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5章 江南春賦

王棨

陳黯《送王棨序》雲(yún):”黯去歲自褒中還輦下,輔文出新賦相示,其間有《江南春賦》,篇末雲(yún):’今日併爲天下,春無江南兮江北。‘某即賀其登選於時矣。何者?以輔文家於江南,其詞意有是,非前朕耶?今春果擢上第。“(《全唐文》卷七六七)特意提到此賦,正是就此賦的意境而說的。

麗日遲遲[1],江南春兮春已歸,分中元之節(jié)候[2],爲下國之芳菲[3]。煙冪歷以堪悲[4],六朝故地[5];景蔥龍而正媚[6],二月晴暉。誰謂建業(yè)氣偏[7],句吳地僻[8],年來而和煦先遍,寒少而萌芽易坼[9]。誠知青律[10],吹南北以無殊;爭奈洪流[11],亙東西而是隔[12]。當使蘭澤先暖[13],洲早晴[14],薄霧輕籠於鍾阜[15],和風(fēng)微扇於臺城[16]。有地皆秀,無枝不榮。遠客堪迷,朱雀之航頭柳色[17];離人莫聽,烏衣之巷裡鶯聲[18]。於時衡嶽雁過[19],吳宮燕至[20],高低兮梅嶺殘白,邐迤兮楓林列翠[21]。幾多嫩綠,猶開玉樹之庭[22];無限飄紅,競落金蓮之地[23]。別有鷗嶼殘照,漁家晚煙,潮浪渡口,蘆筍沙邊。野葳蕤而繡合[24],山明媚以屏連[25]。蝶影爭飛,昔日吳娃之徑[26];楊花亂撲,當年桃葉之船[27]。物盛一隅,芳連千里,鬥暄妍於兩岸[28],恨風(fēng)霜於積水。冪冪而云低茂苑[29],謝客吟多[30];萋萋而草夾秦淮[31],王孫思起[32]。或有惜嘉節(jié),縱良遊,蘭橈錦纜以盈水,舞袖歌聲而滿樓。誰見其曉色東皋[33],處處農(nóng)人之苦;夕陽南陌[34],家家蠶婦之愁。

悲夫豔逸無窮,歡娛有極,齊東昏醉之而失位[35],陳後主迷之而喪國[36]。今日併爲天下,春無江南兮江北。

(《麟角集》卷一,叢書集成初編據(jù)王祖源天壤閣本排印)

[1]遲遲:和舒的樣子。

[2]中元:農(nóng)曆正月初一爲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合稱三元。中元即時之元,謂四季之始,即春季。見《初學(xué)記》卷四引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及注。

[3]下國:指人間。

[4]冪歷:分佈覆蓋貌。

[5]六朝:三國吳、東晉、宋、齊、樑、陳六個朝代,皆據(jù)江南立國。

[6]蔥龍:即蔥蘢,青翠茂盛貌。

[7]建業(yè):今江蘇南京,六朝的都城。

[8]句(gōu)吳:即吳國。《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

[9]坼:裂開。

[10]青律:即春律,春天的節(jié)氣。

[11]洪流:此指長江。

[12]亙:貫穿。

[13]蘭澤:生長蘭草的沼澤。

[14]洲:生長白的洲渚。

[15]鍾阜:鐘山,又名蔣山,即紫金山,在今南京市東。

[16]臺城:一名苑城,本戰(zhàn)國吳後苑城,晉咸和中作新宮名建康宮,時謂朝廷禁省爲臺,因稱臺城。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側(cè)。

[17]朱雀:朱雀桁,古浮橋,橫跨秦淮河,三國吳時稱南津橋,晉改名朱雀桁。桁,一作航。

[18]烏衣:烏衣巷,地名。三國吳時於此置烏衣營,以兵士服烏衣而名。東晉時王謝諸望族居此。

[19]衡嶽:南嶽衡山。相傳雁南飛不過衡山,故衡陽有回雁峰。

[20]吳宮:《三國志·吳志·孫休傳》永安六年裴松之注:”《吳歷》曰:是歲青龍見於長沙,白燕見於慈胡,赤雀見於豫章。“

[21]邐迤:曲折聯(lián)綿貌。

[22]玉樹:陳後主作《玉樹**》曲,與倖臣等制其歌詞,男女唱和,其音甚哀。見《隋書·音樂志上》。

[23]金蓮:《南史·齊東昏侯紀》:”又鑿金爲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

[24]葳(wēi)蕤(ruì):草木枝葉繁盛。

[25]屏連:像屏障一樣連在一起。

[26]吳娃之徑:吳娃,吳地美女。江蘇吳縣西南有香山,相傳春秋吳王使美人泛舟採香,是溪因名採香徑。洪芻《香譜》卷下引《郡國志》:”吳王闔閭起響屧廊、採香徑。“

[27]桃葉之船:晉王獻之愛妾名桃葉。南朝陳時,江南盛傳王獻之詞:”桃葉復(fù)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見《隋書·五行志上》。

[28]暄妍:天氣晴和,景物鮮媚。

[29]冪冪:濃厚的樣子。茂苑:花木茂盛的苑囿。左思《吳都賦》:”帶朝夕之浚池,佩長洲之茂苑。“

[30]謝客: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小字客兒。謝莊《自潯陽至都集道里名爲詩》:”崇館非陳宇,茂苑豈舊林。“由上句觀之,此”謝客“當謂謝莊。

[31]萋萋:草茂盛貌。秦淮:秦淮河,發(fā)源於江蘇溧水縣東北,西流經(jīng)南京入長江。相傳秦時所開,鑿鐘山以疏淮水,故名。

[32]王孫:《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33]東皋:《文選》潘岳《秋興賦》:”耕東皋之沃壤兮,輸黍稷之餘稅。“李善注:”水田曰皋,東者取其春意。“

[34]南陌:城南的道路。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

[35]齊東昏:南朝齊東昏侯蕭寶卷,其在位時爲樑所滅。

[36]陳後主:南朝陳後主陳叔寶,爲隋所滅。

此篇賦江南春,不僅視野開闊,且不侷限於自然景色。杜牧《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王棨此賦與杜牧詩有異曲同工之妙。賦將歷史與現(xiàn)實交融在一起,既是描寫現(xiàn)實,又是懷古,不僅批判了”豔逸無極“而至亡國的昏君,又表現(xiàn)了對人民疾苦的關(guān)心。最後歸結(jié)爲天下皆春之意,更使此賦的境界不同一般。此賦文辭工麗,如”煙冪歷以堪悲,六朝故地;景蔥龍而正媚,二月晴暉“;”遠客堪迷,朱雀之航頭柳色;離人莫聽,烏衣之巷裡鶯聲“;”幾多嫩綠,猶開玉樹之庭;無限飄紅,競落金蓮之地“,對仗精當,音律諧和,李調(diào)元《賦話》卷二稱其”流麗悲倩,而句法處處變化,此爲律賦正楷。“又說:”輔文則錦心繡口,豐韻嫣然,更有漸進自然之妙。“此賦尤爲突出。

(尹佔華)

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24章 雲(yún)中古城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34章 劍閣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24章 雲(yún)中古城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59章 墨池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69章 寒鬆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16章 蟾蜍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111章 七夕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49章 茶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26章 石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60章 蒙泉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62章 別知賦第50章 夢渴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68章 賦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69章 寒鬆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76章 秋雲(yún)似羅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56章 出門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0章 紙鳶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
第95章 江南春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66章 由鹿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24章 雲(yún)中古城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34章 劍閣賦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24章 雲(yún)中古城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59章 墨池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20章 登長城賦(2)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69章 寒鬆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16章 蟾蜍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111章 七夕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49章 茶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26章 石賦並序第34章 劍閣賦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60章 蒙泉賦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62章 別知賦第50章 夢渴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68章 賦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69章 寒鬆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9章 麥秋賦應(yīng)制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76章 秋雲(yún)似羅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56章 出門賦第111章 七夕賦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40章 紙鳶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庆县| 武乡县| 临漳县| 西乌| 瑞安市| 台南县| 怀宁县| 海南省| 天祝| 嵊泗县| 南阳市| 蒙自县| 保山市| 柞水县| 明光市| 虹口区| 太仓市| 克什克腾旗| 江城| 秀山| 延寿县| 沙雅县| 澄城县| 礼泉县| 天全县| 中超| 山东| 黄陵县| 夹江县| 玉林市| 武义县| 峨边| 平邑县| 西丰县| 高清| 建德市| 富源县| 吴江市| 锦屏县| 霸州市|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