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1章 佈政一方!

第111章

佈政一方! 熙州議和,使者西歸。

此舉,意味著兩國達成有效共識,結爲盟友,互不侵犯。

當然,這樣的盟約究竟能持續多久,誰也不敢斷定。

不過,任何一段盟約都有所謂的“蜜月期”,起碼三五年以內,盟約絕對有效。

議和不足一旬,一道聖旨傳遍天下。

【皇帝敕曰: 朕紹膺駿命,恢拓西疆。今熙河七州新附,吐蕃求和,膏壤沃野千里,實王化未敷之域。念邊氓待哺,賢才闕如,特頒恩詔,廣納俊彥,以固邊圉而興文教。

一、科舉專額以勵英才。

自嘉佑八年始,熙河路特設恩科進士二十名,別立“隴右榜”。凡本路舉子,無論中原、西域與否,入邊籍者皆許投牒應試。其文優者,前三授進士出身,餘下賜同進士出身,可參與庶吉士考試,授予官職,兼領屯田、茶馬實務。

二、授田減賦以安黎庶。

凡遷熙河者,無論讀書與否,授永業田,丁男給水澆地二十畝,桑地五畝,新墾之地首歲免糴。

三、女子入邊爲妻。

凡女子入邊,與人爲妻,授田十畝,新墾之地首歲免糴。

特令,凡州郡子民,有意入邊者,州郡官員應妥善安排,列入官員考績。

敕命到日,仰州縣官勤宣德意,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嘉祐八年七月壬午,牒至奉行!】

聖旨詔令,傳遍天下。

單列春闈名額、授田減賦,百姓入邊,乃至於將百姓入邊列入官員考績。

這些政策,無一例外,都是爲了鼓勵百姓入邊疆生活。

既是聖詔,也就意味著除了熙河路以外的兩京一十三路,都得爲之讓路。

一時間,天下震動。

福建路,仙遊縣。

“邊疆嗎?”

少年手持摺扇,望著官府張貼的告示,沉吟起來。

以他的家世,不缺良田。

以他的才學,不必投機取巧,謀求進士出身。

不過,邊疆之事,的確是讓人頗有興致。

少年遊學的事蹟,自淮左江郎始,便有不少人效仿。

而今,他已十六,且考上了秀才。

要是出去遊歷一二,積累見識,說不得有利於策問文章的撰寫。

“元長,發什麼愣呢?”一位相伴的書生拍了拍少年,笑問道。

少年蔡京緩緩搖頭。

遊學一事,究竟能否行得通,還得請示父母。

說到底,他才十六歲。

江南東路,金山寺。

“噠!”

“噠!”

一剃頭僧人,三十左右,眉目清秀,風骨爽拔,閉目口誦真經,敲擊木魚。

就在他身邊,還有一位五十來歲的老僧,輕輕敲擊木魚。

兩者心神沉靜,敲擊聲近乎合二爲一。

半響,僧人起身一嘆。

“阿彌陀佛,小僧心已生亂。”

佛印了元向著住持一禮:“聖詔傳遍天下,著有識之人入邊生活。江南是佛,邊疆也是佛。邊疆之地,失去已有兩百餘年,望住持應允貧僧出寺遊歷,一觀邊疆風采。”

住持不解:“佛印,你向來有佛性,爲何心中生亂,出家之人,不能放下俗世之事?”

“亂即不亂,不亂而亂。”佛印辯道:“寺廟是俗世,邊疆也是俗世。寺廟非俗世,邊疆也非俗世。”

一句話,要是心存修行,寺廟可以修行,邊疆也可以修行。

住持一嘆。

佛印此人,自幼學習儒家經典,三歲能誦論語,五歲誦詩三千首,長而精通五經,素有神童之名,論辯經水平,幾乎是獨一檔。

其師門繁雜,竹林寺、廬山、雲門、究空寺,都有他的老師。

論起輩分,可是一等一的高。

論起傳承,三十餘歲的佛印已然收了不少弟子,儼然有了宗師風範。

佛印要走,他卻是難以留住。

“也罷,且去吧。”

住持應聲,繼續敲擊木魚。

“噠!”

“噠!”

淮南東路,揚州。

“父親,孩兒有意遊學。”少年秦觀,舉止儒雅,果決道。

就在他對面,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壯漢面色微沉,撫須怒叱道:“爾年僅十四,應以讀書爲重,遊什麼學?”

“孩兒性喜詩詞,還從未見過邊疆奇景。以往作的邊疆詩詞,都是靠心中幻想。而今,好不容易有了機會一觀邊疆草木,要是不斷了念想,斷然是難以科考有成。”秦觀堅決道。

“邊疆易亂,實在是太過危險。”壯漢勸道。

言下之意,自是不準。

“吐蕃求和,簽訂了國書,邊疆戰事已止,何來危險一說?”秦觀堅持道。

“你——”

“逆子!”

江南東路,洪州。

少年黃庭堅,手持邊疆堪輿圖,目光微動。

或許,可以試著遊歷邊疆。

十八歲的他,已然考上了舉子。

邊疆科考要輕鬆不少。

要是藉機遊歷,甚至考上進士功名,自然是一箭雙鵰。

一道天子詔令,引得文人墨客躁動不已。

說到底,絕大多數文人,都沒去過邊疆。

而今,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吐蕃求和的時政。

這可是難得的機會。

流失二百餘年的故土收復,誰不想觀望一二,作一作詩詞? 文人墨客,州郡子民,連綿不斷,北上熙河。

人才源源不斷的來,江昭正式佈局治政。

樂州、蘭州、河州、迭州,毗鄰吐蕃,皆是特設“榷場”,實行茶馬互市、榷茶法,主張以茶易馬,促進邊貿,囤積良駒。

甚至,爲了更好的管理執行,江昭特設茶馬司與市易司,歸屬於提舉常平司管理,主官皆是正六品官職,以示重視。

經與吐蕃協商,十餘萬俞龍珂部落士卒行屯田之策,歸於鄉野,開荒犁地,種地耕田。

熙河七州,疆域兩千裡,以往皆是吐蕃人盤踞,鮮少有耕種者。

如今,新拓疆域,自是不缺田地。

屯田士卒,人人三四十畝田地起步,無任何苛捐雜稅,僅是糧食五稅一爲軍費即可。

此外,江昭依照盟約,裁撤邊軍兩萬人,放甲歸田,也是以五稅一爲軍費。

士卒歸田,自然得有妻兒老小。

陰陽結合,人倫大道,無疑是維持社會安定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官府鼓勵歸田士卒與吐蕃女子結爲夫妻。

凡是與異族女子結爲夫妻者,賞賜十田畝。

另一方面,除了熙河路以外的兩京一十三路的官府都積極宣揚,鼓勵一些生活困苦的漢人女子入邊疆與人爲妻。

說到底,邊疆士卒人均三四十畝田地,已然是有田之人。

一般來說,五六畝田地種植的糧食,就可養活一人。

三四十畝田地,足以輕鬆養活妻兒老小。

相比起佃戶,邊疆有田的士卒,絕對是要優渥不少。

也因此,不斷有漢人女子入邊,與人爲妻。

同時,爲穩固邊疆,幾萬邊軍齊齊於邊疆修建堡壘,形成堡壘-士卒-城池,三位兼顧之勢。

二十里一堡壘,百餘位士卒負責鎮守鎮守,兩百里一城池,千餘士卒鎮守。

一旦邊疆有何異動,堡壘點上烽火臺,烽火傳開,下一堡壘繼續點烽火,不出兩炷香,就可傳出幾百裡。

不出半個時辰,就可傳到臨近的州郡。

這幾套流程下來,防禦一體,大致佈局已然形成。

爲了留住文人墨客,江昭特下政令,著河州通判蘇軾建立書院,聚集文人,交流邊疆之事。

一時間,蘇軾徹底繁忙起來。

不過,從反饋來講,他似乎樂在其中。

熙河路,熙州。

安撫副使廳。

江昭批示完一沓政牒,不禁長呼一口氣。

近來,聖詔不斷,安撫司也佈局不斷。

如此,大局已定。

往下,就是休養生息,縫縫補補。

“大人,視察之事已然安排妥當。”勾當公事張載上前,彙報道。

行一方封疆大吏之權,以江昭的段位,已然過了親力親爲的階段。

他要的做的,就是掌握好“熙河號”這艘巨無霸的船舵,從大局觀上佈置,確保大方向不出問題。

偶爾視察,已然算是少有的“下基層”。

“幾位公子呢?”江昭問道。

特意下基層一次,肯定得鬧出點動靜。

作秀的機會,可不多見。

是以,江昭特意讓人喊上了五位宗室。

相比起他,五位宗室更需要名聲。

“都已抵達治所。”張載答道。

“好!”

江昭擺擺手道:“適當修整一二,就出發吧!”

“是。”

(本章完)

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60章 上奏疏!第114章 宗室評價!第12章 插釵議親!第123章 侯府爭端!(月票加更1)第198章 熙河大捷!(4k)第131章 逆天陣容!(月票加更3)第92章 跨馬遊街!第110章 議和!(3k)第209章 文淵閣大學士!(4k)第173章 先帝諡號!第99章 皇莊欠條!第170章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第95章 宴飲,誥命!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46章 昭字,不能去!(5k)第59章 上架感言第96章 娘子,你好香!第89章 封賞國公?第102章 宴畢,吐蕃王崩!第32章 盛華蘭的嫁妝!第51章 貴婦衆生相!第81章 鴻門設宴,司馬光認罪!第153章 儲君趙策英!有點卡文,以及關於月票加更問題第204章 熙豐議和!(4k)第152章 江志病重!第185章 新帝一箭四雕!第48章 小閣老?第76章 大人叫爾等都落座,沒聽見嗎?第77章 那他官居轉運副使,豈非就連我也要聽他的?第163章 事成之後,許你五品官位!第35章 入族譜第126章 盛長柏與海朝雲?(月票加更2)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4k二合一)第152章 江志病重!第18章 嘉佑龍虎榜!第36章 就職上任!(4k)第153章 儲君趙策英!第164章 託孤!第123章 侯府爭端!(月票加更1)第127章 齊衡,不該走文官路?第202章 命婦宴!第65章 盛紘的榮幸!第22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4k)第50章 馬球會!第191章 呂公著的謀劃!(4k)第145章 盛家衆生相!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第50章 馬球會!第146章 顧二入京,墨蘭行動!第154章 王老太師的門生故吏!第161章 入土爲安!第24章 東華門外唱名!(4k)第153章 儲君趙策英!第109章 趙策英有意建功立業!第210章 世襲罔替,王韶封伯!(加更4)第195章 皇帝輟朝!第28章 求助!第57章 常朝逼宮!(4k)第188章 邊疆,閣老!第62章 趙宗全與趙策英!第80章 舉報信!第228章 天下震動!第158章 蘇洵病逝!第27章 衣錦還鄉!有點卡文,以及關於月票加更問題第162章 汴京衆生相!第192章 第二個弟子!神臂弩!(3k大章)第25章 三蘇佳話,文曲星扎堆!第11章 返鄉!第42章 萬衆矚目!(5k)第17章 你辦事,我放心!第69章 儋州是個好地方!(二合一)第137章 傳道授課!第12章 插釵議親!第82章 上《平戎策》第67章 爭端!第144章 蔡京入京!調整一下作息第220章 王老太師:太廟危矣!第76章 大人叫爾等都落座,沒聽見嗎?第68章 康王氏名聲惡臭!第157章 祁同偉?不,宋懷!第90章 名傳天下,編修史書!第89章 封賞國公?第20章 策論第一!第185章 新帝一箭四雕!第61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第78章 誰贏,他們幫誰!第60章 上奏疏!第21章 會元!第158章 蘇洵病逝!第209章 文淵閣大學士!(4k)第57章 常朝逼宮!(4k)第216章 帝后失和,廢后前兆!第85章 出兵!第214章 你也配跟我侈談爲國?第214章 你也配跟我侈談爲國?第82章 上《平戎策》
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60章 上奏疏!第114章 宗室評價!第12章 插釵議親!第123章 侯府爭端!(月票加更1)第198章 熙河大捷!(4k)第131章 逆天陣容!(月票加更3)第92章 跨馬遊街!第110章 議和!(3k)第209章 文淵閣大學士!(4k)第173章 先帝諡號!第99章 皇莊欠條!第170章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第95章 宴飲,誥命!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46章 昭字,不能去!(5k)第59章 上架感言第96章 娘子,你好香!第89章 封賞國公?第102章 宴畢,吐蕃王崩!第32章 盛華蘭的嫁妝!第51章 貴婦衆生相!第81章 鴻門設宴,司馬光認罪!第153章 儲君趙策英!有點卡文,以及關於月票加更問題第204章 熙豐議和!(4k)第152章 江志病重!第185章 新帝一箭四雕!第48章 小閣老?第76章 大人叫爾等都落座,沒聽見嗎?第77章 那他官居轉運副使,豈非就連我也要聽他的?第163章 事成之後,許你五品官位!第35章 入族譜第126章 盛長柏與海朝雲?(月票加更2)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4k二合一)第152章 江志病重!第18章 嘉佑龍虎榜!第36章 就職上任!(4k)第153章 儲君趙策英!第164章 託孤!第123章 侯府爭端!(月票加更1)第127章 齊衡,不該走文官路?第202章 命婦宴!第65章 盛紘的榮幸!第22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4k)第50章 馬球會!第191章 呂公著的謀劃!(4k)第145章 盛家衆生相!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第50章 馬球會!第146章 顧二入京,墨蘭行動!第154章 王老太師的門生故吏!第161章 入土爲安!第24章 東華門外唱名!(4k)第153章 儲君趙策英!第109章 趙策英有意建功立業!第210章 世襲罔替,王韶封伯!(加更4)第195章 皇帝輟朝!第28章 求助!第57章 常朝逼宮!(4k)第188章 邊疆,閣老!第62章 趙宗全與趙策英!第80章 舉報信!第228章 天下震動!第158章 蘇洵病逝!第27章 衣錦還鄉!有點卡文,以及關於月票加更問題第162章 汴京衆生相!第192章 第二個弟子!神臂弩!(3k大章)第25章 三蘇佳話,文曲星扎堆!第11章 返鄉!第42章 萬衆矚目!(5k)第17章 你辦事,我放心!第69章 儋州是個好地方!(二合一)第137章 傳道授課!第12章 插釵議親!第82章 上《平戎策》第67章 爭端!第144章 蔡京入京!調整一下作息第220章 王老太師:太廟危矣!第76章 大人叫爾等都落座,沒聽見嗎?第68章 康王氏名聲惡臭!第157章 祁同偉?不,宋懷!第90章 名傳天下,編修史書!第89章 封賞國公?第20章 策論第一!第185章 新帝一箭四雕!第61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第78章 誰贏,他們幫誰!第60章 上奏疏!第21章 會元!第158章 蘇洵病逝!第209章 文淵閣大學士!(4k)第57章 常朝逼宮!(4k)第216章 帝后失和,廢后前兆!第85章 出兵!第214章 你也配跟我侈談爲國?第214章 你也配跟我侈談爲國?第82章 上《平戎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诏安县| 伊金霍洛旗| 高青县| 疏勒县| 庄浪县| 丰城市| 历史| 泽州县| 金川县| 阜康市| 云和县| 饶河县| 安远县| 万载县| 涟水县| 勃利县| 永新县| 宣城市| 峡江县| 锡林郭勒盟| 北辰区| 道真| 金门县| 黎城县| 杂多县| 岐山县| 易门县| 钦州市| 巩义市| 灵寿县| 石城县| 乐东| 渝北区| 莱州市| 陵川县| 邻水| 沂水县| 富宁县| 山丹县|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