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2章 大明宮賦

孫樵

孫樵,字可之(《郡齋讀書志》卷四中雲字隱之),關東人。大中九年(855)中進士,官中書舍人。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僖宗奔岐隴,他受詔赴行在,遷職方郎中。有文集十卷,其中賦六篇。孫樵作文主張尚奇,說:”古今所謂文者,辭必高然後爲奇,意必深然後爲工“(《與友人論文書》);稱自己”嘗得爲文真訣於來無擇,來無擇得之於皇甫持正,皇甫持正得之於韓吏部退之“(《與王霖秀才書》),可見他是中唐古文運動的重要承繼者。然其文章並非只重形式,而是有現實內容。

由本文”孫樵齒貢士名,旅見大明宮前庭“之句觀之,當作於大中九年(855)作者於京城應進士試時?!缎绿茣さ乩碇疽弧飞隙迹骸贝竺鲗m在禁苑東南,西接宮城之東北隅,長千八百步,廣千八十步,曰東內。本永安宮,貞觀八年置,以備太上皇清暑,百官獻貲以助役。高宗以風痺,厭西內湫溼,龍朔二年始大興葺,曰蓬萊宮。咸亨元年曰含元宮,長安元年復曰大明宮。“

孫樵齒貢士名[1],旅見大明宮前庭[2],仰眙俯駭[3],陰意靈怪[4]。暮歸魂動,中宵而夢,夢彼大明宮,神前有云,且曰:”太宗皇帝,繚瀛啓居[5],廓穹起廬[6],圜然而劃[7],隆然而赫[8],孰窬孰隟[9],永求帝宅。帝詔吾司其宮,太宗創立大明宮,後高宗增修,遂移仗焉。下帝謂上帝。與日月終。翼聖護艱[10],十有六君[11],蕩妖斬氛,孰知吾勤!吾當廬陵錫武,天后即真,天下號周,廢中宗爲廬陵王,賜姓武氏。廟祏撤主[12],司禮博士周宗奏增武廟爲七,削唐廟爲五。吾則協二毗輔[13],謂樑公仁杰、魏公元忠也。左右提護[14]。義甲憤徒,起帝僕周[15],五王興,輦帝出東宮,斬賊迎仙殿,迫後歸政。天后驚默還臥,明日革周復唐。吾則械二黠雛,謂昌宗、易之也。俾即其誅[16]。胡猘飽腯[17],謂祿山也。踣肌NFECA骨[18],驚血濺闕,仰吠白日。二聖各轍[19],大麓北挈[20],肅宗遂即位於靈武。吾則激髯孽悖節[21],謂慶緒也。俾濟逆殺翼[22],兩傑憤烈[23],謂汾陽王及臨淮王。俾克斮滅[24]。薊梟妖狂[25],謂朱泚也。突集五堂[26],縱啄怒吞,大駕驚奔。吾則勵陰,刀翦其翼,俾不得逃明殛[27]。三革蝕黑[28],孰匪吾力?吾見若正聲在懸[29],諍舌在軒[30],輟黈延諫[31],刳襟沃善[32],賞必正名,怒必正刑[33],當獄撤腥[34],太宗每遇行刑,謂之御諫。當稼吞螟[35],吾則入瀆革濁,貞觀中河屢清。入囿肉角[36],貞觀中麟見。旬澤暮溥[37],太平十日一雨,雨必以夜。鬥谷視土。開元中鬥米五文錢。吾見若奸聲在堂,諛舌在旁,窒聰怫諷[38],正斥邪寵[39],嘉賞失節,怒罰失殺,奪農而徭[40],厚徵而凋[41],吾則反耀而彗[42],永崇、總章中彗星屢見。反澤而沴[43],蕩坤而坼[44],地有坼而複合,終日不止。裂乾而石。天有裂而隕石。然吾留帝宮中二百年,昔亦日月,今亦日月,往孰爲設?今孰爲缺?籍民其凋[45],有野而蒿[46];開元中籍戶九百萬,今二百萬。籍甲其虛[47],有壘而墟[48]。開元中籍府兵三時務農,一時講武,寶甲總六十萬。今天下兵仰給疲農,而幕府多虛者也。西垣何縮[49],匹馬不牧;開元中北庭拒鄰門萬三千,隴西、平涼、天水、金城四郡,息馬匹至七十萬,谷四十八監,以使董之。是時帛匹易馬一。北垣何蹙,孤壘不粒[50]!“

言未及闋[51],樵迎斬其舌,且曰:”餘聞宰獲其哲[52],房、杜、姚、宋。得是赫烈[53],老魅跡結[54],爾曾何伐[55]?宰獲其慝[56],林甫、敬宗。得是昏蝕[57],魅怪橫惑,爾曾何力?今者日白風清,忠簡盈庭[58],闔南俟霈[59]?闔北俟霽[60]?矧帝城闐闐[61],何賴窮邊[62]?帑廩如封[63],何賴疲農?禁甲飽獰[64],尚何用天下兵。神曾何知,孰愧往時?“

神不能對,退而笑曰:”孫樵誰欺乎?欺古乎?欺今乎?籲!“

(《唐孫樵集》卷一,《四部叢刊》影印本)

[1]齒:列名。貢士:唐代科舉取士,經州縣考試合格者稱貢士。

[2]大明宮:唐宮名,貞觀八年建,原名永安宮,九年改名大明宮。高宗龍朔二年增建,改名蓬萊宮,長安元年複稱大明宮。見王溥《唐會要》卷三〇。

[3]眙(chì):驚視。俯:低頭。

[4]陰意:暗想。

[5]繚瀛:繞池。

[6]廓穹:架設屋頂。

[7]圜(huán)然:周環規劃。

[8]隆然:高大突起之貌。

[9]窬(yū):門邊窗洞。隟,同隙,指道路。

[10]翼聖護艱:翼護聖艱,保護聖主於艱難之中。

[11]十有六君:自唐高祖至唐宣宗共歷十六位君主。

[12]廟祏(shí):藏宗廟神主的石函之室。撤主:換主。

[13]毗輔:佐輔。狄仁傑、魏元忠,二人皆爲武則天朝宰相。

[14]提護:提防護衛。

[15]起帝僕周:張柬之、崔玄NFECB、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五人同謀,於武則天病重期間,率羽林兵誅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迎太子李顯監國,迫武則天退位,中宗復位。

[16]俾:使。

[17]猘(zhì):瘋狗。腯(tú):肥豬。安祿山體肥,故稱。

[18]踣(bó):撲。NFECA(zé):咬。

[19]二聖:指玄宗、肅宗。安祿山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與太子李亨等奔蜀避難,至馬嵬坡,兵士殺楊國忠,又迫玄宗縊死楊貴妃。之後,玄宗赴蜀,李亨則北上朔方。即指其事。

[20]大麓:《尚書·舜典》:”納於大麓,烈風雷雨不迷。“《淮南子·泰族》高誘注以爲堯使舜入林麓之中,遭大風雨而不迷。此以指李亨北上事。

[21]髯孽:安慶緒多髯,故稱。安祿山後爲其子安慶緒所殺。

[22]濟逆殺翼:幫助叛軍使其自相殘殺。

[23]兩傑:汾陽王郭子儀與臨淮王李光弼。二人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有大功。

[24]斮(zhuó):斬。

[25]薊梟:朱泚爲幽州人,故云。

[26]五堂:大明宮內有含元、宣政、紫宸三殿,宣政殿左右爲中書、門下二省,共五堂。唐德宗建中四年,涇原兵亂,攻入含元殿,德宗出逃奉天,亂兵迎朱泚即皇帝位。

[27]殛:殺。朱泚敗後爲其部下所殺。

[28]三革:三次變故。蝕黑:暗中被侵削。

[29]正聲:正直的言論。

[30]諍舌:諫諍之臣。

[31]輟黈(tǒu):不用黈纊,虛心聽取意見之意?!稘h書·東方朔傳》:”黈纊充耳,所以塞聰?!邦亷煿抛ⅲ骸秉W,黃色;纊,綿也。以黃綿爲丸,用組懸之於冕,垂兩耳旁,示不外聽。“

[32]刳(kū):剖開。沃:澆。指皇帝敞開胸襟採納臣下的建議。

[33]正刑:正當的刑罰。

[34]撤腥:《舊唐書·太宗紀下》貞觀五年八月令天下決死刑,”其日尚食進蔬食,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

[35]螟:莊稼害蟲。貞觀二年六月京畿旱蝗,太宗掇蝗食之,是歲蝗不爲災。見《新唐書·五行志三》。

[36]囿(yòu):飼養禽獸的地方。肉角:謂麒麟。傳說麒麟頭上生肉角,因名。

[37]溥:通敷,分佈。

[38]怫:當作”拂“,背逆。

[39]正斥邪寵:正人被排斥,奸邪得寵。

[40]徭:徭役。

[41]徵:徵收賦稅。凋:凋弊。

[42]彗:彗星。古人認爲彗星見則不吉利。作者自注之”永崇“,唐年號無永崇,當爲永徽或永隆之訛,與總章皆唐高宗年號。

[43]沴(lì):災害。

[44]坼:裂開。

[45]籍民:在籍之民。

[46]有野而蒿:田地長滿蒿草。

[47]籍甲:在編之兵。

[48]壘:軍事營壘。墟:廢墟。

[49]西垣:西部疆界。

[50]不粒:沒有糧食。

[51]闋:完。

[52]宰:宰輔。哲:賢哲。自注之房、杜、姚、宋謂太宗時宰相房玄齡、杜如晦及玄宗時宰相姚崇、宋璟。四人都是唐代有名的賢相。

[53]赫烈:光亮。

[54]跡結:跡絕。

[55]伐:功勞。

[56]慝:邪惡。自注之”林甫“謂玄宗天寶時宰相李林甫,”敬宗“謂高宗時宰相許敬宗。許敬宗助成高宗立武則天爲皇后,李林甫口蜜腹劍,排斥正直之士,釀成玄宗後期政治的敗壞。

[57]昏蝕:昏沉不明。

[58]忠簡:忠貞誠實之士。

[59]闔(hé):通盍,即何,語助詞。霈:雨。

[60]霽:雨停。

[61]闐(tián)闐:盛大貌。

[62]窮邊:荒遠的邊境。

[63]帑(tǎng)廩:國庫。如封:封藏如故。

[64]禁甲:軍兵。獰:勇猛。

題爲《大明宮賦》,實際上和一般的宮殿賦截然不同。作者根本不去描寫宮殿池苑之建築、景物,而是假借宮神與作者的對話,敘述了大明宮自創建以來發生於宮城之內的三次重大政治變故,指明今日更是田荒民弊、邊蹙境縮,局勢動盪不安,大唐之盛一去不復返,是一曲弔古傷今的輓歌。文章先借宮神之口提出:僕周復唐、祿山叛滅、朱泚敗亡是神靈的力量;今日之民凋軍虛、邊危地失的局面是怎樣造成的呢?但”作者“卻未讓宮神說下去,指出治亂繫於人而不是繫於神;又說當今形勢大好,風調雨順,財豐兵強,邊地之失何足掛意!結果這些話又遭到宮神的嘲諷。這種寫法便使作者本人的真實思想意圖交織在神與人的論辯之中,以揚爲抑,以褒爲貶。正如劉熙載所說:”孫可之《大明宮賦》,語極遒練,意多勸誡?!埃ā端嚫拧べx概》)

(尹佔華)

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60章 蒙泉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49章 茶賦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60章 蒙泉賦第12章 青苔賦第69章 寒鬆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40章 紙鳶賦第50章 夢渴賦第50章 夢渴賦第12章 青苔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70章 瓶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50章 夢渴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31章 白鸚鵡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56章 出門賦第16章 蟾蜍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72章 囚山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69章 寒鬆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
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60章 蒙泉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49章 茶賦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60章 蒙泉賦第12章 青苔賦第69章 寒鬆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40章 紙鳶賦第50章 夢渴賦第50章 夢渴賦第12章 青苔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70章 瓶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50章 夢渴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31章 白鸚鵡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56章 出門賦第16章 蟾蜍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72章 囚山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69章 寒鬆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石首市| 迁安市| 崇仁县| 永年县| 安顺市| 平度市| 体育| 新龙县| 徐汇区| 蕲春县| 泊头市| 桃源县| 汉沽区| 永兴县| 玉树县| 湖口县| 玉树县| 麦盖提县| 泰和县| 定南县| 当涂县| 昌乐县| 福清市| 当阳市| 延川县| 石柱| 临高县| 子长县| 华蓥市| 宜章县| 嘉善县| 晋州市| 东兰县| 集贤县| 墨脱县| 成都市| 宁安市| 华坪县| 晋江市| 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