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3章 反舌無聲賦

張仲素

張仲素(769—819),字繪之(或作繢之),符離(今安徽宿縣)人。貞元十四年(798)及進(jìn)士第。復(fù)登博學(xué)宏辭科,入徐州節(jié)度使張愔幕。元和七年(812)爲(wèi)屯田員外郎兼考判官,轉(zhuǎn)禮部員外郎,歷司勳員外郎、禮部郎中、翰林學(xué)士,遷中書舍人,卒。工詩賦。趙璘《因話錄》卷三雲(yún):“李相國程、王僕射起、白少傅居易兄弟、張舍人仲素,爲(wèi)場中詞賦之最。言程式者,宗此五人。”李調(diào)元說:“張繪之以詩鳴於時,律賦中亦可高置一席,此殆兼才?!保ā顿x話》卷三)曾著《賦樞》三卷,已佚?!度莆摹肥掌湮囊痪?,其中律賦十九篇。

此賦載《文苑英華》卷一三八、《全唐文》卷六四四?!抖Y記·月令》仲夏之月“反舌無聲”,孔穎達(dá)疏:“反舌鳥,春始鳴,至五月稍止。其聲數(shù)轉(zhuǎn),故名反舌?!辟x題出此。

彼衆(zhòng)禽兮終歲嚶嚶[1],此反舌兮語默有程[2]。蓋時止而則止,故能鳴而不鳴。青春始分[3],則關(guān)關(guān)而爰語[4];朱夏將半[5],乃寂寂而無聲。有以見天地之候,有以知禽鳥之情。爾乃觀其所來,察其所以,或羣或友,爰飛爰止。啄朱櫻而潛下,嫋綠楊而暗起[6]。先秋而默,恥競響於蜩螗[7];擇木而遊[8],契不言於桃李[9]。於是靜觀其妙,先徵其比:茲百囀[10],誡煩詞於躁人[11];默若三緘[12],象欲訥於君子[13]。徒觀其行藏以時[14],喧靜惟允,其鳴也有節(jié),其默也可準(zhǔn)。初疑管絃之並奏,鏗爾曲終[15];又似環(huán)佩之齊鳴,詘然聲盡[16]。是以理契中寂[17],道符閒澹,陰陽爭而止聲[18],春夏交而知感。哂城烏之夜噪[19],向曙乃啼;嘆野鶴之秋鳴[20],在陰常慘。

原夫生乃依巢,來而作候,靜集林薄[21],閒棲苑囿[22]。飛而無懼,知皇家仁解網(wǎng)羅[23];應(yīng)不愆期[24],答聖君信及鳥獸。懿夫遏其音[25],調(diào)其羽,結(jié)舌何異[26]?消聲可取。鶯能囀,鸞善舞[27],鳳鏘鏘而聲樂[28],雁嗷嗷而音苦[29]。在和鳴而則多[30],於敬授而何補(bǔ)[31]!曷若動適其宜[32],靜得其時。伴玄燕之辭巢[33],秋而倶去;陪黃鳥之遷木[34],春以爲(wèi)期。豈比夫嘻嘻者聞妖於亳社[35],交交者見刺於秦詩[36]。斯則冥契陰騭[37],迥殊品彙[38],標(biāo)羽族以稱奇[39],載月令而爲(wèi)貴[40]。配鳴鳩之拂羽[41],備歲候於三百六旬[42];比鶡鳥之吞聲[43],應(yīng)天時於二十四氣[44]。至矣哉!隨時之智,從宜之義,抑斯禽之謂。

(《文苑英華》卷一三八,中華書局影印本)

[1]嚶嚶:鳥鳴聲?!对娊?jīng)·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2]反舌:鳥名,即百舌鳥。有程:有規(guī)則。

[3]青春:春。《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王逸注:“青,東方春位,其色青也。”

[4]關(guān)關(guān):鳥鳴聲。《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爰:乃?!对娊?jīng)·小雅·斯干》:“爰居爰處,爰笑爰語。”

[5]朱夏:《爾雅·釋天》“夏爲(wèi)朱明”,因稱夏爲(wèi)朱夏。

[6]嫋:繞。

[7]蜩(tiáo)螗(táng):蟬。《詩經(jīng)·大雅·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编嵭{:“蜩,蟬也。螗,蝘也……蟬屬也?!?

[8]擇木:《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

[9]桃李:《史記·李將軍列傳》贊引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0](bì):止息。囀:鳥鳴。

[11]誡,原作“誠”,據(jù)《全唐文》改。躁人:《周易·繫辭下》:“躁人之辭多?!?

[12]三緘:封口三重。劉向《說苑·敬慎》載孔子至周,入太廟,見有金人,三緘其口,背有銘曰:“古之慎言人也?!?

[13]訥(nè):言語遲鈍。《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4]行藏:行止?!墩撜Z·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15]鏗(kēng)爾:象聲詞?!墩撜Z·先進(jìn)》:“鼓瑟希,鏗爾?!?

[16]詘(qū)然:戛然而止?!抖Y記·聘義》:“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编嵭ⅲ骸霸x,絕止貌也。”

[17]中寂:中和而靜默。

[18]陰陽爭:《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敝^日漸長,夜?jié)u短,是謂陰陽爭。

[19]城烏: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被廢,侍妾夜聞烏啼聲,扣齋閣曰:“明日應(yīng)有赦。”因制《烏夜啼》。見吳兢《樂府古題要解》捲上。

[20]野鶴:《周易·中孚》:“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薄对娊?jīng)·小雅》有《鶴鳴》篇。

[21]林?。翰菽緟采?。屈原《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些?!?

[22]苑囿:蓄養(yǎng)禽獸的地方。

[23]網(wǎng)羅:《史記·殷本紀(jì)》載湯出,見捕鳥者張網(wǎng)四面,乃去其三面,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鄙蚣s《漢東流》:“至仁解網(wǎng),窮鳥入懷。”

[24]愆(qiān)期:誤期。

[25]懿:通噫,嘆詞,表讚美。

[26]結(jié)舌:不敢說話?!渡髯印芬菸模骸俺枷麻]口,左右結(jié)舌?!?

[27]鸞善舞:《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孫氏瑞應(yīng)圖》:“鸞鳥赤神之精……喜則鳴舞。”

[28]鏘鏘:鳳鳴聲。《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

[29]嗷嗷:雁鳴聲。《詩經(jīng)·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30]和鳴:鳴聲相應(yīng)。

[31]敬授:《尚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笨装矅鴤鳎骸熬从浱鞎r以授人也?!?

[32]曷:通何。

[33]玄燕:燕子,又叫玄鳥?!蹲髠鳌ふ压吣辍贰靶B氏司分者也”杜預(yù)注:“玄鳥,燕也,以春分來,秋分去?!?

[34]黃鳥:黃鶯。《詩經(jīng)·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嚶本指鳥鳴聲,自唐以來卻以爲(wèi)黃鶯的鳴聲,故有鶯遷之語。

[35]亳社:殷都亳,故曰亳社。《左傳·襄公三十年》:“或叫於宋大廟曰:’嘻嘻出出?!B鳴於亳社。”杜預(yù)注:“嘻嘻,熱也。出出,戒伯姬。”又“如曰嘻嘻”杜預(yù)注:“皆火妖也?!泵鞣揭灾恰锻ㄑ拧め屧b》:“嘻嘻出出,當(dāng)作嘻嘻咄咄,皆是狀鬼神之聲?!?

[36]交交:鳥鳴聲。《詩經(jīng)·秦風(fēng)·黃鳥》:“交交黃鳥,止於棘。”毛傳:“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穆公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

[37]陰騭(yì):《尚書·洪範(fàn)》“惟天陰騭下民”孔安國傳:“騭,定,天不言而默定下民?!?

[38]品?。菏挛锲奉?。

[39]羽族:鳥類。

[40]月令:《禮記》篇名,記述每年十二個月的時令及相關(guān)事物。

[41]鳴鳩:斑鳩。拂羽:振羽?!抖Y記·月令》季春之月:“鳴鳩拂其羽。”

[42]三百六旬:指一年。

[43]鶡(hè)鳥:即鶡雞。《禮記·月令》仲冬之月“鶡旦不鳴”鄭玄注:“鶡旦,求旦之鳥也?!?

[44]二十四氣:二十四節(jié)氣。

本篇是一篇律賦,主要讚美了百舌鳥“行藏以時,喧靜惟允,其鳴也有節(jié),其默也可準(zhǔn)”的特點(diǎn)。並以之喻人事:“茲百囀,誡煩詞於躁人;默若三緘,象欲訥於君子?!比艘矐?yīng)該像百舌鳥一樣,知道話何時能說,何時不能說,能說時就說,不能說時就不說。戰(zhàn)國韓非曾作《說難》,是說遊說人主之不易。本篇之“言”與“默”,當(dāng)是指向皇帝進(jìn)諫,須知進(jìn)諫也是要冒生命危險的,白居易不是就有“曾犯龍鱗容不死”(《月》)之嘆嗎?故此賦也曲折地反映了君主之下臣士自危的心態(tài)。作者引經(jīng)據(jù)典,正如李調(diào)元所說:“唐張仲素《反舌無聲賦》雲(yún):’伴玄燕之辭巢,秋而倶去;陪黃鳥之遷木,春以爲(wèi)期。‘取材於經(jīng),不復(fù)旁雜,中唐人矜慎乃爾?!保ā顿x話》卷三)

(尹佔(zhàn)華)

第76章 秋雲(yún)似羅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1章 麗色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12章 青苔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68章 賦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48章 夢遠(yuǎn)遊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59章 墨池賦第62章 別知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0章 後雪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40章 紙鳶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26章 石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70章 瓶賦第60章 蒙泉賦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49章 茶賦第25章 美人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90章 三怪物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88章 越裳獻(xiàn)白雉賦第89章 蝨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16章 蟾蜍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89章 蝨賦第48章 夢遠(yuǎn)遊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56章 出門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7章 塵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49章 茶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31章 白鸚鵡賦
第76章 秋雲(yún)似羅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21章 麗色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12章 青苔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68章 賦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95章 江南春賦第48章 夢遠(yuǎn)遊賦並序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59章 墨池賦第62章 別知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100章 後雪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40章 紙鳶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26章 石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70章 瓶賦第60章 蒙泉賦第110章 煉石補(bǔ)天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49章 茶賦第25章 美人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jīng)馬嵬賦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90章 三怪物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88章 越裳獻(xiàn)白雉賦第89章 蝨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16章 蟾蜍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89章 蝨賦第48章 夢遠(yuǎn)遊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56章 出門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7章 塵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49章 茶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31章 白鸚鵡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县| 怀安县| 琼海市| 英超| 轮台县| 施甸县| 武平县| 长阳| 英德市| 石河子市| 依兰县| 英吉沙县| 海阳市| 通渭县| 南乐县| 榕江县| 鄂伦春自治旗| 布拖县| 东乡| 大石桥市| 仪陇县| 温宿县| 弥渡县| 宜宾县| 年辖:市辖区| 贡嘎县| 承德县| 铜川市| 昌宁县| 福州市| 汪清县| 玉树县| 新晃| 绥江县| 全椒县| 徐州市| 庆安县| 元氏县| 伊宁市| 南昌县|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