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門生故吏!(求追讀) “近三年時間,在座的諸位都是政績斐然者,於情於理,都應擢升一二。”
這話一出,不少官員心神狂跳。
官位擢升,沒有任何宦海官員能夠保持平靜。
“具體的擢升事宜,呈遞政績文書上來,本官根據爾等的政績,自有定奪。”江昭淡淡道。
執政一方,掌握好人事、財政問題,就能解決九成九的問題。
“不過,涉及州郡、司衙官員,也就涉及了官員入京一事。”
江昭舉目望去,平和道:“都說說想法吧。要是可行,本官盡力向上奏報。”
地方上,越是往上,高官階的官位越少。
一旦到了五六品,就得考慮入京的事情。
否則,競爭將會非常慘烈。
地方上的二品官位,僅僅是從二品的安撫使一職。
三品官位,僅僅從三品的安撫副使一職。
餘下的正四品,僅轉運使一職。
從四品,僅學道學政一職。
正五品,僅轉運副使、提舉常平司主事兩個職位。
軍務一方,倒也有正五品的官位。
不過,軍務官位與文官無關。
也就是說,從五品的知州、同知等官員,近二十人,要競爭的正五品官位就轉運副使、提舉常平司主事兩個職位。
十進一,太過慘烈。
往後的從四品、正四品、從三品、從二品官位,甚至得涉及京官外放的競爭。
是以,幾乎不存在單純的一步一步幹到封疆大吏,且從未入京的官員。
相比起來,五、六品官員入京,無疑是好出路。
汴京,五品以上的官位,可是足足三四百!
當然,入京並非易事。
三年一度政績大考,可能也就騰出二三十個五品官位。
其中,起碼有三分之一得讓六品的京官搶去。
餘下的一部分,落到地方上,合十四路官員競爭,一點也不輕鬆。
好在,一次性放出的量大,入京的希望也就更大。
其中,熙河路官員入京的概率,無疑非常之高。
無它,熙河路官員都是首任官員!
首任,意味著可以做的事情太多。
屯田、開河渠、開墾荒地、興修水利、賑濟災民、興辦學堂、推行教化、安撫異族. 但凡不貪、不蠢,治政水平正常,就能有大批量的政績。
一旦不缺政績,上頭的人要出手簡拔,也可名正言順。
“稟大人,章某暫時沒有入京的打算。”轉運副使章衡起身,拱手道。
熙河開疆期間,他主持了茶馬互市,立下了不淺的功勞,已然官居從四品。
轉運副使爲正五品官位,他是高官階任職低官位。
這次,要是擢升簡拔,他再升一級,就可任職正四品轉運使,名正言順的執掌轉運司。
江昭點頭,擺了擺手。
“稟大人,韓某入京。”提舉常平司主事韓嘉彥行了一禮,迴應道。
官居正五品,他要擢升,還得是入京。
當然,五品的地方官入京,大概率是平級調動。
江昭點頭。
“稟大人,下官入京。”兵部郎中,太原郡伯爵,兼兵馬都副總管王韶拱手一禮。
作爲兵部郎中,他本就是帶著維穩邊疆的任務而來。
如今,邊疆穩固,也是時候入京。
江昭擺手。
“稟大人,下官希望入京。”顧廷燁起身,拱手道。
作爲從五品的懷化將軍、熙州團練使,顧廷燁在地方上的仕途相當好。
王韶一走、他甚至有機會搏一搏正五品的兵馬都副總管一職
不過,他是勳貴出身。
既然已經練出了本事,那就得試著入京爲官,執掌禁軍軍權。
江昭壓了壓手。
“大人,下官留在邊疆。”種諤果斷道。
本來,他是偏向於入京爲官。
畢竟,哪怕王韶入京,顧廷燁也是一座難以跨越的大山。
要想跟顧廷燁競爭兵馬都副總管,太難! 結果,王紹與顧廷燁竟然都選擇入京。
相比起文官入京的難度,武將入京實在太簡單。
甚至,鮮少有不應允的情況。
顧廷燁選擇入京,那就定然入京,王韶身上的兵部郎中本就是京官官位,也是定然入京。
既然兩人都走,那他就可以試著留下,競爭兵馬都副總管一職。
論履歷、功績,他不如王紹、顧廷燁,但也並非餘下的一些團練使可媲美。
江昭點頭。
“下官入京。”岷州知州蘇轍行禮道。
作爲韓系年輕一代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朝著成爲廟堂大佬的方向發展。
既然已經官居從五品,就得果斷入京,積累佈局天下的經驗。
江昭擺手。
其後,迭州知州薛向、宕州知州沈括、河州通判蘇軾、蘭州通判曾布、樂州通判章惇相繼表態,都沒有入京爲官的計劃。
這幾人,迭州知州薛向、宕州知州沈括,分別有意於接任轉運副使、提舉常平司主事兩個職位。
河州通判蘇軾、蘭州通判曾布、樂州通判章惇,僅是官居正六品。
這次,不少知州選擇入京,那他們就恰好接任。
往後,餘下的知州、同知、通判相繼說出了決定。
不少官員都有意入京。
不過,這些人也都知道入京太難,並不強求。
實在不行,調任其他的一些路,也是上佳選擇。
江昭擺手,勾當公事張載一一記錄。
“如此,一些關於政績的文書,且都呈遞上來。”
江昭吩咐道:“州縣之地,一些政績爲優的官員,自可放心舉薦。”
這說的是縣令、縣丞、縣尉等一縣主要官員,以及州郡六品以下的官員的擢升問題。
“是。”幾十人連忙點頭。
歷來,官員政績大考,都是在六月以前。
而新任封疆大吏上任,卻是六月以後。
是以,臨走之際,都是上一任封疆大吏調整官員的升貶。
該吩咐的都已經吩咐,該問的都已經問過,江昭向下掃視,最終望向章衡:“因涉及幾位宗室入京的緣故,本官二月左右就要入京。自二月至六月,安撫司政事,便交於轉運副使。”
此言一出,不少官員齊齊一詫,旋即反應了過來。
五位宗室歷練,怎麼著也得有終止。
三年過去,也是時候入京。
章衡起身,拱手一禮:“請大人放心。”
熙河路,上上下下都是韓系的人。
指揮起來,並不是什麼難題。
“都下去吧。”江昭點頭,罷手道。
這些官員,幾乎都是他的基本盤。
一些沒法入京的官員,除了留下部分穩固住熙河路以外,餘下的一些可以調往繁華之地。
譬如:淮南東路、淮南西路! 書案,江昭執筆。
吳禮!
這是江懷瑾學文的私塾先生的名字! “此人,名望上佳,不知可否爲一縣縣令?”江昭平和一笑,紙條遞了過去,望向勾當公事張載。
張載瞥了一眼,就斷言道:“足夠!”
他還以爲是個秀才呢!
秀才任職縣令,無疑是有點難辦。
不過,小閣老發了話,也不是不能辦。
實在不行,就讓秀才變成舉子就行。
結果,老年舉人?
那不輕輕鬆鬆?
“子厚可要隨我入京?”江昭一笑。
張載此人,行使“秘書”之職權,真是越用越習慣。
“大人去何處,下官就去何處。”張載連忙應道。
這可是小閣老! 這不閉眼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