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章 麥秋賦應制

許敬宗

許敬宗(592—672),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陽市西南)人。隋大業中舉秀才,爲淮陽郡司法書佐。江都之難,從李密爲帥府記室。唐高祖武德初爲秦府學士。太宗貞觀中爲著作郎、中書舍人、給事中、太子右庶子、中書侍郎等職,封高陽縣男。高宗朝授禮部尚書,歷鄭州刺史、衛尉卿、太子賓客、侍中,進封郡公,遷中書令,改右相。卒諡繆,後改曰恭。其文集《舊唐書·經籍志下》著錄六十卷,並自編或參編《文館詞林》《東殿新書》《瑤山玉彩》《芳林要覽》等書。新舊《唐書》有傳。《全唐文》卷一五一錄文三十三篇,賦五篇,均爲詠物之作。

許敬宗與唐太宗詩賦唱和甚多。《全唐文》卷四太宗《小池賦序》雲:“許敬宗家有小池,作賦賜之。”同書卷一五一許敬宗有《小池賦應詔》。《麥秋賦》亦爲應制之作。麥秋,即麥收季節,一般在農曆四月。蔡邕《月令章句》雲:“百穀各以其初生爲春,熟爲秋。故麥以孟夏爲秋。”

臣聞五土異宜[1],四氣分序[2]。考宿麥於生類[3],起嚴秋於溽暑[4]。扇漸秀於梅風[5],潤岐苗於穀雨[6]。於是陽翹總暢[7],陰呂潛生[8]。當隆曦之首節[9],韞秋令之初萌[10]。雜蕓黃於綠野[11],參肅殺於朱明[12]。始自天而下降,終因地而期成。疇中氣爽[13],壟際風清。引神飆於綺殿[14],指明月於紈扇[15]。砌積玉兮凝冰[16],庭飛花兮似霰[17]。矯微陽於修景[18],溽寒露於方甸[19]。棟刻桂兮含英,井雕蓮兮發絢[20]。雲標峰而勢詭,氣登商而節變[21]。

若乃葉幄垂秀,條帷泛光。鶯傳枝而嫋娜,蜂散蕊而芬芳。對銀絛而偶穟[22],並金縷而分芒。如炎炎之鑠石[23],若懍懍之懷霜[24]。資高明以納豫[25],順中和以自芳[26]。非甘泉而滌景[27],異寒氣而浮涼。卻冰紈於寶笥[28],屏珍簞於披香[29]。命載筆於蓬渚[30],贊天文於柏樑[31]。幸千齡兮此遇[32],奉萬壽兮稱觴[33]。

(《文苑英華》卷二二,中華書局影印本)

[1]五土:山林、川澤、丘陵、水邊平地、低窪地。《後漢書·明帝紀》永平十三年:“今五土之宜,反其正色。”李賢注:“《周禮》曰: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謂之五土也。”

[2]四氣:四時陰陽變化、溫熱冷寒之氣。

[3]宿(sù)麥:隔年才成熟的麥,即冬小麥。

[4]嚴秋:深秋。此謂麥子成熟。溽暑:盛夏溼熱的氣候。

[5]扇(shān):通“搧”,搖動生風。漸秀:逐漸抽穗揚花。《尚書·禹貢》:“草木漸包。”孔穎達疏引郭璞曰:“漸苞謂長進叢生,言其美也。”梅風:初夏江南氣候溼潤多雨,適當黃梅成熟,俗稱此時爲梅雨季節。故謂初夏之風爲梅風。

[6]岐苗:茂盛的麥苗。穀雨:二十四節氣之一。

[7]陽翹:陽氣旺盛。

[8]陰呂:呂,十二律中之陰律。此謂陰氣漸生,即秋氣潛生。

[9]隆曦:烈日,此謂盛夏。首節:指孟夏。

[10]韞(yùn):涵育。

[11]蕓黃:此指麥子成熟呈黃色。

[12]朱明:夏季。《爾雅·釋天》:“夏爲朱明。”郭璞注:“氣赤而光明。”

[13]疇中:田間。

[14]神飆:神風,靈異的之氣。綺殿:雕畫美麗的殿堂。

[15]紈扇:細絹製成的團扇。

[16]砌:臺階。

[17]霰(xiàn):小冰粒,俗稱雪子。此以形容麥花。

[18]矯(jiǎo):高舉。修景:指夏至後,日影漸長。

[19]溽:溼。方甸:四方整齊的都城郊外田地。

[20]絢(xuàn):燦爛。

[21]商:陰陽五行說,商、秋均屬金,故稱秋爲商。

[22]絛(tāo):本爲絲帶,此指麥葉。穟(suì):同穗。

[23]鑠石:《楚辭·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王逸注:“鑠,銷也。言東方有扶桑之木,十日並在其上,以次更行,其熱酷烈,金石堅剛,皆爲銷釋也。”此言天氣酷熱。

[24]懷霜:喻高潔。此描寫麥粒白淨。

[25]資:依託。高明:高而明亮處。《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納豫:收藏娛樂。

[26]中和:中正平和。此以麥性喻帝德。《荀子·王制》:“中和者,聽之繩也。”

[27]滌景:盪滌潔清。

[28]卻:去掉,了結。冰紈:細潔雪白的絲織品,以色素鮮潔如冰,故稱。笥(sì):盛衣物或飯器的方形器具。

[29]屏(pǐng):隱藏。簞(dān):盛飯用的圓形器。披香:漢代後宮殿名。此指宮內。

[30]蓬渚:蓬島,蓬萊仙島。

[31]贊:讚美。柏樑:臺名。《三輔黃圖》卷五:“柏梁臺,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臺,在長安城中北闕內。《三輔舊事》雲:‘以香柏爲樑也。帝嘗置酒其上,詔羣臣和詩,能七言詩者,乃得上。’太初中臺災。”

[32]千齡:千歲。

[33]萬壽:古人飲酒上壽的祝詞,上下通用。後因常用於殿陛之間,遂爲皇帝的尊稱。稱觴:舉杯祝酒。

此賦將麥熟之“秋”與秋季之“秋”化而爲一,突出麥秋時節“陽翹總暢,陰呂潛生”的氣候特徵,從而讚頌麥子“資高明以納豫,順中和以自芳”的品質。表明應詔意旨。構思巧妙,文辭工穩。李調元評曰:“初唐人麗語尚帶沉鬱古拙之氣,高陽繆公許敬宗《麥秋賦》,如‘扇漸秀於梅風,潤岐苗於穀雨。疇中氣爽,隴際風清。’獨字字貼妥,恬靜近人。”(《賦話》卷一)他還推崇許敬宗《掖庭山賦》“爲應制之極則”,並將許敬宗舉爲“詞章固不足以定人品”之顯例。

(楊曉靄)

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50章 夢渴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68章 賦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56章 出門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2章 青苔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50章 夢渴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70章 瓶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62章 別知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75章 醉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89章 蝨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60章 蒙泉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21章 麗色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56章 出門賦第61章 閔己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70章 瓶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00章 後雪賦第62章 別知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26章 石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68章 賦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68章 賦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
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50章 夢渴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68章 賦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56章 出門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2章 青苔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86章 阿房宮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50章 夢渴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70章 瓶賦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62章 別知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05章 春愁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75章 醉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89章 蝨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60章 蒙泉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21章 麗色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56章 出門賦第61章 閔己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70章 瓶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100章 後雪賦第62章 別知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26章 石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68章 賦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68章 賦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林市| 商南县| 彭水| 北京市| 禹城市| 镇安县| 福建省| 通江县| 寻甸| 新郑市| 乌苏市| 宿州市| 綦江县| 苗栗市| 东辽县| 临沂市| 华安县| 上饶市| 万年县| 鄄城县| 临朐县| 镇平县| 阳朔县| 临清市| 抚远县| 东至县| 江口县| 新宁县| 蕲春县| 德安县| 洪湖市| 湖州市| 庆云县| 清原| 南乐县| 南开区| 贺州市| 繁昌县| 柏乡县| 英吉沙县| 正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