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讓我考察好聖孫? “熙河路爲新拓疆域,卿可要什麼支持?”趙禎問道。
開疆拓土,這是大周百年國祚的首例。
作爲皇帝,他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史書之上,都得大書特書一筆。
說句不誇張的話,藉著開疆拓土的事蹟,他甚至都能與太宗皇帝比一比功績。
如今,涉及疆域治政,穩固疆域的事情。
但凡不是特別過分,他都能予以支持。
特別過分,也不是不能支持。
總之,爲了功績,在所不惜!
江昭一怔。
這種直接讓臣子開口要“支持”的話,從皇帝口中說出來,實屬少見。
“單獨賜予恩科名額。”
江昭不假思索,說出了要求。
“熙河路幾乎沒有漢人,要想穩固疆土,除了漢化吐蕃人,還得讓一些漢人移居過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得讓讀書人過去。若非給予一定的科考名額,斷然是留不住讀書人。”
這個時代,讀書人都是精英。
要想聚集百姓,保障人口不流失,唯有通過“讀書”這個誘惑。
穩固邊疆,人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熙河路絕大部分都是吐蕃、西夏百姓。
要想讓百姓從陝西路、河東路等移居熙河路,就得搞“教育資源”優越那一套。
邊疆苦寒,但也意味著競爭壓力不大。
要是有固定的科考名額,這就是大大的優點。
一些實力不行的舉子,爲了一線考上進士的希望,自然會拖家帶口,移居熙河路。
而這些舉子,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資源。
慢慢的,熙河路也就可以發展起來。
“大概要多少?”趙禎沉吟,出聲問道。
恩科名額,這事說起來挺讓人出乎意料。
不過,其實可以接受。
相比起春闈,單獨恩賜進士名額,並不影響其它路舉子們的競爭。
當然,要是有舉子不服,自可移居邊疆。
“二十?!苯呀o了箇中肯的數字。
一次春闈,取三四百位進士,合十三路。
一路取士平均是三十左右。
二十,這個數字在平均線以下。
“可?!壁w禎點頭。
一定的政策支持,非常必要。
“臣要裁撤冗兵,精簡軍制。”
江昭解釋道:“邊疆開拓,恰逢無人種田。一些老弱病殘的士卒,適當賞賜田地,裁撤軍籍?!?
“亦可?!壁w禎點頭。
冗兵,一向都是軍伍存在的大問題。
歷年軍費,開支都不小。
不過,裁軍得有理由。
士卒裁撤,怎麼著也得給點補償,並適當安頓生產事宜。
否則,裁撤的士卒太多,聚在一起,萬一出了個點子王,就可能導致叛亂。
熙河路地廣人稀,賞賜土地,恰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好事!
“臣要適當調動一些新科進士,維持邊疆政局運轉。”
熙河七州,一州起碼五六個縣,也即三四十個縣。
要是算上配套的小官、小吏,起碼得奔一千以上。
這樣數目的官員,都得進士、舉子去填。
“可?!壁w禎點了點頭。
新拓疆域,一切都得重新建立,該有的支持,肯定得給到位。
“暫時就這些?!苯压暤?。
其實,除了這些,還有一些隱性的支持。
一如人事調整、司衙調整等事宜。
不過,這都是默認的支持,無需說出來。
“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壁w禎緩緩點頭,拍了拍意氣風發的青年。
“臣惶恐?!苯岩惑@,連忙下拜。
就在這時,司禮掌印太監通報道:“陛下,幾位公子求見?!?
公子?
江昭擡了擡眉頭。
公子,這一稱呼,放眼外界無疑是相當普遍。
但,讓內官都稱呼“公子”的人,怕也唯有幾位宗室的子嗣。
也即,好聖孫!
趙禎擺了擺手,示意江昭起身。
他老了!
近些年,他可以清晰從察覺到自己的精力越來越差。
要是不出意外,江昭就是他簡拔的最後一位能臣。
一般來說,但凡是人,那就都會對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有些許特殊對待。
“讓他們都進來吧!”
不足十息,走進來五位年輕人。
兗王之子,趙士翊。
邕王之子,趙士騫。
趙宗諤之子,趙仲。
趙從式之子,趙世程。
趙宗全之子,趙策英。
都是妥妥的聖孫一代。
幾人入內,舉動拘束,但儼然並不陌生。
顯然,都沒少走進御書房。
內官適時呈上奏疏,讓幾人傳遞觀望。
“這位就是朕提及過多次的宣撫使江昭?!壁w禎揮了揮手,望向江昭,介紹道。
幾人心頭一凜,連忙行禮。
開疆拓土,這是妥妥的傳世名臣。
其實,幾人都見過江昭。
彼時,宗室入京,就是江昭負責接待。
禮貌、熱情,客氣。
作爲秘密立儲法的提出者,幾人儼然是知道江昭這麼一個人。
不過,因是在御書房,卻是不敢擅自打招呼。
幾人行禮,江昭也連忙持手回禮。
這幾人,都有可能是將來的皇帝!
“邊疆一事,關乎國本,爾等,都是嫡長子,日後都有可能是繼承江山基業。”幾人初步相視,趙禎沉聲道:“可有膽量去往邊疆,生活一段時日?”
此言一出,江昭驀然閃過一絲驚詫。
就此一句話,他就知道了趙禎說的“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是什麼意思。
對於趙禎而言,江昭開疆拓土,已然是不負皇帝。
而今,自然是“皇帝不負卿”。
趙禎說幾位公子都可能繼承江山基業,對於幾個公子而言,自是父輩登基,嫡長子立爲皇太子,從而繼承江山。
殊不知,“好聖孫”理論一出,趙禎乾脆就沒想過立皇太子。
皇太孫,就是新帝!
一旦幾位繼承人都去了邊疆,但凡他處理好關係。
無論誰登基,都與他相熟。
江昭微低著頭。
這可以算是他提出秘密立儲法與好聖孫說法的版本福利。
幾人齊齊點頭。
不管心裡怎麼想的,皇帝已經發話,肯定沒有緩和的餘地。
“江卿。”
趙禎重重的望向一手簡拔起來的年輕人:“這幾位宗室,任意給個七八品的官職,鍛鍊一二。”
趙禎轉身望向幾位“好聖孫”,說道:“爾等入了邊疆,一月書信一封入京,說一說都幹了些什麼,有什麼體悟?!?
“江卿一季書寫一份,私下呈遞?!壁w禎補充道。
“臣惶恐?!苯堰B忙一拜。
這副架勢,儼然是要讓他考察幾位宗室子。
這……這還能怎麼考察?
當然,僅是片刻,江昭心中就有了些許想法。
首先,肯定都得誇,根據不同人的性格,從不同方面誇。
不過,夸人也是一門本事。
一方面,要夸人。
一方面,也要體悟聖意,讓官家能根據誇讚的話語,挑出滿意的繼承人。
幾位宗室子面面相覷。
不過,都有一個直覺。
這事,估摸著關乎父輩的立儲事宜。
否則,斷然不必大費周折。
萬萬得好生表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