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9章 華山賦並序

楊敬之

楊敬之,字茂孝,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楊凌子。元和二年(807)進士及第,爲右衛胄曹參軍,累遷屯田、戶部郎中。坐李宗閔黨,貶連州刺史。文宗時爲國子司業,旋爲祭酒兼太常少卿,後轉大理卿、檢校工部尚書兼祭酒。柳宗元曾評其文爲“希屈、馬者之一”(《與楊京兆憑書》),然多不存。今僅存《華山賦》一篇。

此賦載《文苑英華》卷二八、《唐文粹》卷六、《全唐文》卷七二一。此賦在當時就頗負盛名。高彥休《唐闕史》捲上雲:“楊公朝廷舊德,爲文有凌轢韓柳意。尤自得者,《華山賦》五千字唱在人口?!薄缎绿茣罹粗畟鳌芬嘣疲骸熬粗畤L爲《華山賦》示韓愈,愈稱之,士林一時傳佈,李德裕尤諮賞。”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則載:“弘農楊敬之撰《華山賦》,朱崖李太尉每置座右,行坐諷之?!庇肿⒃唬骸皸钍先A陰之茂族,冠蓋甚遠,此乃寄意華山而言世事,實雄才也。”可見這是一篇諷喻現實之作。

臣有意諷賦,久不得發。偶出東門三百里,抵華嶽,宿於趾下[1]。明日,試望其形容,則縮然懼,紛然樂,蹙然憂,歊然嬉[2]??烊挥冯?,將浴於天河;浩然毀衣裳,晞髮而悲歌[3]。怯欲深藏,果欲必行,熱若宅爐,寒若室冰,薰然以和,怫然不平。三複晦明[4],以搖其精;萬態既窮,乃還其真。形骸以安,百鈞去背[5],然後知身之治,而見其難焉。於是既留,無成辭以長嘆。翛然一人下於崖[6],金玉其聲,霜雪其顏,傳則有之,代無其鄰。姑射之神[7],蒙莊雲始不敢視[8],然得與言。粲然笑曰[9]:“用若之求周大物[10],用若之智窮無端,三四日得無顛倒反側於胸中乎?是非操其心而自別者耶?雖然,喜若之專而教若之聽,無多傳?!睅[之初成,二儀氣凝其間[11],小積焉爲丘,大積焉爲山。山之大者爲嶽,其數五[12],予屍其一焉[13]。嶽之尊,燭日月[14],居乾坤,諸山並馳,附麗其根[15]。渾渾河流[16],從南以來[17],自北而奔。姑射九堫[18],荊巫樑岷[19],道之雲遠兮徒遙而賓。嶽之形,物類無儀[20],其上無齊,其傍無依。舉之千仞不爲崇,抑之千仞不爲卑。天雨初霽,三峰相差[21],虹霓出其中,來飲河湄[22]。特立無朋,似乎賢人守位,北面而爲臣。望之如雲,就之如天,仰不見其巔。肅阿芊芊[23],蟠五百里,當諸侯田。嶽之作[24],鬼神反覆,蛟龍不敢伏。若歲大旱,鞭之樸之,走之馳之,甘雨爛漫。百川東逝,千里而散,噫氣蹶然[25],怒乎幽巖,漸於人間[26],其聲瀏瀏[27]。嶽之殊巧,說不可窮,見於中天。挲挲而掌[28],峨峨而蓮[29]。起者似人,伏者似獸;坳者似池[30],窪者似臼[31];欹者似弁[32],呀者似口[33];突者似距[34],翼者似抱。文乎文,質乎質,動乎動,息乎息,鳴乎鳴,默乎默,上上下下,千品萬類,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其乃繕人事[35],吾焉得畢議!今作帝耳目,相其聰明,下矚九州,在宥羣生[36]。初太易時[37],其人俞俞[38]。其主人者,始乎容成[39],卒乎神農[40],中間數十君,姓氏可稱,其徒以飲食爲事,未有仁義,時哉時哉,又何足蒞[41]!是後敬乎天,成乎人者,必闢其心,假其神,與之齡,降其人。故軒轅有盛德[42],蚩尤爲賊[43]。生物不遂,帝乃用力。大事不可獨治,降以後牧,三人有心,烈火就撲。其子之子,其孫之孫,鹹明且仁,雖德之衰,物其所宜。由夏以降,湯發仁以王[44],癸受暴以亡[45],甲戊釗誦[46],不敢有加,唯道其常,享國遂長。天事著矣,莫見乎高而謂乎茫茫。餘受帝命,億有萬歲,而不敢迨遑[47]?!?

臣贊之曰∶”若此古矣祖矣,大矣廣矣,富矣庶矣,駭矣怖矣,上古之事,粗知之矣,而神之言又聞之矣。然神起居於上,宮室於上,如此之久矣,其所見何如也?“曰:”見若咫尺,田千畝矣;見若環堵[48],城千雉矣[49];見若杯水,池百里矣;見若蟻垤[50],臺九層矣。醯雞往來[51],周東西矣;蠛蠓紛紛[52],秦速亡矣;蜂巢聯聯[53],起阿房矣[54];俄而復然,立建章矣[55];小星奕奕[56],焚咸陽矣;累累繭栗[57],祖龍藏矣[58]。其下千載,更改興壞,悲愁辛苦,循其上矣?!?

臣又問曰:”古有封禪[59],今讀書者雲得其傳,雲失其傳,語言紛綸,於神何如也?“曰:”若知之乎?聞聖人撫天下,哀天下,既信於天下,則因山嶽而質於天,不敢多物[60]。若秦政漢徹[61],則率海內以奉祭祀,圖福其身,故廟祠相望,壇迤邐[62]。盛氣臭[63],誇金玉,取薪以燔[64],積灰如封[65],天下怠矣,然猶慊慊不足[66],秦由是薙[67],漢由是弱。明天子得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廟堂之上,垂衣裳而已[68]。其於封禪,存可也,亡可也?!?

(《文苑英華》卷二八,中華書局影印本)

[1]趾下:山腳下。

[2]歊(xiāo)然:熱情高興的樣子。

[3]晞髮:披髮。

[4]三複:多次反覆。

[5]百鈞去背:意謂各種衡量失去了標準。衡量輕重叫鈞。

[6]翛(xiāo)然:迅疾貌。

[7]姑射之神:《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

[8]蒙莊:即莊子。莊周爲蒙人,故稱。

[9]粲然:露出牙齒笑的樣子。

[10]若:你。周大物:遍及廣大的事物。

[11]二儀:指天地。

[12]數五:指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13]屍:主持。

[14]燭:照耀。

[15]附麗:附著。

[16]渾渾:浩蕩無涯貌。河流:指黃河。

[17]從南:隨從而南?!渡袝び碡暋罚骸睂Ш臃e石,至於龍門,南至於華陰?!澳希鳌庇怼?,據《唐文粹》改。

[18]姑射:山名?!渡胶=洝|山經》與《海內北經》及《莊子·逍遙遊》皆提到姑射山,具體地點難以考定。九堫(zōng):山名,在今陝西醴泉縣東北。

[19]荊巫樑岷:四者皆山名。

[20]無儀:無可匹敵。

[21]三峰:華山三峰:中曰蓮華,東曰仙掌,南曰落雁。

[22]湄:水邊。

[23]肅阿:險峻的山峰。芊芊:濃綠色。《文選》宋玉《高唐賦》:”仰視山顛,肅阿芊芊。“

[24]作:此指作爲。

[25]噫(ài)氣:呼氣,噓氣。蹶(guì)然:疾起貌。

[26]漸:浸潤。

[27]瀏(líu)瀏:猶溜流,順行無阻貌。由”百川東逝“至此一段,言華山阻擋水勢,使其流得緩慢一些。

[28]挲(suō)挲:撫摸的樣子。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二四三同州府:”嶽頂東峰曰仙人掌,峰側石上有痕,自下望之,宛然一掌,五指俱備?!?

[29]峨峨:高貌。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二四三同州府:”嶽頂中峰曰蓮華峰,有上宮,宮前有池爲玉井,生千葉白蓮華,服之令人羽化,亦謂之玉女洗頭盆?!?

[30]坳(āo):低窪。

[31]臼:舂米器,中間凹陷。

[32]欹(qí):斜靠。弁(biàn):通抃,拍手。

[33]呀(xiā):張口。

[34]距:通拒。

[35]繕:整治。

[36]在宥(yòu):寬恕。

[37]太易:謂原始混沌狀態。

[38]俞俞:同愉愉,愉悅的樣子。

[39]容成:相傳爲黃帝的大臣,最早發明曆法,後來道家將其附會爲仙人。

[40]神農:神農氏,相傳爲農業、醫藥的發明者。

[41]蒞(lì):來臨。

[42]軒轅:即黃帝。黃帝又稱軒轅氏。

[43]蚩尤:傳說中的人物,與黃帝戰於冀州之野,被黃帝所擒殺。

[44]湯發:指商湯與周武王姬發。

[45]癸受:指夏桀和商紂。夏桀名履癸,商紂名受,號帝辛。

[46]甲戊釗誦:甲指商王太甲,湯的嫡長孫。戊指太戊,商王。釗,周康王姬釗,爲周成王子。誦,周成王姬誦,武王子。

[47]迨遑:疏忽怠慢。

[48]環堵:四周土牆。

wωw?Tтka n?C〇

[49]雉: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方丈曰堵,三堵曰雉。

[50]蟻垤(dié):螞蟻穴外隆起的土堆。

[51]醯(xī)雞:小蟲名。《莊子·田子方》:”丘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郭象注:”醯雞者,甕中之蠛蠓。“

[52]蠛(miè)蠓(měng):蟲名?!稜栄拧め屜x》:”蠓,蠛蠓。“郭璞注:”小蟲似蚋,喜亂飛。“

[53]蜂窠:蜂窩。此以喻宮殿。

[54]阿房:宮名,秦始皇所建。

[55]建章:宮名,漢武帝所建。

[56]奕奕:明亮貌。

[57]繭栗:《禮記·王制》:”祭天地之牛角繭栗。“古代祭禮用牛,以小爲貴,角如繭如慄。此指用於祭祀的牛犢。

[58]祖龍:謂秦始皇?!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使者夜過華陰,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爲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

[59]封禪: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種大典,一般在泰山舉行。

[60]多物:即多事。

[61]秦政:指秦始皇嬴政。漢徹:指漢武帝劉徹。二人皆曾於泰山封禪。

[62]壇(shàn):指祭祀的場所。

[63]氣臭:氣味。指祭祀的氣味。

[64]燔(fān):燒。古代祭天燒柴?!抖Y記·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地。“

[65]封:在泰山築土爲壇祭天叫封。

[66]慊(qiān)慊:不滿足的樣子。

[67]薙(zhì):除去。除草叫薙。

[68]垂衣裳:稱頌帝王無爲而治的用語?!吨芤住だM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此賦假託作者與華山之神的對話,先對華山巍峨屹立的形勢以及雄視天下的氣勢展開描寫,再寫神所見人世變遷的情況,最後借神之口,說出天子封禪希圖家國或自身永存之徒勞。此賦表現了作者輕天命、重人事的思想,與柳宗元《貞符》”受命於生人之意“同一思想。本篇氣勢宏偉,但頗有散文化的傾向,已肇示賦體之變。洪邁《容齋五筆》卷七雲:”唐人作賦,多以造語爲奇。杜牧《阿房宮賦》雲:’明星熒熒……‘其比興引喻如是其侈。然楊敬之《華山賦》又在其前,敘述尤壯,曰:’見若咫尺……‘後又有李庾者,賦西都雲:’秦址薪矣,漢址蕪矣,西去一舍,鞠爲墟矣,代遠時移,作新都矣。‘其文與意,皆不逮楊、杜遠甚?!?

(尹佔華)

第40章 紙鳶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72章 囚山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68章 賦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60章 蒙泉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60章 蒙泉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100章 後雪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31章 白鸚鵡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68章 賦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95章 江南春賦第36章 拔河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89章 蝨賦第71章 夢歸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69章 寒鬆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71章 夢歸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62章 別知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59章 墨池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70章 瓶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21章 麗色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96章 登吳嶽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86章 阿房宮賦
第40章 紙鳶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72章 囚山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68章 賦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60章 蒙泉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60章 蒙泉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100章 後雪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31章 白鸚鵡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68章 賦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95章 江南春賦第36章 拔河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89章 蝨賦第71章 夢歸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69章 寒鬆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71章 夢歸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62章 別知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59章 墨池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70章 瓶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21章 麗色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96章 登吳嶽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86章 阿房宮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庆县| 楚雄市| 安塞县| 江口县| 宁乡县| 五寨县| 开平市| 达州市| 泰顺县| 拜城县| 北碚区| 白山市| 米易县| 藁城市| 湘潭市| 临武县| 南投县| 阿拉善左旗| 福贡县| 汾西县| 武陟县| 云南省| 衡山县| 确山县| 射洪县| 县级市| 东港市| 读书| 扶余县| 金秀| 内丘县| 宜兰县| 商洛市| 盐津县| 商水县| 滨海县| 乌兰浩特市| 云浮市| 汪清县| 卢龙县| 龙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