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議和!(3k)
安撫司,正廳。
正廳,一向有別於安撫使廳與安撫副使廳,通常是建設於衙署中軸線上,爲處理政務、接待賓客的核心場所。
其內,佈局莊重,懸掛熙河七州堪輿圖、名人字畫,設有屏風、茶案,簡潔大氣。
幾十位著甲精銳士卒,手持長槍,肅然而立。
主位,江昭一襲紫袍玉帶,端著一盞清茶,面色平和,不知喜怒。
自主位以下,左列章衡、韓嘉彥、王韶、顧廷燁、種諤等人肅然列席,右方則是以仁多保忠爲首的吐蕃官員,面色嚴肅。
除了十幾位入座的官員以外,尚有幾十位沒資格落座的官員,或是六七品,或是吐蕃小將。
茶盞輕放,江昭向下望去,打破沉寂:“近來,吐蕃小型部落,不乏驚擾大周邊疆者。不知董氈贊普,卻是何意?”
“宣撫使有所不知。”仁多保忠連忙答道:“我王受先王囑託,受封贊普。然,以木徵爲首的宵小之輩,存心挑釁我王威嚴。一些小型部落,有樣學樣,實在是不受約束。”
這種事情,兩方都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
而今,董氈部落處境不優,仁多保忠也唯有低聲下氣的解釋。
“董氈贊普威望不足,難以服衆,江某甚是理解。”
說著,江昭一嘆:“其實,大周以往並未有拓土熙河七州的野心。怎料,吐蕃部落常常入侵熙州,官家就讓本官來了邊疆。可謂時也,命也。”
仁多保忠面色微變。
熙河七州,也即河湟之地。
此地可不是一般的肥沃。
失去熙河七州,於吐蕃而言,無疑是大損元氣。
可惜,疆域已經失去,勝利者不管說什麼,失敗者也唯有受著。
“木徵已於青唐屯兵,意欲湟州、廓州、西寧州三州,從而一統吐蕃。”江昭面色微沉,叱道:“此舉,無疑是大逆不道。”
“此次,特意召使者入熙河一敘,卻是想知道董氈贊普的意思。”
江昭平和說道:“說到底,無論是木徵贏,亦或是董氈贊普贏,都是吐蕃內部的事情。
不過,大周忍受吐蕃侵擾近百年,猛地拓土七州,士氣正旺。要想約束好底下人,不繼續開疆拓土,也唯有董氈贊普出錢安撫一二。”
言下之意,自是要些好處。
“宣撫使未免言過其實。”仁多保忠冷哼一聲,他低聲下氣,爲的是更好的談條件,而非讓人得寸進尺。
他反駁道:“熙河七州,爲新拓疆土,須得一定的時日修養。若是我王不敵木徵,也唯有冒死東進。甚至,要是木徵一統吐蕃,聯合西夏東進,熙河七州的士卒,未必就守得住到手的疆土。須知,熙河七州,有兩州都是西夏的疆土。”
江昭淡淡的瞥了一眼。
仁多保忠所言,的確是實話。
以董氈的兵力,一旦聯合西夏入侵大周,肯定得被西夏黑吃黑。
這也是董氈沒有找尋西夏的緣故。
可要是木徵一統吐蕃,近十萬兵力,還真就未必怕了西夏。
如此,自然是可以聯合。
吐蕃十萬,西夏來個一二十萬,熙河七州還真就不一定守得住。
“使者言之有理。”江昭一笑,贊同道。
“如此,董氈贊普擔心大周西進,大周擔心董氈贊普東進,都有和平訴求。本官爲官家欽定的宣撫使,可決意一切邊疆事務。就是不知董氈贊普,有意和談否?”
從一開始,江昭要的就是兩方議和,從而發展熙河路,穩固疆域。
所謂的要好處,要到了自然最好,要不到也無可厚非。
仁多保忠面色一鬆:“贊普也有此意。”
“董氈贊普,爲人向來誠信,本官早有耳聞。”江昭讚譽了一句。
話音一轉:“不過,議和一事,終究是涉及兩國交集,不能以本官一己之見爲準。不知董氈贊普,誠意如何?”
既然議和目標一致,接下來就是爲議和增添籌碼。
仁多保忠早有準備,出聲道:“宣撫使且說一說條件吧。”
作爲董氈的心腹,他知道首領的底線。
江昭開價,他適當還價就行。
“茶馬互市,利於兩國。本官意欲特設“榷場”,促進邊疆貿易,允許吐蕃部落以馬匹、皮毛換取茶葉、食鹽、瓷器等物。不過,禁制吐蕃與西夏、遼國交易。”
馬匹,絕對是大周軍隊的弱勢點。
大周盤踞南方,根本沒什麼好的馬種。
吐蕃馬匹上佳,以茶葉、食鹽、瓷器等小有價值,但又不影響國力的東西置換馬匹,換到一匹就賺一匹。
一旦吐蕃開放政策,定然不乏賣馬匹的商人。
至於吐蕃商人會不會覺得這是賣國、削減國力,從而不做生意? 商人要是有良心,就富裕不了! “可以。”仁多保忠應聲答應。
吐蕃部落,的確是需要茶葉、食鹽、瓷器。
以往,也有類似的交易、走私。
這一次的要求嚴厲了一點,增添了不準向西夏、遼國販賣戰馬。
“若是吐蕃小型部落歸順大周,董氈贊普不得阻攔。”江昭又說道。
“可以。”仁多保忠點了點頭。
吐蕃本就是部落制度,時常分裂,這一點對於大周和西夏這樣的國度而言,可能難以接受,但對於吐蕃而言,還在容許範圍。
“要允許大周在邊境修建堡壘,黃河、洮河沿岸交於大周軍隊鎮守。”江昭緩緩說道。
仁多保忠一驚,一下子反應強烈起來:“不可能!”
吐蕃與西夏,若是要交流,定然得經過黃河、洮河。
此舉,一旦應下,吐蕃卻是再也沒有了西夏聯合的機會。
沿著黃河、洮河,都不需要駐守太多軍隊,兩三千就行。
兩三千軍隊駐守,就可確保沒有人通過黃河、洮河與西夏交流。
“那就待定。”江昭淡淡一笑。
說著,江昭望了過去。
仁多保忠心頭一振,連忙說出要求:“茶馬互市,必須得允許置換鐵器。”
“不可能。”江昭擺擺手,直接拒絕。
大週一向限制鐵器、農具、鹽等戰略物資流進吐蕃,若非是爲了換取戰馬,茶馬互市甚至都不可能有鹽。
仁多保忠面色一滯。
這還只是第一個條件呢!
他沉住氣,說道:“須得讓皇帝迎娶吐蕃貴女爲妃,以作聯姻之用。或者,大周嫁公主。”
“不可能。”江昭罷了罷手,又一次拒絕。
老皇帝已經年邁,肯定不會迎娶吐蕃女子。
嫁公主,那就更是不可能。
大周開疆拓土,可是“勝利國”。
連續兩個條件都遭到拒絕,仁多保忠有些沉不住氣:“我王已然釋放誠意,但卻沒有看到宣撫使的誠意!”
此言,不乏“待價而沽”的意思。
要是再不答應,那就談不攏。
江昭沉吟了一會兒,緩緩點頭“有道理。”
或許是想起了什麼,他面露痛惜之色:“熙河七州,駐有十萬大軍,要是算是俞龍珂部落,便是二十萬軍隊。”
“這樣的軍隊數量,想來就是讓董氈贊普心有不安的來源。”
說著,江昭遲疑的望了下去。
仁多保忠心神一震。
莫非?
“宣撫使可削減鎮守熙河七州的軍隊?”仁多保忠急切的問道。
要是真能減少鎮守熙河七州的軍隊,哪怕就只有這一個條件,那也還有的談。
“這樣吧。”江昭一嘆:“俞龍珂部落的十萬士卒,可行屯田之策,不再常規駐守,如何?”
仁多保忠長呼一口氣。
這可太給力了!
行屯田之策,哪怕要召集起來,也須得一定的時間。
士卒歸田,常規駐守軍隊減少,這就是誠意! “大周軍隊呢?”仁多保忠有意討價還價。
“若是允許大周在邊境修建堡壘,黃河、洮河沿岸交於大周軍隊鎮守——”在仁多保忠期待的目光下,江昭緩緩說道:“江某承諾,可裁減士卒兩萬人!”
“宣撫使此言爲真?”仁多保忠心頭大震。
一招屯田,一招裁軍。
要是真的能施行下去,熙河路常規鎮守的邊軍就只有六七萬。
這個數目,肯定有三四萬得防備西夏。
餘下的三四萬,分佈八個州郡,力量已經相當分散。
這樣數目的士卒,無疑讓人心安。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江昭淡淡道。
本來,他就有屯田政策與裁軍政策要施行,從而一定程度實現軍隊糧草的補給。
要是真的憑此達成議和,那就堪比空手套白狼。
穩賺不賠!
“好,那就允許大周在邊境修建堡壘,並交出黃河、洮河沿岸。”仁多保忠果斷做出決定。
二十萬軍隊,一下子就剩下六七萬常駐。
這可太有誠意了! 江昭嘴角微揚,爽朗一笑,起身招手道:“來人啊,編寫誓書,設下酒宴,本官要與仁多保忠將軍暢飲。”
wωw★ ttkan★ CΟ 議和,談成! 一時間,大周文官與吐蕃使者,其樂融融。
我嘞個豆啊!最後三天,愣是漲了一千多票,這下子得加更四張了。
不行,我要振作起來,還老爺們的恩情。
我屯屯稿子吧,儘量過了端午就放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