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

皮日休

皮日休,字逸少,後改襲美,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早年隱家鄉鹿門山,自號間氣布衣。鹹通七年(866)入京應進士不第,居壽州。八年以榜末及第。蘇州刺史崔璞聘爲軍事判官,入爲國子博士。乾符二年(875)爲毗陵副使。黃巢起義軍入浙,脅以從軍。黃巢稱帝,以日休爲翰林學士,因作讖語遭黃巢猜疑,被殺。皮日休作文主張”上剝遠非,下補近失“(《文藪序》),重視反映現實。其雜著體裁多樣,議論精闢?!缎绿茣に囄闹舅摹分洝镀と招菁肥?、《胥臺集》七卷、《文藪》十卷。今存《皮子文藪》十卷,其中文賦四篇、騷體賦十一篇。

霍山在今安徽霍山縣西北,又名天柱山。皮日休曾自敘其離開家鄉出遊的行蹤:”登廬阜,濟九江,由天柱抵霍嶽?!埃ā短娦颉罚┐速x即作於此次出遊?;羯阶钤绫蛔馉懩蠋[,後來南嶽的尊號給了衡山,霍山降爲一般的山。作者以此爲賦的中心,寫出當今之世廢巡狩,下面的情況天子無由得知,國政因之大壞;請復霍山爲南嶽,亦復唐虞巡狩以行陟黜之舉??梢姶速x正是針對晚唐國政之弊而言的。

臣日休以文爲命士[1],所至州縣山川,未嘗不求其風謠,以頌以文。幸上發軒使[2],得采以聞。六年[3],至壽之駢邑曰霍山[4]。山,故嶽也[5],邑贅於趾[6]。至之二日,離邑一舍[7],望乎嶽,將頌之文也。及見之,則目乎戇[8],手乎嚲[9],心乎聳,神乎瞀[10]。始欲狂其文,寫其狀,如丹青之不差也[11];頌其風,文其謠,如金石之永播也[12]。既而其精怯然摶敵[13],躁然械囚[14],紛然棼絲[15],恍然墮空[16],浩然涉溟[17],幽然久疹[18]。則知才智之劣,如耄而加疾[19],將杖而奔者[20]。於戲!霍山之靈哉!霍山之靈哉!將閼其神而愚之邪[21]?抑有所達而託之邪?其辰既浹[22],其精忽渝[23],怯然而勝,躁然而適,紛然而靜,恍然而安,浩然而濟,幽然而愈。如壯而能決,將陣而敵者。於是狂其文,寫其狀。其詞曰:

太始之氣[24],有清有濁,結濁爲山,峻清爲嶽。其山厥臣[25],其嶽惟君。惟南之鎮,曰霍爲尊。

嶽之大,與地角壯[26],與天勍勢[27]。荊豫華嵩[28],青沂兗岱[29],如垤而秀[30],如塊而銳[31]。嶽之高,千仞萬仞,蒼蒼茫茫,日月相避其光,望之數百里外,爲天棟樑。嶽之尊,端然御極[32],聳然正位,靜然而聽,凝然而視,其體當中,如君之毅[33]。其屬者如駢其拇,如枝其指[34],若卑其儀,若肅其位。嶽之氣,其秀如春,其清若秋。其翠如雲,雲不能麗;其色如煙,煙不能鮮。若雨收氣爽,丹青滿天。嶽之靈,其神不朕[35],其報如響[36]。若雨用淫[37],嶽能霽之;若歲用旱,嶽能澤之。嶽之德,生之育之,煦之和之[38],開花染卉,萋萋迷迷,藻繪數百里[39]。嶽之形,有云騖騖[40],其勃如怒;有泉烈烈[41],其來如決。叱豐?。?2],奔列缺[43],轟然霹靂,天地俱裂。嶽之異狀,其勢如危,或不可支,若不可維[44]?;蜓龆剑?5],有如吮空[46];或俯而拔,有如攫地[47]。其曉而東,有如冠日[48];其暮而西,有如孕月[49]。有水而脈[50],有石而骨,有洞而腹,有崿而節[51]。或銳而勵,或斷而截,或回而馳,或低而折。其經之怪之[52],祥之詭之[53],千種萬類,繄不可得而詳記[54]。

因神狂不能自主,殆而寐,夢一人絳衣朱冕[55],怪貌魁形,曰:”餘,祝融之相也[56]?;羯?,餘君之故治也。爾賦之,誠形矣勝矣,怪矣典矣,然義有弗備,帝俾餘蒞[57]。夫古有五嶽,霍居其一。所以五嶽相邇者[58],唐虞之帝五載一巡狩[59],一載而遍。上以覲侯[60],下以存民。侯有治者陟[61],不治者黜[62]。民有冤者平,窮者濟。洎唐虞以降,皆燔柴於霍[63],我帝用饗其禮[64]。至周旦[65],策而命我,與諸嶽星列中國。自漢之後,乃易我號,而歸於衡,故祝融遷都[66],命餘守霍。今聖天子越唐邁虞[67],而廢巡罷狩,餘之封內,有可陟可黜,可平可濟者,是聖天子無由知之。爾能以文請於執事之達者[68],易衡之號,以歸於我,請天子復唐虞陟黜之義,故爾之將賦,餘閼爾懷而不爾文。帝曰:’有衡既遠,有狩必勞,惟霍之邇,斯號可復。賦者能言,胡不俾傳?‘帝俾餘命爾,錫爾文[69],爾無忘也?!俺荚唬骸闭埼┥褓L[70]。“既覺而書。嗚呼異哉!

(《皮子文藪》卷一,《四部叢刊》影印本)

[1]命士:著名之士。

[2](yóu)軒:輕車,使者所乘。應邵《風俗通序》:”周秦常以歲八月遣軒之使,求異代方言?!?

[3]六年:指唐懿宗鹹通六年(865)。

[4]壽:壽州,今安徽壽縣。駢邑:相毗鄰的邑縣,指霍山縣?;羯皆诨羯娇h西北。

[5]故嶽:霍山又名天柱山?!稜栄拧め屔健罚骸被羯綘懩蠋[。“郭璞注:”即天柱山?!靶蠒m疏:”衡、霍,一山二名者。本衡山一名霍山,漢武帝移嶽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亦名霍,故漢以來衡、霍別耳。“

[6]贅:連綴。趾:山腳。

[7]一舍:古以三十里爲一舍。

[8]戇(zhuàng):愚呆。

[9]嚲(duǒ):下垂。

[10]瞀(mào):紊亂,眩暈。

[11]丹青:圖畫。

[12]金石:指音樂。

[13]怯然:畏縮貌。

[14]躁然:焦躁不安貌。械囚:帶械具的囚犯。

[15]棼(fēn)絲:紊亂之絲?!蹲髠鳌る[公四年》:”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16]恍然:心神不定貌。

[17]冥:指深而廣的海。

[18]疹(chèn):病。

[19]耄(mào):老。

[20]杖:柺杖。

[21]閼(è):阻塞。

[22]浹:周匝。古代以干支紀時,將一日分爲十二時辰,浹辰即過了一日。

[23]渝:改變。

[24]太始:指天地萬物形成之初的原始狀態。

[25]厥:語助詞。

[26]角:爭鬥。

[27]勍(qíng):強。此作爭強。

[28]荊豫華嵩:指西嶽華山、中嶽嵩山,二嶽在古荊州、豫州一帶。

[29]青沂兗岱:青州的沂蒙山和兗州的泰山。泰山又稱岱嶽。

[30]垤(dié):蟻穴外的土堆。

[31]塊:土塊。

[32]御極:處於最高地位。

[33]毅:堅強。

[34]駢拇、枝指:喻多餘無用之物?!肚f子·駢拇》:”是故駢於足者,連無用之肉也;枝於手者,樹無用之指也。“據成玄英疏,足拇指與第二指相連在一起叫駢拇,手大拇指傍一指成六指叫枝指。

[35]不朕:無徵兆,無跡象。

[36]響:回聲。

[37]淫:久雨。

[38]煦:溫暖。

[39]藻繪:使之美麗有光彩。

[40]騖騖:奔馳貌。

[41]烈烈:洶涌湍急貌。

[42]豐隆:雷神?!痘茨献印ぬ煳挠枴罚骸奔敬喝拢S隆乃出?!案哒T注:”豐隆,雷也。“

[43]列缺:閃電?!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相如《大人賦》”貫列缺之倒景兮“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列缺,天閃也?!?

[44]維:系。

[45]呀:張口。

[46]吮:吸。

[47]攫:抓取。

[48]冠日:以日爲冠。

[49]孕月:包月。

[50]脈:作爲血脈。下面三句句法同此。

[51]崿:山崖。節:骨節。

[52]經:正常。

[53]詭:怪異。

[54]繄(yì):惟,是。

[55]冕:冠之一種。

[56]祝融:火神。五行以南方配火,故祝融又爲南嶽之神。

[57]俾:使。蒞:到。

[58]邇:近。

[59]唐虞:指堯、舜。堯爲陶唐氏,舜爲有虞氏。巡狩:帝王巡行境內叫巡狩?!渡袝に吹洹罚骸睔q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翱追f達疏:”以後每五載一巡狩。“

[60]覲(jìn):會見。

[61]陟:升遷。

[62]黜:貶謫。

[63]燔:焚燒。

[64]饗(xiǎng):通享,享用祭祀之物。

[65]周旦:周公姬旦,周武王之弟。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攝政。

[66]遷都:指遷都城于衡山。

[67]越、邁:皆超越之意。

[68]職事:任職管事之人。

[69]錫:通賜。

[70]貺(kuàng):賜與。

皮日休說:”念下不上達,作《霍山賦》。“(《文藪序》)但唐末政治之弊豈只是下情不能上達?當時藩鎮勢力膨脹,跋扈專橫,朝廷對他們根本無能爲力。賦一開始就提出:”其山厥臣,其嶽爲君?!跋日贾?,顯然也是針對現實的。至於此賦寫法上也很有特色,第一部分爲小引,第二部分描寫霍山,第三部分寫夢,層次非常清楚。描寫霍山部分,文辭清麗而細密。寫夢部分通過山神之口點明題意,手法新穎。此賦受楊敬之《華山賦》影響較大,散文化的傾向也甚爲明顯。

(尹佔華)

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18章 靈臺賦(2)第49章 茶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09章 水輪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25章 美人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34章 劍閣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72章 囚山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71章 夢歸賦第59章 墨池賦第59章 墨池賦第62章 別知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16章 蟾蜍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53章 渥窪馬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69章 寒鬆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21章 麗色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61章 閔己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62章 別知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56章 出門賦第71章 夢歸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62章 別知賦
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18章 靈臺賦(2)第49章 茶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09章 水輪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25章 美人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34章 劍閣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72章 囚山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71章 夢歸賦第59章 墨池賦第59章 墨池賦第62章 別知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16章 蟾蜍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53章 渥窪馬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69章 寒鬆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21章 麗色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61章 閔己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62章 別知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56章 出門賦第71章 夢歸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62章 別知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桥县| 新乡市| 定西市| 承德市| 都江堰市| 项城市| 吉木乃县| 兴国县| 潼南县| 普兰店市| 青河县| 襄樊市| 正安县| 蒙山县| 香港 | 永康市| 太湖县| 瑞丽市| 尚义县| 林口县| 龙川县| 道真| 铜山县| 章丘市| 巴林右旗| 左云县| 阜宁县| 北京市| 海晏县| 靖远县| 武山县| 岳普湖县| 安龙县| 雅江县| 广宁县| 井冈山市| 安平县| 抚宁县| 元阳县| 安塞县|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