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9章 寒鬆賦

李紳

李紳(772—846),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市)人。元和元年(806)進(jìn)士,授國子助教,又爲(wèi)潤州觀察使李錡從事。歷校書郎、右拾遺、翰林學(xué)士、戶部侍郎等職。遭構(gòu)陷貶端州司馬,徙江州長史,轉(zhuǎn)壽州刺史。又爲(wèi)浙東觀察使、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河南尹、宣武軍節(jié)度使、淮南節(jié)度使。會(huì)昌二年(842)入朝爲(wèi)中書侍郎平章事,再鎮(zhèn)淮南,卒於任所。有《追昔遊詩》三卷。《文苑英華》存賦兩篇。

此賦載《文苑英華》卷一四五、《全唐文》卷六九四。《論語·子罕》:“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賦即發(fā)揮此意而成。

鬆之生也,於巖之側(cè),流俗不顧,匠人未識(shí)。無地勢以衒容[1],有天機(jī)而作色[2]。徒觀其貞枝肅矗[3],直幹芊眠[4],倚層巒則捎雲(yún)蔽景[5],據(jù)幽澗則蓄霧藏?zé)煛q肥P礴而埋根[6],凡經(jīng)幾載;古藤聯(lián)緣而抱節(jié)[7],莫記何年。於是白露零,涼風(fēng)至,林野慘慄[8],山原愁悴[9]。彼衆(zhòng)盡於玄黃[10],斯獨(dú)茂於蒼翠,然後知落落高勁[11],亭亭孤絕[12]。其爲(wèi)質(zhì)也,不易葉而改柯[13];其爲(wèi)心也,甘冒霜而停雪[14]。葉幽人之雅趣[15],明君子之奇節(jié)。若乃確乎不拔[16],物莫與隆[17],陰陽不能變其性,雨露所以資其豐[18]。擢影后凋[19],一千年而作蓋[20];流形入夢,十八載而爲(wèi)公[21]。不學(xué)春開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亂曰[22]:負(fù)棟樑兮時(shí)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諒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23]。

(《文苑英華》卷一四五,中華書局影印本)

[1]衒容:炫耀姿容。

[2]天機(jī):天性。

[3]貞枝:堅(jiān)韌耐寒之枝。肅矗:肅然直立。

[4]芊(qiān)眠:光色鮮明貌。

[5]捎雲(yún):拂雲(yún)。

[6]盤礴:盤踞牢固。

[7]聯(lián)緣:聯(lián)綿纏繞。

[8]慘慄:悽慘而戰(zhàn)慄。

[9]愁悴:憂傷憔悴。

[10]玄黃:病貌。《詩經(jīng)·周南·卷耳》:“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11]落落:高超不凡的樣子。

[12]亭亭:聳立貌。

[13]易葉改柯:《禮記·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shí)而不改柯易葉。”

[14]停雪:保留雪,上面積著雪。停爲(wèi)停留意。

[15]葉:通協(xié),符合。

[16]不拔:不可改變。

[17]隆:盛,尊崇。

[18]豐:繁榮茂盛。

[19]擢影:挺拔的身影。後凋:《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20]作蓋:《抱樸子·對俗》:“千歲松樹,四邊枝起,上杪不長,望而視之,有如偃蓋。”

[21]爲(wèi)公:《三國志·吳志·孫皓傳》裴松之注引張勃《吳錄》:“初,(丁)固爲(wèi)尚書,夢松樹生其腹上,謂人曰:’鬆字十八公也,後十八歲吾其爲(wèi)公乎?‘卒如夢焉。”

[22]亂:辭賦篇末總結(jié)全篇要旨的部分叫亂。

[23]斯焉取斯:語出《論語·公冶長》:“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評(píng)

這是一篇詠物賦,借賦寒鬆寓託情懷。作者先寫寒鬆不爲(wèi)世人所知,再寫寒鬆經(jīng)歷秋冬而不改柯易葉的品質(zhì),最後點(diǎn)明主題:寒鬆可爲(wèi)棟樑,敢冒霜雪,卻不爲(wèi)世人所用。可知此賦所寄託的就是寒士有奇節(jié)高才卻不能施展抱負(fù)的感慨,在構(gòu)思上顯然受左思《詠史》之二“鬱郁澗底鬆,離離山上苗”的啓示。李調(diào)元評(píng)“不學(xué)春開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之句說:“公垂立朝,蓋不肯茍隨流俗者,觀其與韓吏部爭臺(tái)參事可知,庶幾不負(fù)斯語矣。”(《賦話》卷一)

(尹佔(zhàn)華)

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88章 越裳獻(xiàn)白雉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jìn)西施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62章 別知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26章 石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7章 靈臺(tái)賦(1)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100章 後雪賦第68章 賦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56章 出門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76章 秋雲(yún)似羅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61章 閔己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49章 茶賦第54章 傷望思臺(tái)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50章 夢渴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89章 蝨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49章 茶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40章 紙鳶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71章 夢歸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
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88章 越裳獻(xiàn)白雉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jìn)西施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62章 別知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26章 石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7章 靈臺(tái)賦(1)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100章 後雪賦第68章 賦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56章 出門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76章 秋雲(yún)似羅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61章 閔己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49章 茶賦第54章 傷望思臺(tái)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50章 夢渴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89章 蝨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49章 茶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40章 紙鳶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26章 石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71章 夢歸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毕节市| 花莲县| 麟游县| 洞头县| 武穴市| 固安县| 通许县| 阿合奇县| 乌鲁木齐市| 耒阳市| 剑河县| 白沙| 句容市| 利津县| 右玉县| 聊城市| 莫力| 淮安市| 鄱阳县| 财经| 泽库县| 晋中市| 清涧县| 平度市| 长岭县| 阜新市| 乐亭县| 康平县| 客服| 色达县| 正阳县| 敖汉旗| 广宗县| 闸北区| 民丰县| 延边| 道真| 司法| 小金县| 石泉县|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