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5章 三年之期已到!(求追讀)

第115章

三年之期已到!(求追讀) 封疆大吏,治政一方,自古不易。

究其而言,卻是權責合一。

既是有權,便得擔責。

封疆大吏,掌一路之職權,擔著千萬百姓生計,一言即是政策。

既是政策,就有可能產生難以想象的影響。

如此,自是壓力不小。

若是封疆大吏的執政水平太差,甚至可能都不清楚該怎麼著手,方可上報君王,讓君王認可,下安黎民,讓百姓稱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法。

於江昭而言,無非官清政簡,賞罰分明。

無它,他手底下不缺能人。

不少人,更是歷史名臣。

章衡、章惇、曾布、蘇轍,都是宰相之才。

蘇軾、沈括、薛向等人,不說宰相之才,起碼也有治政一方的潛力。

顧廷燁、王韶,皆是帥才。

種諤亦是名將之姿。

既是不缺人才,官清政簡,維持好良好的政治生態,讓手下人不內耗政鬥,自然就能政通人和。

說到底,入仕之人,誰還沒點造福百姓的志向。

一般來說,爲官一方都得治政、政鬥兩手抓。

要是政治生態不好,那就讓人不得不著重於政鬥,從而消耗大量的精力鬥爭,讓人無心治政。

而今,江昭執政,手底下都是故吏、朋黨。

頂頭上司維持良好的政治生態,賞罰分明,周遭幾乎都是朋黨。

熙河路又是新建的一路,沒有太多亂七八糟的地方關係。

如此一來,沒有了無端的政鬥,無須憑空消耗太多精力,自可讓人盡力治政,造福百姓,拓寬前程。

自嘉佑八年,熙河一路,上下一心,勵精圖治,可謂政通人和。

逝水流年,烏飛兔走。

兩年半,眨眼而過。

治平二年,臘月末。

寒梅映雪,霧淞綴枝。

江昭一襲貂裘披掛,踩雪走動。

“大哥哥,你散學啦?”

“嗯。”

輕輕的腳步聲響起,越來越重,越來越近。

“父親。”

“父親。”

一大一小,兩個錦袍小孩。

大的一位七歲左右,小的一位三歲左右。

其後,兩位丫鬟相距十步左右,恭謹行禮。

“巳時初(九點),就已散學?”

江昭回首,走上前撫了撫兩個小孩的頭,平和的問了一句。

“散館了。”江懷瑾解釋道。

學堂散館,也即放假。

七歲的江懷瑾,已然啓了蒙,漸漸讀書習文。

熙州爲一路治所,經過幾年治政,已然繁榮不少,不乏一些出名的私塾。

經江昭安排,江懷瑾入了附近的一處私塾學文。

私塾先生是一位老年舉子,一生就想著入仕。

幾十年的積累,學文自是不差。

“該學就學,該玩就玩。既是散館,那就放心玩吧。”江昭溫和道。

長子懷瑾,天資相比起他要差上不少。

不過,讀書基因還是不淺。

七歲,已然識得千字,默誦近百詩文。

好好教導,讀書科考,入仕爲官,不是什麼難題。

“嗯。”七歲的江懷瑾認真的點頭。

“珩兒,字都學得怎麼樣?”江昭望向次子。

次子江珩,是淑蘭生的孩子。

如今,尚且是啓蒙階段。

“識得——”江珩掰了掰指頭,不確定的回道:“幾十個了吧。”

江昭和煦一笑,摸了摸次子的頭。

“外面冷,都去烤火吧。”江昭擺了擺手。

兩個小孩齊齊行了一禮,相繼往內院走去。

“二弟,走,去找三弟。”

“好。”

兩個小孩,淡淡的交談聲,讓江昭不免注目過去。

而今,他也是有三個孩子的人了啊! 三子江珣,年僅一歲半,爲妻子華蘭所生。

江昭一嘆,負手向著衙署走去。

老了!

他都快二十七了! 過個幾年,甚至都能自稱“老夫”了。

安撫司,安撫副使廳。

主位,江昭手持硃筆,默默批示。

不斷的有人入內,經勾當公事張載與書童禾生引導,分列左右落座。

過了約莫一炷香,江昭擡頭,掃視了一眼。

章衡、章惇、蘇軾、蘇轍、曾布、韓嘉彥、薛向、沈括、顧廷燁、王韶. 自左而右,司衙主官、州郡主官、學道官員、掌兵團練,文武合六十餘位官員,一一齊聚。

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六品以上的官員。

除了州通判、司衙通判這些“位低權高”的官員以外,絕大部分官員都是紅袍披身。

畢竟,一州之地,單是知州、同知、州團練三人,就都是五品紅袍。

地方上,紅袍官員偏少,但也沒有想象中的一樣稀少。

熙河路合八州之地,單是州郡五品以上的主官,便有二十四人。

此外,一路四大司衙的官員,也不乏五品以上者。

人已來齊,江昭手中硃筆輕輕撘在硯臺上,正色向下望去。

歷來,宦海都有“歲課”這一慣例,區別就在於說法不一樣。

所謂歲課,也即“年度總結”,州縣官員彙報任期內的賦稅徵收、戶口增減、刑獄事宜,彙報內容將成爲政績考覈的重要依據。

優者,往往有擢升的機會。

劣者,則是有可能受到彈劾,罷官、貶官。

一般來說,歲課僅是州縣一級舉行。

州縣舉行了歲課,內容上報一路司衙,司衙查實無誤,上報三司六部。

不過,也有例外。

涉及政績大考,官員大幅度的簡拔事宜,就可能舉辦路一級的歲課。

三年一度的政績大考,大幅度的涉及州縣主官的調整,自然得舉行路一級的歲課。

自江昭入熙河爲官,已然三年。

過幾個月,春闈大試一畢,就是三年一度的政績大考。

此次匯聚,便是涉及官員的簡拔事宜。

“汴京傳來了些消息。”

江昭身子往後微仰,平和道:“官家欽點,要本官入京爲官。屆時,要是不出意外,應該是吏部右侍郎張方平調任熙河路安撫使,本官轉任吏部右侍郎。”

此言一出,幾十位官員齊齊一震。

“恭賀大人,升擢吏部。”

不知是誰喊了一句。

一句話,猛地引動了氣氛。

“恭賀大人,升擢吏部!”

“恭賀大人,升擢吏部!”

“恭賀大人,升擢吏部!”

恭賀之聲,不絕於耳。

江昭壓了壓手。

一剎那,寂靜無聲! “無非承蒙聖上隆恩爾!”

話音謙遜,絲毫擋不住底下人的興奮。

這可是吏部右侍郎!

吏部,主張人事,一向是六部之首,吏部尚書更是有“吏部天官”之稱。

吏部右侍郎,爲吏部三把手,手中權力可不是一般的高。

此次,江昭遷吏部右侍郎,妥妥的高升。

一般來說,爲官一旦到了“封疆大吏”這一級,就不存在所謂的“京官比地方官高貴”這一說法。

即便如此,江昭也是毋庸置疑的高升。

畢竟,此前他是從三品的安撫副使、宣撫使,吏部右侍郎則是正三品。

於熙河路官員而言,曾經的上司任職吏部,註定了底下人的仕途要通暢不少。

小閣老任職吏部,一旦望見曾經的故吏之名,但凡政績不差,硃筆一劃,就是擢升!

熙河路官員,近乎九成都是江昭的故吏,自然爲之興奮不已。

(本章完)

第43章 秒了!(4k)第204章 熙豐議和!(4k)第216章 帝后失和,廢后前兆!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14章 定親!第14章 定親!第154章 王老太師的門生故吏!第229章 報紙,巡查,入京!有點卡文,以及關於月票加更問題第141章 五品入局,以低伐高!有沒有先例呢?第100章 皇莊事畢!第176章 遼與西夏的反應!第61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第45章 審案(4k)第191章 呂公著的謀劃!(4k)第177章 恩科及封賞!第171章 爾等,還敢說不是迫害太皇太后?第198章 熙河大捷!(4k)第26章 金殿傳臚,爲天下進士之首第227章 這官,當多大才算大啊?(加更2)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4k二合一)有點卡文,以及關於月票加更問題第37章 第一次上朝!(4k)第218章 廢后之舉,齊衡的質問!第201章 一門兩閣老!第54章 或許可以發一發皇帝財?第138章 淮南水患!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85章 出兵!第149章 偶感風寒or落水!第43章 秒了!(4k)第103章 君王問策!第178章 恩科!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158章 蘇洵病逝!第38章 兗王與邕王第141章 五品入局,以低伐高!有沒有先例呢?第45章 審案(4k)第82章 上《平戎策》第105章 宗室反應!第156章 侍疾,斷藥!第24章 東華門外唱名!(4k)第196章 進軍樂州!(月票加更1)第134章 侯爺,該喝藥了!第43章 秒了!(4k)第78章 誰贏,他們幫誰!第136章 爲皇子授課?(4k)第228章 天下震動!第197章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4k)第76章 大人叫爾等都落座,沒聽見嗎?第44章 臣是嘉佑二年的進士!(今天更了7k,求點票票)第129章 馬球會將舉行,衆生相!第85章 出兵!第110章 議和!(3k)第209章 文淵閣大學士!(4k)第129章 馬球會將舉行,衆生相!第54章 或許可以發一發皇帝財?第60章 上奏疏!第212章 衆生相!祖墳冒青煙了!(4k)第85章 出兵!第42章 萬衆矚目!(5k)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第169章 君臣敘話!第174章 世宗大餅!第87章 拓疆兩千裡!第146章 顧二入京,墨蘭行動!第110章 議和!(3k)第8章 遊歷觀政!第38章 兗王與邕王第76章 大人叫爾等都落座,沒聽見嗎?第2章 韓門立雪20第229章 報紙,巡查,入京!第72章 一門兩榜眼!(3k)第102章 宴畢,吐蕃王崩!第64章 爲官不足一年,官居正五品!(二合一)第34章 敬茶!第195章 皇帝輟朝!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第73章 皇帝的擔憂!第32章 盛華蘭的嫁妝!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99章 皇莊欠條!第4章 聖人的書,若是辦事,則百無一用!第113章 書院籌備,劃進士之名!(3k)第137章 傳道授課!第212章 衆生相!祖墳冒青煙了!(4k)第222章 搬出太廟!第20章 策論第一!第149章 偶感風寒or落水!第114章 宗室評價!第104章 讓我考察好聖孫?第185章 新帝一箭四雕!第224章 火燒欽差,代帝巡天,便宜行事!楊武案引起的連鎖反應!第67章 爭端!第80章 舉報信!第149章 偶感風寒or落水!第231章 皇子薨,皇宮有問題!第219章 各方反應!王老太太:看我縱橫謀劃!第200章 江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182章 西夏出兵,暗流涌動!
第43章 秒了!(4k)第204章 熙豐議和!(4k)第216章 帝后失和,廢后前兆!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14章 定親!第14章 定親!第154章 王老太師的門生故吏!第229章 報紙,巡查,入京!有點卡文,以及關於月票加更問題第141章 五品入局,以低伐高!有沒有先例呢?第100章 皇莊事畢!第176章 遼與西夏的反應!第61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第45章 審案(4k)第191章 呂公著的謀劃!(4k)第177章 恩科及封賞!第171章 爾等,還敢說不是迫害太皇太后?第198章 熙河大捷!(4k)第26章 金殿傳臚,爲天下進士之首第227章 這官,當多大才算大啊?(加更2)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4k二合一)有點卡文,以及關於月票加更問題第37章 第一次上朝!(4k)第218章 廢后之舉,齊衡的質問!第201章 一門兩閣老!第54章 或許可以發一發皇帝財?第138章 淮南水患!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85章 出兵!第149章 偶感風寒or落水!第43章 秒了!(4k)第103章 君王問策!第178章 恩科!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158章 蘇洵病逝!第38章 兗王與邕王第141章 五品入局,以低伐高!有沒有先例呢?第45章 審案(4k)第82章 上《平戎策》第105章 宗室反應!第156章 侍疾,斷藥!第24章 東華門外唱名!(4k)第196章 進軍樂州!(月票加更1)第134章 侯爺,該喝藥了!第43章 秒了!(4k)第78章 誰贏,他們幫誰!第136章 爲皇子授課?(4k)第228章 天下震動!第197章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4k)第76章 大人叫爾等都落座,沒聽見嗎?第44章 臣是嘉佑二年的進士!(今天更了7k,求點票票)第129章 馬球會將舉行,衆生相!第85章 出兵!第110章 議和!(3k)第209章 文淵閣大學士!(4k)第129章 馬球會將舉行,衆生相!第54章 或許可以發一發皇帝財?第60章 上奏疏!第212章 衆生相!祖墳冒青煙了!(4k)第85章 出兵!第42章 萬衆矚目!(5k)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第169章 君臣敘話!第174章 世宗大餅!第87章 拓疆兩千裡!第146章 顧二入京,墨蘭行動!第110章 議和!(3k)第8章 遊歷觀政!第38章 兗王與邕王第76章 大人叫爾等都落座,沒聽見嗎?第2章 韓門立雪20第229章 報紙,巡查,入京!第72章 一門兩榜眼!(3k)第102章 宴畢,吐蕃王崩!第64章 爲官不足一年,官居正五品!(二合一)第34章 敬茶!第195章 皇帝輟朝!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第73章 皇帝的擔憂!第32章 盛華蘭的嫁妝!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99章 皇莊欠條!第4章 聖人的書,若是辦事,則百無一用!第113章 書院籌備,劃進士之名!(3k)第137章 傳道授課!第212章 衆生相!祖墳冒青煙了!(4k)第222章 搬出太廟!第20章 策論第一!第149章 偶感風寒or落水!第114章 宗室評價!第104章 讓我考察好聖孫?第185章 新帝一箭四雕!第224章 火燒欽差,代帝巡天,便宜行事!楊武案引起的連鎖反應!第67章 爭端!第80章 舉報信!第149章 偶感風寒or落水!第231章 皇子薨,皇宮有問題!第219章 各方反應!王老太太:看我縱橫謀劃!第200章 江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182章 西夏出兵,暗流涌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江县| 锡林郭勒盟| 达州市| 贡觉县| 马边| 青岛市| 仲巴县| 佛学| 南陵县| 博爱县| 南充市| 丁青县| 茂名市| 南雄市| 东莞市| 永顺县| 海口市| 兴国县| 临清市| 济宁市| 伊金霍洛旗| 大邑县| 江北区| 天柱县| 福州市| 和林格尔县| 高清| 衢州市| 荃湾区| 金坛市| 聂拉木县| 桂林市| 淳安县| 祥云县| 洛宁县| 工布江达县| 汶上县| 板桥市| 汤原县| 天门市|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