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江志病逝! 治平三年,三月初七。
寅時末(五點)。
江府,頤養堂。
殘焰飄忽,熒熒如豆。
六尺長、三尺五寸廣的藤編長塌上,江昭扶著祖父,呈半躺半坐姿勢。
老者瞳孔炯炯,精神矍鑠異常。
十餘位宗族耆老、江氏子弟齊齊圍聚,默不作聲,隱有哀意。
七十有五的老人,長久病重,猛地容光煥發,枯木乍榮,可不是什麼好事。
“昭兒。”
枯瘦的手掌一揮,老者平和道:“讓人給老夫煮碗羊湯吧。”
“以往,老夫最是偏好羊湯。可惜,自從病重以來,已有半年時間未曾碰過。”
腹脹水腫,難以飲食,偏偏還不餓。
對於江志來說,不論是吃飯,亦或是喝藥,都是一種難言的折磨。
如此,自是沒有品嚐羊湯的慾望。
不過,這一次註定不一樣。
“二弟、三弟。”江昭攥著祖父的手,喚了一聲。
“是。”
兩人連忙點頭,狂奔出去。
“扶著老夫坐起來。”江志拍了拍孫兒。
江昭點頭,身子往後一挪,伸手一託,扶著祖父的背。
十幾位宗族耆老、江氏子弟齊齊肅然,面色鄭重。
臨終訓話!
江志沉吟著,掃了一眼:“天底下,郡望林立,不乏腐敗狂傲而覆滅者,也不乏新近立足者。”
“自江氏立足以來,已有近百年時間。非但沒有頹敗之勢,反而越發興旺。論其緣由,無非是團結一心,公正廉潔。”
江志叮囑道:“老夫走後,爾等要齊心協力,和和睦睦。莫要學些腐敗無能之輩,辱沒門楣。”
十餘人連忙行禮:“謹記老祖宗訓話。”
江志點點頭,眼皮一耷一耷。
上一刻還精神矍鑠,下一刻就疲態盡顯。
“祖父。”
江昭連忙喚了一聲:“羊湯還沒端來呢!”
“羊湯?”
江志眉頭緊皺,強自打起精神:“說會兒話吧。不然,怕是得一睡不起。”
有了江昭這樣足以撐起江氏的孫兒,面對死亡,老者並不畏懼。
就連說話,都有種莫名的平靜。
“遙想當年,老夫入仕科考.”
“然後呢?”
“然後,老夫就.”
“還有嗎?”
祖孫二人,一人說著,一人不斷附和捧哏。
其間,不斷有耆老、子弟聞詢趕來,悄然觀望,不敢吱聲。
約莫半個時辰,江志眼皮耷拉著,昏昏欲睡。
“羊湯!”
“羊湯來了!”
一聲驚呼,讓老人猛地驚醒,精神微振。
“來。”
一碗羊湯傳到手中,江昭手持湯勺,舀起一些細嫩碎肉,喂入祖父口中。
“哈!”
“小羊羔啊!”
僅是吃了一口,江志就嚐了出來:“這小羊羔的肉,最是鮮嫩,也唯有羊羔肉,老夫勉強嚼得動。”
“都是好孩子。”江志望向江曉、江旭兩個孫兒,欣慰的點點頭。
“呼。”
江昭輕輕吹著羊湯,一點一點的喂著老人。
半響,一碗羊湯入肚七分。
“吃不下了。”江志擺擺手,眼皮耷拉,半睜半閉。
幾十人注視著,不敢發出半點聲響。
就連江昭,也不自覺的有了些許緊張之意。
約莫一炷香,老人喉間發出渾濁氣響,安詳闔目。
枯瘦的手一顫,就此垂落。
“父親。”
一聲悲呼,江忠撲跪過去。
“公爹!”
海氏踉蹌一跪,淚水直流。
盛華蘭手持錦帕,連忙捂住長子的眼睛。
至於江珩和江珣,實在太小,爲了不給孩子留下陰影,卻是並未帶到頤養堂。
江懷瑾扒拉著母親的手,學著母親跪下。
“祖父。”
江昭扶著老人躺平,旋即重重一拜。
宗族耆老、江氏子弟,幾乎都已經來齊,齊齊下拜。
一時間,堂內泣不成聲,哀天叫地。
熹微漸染,天泛魚白。
素燈垂淚,白紗籠燈。
江氏上上下下,或是披麻,或是著素,嚎哭之聲,不絕於耳。
不斷有僕從手持“報喪帖”,往返奔走,告知哀喪。
正堂。
以江昭爲首,足足有十餘人。
或爲耆老,或爲主脈男丁。
爲象徵哀痛,皆著麻衣,頂喪冠,系麻帶,穿素鞋。
此刻,十餘人齊齊圍著一道丈許長的木幾。
其上,攤開一幅淮左堪輿圖,記載了淮左九成九的地形。
“堂伯,怎麼樣?”
江昭觀望了兩眼,注目於一位擅長風水的耆老。
祖父病逝,並非是哀痛悲哭就行。
涉及墓葬,有不少需得忙碌的事情。
自去世之日起,小殮、大殮、殯葬,都有講究。
小殮,也即去世的首日。
這段時間,須得讓子孫,以及兒媳爲公公擦拭身體,以便於入葬。
大殮,往往是去世的次日。
這一日,主要是讓老人入棺,停靈哭泣。
自大殮至殯葬,少則月餘,多則兩三個月。
這段時日,主要是用於墓葬的準備事宜。
堪輿風水寶地,修建墓室墓穴,製備葬品、靈位,上奏申請追封、欽定諡號、頒發神道碑等,無一例外,都非常耗費時間。
這會兒,十幾位耆老圍聚,就是爲了勘察風水寶地。
那位五十歲左右的耆老沉吟了一會兒,執硃筆勾勒了幾筆,劃下四個名字。
瘦西湖,甘泉山、西門、蜀岡。
“瘦西湖,其湖形呈玉帶狀,爲“玉帶環腰”之風水格局。因西湖水流緩慢,更是有“藏風聚氣”之勢,可聚財、聚福。”
“甘泉山,呈獨特的“北斗七星”格局墓葬。其中,最高的山峰更是符合“孤峰獨秀”之勢,意味“獨佔鰲頭”。”
“西門山,山爲五指肚形,呈蓮花瓣狀,因“掌”字而有掌權、抓財的潛意。五掌合五行,爲“五星聚講”。”
那位耆老頓了口氣,補充道:“先祖,亦是葬於此。”
這說的是江沅,淮左江氏的開創者。
“蜀岡,符合“靠山面水”之意,西北爲甘泉山,東南爲古運河,呈“左青龍,右白虎”的環抱之勢,並與瘦西湖、保障湖等水系相互映襯,呈“龍盤虎踞”的風水格局。
此山上流淌的蜀岡泉水,更是位列“天下五泉之一”,水能聚氣,山能藏氣。”
幾句話,就讓十餘人齊齊沉思起來。
老祖宗病逝,肯定是得選最好的墓地埋葬,以求福澤子孫。
“甘泉山太差,排除掉吧。”江昭斷言道。
相比起瘦西湖的“藏風聚氣”,西門山的“五指蓮花”,以及蜀岡的“龍盤虎踞”,甘泉山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所謂的“北斗七星”,僅僅是漢時一位沒落王侯的墓地而已,關鍵還是人爲建造,並非天然。
以前,先祖江沅僅僅是從四品虛職,淮左江氏並未崛起,行事謹小慎微,不敢選太好的風水寶地。
即便如此,都不選甘泉山,而是落墓於西門山。
如今,江氏興旺,自是不可能更活回去。
“嗯。”
不斷有人點頭,沒有任何異議。
甘泉山,的確是不太行!
“西門山也排除掉吧。”
江昭擺了擺手:“先祖西去,子孫謹小慎微,因此不敢選更好的墓地。如今,早就大不一樣,該改就得改。”
江忠點點頭:“那就從瘦西湖與蜀岡中選。”
這話一出,就連那位擅長風水的耆老,也沉思起來。
瘦西湖“藏風聚氣”,以水養人,蜀岡“龍盤虎踞”,靠山面水。
這兩者,都是一等一的風水格局。
“蜀岡吧。”
“靠山面水、龍盤虎踞,寓意上佳。”
江昭沉吟著,決定道。
“行。”
瘦西湖與蜀岡,大差不差。
既然江昭選了蜀岡,那就遵從他的意志。
十餘位耆老,齊齊認可贊同。
“墓穴修建,棺槨打造,都得遵循官員品階。祖父受過加封,爲從二品金紫光祿大夫,依制應以柏木爲棺木,呈硃紅、深黑色,棺長八尺三寸,可刻紋飾。”
江昭望向過去,點了幾位耆老,緩緩道:“幾位耆老商量著拿出個章程,切不可逾制。”
封建時代,什麼樣的官階,就有什麼樣的墓葬。
低一點是掉身份,高一點是逾制,須得不偏不倚才行。
一如棺材長度,八尺三寸是二品官,八尺六寸是一品官,長度就差了三寸,但意義大不一樣。
幾位宗族耆老齊齊點頭,甚是鄭重。
“製備葬品、靈位,便由父親負責吧。”江昭望向老父親。
所謂葬品,主要就是文書、陶瓷、漆器、文房四寶、俑人、輿服等,不同官階,件數有不同的限制。
“嗯。”江忠點頭。
兒子吩咐父親辦事,江忠並不覺得有什麼奇怪。
上不如老父親,下不如兒子。
他要做的就是躺好!
“且去吧。”
江昭說道:“追封、欽定諡號、頒發神道碑等,我會上奏朝廷。”
所謂追封,就是封官職。
早年,受熙河開邊影響,江志影響受過一次加封,爲禮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
不過,加封並非追封,兩者並不相違。
一般來說,加封是加給活人,追封是追給死人。
當然,即便是追封,江志上一品的可能性也不大,估摸著是封以爵位。
畢竟,除了宰輔大相公以外,一品也就太師、太傅、太保三公之位。
要想追封三公,起碼得江昭拜大相公纔有可能。
大相公韓章,就追封了祖父、父親、人手一個“太師”,母親、妻子也都是誥命最頂端的存在。
諡號,則是給臣子定性,三品以上有資格上奏申請欽點諡號。
神道碑,主要是記載墓主人姓名、生卒年、籍貫,官職、功績、貢獻的東西。
此物,乃是官方頒發,類似於“墓誌銘”。
依官階不同,更是有不同的規格。
理論上五品就能申請,但不一定能夠得到允準。
宗族耆老一走,江昭負手向著書房走去。
他是真的忙! 除了得上奏疏爲祖父爭取榮譽,還得給一些朋友報喪,書信一封過去。
粗略一算,起碼得書信十封以上。
難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