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2章 別知賦

韓愈

朱熹校《昌黎先生文集》卷一此賦題下注:“送楊儀之。”並引韓醇曰:“公以御史言旱飢,得罪,黜爲連之陽山令。連,有唐屬湖南道,時楊儀之以湖南支使來,公爲此賦以別之。”韓愈遭貶在貞元十九年(803),楊儀之來訪在次年,可知此賦作於貞元二十年(804)。

餘取友于天下,將歲行之兩週[1]。下何深之不即,上何高之不求。紛擾擾其旣多[2],鹹喜能而好修[3]。寧安顯而獨裕[4],顧阨窮而共愁[5]。惟知心之難得,斯百一而爲收[6]。歲癸未而遷逐[7],侶蟲蛇於海陬[8]。遇夫人之來使,闢公館而羅羞[9]。索微言於亂志[10],發孤笑於羣憂[11]。物何深而不鏡[12]?理何隱而不抽[13]?始參差以異序[14],卒爛漫而同流[15]。何此歡之不可恃[16],遂駕馬而回輈[17]。山磝磝其相軋[18],樹蓊蓊其相摎[19]。雨浪浪其不止[20],雲浩浩其常浮[21]。知來者之不可以數[22],哀去此而無由。倚郭郛而掩涕[23],空盡日以遲留[24]。

(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韓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兩週:東雅堂本《韓昌黎集》題下注曰:“周謂十二年。公自興元元年甲子,以中原多故,避地江南。至貞元十九年癸未,凡二十年矣。故云兩週。”

[2]擾擾:紛亂貌。《國語·晉語六》:“唯有諸侯,故擾擾焉,凡諸侯難之本也。”

[3]修:美好。此指修士,操行純潔的人。

[4]安顯:安居榮貴。裕:富足。

[5]阨窮:困窮。《孟子·萬章上》:“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

[6]百一:百中得一,形容難得。方崧卿注云:“陸機《嘆逝賦》’得十一於千百‘,韓用此意。”

[7]癸未:唐德宗貞元十九年歲在癸未,即韓愈貶爲連州陽山縣令之年。

[8]海陬:海邊。

[9]羞:通“饈”,食物。

[10]微言:微妙之言。《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及夫子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卒而大義乖。”

[11]孤笑:獨笑。

[12]鏡:照。

[13]抽:引申。

[14]參差:不齊貌。

[15]爛漫:朱熹注:“爛漫,本或作爛熳,或作瀾漫,雲大水也。”

[16]恃:憑靠。

[17]輈:車轅。

[18]磝(áo)磝:山多石貌。軋:壓迫。

[19]蓊(wēng)蓊:草木茂盛貌。摎(liū):糾纏。

[20]浪(láng)浪:雨大貌。

[21]浩浩:雲盛貌。

[22]數(shuò):屢次。

[23]郭郛(fú):外城。

[24]遲留:遲遲不歸。

韓愈作以送人大多用“序”,此類送人的“序”在韓愈集中是很多的,作“賦”送人卻只有此一篇。顯然,“序”長於敘事與描寫,賦的鋪陳難以有用武之地。韓愈此賦將鋪陳用得恰到好處,且與抒情結合起來,堪稱送人之賦的典範之作。何焯評此賦說:“’索微言於亂志‘六句,此敘一時與楊往復之樂。公處遷逐,所以自樂者用此,故非同儕任達者所能及也。’知來者之不可以數‘二句,懼仁而不能守,所以惜陰而感嘆於離羣也。”(《義門讀書記》卷三〇)頗得韓愈當時的心態。祝堯說:“賦也。其中’山敖敖其相軋‘四句,殊覺自在,方是賦家語,有比興之義存焉。”(《古賦辯體》卷七)從寫法上著眼,也頗有獨到之處。

(尹佔華)

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59章 墨池賦第34章 劍閣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68章 賦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61章 閔己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89章 蝨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69章 寒鬆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68章 賦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74章 濾水羅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40章 紙鳶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53章 渥窪馬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36章 拔河賦第69章 寒鬆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12章 青苔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6章 蟾蜍賦第89章 蝨賦第12章 青苔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60章 蒙泉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60章 蒙泉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31章 白鸚鵡賦第89章 蝨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
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59章 墨池賦第34章 劍閣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68章 賦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61章 閔己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89章 蝨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69章 寒鬆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68章 賦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74章 濾水羅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40章 紙鳶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53章 渥窪馬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36章 拔河賦第69章 寒鬆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12章 青苔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6章 蟾蜍賦第89章 蝨賦第12章 青苔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60章 蒙泉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60章 蒙泉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31章 白鸚鵡賦第89章 蝨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镶黄旗| 玛曲县| 汾阳市| 开封市| 项城市| 应城市| 云和县| 惠来县| 普陀区| 梁河县| 浮梁县| 会泽县| 秭归县| 尼勒克县| 玉溪市| 肃北| 宣威市| 湘西| 临颍县| 读书| 沁阳市| 德钦县| 定南县| 罗江县| 阿拉尔市| 博爱县| 德兴市| 镇安县| 正宁县| 磴口县| 陈巴尔虎旗| 黄平县| 盐源县| 华宁县| 宁国市| 集安市| 沽源县| 天门市| 闸北区| 忻州市|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