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

以”煉彼堅貞將補其闕“爲韻

(闕名)

此賦選自《文苑英華》卷一、《全唐文》卷六四一。然《全唐文》將此賦收入王起名下,《文苑英華》無作者姓名,因此賦列王起《披霧見青天賦》後,《全唐文》編者遂以爲此賦亦王起所作,實誤。此篇爲一律賦。關於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淮南子·覽冥訓》載:”古往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蒼天補,四極正,涸,冀州平。“此賦即據此寫成。

天何言哉[1],有闕則補,持五石而是用,彼四時而能取。成乎圓象[2],故資可轉之功;定彼乾儀[3],蓋俟至堅之主。所以裨覆燾[4],仰周普[5],磨礱入鍛[6],成功豈濫於宋人[7];緝綴爲勞[8],至德何慚于山甫[9]!乾道甚明[10],配彼清貞[11],類鼓鑄而可致[12],冀穹玄而是營[13]。石不能言,默助無爲之化;天將假手,潛因妙用而成。則知媧氏之爲功也,體物情立[14],取法志生,眄悠遠而求則[15],象規圓而作程[16]。小大寧遺,俾隨形以溥博[17];嵯峨不墜[18],皆投質於輕清[19]。

若乃玄造呈材[20],神功效技,他山以綴,象帝自邇[21]。卿雲初觸[22],當碧落以麗乎[23];銀漢同流[24],激清霄而節彼[25]。天象又玄[26],石質既堅。究勤勞而日月逝矣,成廣大而星辰系焉。暖積素之煙[27],尚疑苔點;降如絲之雨,終若溜穿[28]。觀夫圓則九重[29],功惟百鍊[30],眷無親而克敬[31],當有道而可見[32]。言柔與剛,崇高是將,運有徒於晝夜,比爲炭於陰陽[33]。織女停梭,受支機於河漢[34];荊人抱璞,嗟韞玉於穹蒼[35]。補之伊何,以當其闕,照悠悠於峻極[36],驅鑿鑿於超忽[37]。

想夫取鍛之日,排剛之時[38],齟齬不安[39],或表艱難之步;清明於外,猶生錯落之姿[40]。正圓虛之廣矣,下長風而悽其。是知補上天於煉石,蓋虛實之相資焉。

(《文苑英華》卷一,中華書局影印本)

[1]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圓象:謂天。《文選》盧諶《時興詩》”亹亹圓象運“李善注:”在天成象,故曰圓象。“

[3]乾儀:天儀。古代渾天說,認爲天地形狀像鳥卵,天包地像卵包黃,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南北兩極固定無端,即天儀。

[4]覆燾:即覆幬,猶言覆被。《禮記·中庸》:”闢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5]周普:周匝普遍。

[6]磨礱(lóng):磨厲鍛鍊之意。

[7]宋人:《後漢書·應劭傳》”宋愚夫亦寶燕石“李賢等注引《闞子》:”宋之愚人得燕石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爲大寶。周客聞而觀之,主人齋七日,端冕之衣,釁以特牲,革匱緹巾十襲。客見之,俯而掩口,盧胡而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殊。‘主人父大怒,曰:’商賈之言,豎匠之心。‘藏之愈固,守之彌堅。“

[8]緝綴:收拾整理。

[9]山甫:仲山甫,周樊侯,魯獻公次子,宣王時爲卿士。《詩經·大雅·烝民》通篇即歌頌仲山甫保佑周王室的功德。

[10]乾道:天道。

[11]清貞:清明堅貞,指石。

[12]鼓鑄:《漢書·終軍傳》”魯國鼓鑄鹽鐵“顏師古注:”如淳曰:鑄銅鐵,扇熾火,謂之鼓。“

[13]穹玄:謂天。

[14]體物:體察事物的形態。

[15]眄(miǎn):斜視。悠遠:遼闊無邊。

[16]規圓:圓。規爲畫圓的工具。程:法式。

[17]溥(pǔ)博:周遍廣大。《禮記·中庸》:”溥博如天,淵泉如淵。“

[18]嵯峨:高險貌。

[19]輕清:謂天。《淮南子·天文訓》謂天地形成時說:”清陽(揚)者薄靡而爲天,重濁者凝滯而爲地,清妙之合未易,重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後定。“清揚即輕清。

[20]玄造:玄妙的造化。

[21]象帝:天帝。《周易·繫辭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22]卿雲:象徵祥瑞之雲。《史記·天官書》:”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

[23]碧落:道家稱天界爲碧落。《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一”昔於始青天中碧落高歌“陳景元集註:”始青天乃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雲碧落。“麗:附著。《周易·離》:”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24]銀漢:銀河。

[25]清霄:天空。節:截。《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

[26]玄:天青色。《周易·坤》:”天玄而地黃。“

[27]積素之煙:指白雲。

[28]溜:水流。劉向《說苑·正諫》:”泰山之溜穿石。“

[29]九重:傳說天有九重。屈原《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30]百鍊:形容鍛鍊時間之長。

[31]無親:《老子》:”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32]有道:《論語·泰伯》:”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藏。“

[33]爲炭:賈誼《鳥賦》:”且夫天地爲爐兮,造化爲工。陰陽爲炭兮,萬物爲銅。“

[34]”織女“二句: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一引《荊楚歲時記》:”張華《博物志》雲:漢武帝令張騫窮河源,乘槎經月而去,至一處,見城郭如官府,室內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騫問雲:’此是何處?‘答曰:’可問嚴君平。‘織女取榰機石與騫而還。後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牛鬥。‘所得榰機石,爲東方朔所識。“

[35]”荊人“二句:《韓非子·和氏》載: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以獻厲王,厲王使人相之,曰:”石也。“以和爲誑,刖其左足。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玉人又曰石也,王刖其右足。至文王即位,和乃抱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使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韞玉,外面爲石所包藏的玉。

[36]悠悠:高遠貌。峻極:高極。《禮記·中庸》:”發育萬物,峻極於天。“

[37]鑿鑿:鮮明貌。《詩經·唐風·揚之水》:”揚之水,白石鑿鑿。“超忽:曠遠。

[38]排剛:熔鍊使之軟化。

[39]齟(jǔ)齬(wǔ):牙齒排列不齊,比喻牴觸,不吻合。

[40]錯落:交錯繽紛。

此賦先言女媧補天之功;再述補天所依賴的物質基礎——石;三述補天成功後的景象以及想象中女媧煉石補天的辛勞過程。賦的主旨不僅歌頌了女媧氏拯救生民的功勞,更重要的是突出了石的作用。”小大寧遺,俾隨形以溥博;嵯峨不墜,皆投質於輕清“,即材有大小,各隨其用,終於在女媧的妙手煉化之下,在天宇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補天之墜,要物盡其材;拯救國家危難,亦要人盡其用,這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道理。此賦述煉石補於天上的景象:”暖積素之煙,尚疑苔點;降如絲之雨,終若溜穿。“想象奇妙而又形象;又云:”織女停梭,受支機於河漢;荊人抱璞,嗟韞玉於穹蒼。“前雲天上之石被織女用作支機石;後雲卞和懷抱之璞玉也作了補天之用,用典且不爲典故之本意所侷限,可謂靈動之極。又:”卿雲初觸,當碧落以麗乎;銀漢同流,激清霄而節彼。“”麗乎“出《周易》,”節彼“出《詩經》,皆有所本。李調元《賦話》卷三評曰:”唐無名氏《煉石補天賦》雲……押彼字用歇後語,原本經籍,便不涉纖。“

(尹佔華)

第49章 茶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71章 夢歸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56章 出門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71章 夢歸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89章 蝨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90章 三怪物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59章 墨池賦第12章 青苔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36章 拔河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21章 麗色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53章 渥窪馬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68章 賦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7章 靈臺賦(1)第86章 阿房宮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7章 塵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26章 石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60章 蒙泉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49章 茶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105章 春愁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69章 寒鬆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90章 三怪物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31章 白鸚鵡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62章 別知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31章 白鸚鵡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16章 蟾蜍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61章 閔己賦
第49章 茶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71章 夢歸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56章 出門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71章 夢歸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89章 蝨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90章 三怪物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59章 墨池賦第12章 青苔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36章 拔河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21章 麗色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53章 渥窪馬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68章 賦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7章 靈臺賦(1)第86章 阿房宮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7章 塵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26章 石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60章 蒙泉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49章 茶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105章 春愁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69章 寒鬆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90章 三怪物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31章 白鸚鵡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62章 別知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31章 白鸚鵡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16章 蟾蜍賦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61章 閔己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湾区| 大理市| 平阴县| 平度市| 新闻| 镇远县| 上杭县| 伊金霍洛旗| 清新县| 额济纳旗| 红桥区| 宣威市| 永年县| 龙岩市| 碌曲县| 兴山县| 武邑县| 美姑县| 古交市| 始兴县| 金平| 界首市| 安多县| 射阳县| 北安市| 宜昌市| 宕昌县| 阜城县| 石狮市| 习水县| 卢龙县| 南京市| 分宜县| 丹巴县| 石阡县| 称多县| 定结县| 三穗县| 白玉县| 凤山市| 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