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馬球會衆生相,最強5v5陣容!(月票加更4)
芳茵遍野,草軟風輕。
江昭、蘇轍、韓嘉彥、顧廷燁、王韶、盛長柏、趙士翊、趙士騫、趙仲、趙世程、趙策英,十一人負手而立。
一枚金簪導致的衝突,對於幾人來說僅僅是一次微不足道小插曲。
說到底,除了已經考上庶吉士的盛長柏以外,餘下的十人或多或少都有爲官的經歷,要麼嘗試過治政一方、要麼嘗試過統領士卒。
哪怕是資質平庸的趙士翊、趙士騫、趙仲、趙世程,也都在邊疆生活過足足三年時間,日常見證、聽聞的一些衝突事蹟,往往都是宏觀性的大格局事件。
既然經歷過、亦或是見證過更大的衝突,眼界、格局自然都會隨之大漲一截。
平心而論,一支金簪引起的小衝突而已,實在難以讓人耗費心力過多關注。
當然,這是對於有過爲官經歷的人而言。
對於女子,亦或是常常混跡於內宅的紈絝子弟來說,平時就沒什麼可談的話題,金簪導致的衝突,肯定值得大肆探討。
“嗥~!“
一道道嘶鳴,高亢悠長,引人注目。
十匹體態矯健、毛色如鍛的的棗紅駿馬,經僕從牽引,緩緩走上了草場。
一些長亭處歇息的官眷貴婦觀望著這一幕,心頭一震。
莫非?
僅是一念,便有不少官眷貴婦起身,舉目眺望。
“長柏,你便負責計籌吧。”顧廷燁朗聲一笑,順手牽起了一匹棗紅馬。
盛長柏長久讀書,鮮少騎馬,卻是不會打馬球。
“去吧。”江昭拍了拍小舅子。
無法上場,肯定是讓人遺憾。
不過,就這個打馬球的陣容,計籌也不是誰都能計的。
盛長柏點點頭,大步向著迎風獵獵的彩旗走去。
馬球,主要起源於波斯與吐蕃,盛唐時期風靡一時。
時至今日,規則已經非常公平完善。
打馬球者,分爲兩方,以球桿擊球,一次中靶可計爲一籌。
其中,一方少則爲兩人,多則爲十餘人。
馬球會的彩旗合二十四支,即二十四籌,要是某一方中了靶,就可插上一面彩旗。
一炷特製的線燃燒結束,旗多者勝。
若是兩方的旗子一樣,便是平局。
“來!”
說著,江昭牽起一匹駿馬。
一剎那,草場沸騰! 小閣老要打馬球! 誰能跟小閣老打?答案不言而喻。
這種打馬球的陣容,實屬少見啊!
上一次,這種規格的打馬球,應該就是太后娘娘於金明池觀賞打馬球。
其實,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以及官家,都有打馬球的偏好。
不過,相比起太祖皇帝、太宗皇帝而言,官家武德相對較弱,往往是以觀賞爲主,而非下場打馬球。
歷任文臣,文彥博、張方平也有打馬球的習慣。
不過,自從身居高位,兩人便鮮少下場。
除此以外,武將狄青也有打馬球的偏好。
當然,論起含權量,狄青卻是未必能與小閣老相媲美。
是以,自官家登基以來,三品紫袍以上的官員下場打馬球,可謂相當少見。
上一次,起碼是十餘年以前。
如今,小閣老這樣的人物下場打馬球,自是讓人爲之心血沸騰。
“左朋五人,右朋五人。”顧廷燁喊了一聲,手持一罐木籤,搖了搖:“來來來。”
朋,也即隊。
史書中常有“分朋競賽”的記載,說的就是分爲左、右兩隊。
馬球場上,鼓樂齊鳴,聲震長天。
沸騰歡呼之聲越來越盛,惹得幾人血液沸騰,莫名興奮起來。
“抽籤。”顧廷燁喊道。
作爲浪子回頭的紈絝子弟,馬球場上的規矩,他十分熟悉。
十人相繼抽籤。
江昭、顧廷燁、趙策英、趙仲、蘇轍五人爲左朋。
韓嘉彥、王韶、趙士翊、趙士騫、趙世程五人爲右朋。
“嗥~!“
“嗥~!“
十人相繼上馬。
作爲特意選來打馬球的賽馬,十匹馬兒已然馴養得非常溫順,並不抗拒陌生人乘騎。
除了江昭以外,九人相對而立。
江昭拉著繮繩,緩緩走到最中央。
“啪!”
一揮桿,馬球豁然飛出。
“駕!”
“駕!”
顧廷燁與王韶二人,頗有武力,馭馬疾行,爭相揮舞球桿。
就此,馬球爭奪開始。
長呼之聲,不絕於耳。
長亭。
三四十位官眷貴婦,齊齊注目,觀賞打馬球。
舉辦者吳大娘子,精力相對分散不少。
作爲舉辦者,她得時刻關注場內的情況,不能真的就注目於馬球比賽。
畢竟,作爲舉辦者,她是以“舉辦”爲主,而非“參與”爲主。
要想讓金明池馬球會長久,就得注重全場狀況,不能出現什麼差錯,壞了口碑。
“咦?”
驚鴻一瞥,吳大娘子面色微變。
球場邊緣,兒子樑晗正與一位手持花扇的姑娘說笑。
不過,從她的視角,望不見姑娘的樣貌。
單從身姿上講,絕對是美人。
“去把他喊來。”吳大娘子喚來女使,面色嚴肅。
平時勾搭一些女子,無可厚非。
這馬球會上,衆目睽睽,怎能如此放蕩?
“是。”女使行了一禮,就要走出去,吳大娘子卻咳嗽了一聲。
一回首,卻見吳大娘子招了招手。
僅是一剎,吳大娘子的態度就有了轉變。
無它,那手持花扇的姑娘回了一下頭,吳大娘子見到了手持花扇的姑娘的樣貌。
姿容上佳!
不過,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她見過那位姑娘。
南陽郡夫人盛大娘子的妹妹!
這一點,足以讓她態度轉變。
畢竟,小閣老可是輕鬆扶持起了顧廷燁和王韶這兩位實權人物。
顧廷燁不必多說,已然是年輕一代勳貴子弟的代表人物。
王韶,則是“棄筆投戎”的代表,封了伯爵,儼然是有望紫袍披身的人物。
要是 一剎那,吳大娘子心念萬千。
小閣老能扶持起顧廷燁和王韶,也能扶持起樑晗! 甚至,都不必小閣老出手。
但凡沾點關係,顧廷燁和王韶自會安排。
時來運轉,永昌伯爵府要發了? “大娘子?”女使走回來,有些疑惑。
“罷了,讓他莫要放肆,注重談吐禮節。”吳大娘子鄭重吩咐道。
女使點頭,連忙趕過去。
另一邊,盛華蘭面色微變,喚來貼身丫鬟:“喊四妹妹過來。”
丫鬟點頭,趕了過去。
“線香燃盡。”
“左朋十籌,左朋勝!”
一支彩旗插下,盛長柏敲響鑼鼓,宣佈道。
二十四支彩旗,合二十四籌。
理論上,贏得十三籌的一方纔是勝者。
不過,一炷特製的線香也就燃燒兩刻鐘。
兩刻鐘的時間,要想擊中十三籌,難度不低。
一般來說,都是以耗盡線香結束比賽,旗多者勝。
“右朋幾籌?”兗王之子趙士翊擦了擦汗水,出聲問道。
這種千人注目的感覺,實在太爽。
以往,他要是打兩刻鐘,肯定是累得不行。
這一次,他打了兩刻鐘,仍是精神亢奮,意猶未盡。
“七籌。”盛長柏迴應道。
“再來一場!”趙士翊喊了一聲,望向餘下幾人。
“來!”
“來!”
“來!”
幾人相繼點頭。
除了江昭有單獨受過千人追捧的經歷,餘下幾人都沒有這種感受。
哪怕是長期領兵的顧廷燁和王韶,也是如此。
畢竟,士卒的稱頌與圍觀者的呼聲,並不一樣。
“砰!”
盛長柏一敲鑼鼓。
“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