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4k)

第22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4k)

文德殿。

燈火搖曳,檀香嫋嫋。

趙禎一手倚著御案,一手緊握硃筆,批示奏疏。

御案一角,已經擺放了不少批示過的東西,要麼是內閣呈上來的摺子,要麼是兩京一十三省封疆大吏上奏的奏疏。

“陛下,韓尚書抵京,特來拜見。”一位紫袍老太監輕聲快步走上前通報。

“哦?”趙禎擡了擡頭,揮手道:“讓他進來吧!”

“是。”老太監連忙去通報。

不一會兒,一襲紫袍的韓章大步入殿,步伐甚是急促,就連腰間金魚袋都撞得叮咚作響。

“臣韓章,拜見陛下!”韓章重重伏拜。

趙禎擡眼望去。

韓章鬢角已染霜色,舉止間不復慶曆新政時期的意氣風發,更多的是沉穩平和。

趙禎心頭一嘆。

韓卿老了!

朕,也老了!

望著大殿之上仍是俯首的韓章,趙禎罷了罷手:“愛卿不必多禮。”

“賜座。”

“謝陛下!”

韓章起身,走到御賜位子坐下。

封疆大吏入京,須得第一時間拜見君王。

一般來說,時間要麼是入京的第一天,要麼是入京的第二天。

韓章是午時抵達的汴京,本是有意過兩天再來拜見官家,可他心中實在是震盪不已,根本靜不下來。

於是,他也就乾脆來拜見。

一落座,韓章就止不住的左右望來望去。

他心中震盪激動,既是急切於見官家,也是急切於再次走進文德殿。

六年前他就來過一次汴京,可那次僅是來面見君王,尋求起復召回之事。

彼時,他已是遭貶六年,這大殿內並沒有真正屬於他的位置。

如今,以禮部尚書之身返京。

自慶曆新政始,仕途就大起大落的他,時隔十二年,終是再度入京,重歸廟堂。

趙禎有些懷念,主動說道:“韓卿,許久未見啊!”

作爲君王,趙禎從不會過多的在某個臣子身上投入情感。

只是,做法是一回事,結果又是一回事。

人心都是肉長的。

韓章與他,君臣兩人相識三十年,又是年歲相仿,時隔六年再次相見,又豈會沒有真情流露?

韓章頷首,也甚是感慨:“幸而有官家簡拔。”

他這一路走來是真的不容易。

十九歲進士及第,入仕十八年,三十七歲官至昭文殿大學士,位極人臣,主持新政。

然而,就在人生巔峰卻猛然墜落,一貶就是十二年之久。

十九歲入仕,三十七歲出京,四十九歲返京。

何謂大起大落?

這就是大起大落! 趙禎微微頷首,說道:“慶曆新政一事,朕事後也有反省。新政之事,因施政太急,民間反應太重,朕也不甚堅定,最終致使落敗,爲之奈何?”

“陛下言重!”韓章連忙起身,有些坐立不安。

新政失敗,肯定是多方面的影響結果。

皇帝態度搖擺不定,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種事情豈能說出來?

趙禎是君,可能興致涌上心頭,說出了點藏於內心的真心話。

但,作爲臣子的他可不能胡亂認可。

“哎!”趙禎搖了搖頭,也不再說過往的事情。

“皇祐四年,朕毅然決意再度啓用於卿,朝堂上下爭議不斷。好在,卿政績斐然,安定邊疆,鞏固邊防,治政民生,肅清吏治,沒有讓朕失望。”

趙禎給這位新入京的老臣定了性。

政績斐然!

韓章沒有作聲。

這是固有的流程。

君王要適當勉勵臣子,臣子則是述職。

“說起來,要是朕沒記錯的話,韓卿的弟子江昭,就是這一次的會元?”趙禎笑呵呵的說著,目光望向了紫袍老太監。

老太監連忙應聲道:“陛下記性真好,江昭就是這一次的會元。”

趙禎微微點頭,春闈前三十名的卷子,他都仔細看過一遍。

而前三名的卷子,更是被著重關注。

江昭本就名揚天下,又是韓章的弟子,還是第一名,他自然是有不淺的映象。

趙禎繼續說道:“韓卿實在是無愧於國之柱樑,哪怕是爲官一方,卻也不忘爲國儲才啊!”

會元?

韓章很是意外。

他是真的不知道這事。

午時入京,休息了幾個時辰,就馬不停蹄的入宮拜見官家,他還真沒時間去關注愛徒的成績。

不曾想,竟是第一名? 韓章心頭微喜,連忙斟酌語句:“子川經緯之才,仕林聲望冠絕一代,且是品德上佳,忠君愛國,憂國憂民,確爲國之大才。”

既然弟子都考到了會元,那他自然是得狠狠的讚譽,於御前助力一把。

都考上了會元,要是殿試掉落名次,未免太吃虧。

絕大多數舉子僅是將三鼎甲劃分爲獨一檔次,殊不知三鼎甲也分檔次。

而其中,又以狀元郎爲其最,受到的注目最多,仕途最是通暢。

至於榜眼與探花孰優孰劣,倒是不太好區分。

這倒不是說榜眼不行。

要論起才學,肯定是名次高的才學要好一點。

只是,探花往往相對年輕一些。

科考一途,三鼎甲往往都是三四十歲。

榜眼與探花,僅相隔一個名次,卻有可能相差十歲以上。

而無論何時,年輕都是本錢,榜眼與探花的含金量,還真不太好區分。

趙禎含笑點頭:“有功於國啊!”

“有功便賞。”

趙禎起身,抽出一張宣紙,執筆潤墨,洋洋灑灑幾個大字躍然紙上——社稷之臣! 墨水一干,老太監就連忙擡起宣紙上的書法,讓韓章觀看。

韓章一驚,連忙行禮:“謝陛下賜下墨寶。”

趙禎點了點頭。

韓章政績不小,但他已經是正二品的禮部尚書,往上就是入閣。

作爲君王,哪怕他心中屬意於韓章,卻也不可能下場去拉偏架。

天子,永遠是規則的最大受益者,他不可能自掘墳墓。

因此,韓章要入閣,只能自己去政鬥。

出於彌補和賞賜,乾脆賜予一副墨寶,作爲嘉賞。

趙禎的意思,韓章心裡一清二楚。

是以,韓章恭謹受了墨寶。

君臣敘話,卻是絕口不提內閣的事情。

是夜,樊樓。

胡姬起舞,琵琶輕吟。

朱紫斗酒,狂士題壁。

不時有上榜學子以箸擊盞,吟誦“春風得意馬蹄疾”,亦有落榜學子眼中泛紅,蘸酒狂書“仰天大笑出門去”,引得不少人連聲喝彩。

笑語連連,談天說地。

一時間,望上去又是嘈雜,又是熱鬧。

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淮左學子。

自午時看了黃榜,出於慶賀之意,江昭就喊上了淮左學子,以及蘇軾、蘇轍等幾個新近結交的友人,一起設宴飲酒作樂。

因爲時間問題,會試過後尚有殿試、庶吉士考試。

考了試,也不乏一些人急著返鄉。

屆時,這些朋友的時間會變得非常散亂,那段時間很難再湊齊人。

也因此,春闈過後、殿試以前的這十天左右的時間,就是最好的慶賀時間段。

江昭立於左首席位,持箸拈著一塊微焦的瘦肉,沉心品味。

這是樊樓正在研製的新奇做法,熱鍋少油煎制,非蒸非炸,名爲煎卻又不似煎。

既有蒸菜的鮮嫩,又有煎制的焦香,具體口感,更是可依大廚的水準來掌握。

這是一種偶然間發現的做法,別有新奇滋味。

不過,因做法尚未被徹底掌握的緣故,樊樓並未正式對外售賣。

畢竟,熱鍋涼油這種東西,掌握好了自然是別有新奇滋味,可要是掌握不好,那就會讓人犯惡心。

爲了不砸招牌,樊樓這樣的大酒樓,尚未徹底掌握之前都不太可能冒險一試。

當然,要是真的掌握了這門做法,或許它會有一個新的名字。

炒! 這是一道樊樓掌櫃送的菜。

會元登臨樊樓慶賀,掌櫃自然是笑臉相迎。

席間,樊樓掌櫃問道江昭有沒有什麼喜好,有意留個善意。

江昭這人,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喜好。

要真是論起來,也就愛吃。

如此,這道新研究的菜也就送了上來,請江昭點評一二。

當然,掌櫃的也是想知道這種做法究竟能不能爲文人所接受。

畢竟,文人講究雅緻和風度。

相比起蒸菜和炸菜,炒菜講究現炒現吃,油水往往附著在菜品上,拈菜的時候可能會存在油滴落到衣裳上的問題。

這可不怎麼雅緻!

此外,非蒸非炸,有點四不像,也不知會不會犯文人的忌諱。

江昭夾了塊肉,細嚼著品味了一會兒,不禁微微點頭。

如今,炒菜初創,水平自然是遠遠不如千年後那樣登峰造極。

不過,炒菜這個東西,不單是火候重要,調味也重要。

一個厲害的廚師,通過香辛料的調味就可以保住一個菜品的下限。

起碼江昭吃的這一份,已經有後世正常菜品的水準。

一邊,掌櫃正一臉期許的望向江昭。

“葷素得法,清而不膩,實是上佳。”江昭認真點評道:“若是以竹篾擔於碗內,亦或是燒製左右斜向的瓷碗,去膩存清,平添雅意,那就更好。”

簡稱,擺盤!

大酒樓的客人,往往都是來談事情、談生意的人,味道是一方面,格調也是一方面。

炒菜註定充斥油水,要是搞一塊小竹籃作爲分隔油和菜,無疑是要好上許多。

當然,要是特製一種兩邊斜向流油,碗底盛油的碗,那就更好。

“小老兒拜謝江會元指點迷津。”

掌櫃一臉的欣喜,躬身行禮。

怪不得人家是會元呢! 就這兩條建議,非常務實! 江昭溫和一笑,罷了罷手,就要說些什麼,一道喊聲傳來。

“子川!淮左江郎,今歲會試第一,豈能無慶賀詩詞?“蘇子瞻握著羊毫筆,踮腳隔空喊道。

江昭仰首望了過去。

席面以右,蘇軾、蘇轍、章衡等人,興致高昂,已經提筆作上了詩詞,好幾十位舉子、貢士圍在一起,不時發言起鬨。

哪怕僅是望著,也能體會到那異常熱鬧的氣氛。

而當蘇軾喊了一聲江昭,幾十位舉子、貢士的目光立刻就移向了他,一臉的期許。

“子川,可賦詩作詞否?”章衡起鬨了一聲。

這話一出,不少人聞聲而起,也跟著起鬨。

“江會元,可否作詞一首?”

“來來來,作詞賦興。”

“子川,來一首!”

起鬨之聲,不絕於耳。

“好!”

氣氛到位,江昭也來了興致,起身大步走了過去。

有青衫貢士連忙往外走去,高聲喊道:“江會元要賦詩作詞啦!”

這道喊聲一出,樊樓嘈雜的交談聲猛地一滯。

轟! 忽的,也不知是不是有瓷碗落地,嗡鳴聲乍然而起。

“什麼,淮左江郎要作詞?”

“讓我瞧一瞧!”

“哎呀,實在是大雅之事啊!”

一位位舉子、貢士,齊齊往樓梯衝去。

有紈絝子弟猛地衝撞人,吼聲震落樑上積塵:“讓道! 不一會兒,江昭身邊已然聚集了上百位舉子、貢士,且尚有不少人正在趕來,亦有人自發的呼朋喚友,往上擠去湊熱鬧。

一時間,江昭特意包來慶賀的雅閣,已經擠滿了人。

這可是淮左江郎作詞啊!

幾百人圍著的中央,江昭身前兩張桌子合成一張大的書案,蘇軾扶桌,蘇轍壓紙,章衡持硯、曾鞏研墨,曾布觀詞。

江昭左右踱步,走了十來步,心頭已然有了抉擇。

別人是作詞,他是選詞!

執筆揮灑,落於丈餘宣紙,詩篇的第一句已經出來。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墨跡未落,又是落筆,曾布心頭一驚,誦出詩作:“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好!”

“好啊!”

“淮左江郎,名不虛傳!”

讚譽之聲,不絕於耳。

兩句詩一出,就知道這首詩篇起碼是上乘水準。

特別是那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引得不少讀書人心頭振奮。

江昭微閉雙目,似是沉思。

幾百人,愣是靜得沒有半點異響。

幾息,江昭再度潑墨揮毫。

一連好幾句,引得人羣騷動。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這是說讀書艱難,也有點勸學的意思。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這兩句一出,就連四十餘歲的曾鞏也爲之叫好,自發的誦起了詩句。

有白髮貢士捻斷數根銀鬚,老淚縱橫:“四十載科場蹉跎,竟被少年郎道盡悲歡!”

這兩句,簡直是將人生大喜事歸納得恰到好處,實在讓人忍不住注目。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有耕讀傳家的舉子揮手捶胸,嘆道:“江郎知我!江郎知我!”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多爲讀書人。”

金句連珠,文壓汴梁,一句又一句。

九百餘字,詩句連書十餘張宣紙。

直至最後一句,滿樓皆寂。

餘韻悠長,滿樓癡醉。

一首詩篇作好,江昭擲筆。

一眼望去,不少人都尚在回味。

江昭一笑,也不意外。

這首神童詩可是宋明時期蒙學必讀文章,唯一與三字經並列的存在!

這水平,豈是開玩笑?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這一句,就註定了這首詩的地位。

這句話通俗一點就一個意思,皇帝重視傑出人才,通過科舉文章來教導和選拔學子。

簡而言之,要拜謝君恩。

而“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更是成了人生巔峰的終極定義。

賊猛!

該說不說,這首詩的原作者汪洙的出生也有點說法。

恰好是今年,嘉佑二年!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啊!”有白髮舉子吟誦,久久不言。

有讀書人眼眶通紅:“此句當刻孔廟碑林,以正天下讀書人之志!”

“子川之才,實在是百年無人望其項背!”蘇軾再一次說出了他的評介 餘音繞樑,經久不息! (本章完)

第65章 盛紘的榮幸!第176章 遼與西夏的反應!第84章 建軍!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41章 江昭:我去拿賀表?第74章 好聖孫,旺三代!第26章 金殿傳臚,爲天下進士之首第3章 韓門立雪20第41章 江昭:我去拿賀表?第224章 火燒欽差,代帝巡天,便宜行事!楊武案引起的連鎖反應!第146章 顧二入京,墨蘭行動!第189章 既如此你,我來制衡江子川!第138章 淮南水患!第46章 昭字,不能去!(5k)第161章 入土爲安!第4章 聖人的書,若是辦事,則百無一用!第161章 入土爲安!第48章 小閣老?第174章 世宗大餅!第74章 好聖孫,旺三代!第107章 班底成員!第99章 皇莊欠條!第203章 傳揚天下!第35章 入族譜第64章 爲官不足一年,官居正五品!(二合一)第204章 熙豐議和!(4k)第60章 上奏疏!第106章 開疆拓土,非一代可成第50章 馬球會!第48章 小閣老?第185章 新帝一箭四雕!第134章 侯爺,該喝藥了!第166章 秘密立儲,公之於衆!第212章 衆生相!祖墳冒青煙了!(4k)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第114章 宗室評價!第117章 大房老太太偶感風寒!第148章 盛紘失戀!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4k二合一)第166章 秘密立儲,公之於衆!第90章 名傳天下,編修史書!第51章 貴婦衆生相!第183章 恩科主考官!第78章 誰贏,他們幫誰!第228章 天下震動!第189章 既如此你,我來制衡江子川!第72章 一門兩榜眼!(3k)第128章 小秦氏!第101章 喬遷宴!第57章 常朝逼宮!(4k)第80章 舉報信!第56章 盛氏入京!(4k)第202章 命婦宴!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14章 定親!第38章 兗王與邕王第83章 常朝決意!第110章 議和!(3k)第125章 十三名!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2章 韓門立雪20第132章 馬球會衆生相,最強5v5陣容!(月票加更4)第137章 傳道授課!第191章 呂公著的謀劃!(4k)第173章 先帝諡號!第30章 顧廷燁!(4k)第217章 江卿,朕要廢皇后!王安石,這天底下輪不到你來變法!第49章 江志致仕,馬球會!第156章 侍疾,斷藥!第96章 娘子,你好香!第22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4k)第177章 恩科及封賞!第228章 天下震動!第62章 趙宗全與趙策英!第168章 江卿,你怎麼還沒抵京啊?第27章 衣錦還鄉!第20章 策論第一!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108章 熙河現狀第180章 自古以南伐北者,少之又少!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213章 內閣來了個新人!(4k)第104章 讓我考察好聖孫?第228章 天下震動!第32章 盛華蘭的嫁妝!第229章 報紙,巡查,入京!第192章 第二個弟子!神臂弩!(3k大章)第5章 富弼拜相!第227章 這官,當多大才算大啊?(加更2)第68章 康王氏名聲惡臭!第154章 王老太師的門生故吏!第224章 火燒欽差,代帝巡天,便宜行事!楊武案引起的連鎖反應!第78章 誰贏,他們幫誰!第92章 跨馬遊街!第142章 大房老太太病重!第119章 江昭入京!第142章 大房老太太病重!第218章 廢后之舉,齊衡的質問!
第65章 盛紘的榮幸!第176章 遼與西夏的反應!第84章 建軍!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41章 江昭:我去拿賀表?第74章 好聖孫,旺三代!第26章 金殿傳臚,爲天下進士之首第3章 韓門立雪20第41章 江昭:我去拿賀表?第224章 火燒欽差,代帝巡天,便宜行事!楊武案引起的連鎖反應!第146章 顧二入京,墨蘭行動!第189章 既如此你,我來制衡江子川!第138章 淮南水患!第46章 昭字,不能去!(5k)第161章 入土爲安!第4章 聖人的書,若是辦事,則百無一用!第161章 入土爲安!第48章 小閣老?第174章 世宗大餅!第74章 好聖孫,旺三代!第107章 班底成員!第99章 皇莊欠條!第203章 傳揚天下!第35章 入族譜第64章 爲官不足一年,官居正五品!(二合一)第204章 熙豐議和!(4k)第60章 上奏疏!第106章 開疆拓土,非一代可成第50章 馬球會!第48章 小閣老?第185章 新帝一箭四雕!第134章 侯爺,該喝藥了!第166章 秘密立儲,公之於衆!第212章 衆生相!祖墳冒青煙了!(4k)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第114章 宗室評價!第117章 大房老太太偶感風寒!第148章 盛紘失戀!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4k二合一)第166章 秘密立儲,公之於衆!第90章 名傳天下,編修史書!第51章 貴婦衆生相!第183章 恩科主考官!第78章 誰贏,他們幫誰!第228章 天下震動!第189章 既如此你,我來制衡江子川!第72章 一門兩榜眼!(3k)第128章 小秦氏!第101章 喬遷宴!第57章 常朝逼宮!(4k)第80章 舉報信!第56章 盛氏入京!(4k)第202章 命婦宴!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14章 定親!第38章 兗王與邕王第83章 常朝決意!第110章 議和!(3k)第125章 十三名!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2章 韓門立雪20第132章 馬球會衆生相,最強5v5陣容!(月票加更4)第137章 傳道授課!第191章 呂公著的謀劃!(4k)第173章 先帝諡號!第30章 顧廷燁!(4k)第217章 江卿,朕要廢皇后!王安石,這天底下輪不到你來變法!第49章 江志致仕,馬球會!第156章 侍疾,斷藥!第96章 娘子,你好香!第22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4k)第177章 恩科及封賞!第228章 天下震動!第62章 趙宗全與趙策英!第168章 江卿,你怎麼還沒抵京啊?第27章 衣錦還鄉!第20章 策論第一!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108章 熙河現狀第180章 自古以南伐北者,少之又少!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213章 內閣來了個新人!(4k)第104章 讓我考察好聖孫?第228章 天下震動!第32章 盛華蘭的嫁妝!第229章 報紙,巡查,入京!第192章 第二個弟子!神臂弩!(3k大章)第5章 富弼拜相!第227章 這官,當多大才算大啊?(加更2)第68章 康王氏名聲惡臭!第154章 王老太師的門生故吏!第224章 火燒欽差,代帝巡天,便宜行事!楊武案引起的連鎖反應!第78章 誰贏,他們幫誰!第92章 跨馬遊街!第142章 大房老太太病重!第119章 江昭入京!第142章 大房老太太病重!第218章 廢后之舉,齊衡的質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丽市| 德钦县| 五台县| 图木舒克市| 靖边县| 获嘉县| 涡阳县| 美姑县| 伊金霍洛旗| 永川市| 七台河市| 色达县| 新平| 正镶白旗| 确山县| 蕲春县| 马关县| 克什克腾旗| 泌阳县| 江北区| 景东| 嘉义县| 湟源县| 民丰县| 临泽县| 宝坻区| 临夏市| 谢通门县| 兴义市| 阳西县| 高陵县| 鸡东县| 藁城市| 永寿县| 宣城市| 西安市| 洛宁县| 东丽区| 贡嘎县| 马山县|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