| 淮北市| 广安市| 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