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9章 水輪賦

以”汲引之道,成於運(yùn)輪“爲(wèi)韻

陳章

陳章,《全唐文》卷九四八作陳廷章,於小傳未著一字?!段脑酚⑷A》作陳章,皆收其律賦六篇。範(fàn)坰、林禹所撰《吳越備史》卷一載有陳章事蹟數(shù)處,可知其本孫儒之黨,降於錢鏐,有功,錢鏐使其爲(wèi)衢州刺史,後叛歸淮南楊行密。其事又見《資治通鑑》卷二六三唐昭宗天覆二年九月、卷二六五唐昭宗天祐元年十二月、天祐三年八月等數(shù)處。然《資治通鑑》作陳璋。陳璋,路振《九國志》卷一、吳任臣《十國春秋》卷八八皆有其傳。當(dāng)即作賦之陳章。其名當(dāng)爲(wèi)璋,字廷章。疑明人避諱改”璋“爲(wèi)”章“。

此賦載《文苑英華》卷三三、《全唐文》卷九四八。據(jù)此賦的描寫來看,此水輪指筒車,俗稱水車,一種引水於高地灌溉的機(jī)械裝置,以木爲(wèi)輪,輪周圍安置圓筒,利用水流的衝擊力使之轉(zhuǎn)動。明王臨亨《粵劍編》卷三:”水車,每輻用水筒一枚,前仰後俯,轉(zhuǎn)輪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爲(wèi)輪之大小,即以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吧锌蓞⒖此螒?yīng)星《天工開物》卷一《水利》筒車及圖。此種裝置唐已有之,如張祜《題宿州城西宋徵君林亭》:”蹬崖欹入竹,筒水下澆田。“所寫即此。宋代更是普遍,梅堯臣《水輪詠》:”孤輪運(yùn)寒水,無乃農(nóng)者營。隨流轉(zhuǎn)自速,居高還復(fù)傾。利才畎澮間,功欲霖雨並。不學(xué)假混沌,亡機(jī)抱甕罌?!耙彩窃伌怂啞?

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nóng)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1]。始崩騰以電散[2],俄宛轉(zhuǎn)以風(fēng)生[3]。雖破浪於川湄[4],善行無跡[5];既斡流於波面[6],終夜有聲。觀夫斫木而爲(wèi),憑河而引,箭馳可得而滴瀝[7],輻輳必循乎規(guī)準(zhǔn)[8]。何先何後,互興而自契心期[9];不疾不徐,迭用而寧因手敏[10]。信勞機(jī)於出沒,惟與日而推移[11]。殊轆轤以致功[12],就其深矣;鄙桔槔之煩力[13],使自趨之。轉(zhuǎn)轂諒由乎順動[14],盈科每悅於柔隨[15]。遠(yuǎn)望蹄涔[16],詎有朱殷之色;挹茲鱗起[17],終無塗附之期[18]。作霖或自於斯干[19],流溼更彰乎就燥[20],迴環(huán)潤乎嘉穀[21],遊至逾於行潦[22]。鉤深致遠(yuǎn)[23],沿洄而可使在山[24];積少之多,灌輸而各由其道[25]。

爾其揚(yáng)清激濁,吐故納新[26],輾桃花之活活[27],搖杏葉之鱗鱗[28]。一勺每勞於濡軌[29],三材必賴於工人[30]。浴海上之朝光,升如日御[31];泛江中之夜影,重似月輪[32]。常虛受以載沉[33],表能圓於獨(dú)運(yùn)[34],低徊而涯岸非阻[35],委曲而農(nóng)桑是訓(xùn)[36]?;菘蛇L於地利,空沾負(fù)郭之田[37];材足任於天津[38],多寄臨川之郡[39]。池陂無漉[40],畎澮既瀦[41],用能務(wù)實(shí),勢欲凌虛。磬折而下隨毖彼[42],持盈而上善依於[43]。當(dāng)浸稻之時(shí),寧非沃壤[44];映生蒲之處,相類安車[45]。異矣哉!俯此溝塍[46],潤於原隰[47],成形必仰乎膏雨[48],屈己且安於卑溼。茍量遠(yuǎn)大之功,庶無慚於甕汲[49]。

(《文苑英華》卷三三,中華書局影印本)

[1]低徊:遷就。是說木材隨木匠的製作而成水輪。

[2]崩騰:形容水輪下浸於水流中時(shí)水花濺起的情景。電散:像電光一樣飛散。形容濺起的水花。

[3]宛轉(zhuǎn):徐徐旋轉(zhuǎn)。

[4]川湄:水邊。

[5]善行:好的行爲(wèi),有利於人類的作用。

[6]斡(wò)流:運(yùn)轉(zhuǎn)?!段倪x》班固《幽通賦》:”斡流遷其不濟(jì)兮,故遭罹而嬴縮?!罢Z出此。

[7]箭馳:像箭一樣迅疾。此形容水流,用以指水。滴瀝:下滴貌。此指水從水輪上流下來。

[8]輻輳:本意指車輻集於軸心,此指水輪的運(yùn)轉(zhuǎn)。

[9]互興:先後升起。契:符合。

[10]敏:敏捷。

[11]推移:運(yùn)轉(zhuǎn)。《楚辭》屈原《漁父》:”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12]轆轤:一種安裝於井上用以汲水的工具。

[13]桔(jié)槔:也是一種井上汲水的工具。《莊子·天運(yùn)》:”且子獨(dú)不見夫桔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

[14]轉(zhuǎn)轂:轉(zhuǎn)動輪子。順動:順流而動。

[15]盈科:水灌滿坑窪叫盈科?!睹献印るx婁下》:”源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jìn),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柔隨:水隨流而至。柔指水。

[16]蹄涔(cén):路上牛馬足跡中的積水。《淮南子·泛論訓(xùn)》:”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鱣鮪?!颁?fàn)?wèi)路上積水。下句之”朱殷“指日色,意思是說牛馬足跡中的積水豈能映照出日色。

[17]挹:舀取。鱗起:郭璞《遊仙詩十九首》其二:”閶闔西南來,潛波喚鱗起。“鱗起即龍起。此處”鱗“指魚,是說水輪將小魚舀上來。

[18]塗附:《詩經(jīng)·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塗塗附?!懊珎鳎骸眽T,泥;附,著也?!啊对娊?jīng)》的意思是說不要教猴子上樹,否則就是在污泥之上再塗一層污泥。此用其字面,即附著於泥之意。是說魚不會附著於泥,水流永遠(yuǎn)不會乾涸之意。

[19]作霖:作甘雨。《尚書·說命上》:”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語出此。斯干:《詩經(jīng)·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鄭玄箋:”興者,喻宣王之德如澗水之源,秩秩流出,無極已也。國以富饒,民取足焉?!?

[20]流溼:散佈溼潤?!吨芤住で罚骸彼鳒?,火就燥。“就燥:趨向乾燥。

[21]迴環(huán):此爲(wèi)旋轉(zhuǎn)之意。嘉穀:”谷“原作”轂“。轂本爲(wèi)車輪中心裝軸的部分,此處只能解作水輪,不切。

[22]遊至:流行所至。行潦:路上流水?!对娊?jīng)·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NFED5NFED6?!?

[23]鉤深致遠(yuǎn):《周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按擞闷渥置嬷?。

[24]沿洄:順流而下叫沿,逆流而上叫洄。指水的流動。

[25]灌輸:指提升與輸送。

[26]吐故納新:語出《莊子·刻意》:”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jīng)鳥申,爲(wèi)壽而已矣。“

[27]桃花:指桃花水,即桃花汛?!稘h書·溝洫志》:”如使不及今冬成,來春桃華水盛,必羨溢,有填淤反壤之害?!邦亷煿抛ⅲ骸鄙w桃方華時(shí),既有雨水,川穀冰泮,衆(zhòng)流猥集,波瀾盛長,故謂之桃華水耳?!盎罨睿核髀暋!对娊?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28]杏葉:”杏“當(dāng)爲(wèi)”荇“之訛?!避簟坝肿鳌鼻n“,水生植物,葉圓形,浮水上。鱗鱗:通”粼粼“,閃光貌。

[29]一勺:勺爲(wèi)舀東西的器具。一勺形容其少。濡軌:沾溼車軸。《詩經(jīng)·邶風(fēng)·匏有苦葉》:”濟(jì)盈不濡軌?!?

[30]三材:《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wèi)輪,斬三材必以其時(shí)?!班嵭ⅲ骸比乃誀?wèi)轂、輻、牙也?!袷垒炗秒s榆,輻以檀,牙以橿也?!按恕比摹凹粗赣?、檀、橿。

[31]日御:神話傳說中爲(wèi)太陽駕車的神,名羲和。

[32]月輪:此句言沉重得像圓圓的月亮。

[33]虛受:空以盛水。載沉:《詩經(jīng)·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楊舟,載沉載浮?!罢Z出此。

[34]能圓:能方能圓,比喻人的適應(yīng)能力。此指水輪的圓周運(yùn)動。獨(dú)運(yùn):獨(dú)自運(yùn)行。

[35]低徊:此指紆迴曲折的流動。

[36]委曲:彎彎曲曲。訓(xùn):順從。此指水順從田地。

[37]負(fù)郭:靠近城郭?!稇?zhàn)國策·齊策六》:”齊負(fù)郭之民,有狐咺者?!?

[38]天津:天河。

[39]臨川:臨河。

[40]漉(lù):使乾涸。

[41]畎(quǎn)澮:田間水溝。《尚書·益稷》:”濬畎澮,距川。“瀦(zhū):水停蓄之處。

[42]磬折:本謂身體彎曲如磬之背,以示恭敬。如《禮記·曲禮下》:”立則磬折垂佩?!按酥杆喿鲌A周運(yùn)動。毖彼:《詩經(jīng)·邶風(fēng)·泉水》:”毖彼泉水,亦流於淇。“毖通泌,泉涌出貌。此謂水。

[43]持盈:本謂保守成業(yè),如《國語·越語下》:”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jié)事?!按酥秆b滿著水。上善:謂水。《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依於:《詩經(jīng)·小雅·魚藻》:”魚在在藻,依於其蒲?!按司浞ㄓ腥缧幔^水之轉(zhuǎn)運(yùn)依賴於水車。

[44]浸稻:《天平御覽》卷八三九引《晉書》:”杜預(yù)修邵信臣遺蹟,激用滍、淯諸水以浸稻田萬餘頃,分疆刊石,使用定分,公私同利,衆(zhòng)庶賴之,號曰杜父舊水道?!啊稌x書·杜預(yù)傳》作”浸原田“。沃壤:肥沃的土地。

[45]安車:古代一種可以坐乘的小車。《史記·申公列傳》:”於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車駟馬迎申公?!坝帧妒酚洝の涞郾炯o(jì)》建元元年:”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魯申公?!爸^以蒲草裹輪,減少車子的震動。此由水輪上沾有蒲草聯(lián)想到蒲輪車。

[46]塍(chéng):田埂。

[47]原隰:低溼之地。

[48]膏雨:滋潤莊稼的及時(shí)雨?!蹲髠鳌は骞拍辍罚骸毙龃髧?,如百穀之仰膏雨焉。“成形仰乎膏雨,指水車屹立於膏雨之中。

[49]甕汲:《莊子·天地》:”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爲(wèi)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爲(wèi)圃者卬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爲(wèi)機(jī),後重前輕,挈水如抽,數(shù)如泆湯,其名爲(wèi)槔?!疇?wèi)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jī)械者必有機(jī)事,有機(jī)事者必有機(jī)心,機(jī)心存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爲(wèi)也。‘“

以農(nóng)業(yè)中使用的生產(chǎn)工具爲(wèi)賦的題材,在唐人律賦中是絕無僅有的。作者讚美了水車造福於人類的功用,表現(xiàn)了陳章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關(guān)心。說”無慚於甕汲“,作者並不主張迴歸原始的耕作方式,是對生產(chǎn)技術(shù)發(fā)展進(jìn)步的肯定。此賦足以證明水車這一不用人力、畜力,只是利用水流的衝擊力進(jìn)行提水灌溉的機(jī)械裝置在唐時(shí)已出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人民傑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能力。從作賦的角度來說,陳章的律賦學(xué)王起,字面講究出處,對仗精工,典則精妙,爲(wèi)晚唐典雅一派的最有成就者。此賦大得李調(diào)元好評,如說:”唐陳章《水輪賦》雲(yún):’雖破浪於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於波面,終夜有聲?!绱诉\(yùn)古,墨痕都化。其中巧構(gòu)形似之言,卻不墮纖靡一派,所以爲(wèi)高手?!埃ā顿x話》卷三)”唐陳章《水輪賦》:’磬折而下隨毖彼,持盈而上善依於?!鷦e而彌復(fù)自然也。其賦中警句亦多……如此運(yùn)古,墨痕都化,乃爲(wèi)巧而不傷雅,凡形似題當(dāng)仿此?!埃ㄍ暇硭模┑瑫r(shí)也說:”陳章《鬥牛間有紫氣賦》雲(yún)……全從字面取巧。鹹通、乾符之間,風(fēng)尚如此,而世運(yùn)亦靡靡日下矣。“(同上卷三)

(尹佔(zhàn)華)

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53章 渥窪馬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8章 夢遠(yuǎn)遊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5章 美人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61章 閔己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8章 靈臺賦(2)第111章 七夕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109章 水輪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69章 寒鬆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62章 別知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18章 靈臺賦(2)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76章 秋雲(yún)似羅賦第25章 美人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96章 登吳嶽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17章 靈臺賦(1)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60章 蒙泉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108章 勾踐進(jìn)西施賦第108章 勾踐進(jìn)西施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88章 越裳獻(xiàn)白雉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50章 夢渴賦第108章 勾踐進(jìn)西施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26章 石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
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53章 渥窪馬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8章 夢遠(yuǎn)遊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5章 美人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77章 觀兵部馬射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26章 石賦並序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61章 閔己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8章 靈臺賦(2)第111章 七夕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109章 水輪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69章 寒鬆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62章 別知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18章 靈臺賦(2)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76章 秋雲(yún)似羅賦第25章 美人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96章 登吳嶽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17章 靈臺賦(1)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60章 蒙泉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108章 勾踐進(jìn)西施賦第108章 勾踐進(jìn)西施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88章 越裳獻(xiàn)白雉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50章 夢渴賦第108章 勾踐進(jìn)西施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26章 石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城区| 三明市| 会理县| 尼玛县| 巴彦县| 宾阳县| 鄂尔多斯市| 吉木乃县| 响水县| 眉山市| 聂荣县| 龙州县| 芒康县| 府谷县| 布尔津县| 柯坪县| 临洮县| 哈巴河县| 都匀市| 钟山县| 正阳县| 荣成市| 曲周县| 普洱| 奎屯市| 封丘县| 肥东县| 延庆县| 苗栗县| 平阴县| 肥乡县| 长沙市| 容城县| 龙山县| 安泽县| 玛曲县| 泰宁县| 三原县| 舒城县| 凭祥市|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