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

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

河州,定羌寨。

時值五更,天曉在即。

燎燎篝火,烈烈長燃。

“咚——”

“咚——”

“咚——”

戰鼓長鳴,聲震四野。

山川起伏,兵戈如林。

十萬蕃漢屯兵,作三十六方陣,持弓列矛,舉刀提盾,肅然峙立。

朔風吹過,旌旗獵獵,一片肅殺之氣。

校臺。

左右皆有五丈牙旗,上首設有一丈許長案,擺放牛、羊、豬三牲,供奉著一尺許石人,石人著冕旒冠,垂衣裳,手執書卷,長臂垂落。

供奉之人,卻是黃帝! 主帥江昭,著山文甲,披青羅袍,鳳翅兜鍪,手扶佩劍,淵渟嶽峙,面色肅然。

除此以外,張方平、章衡、王韶、種諤、包順、鄭曉、張鼎幾人,皆是立於築臺之上,肅立一角。

戰鼓越發激昂,號角長吟。

“衆將士!”

一聲長吼,鼓聲、號角頓消,落針可聞。

“西夏李諒祚,實爲小兒之輩!”

“自其主政以來,西夏悖逆,竟敢舉豺狼之兵,踐踏我熙河熱土!邈川、隴朱黑、循化幾地父老,皆盼望盼王師解懸!”

江昭大手一揮,長劍出鞘,劍指朔方。

“嘉佑八年,本帥奉旨入邊,率兩萬士卒,一舉拓取兩千裡山河!”

“而今,十萬大軍入邊,豈懼李氏小兒?”

長劍指天,江昭激越道:

“李諒祚之惡行,罄竹難書,是可忍孰不可忍!此中仇恨,不報者誓不爲人!”

“趁此良機,當北上伐罪,復我山河!”

“甚至於,開疆拓土!”

“譁~!”

“譁~!”

大軍誓師,本該肅穆無聲。

要是大頭兵,那就更是不該發出響動。

然而,這句話一出,不少士卒卻是下意識的發出些許聲響,意欲附和。

無它,小閣老是真的能開疆拓土! 小閣老入邊,征戰士卒是真的能發財!

校臺,舉目望去,可見士卒士氣高昂。

江昭振臂一揮,大喝道:“本帥,受天子重託,總掌熙河、陝西二路軍政!此番出征,目的唯有一個——”

慕然,他拔劍一揮,三牲之一的豬首便垂落下去。

鮮血揮灑,殷紅一片。

“殺!”

字字如鐵,擲地有聲。

“殺!”

“殺!”

“殺!”

高昂士氣,一經引動,徹響長天。

鼓聲震動,號角長嘯。

十萬屯兵,長矛上舉,肅殺遍天。

單單一個“殺”字,足足喊了六十息有餘,不見絲毫勢弱。

首領包順一驚,暗自“嘶”了一聲。

這凝聚力?

十萬屯兵,要想吼出“震徹天地”的氣勢,其實並不難。

畢竟,十萬之衆,規模實在太大。

即便十人有九人都偷懶,那也還有一萬人附和長吼。

長吼三五息,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真正難的是持續性的長喊。

要想達到持續性長喊,起碼得有兩個要求:

其一、真的鼓動了士氣。

大軍誓師,不少士卒都會象徵性的喊幾聲,也即給主帥一點面子。

要想持續長喊,那就得真的讓士卒心中受到鼓舞,平添幹勁。

其二,士卒信服主帥。

簡單的鼓動士氣,頂了天就喊上一二十息。

五六十息,絕非是簡單的鼓舞士氣可以達到的程度。

無論是誰,真的大喊上幾十息,肯定嗓子乾澀不舒服。

而士卒之所以持續喊,那就是純粹的給主帥面子。

更確切的說,那叫信服!

包順暗自一驚。

江子川,影響力這麼大嗎? “諸軍聽令!以戰止戈,就在今日!”

“此戰!必勝!”

“必勝!”

“必勝!”

“必勝!”

聲聲怒吼,震徹雲霄。

單是提振士氣的口號,就喊了百十息而不見衰弱。

“以主帥的聲望、履歷、功績,聞之者無不心生欽佩。”

“服衆十萬,不足爲奇。”

包順身旁,王韶見他驚詫,不禁出聲解釋道。

嘉佑八年,實爲百年國祚以來唯一一次開疆拓土! 開疆拓土,不世功勳,“江昭”二字早已傳遍天下。

上至八十老人,下至三歲孩童,大都能說上一些關於江昭的事蹟。

文可治國,武可開疆。

這樣的人物,自是受到社會的推崇。

對於屯兵士卒而言,“江昭”二字就更是意義非凡。

屯田之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大頭兵。

熙河開邊,大頭兵人均五六十畝田地。

須知,這可是五六十畝。

五六畝地就可養活一人,五六十畝地足以讓屯田士卒過上“富足”的生活。

如今,舉兵北伐。

要是這一次也積攢幾十畝地,那可就是百畝地。

百畝地,那可就是富農!

說不上逆天改命,但也差不了多少。

如此,怎能讓人不信服? 這是真能發財!

包順瞭然,默默的望著。

紫袍飛揚,江昭負手立於校臺,如孤峰擎天。

十萬士卒,肅殺驚天。

誓師之聲,長久不息。

中軍大帳。

丈許長案,上置一幅“大周-西夏-吐蕃”堪輿圖。

江昭、王韶、章衡、種諤四人圍聚,不時指指點點。

自四人以下,文武分列。

武將約莫三十人,以張鼎、包順、鄭曉、姚兕、楊文廣、郭逵幾人爲首。

熙河開邊,受益了一批文臣,自然也有相應的武將受益。

除了王韶、顧廷燁、種諤幾人一躍而起以外,也有一些不大不小的老一輩武將趁勢而起。

一如姚兕、楊文廣、郭逵三人。

姚兕是平民子弟,擅長射箭,深諳領兵之道,一步一步爬到五品武將的位子。

楊文廣是楊家將三代核心子弟,忠武侯“楊六郎”楊延昭之子。

即便楊家將已經衰落,但也有不小的影響力。

楊文廣走武將路,可謂相當順暢。

郭逵曾是殿前司侍衛,治平二年拜從五品樞密都承旨,入邊爲官。

這幾人,都是近幾年的邊疆興起人物。

文官一方,亦是三十人左右。

以安撫使張方平、副使許志二人爲首。

章惇、薛向、沈括、曾布幾人,都是任職一州知州,需得治政一郡,卻是沒法入帳。

“除了邈川、隴朱黑、循化三大城池以外,近來還添了一座大通城。”

江昭沉吟著,徐徐道:“這便是四座城池。樂州疆域,淪陷了七成以上。此地,也是西夏主力聚集之地。”

“沿著樂州向下,蘭州也有不少西夏士卒,但都沒有攻下城池,規模不大,難成氣候。”

“要是不出意外,蘭州的西夏士卒主要是起先鋒作用。”

“就局勢而言,並不難破。”

“要想肅清疆域,無非是沿著河州往上,清理蘭州疆域,沿途壓制西夏大軍,讓他們不得不聚集於樂州。”

“最終,於樂州大戰,一決勝負。”

王韶認可的點點頭。

西夏李諒祚御駕親征,目的並不難猜,無非是要沿著樂州、蘭州、河州往下打通,延到青唐。

如此,蕃夏有了聯繫,就能聯合起來,一齊抵抗熙河邊軍,並試著一點一點的搶回疆土。

王韶指了指迭州以北、以南兩地,緩緩道:“除了西夏的李諒祚以外,董氈、木徵都得重視一二。這兩大部族,合在一起起碼能掏出六七萬大軍。”

“嗯。”

江昭點頭,負手沉吟。

約莫十息,陳述道:“以目前的局勢而言,要破局並不難。”

“以耗爲主。”江昭定性道:“穩打穩紮,步步推進。”

章衡瞭然:“西夏幾百萬人口,行全民皆兵之策,十人就有一人是士卒。”

“契丹、陝西、回鶻,都圍著西夏。”

“單是常駐邊疆的西夏士卒,就有足足十萬之衆。”

“以西夏的國力,的確是耗不起。”

幾人齊齊點頭,認可這種說法。

單是常駐邊疆的兵力,就得足足十萬左右。

要是算上境內的兵力,起碼是三四十萬士卒。

大周冗兵,西夏也絲毫不差,甚至更甚。

大週五千萬人口,百十萬士卒,好歹是五十口人騰出糧食養一張嘴巴。

西夏三四百萬人口,三四十萬士卒,相當於十口人騰出糧食養一張嘴巴。

農耕時代,十口人養一張嘴巴,何其嚇人。

這樣的消耗,非常恐怖。

這也怪不得西夏常常南下。

要是不南下奪取一點物資,西夏是真不一定能夠維持住國內的消耗。

如今,爲了征伐熙河路,李諒祚御駕親征,又是平添十萬大軍的消耗。

戰時緊急運輸,物資有一成能運輸到邊疆就已經非常不錯。

以西夏的國力,根本支撐不起十萬大軍遠征的長期消耗。不足以支撐西夏長時間征戰。

相反,河湟之地已經足以供給熙河邊軍六七成的消耗補給。

李諒祚入侵,本就是採取“速戰速決”的策略。

一旦拖得久一點,最著急的就是李諒祚本人。

一著急,就容易出錯。

陝西正面,亦有寧遠侯顧廷燁時刻準備北上。

適當拖一拖,不是壞事。

沒有異議,江昭一罷手,幾人齊齊退了下去。

“子平,大軍誓師,記得特意讓人煮幾頓肉食。”江昭望向熙河轉運使章衡,吩咐道。

大軍誓師,意味著即將上戰場,都會殺羊宰豬,吃上幾頓好的。

“諾。”

章衡持禮,點頭道。

瞥了一眼堪輿圖,下令道:“子厚領漢兵三萬,入迭州鎮守。”

迭州之地,北鄰廓州,南臨青唐。

廓州是董氈的地盤,青唐是木徵的地盤。

不管這兩地有什麼異動,迭州都能很快的反應過來。

有人鎮守迭州,也可避免正面與李諒祚殺伐的主力遭到兩面突襲。

“諾。”王韶連忙應聲。

三萬大軍,這可不是一點半點。

統兵三萬,已經算得上“統帥”。

江昭平和點頭。

大軍北上,董氈、木徵二人趁機出兵的概率非常之高。

自從熙河與董氈部落議和以來,熙河八州、董氈部落、木徵部落就陷入了一種難言的僵持和平階段。

這種僵持和平,無疑是大周想要見到的結果。

新拓疆域,肯定是得休養生息。

對於董氈部落而言,議和起初也有不小的效果。

彼時,董氈新立,根基不穩,偏偏南臨青唐,兩方對峙。

更讓人心慌的無疑是熙河邊軍,足足二十萬之衆。

董氈沒有應對熙河邊軍的準備,自是希望議和。

幾年過去,董氈根基穩固,肯定會動些歪心思。

對於木徵而言,那就更是時刻想著對付熙河路以及董氈部落。

這次,趁著西夏入侵,董氈與木徵有異動的可能性,起碼是九成以上。

三萬大軍,交於王韶穩固大後方,還算是較爲合適。

至於強調“漢兵”,則是純粹的提防俞龍珂部落的士卒。

誠然,吐蕃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沒有“國”這一概念。

讓吐蕃人去殺吐蕃人,也並無不可。

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要是真的出了問題,誰也扛不住。

相性之下,自是讓漢人打吐蕃,讓吐蕃打西夏。

“餘下七萬。”

江昭向下望去,注目於種諤:“種諤將軍領一萬士卒,沿河州北上,一路肅清疆域。”

“諾。”種諤鄭重行禮。

“張鼎、包順領兵一萬,一爲左軍,一爲右軍。鄭曉、姚兕、楊文廣、郭逵皆領五千,鄭曉爲先鋒。”

七萬軍隊,一下子就分了五萬。

“章衡領兵五千,主管物資運輸。”江昭繼續道。

一般來說,主帥分爲兩種。

一種是親自陷陣衝鋒的類型。

一種是坐鎮中軍統籌指揮的類型。

江昭無疑第二種,坐鎮中軍的類型。

從理論上講,兩種類型的統帥並無明確高低之分。

不過,要是統籌十萬大軍的主帥還得衝鋒陷陣,無疑是有點“沒格局”。

主帥一死,且置十萬大軍於何地? 統帥中軍,一萬五千士卒護身,足矣!

“合七萬兵力,北上樂州。”江昭沉聲道。

六人相繼行禮,口中稱諾。

大致安排得差不多,江昭望向安撫使張方平,吩咐道:“子平要鎮守迭州,破鷂弩便交於張大人負責製造。”

“儘量要快。”江昭鄭重道。

樂州之地,爲黃河上游,水流支脈較多,非常剋制西夏騎兵。

要是有破鷂弩,那便是如虎添翼。

歷史上,北宋巔峰時期製造破鷂弩的效率約莫是一年三萬張。

也即一個月三千張左右。

新近得到技術,製作起來可能慢一些。

可即便一個月只能一千張,積累幾個月也能積累出一個軍的破鷂弩。

夠用了! 張方平拱手,鄭重點頭。

汴京,御書房。

幾十道關於“舉薦外戚入邊”的奏疏置於書案一角,趙策英面色微沉。

那些人,竟然妄圖以上奏之舉脅迫於他! 甚至還讓外戚相勸!

脅迫新君!

要是一般的皇帝,可能早就扛不住壓力,選擇了妥協。

畢竟,新君而已,沒必要與朝臣硬鋼。

可他是誰?

他是趙策英,將來的千古一帝! 這還能讓幾十道沒用的竹紙給脅迫了?

“哼!”

冷哼一聲,趙策英乾脆抽出一張宣紙,記下上奏之人的名字。

脅迫是吧?

大不了,老子連朝都不上了!

有本事就廢了老子的皇帝位子。

要是廢不了,老子就廢了你們! 撐到江卿攜大勢歸來,不廢掉一波人。

他就不叫趙策英! ……

(本章完)

第127章 齊衡,不該走文官路?第107章 班底成員!第8章 遊歷觀政!第93章 封蔭妻兒!第221章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47章 韓章入閣!(4k)第48章 小閣老?第49章 江志致仕,馬球會!第60章 上奏疏!第199章 啓奏陛下,熙河大捷!(月票加更2)第117章 大房老太太偶感風寒!第131章 逆天陣容!(月票加更3)第2章 韓門立雪20第148章 盛紘失戀!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193章 汴京爭鬥!第114章 宗室評價!第27章 衣錦還鄉!第7章 麒麟才子,淮左江郎!(4k)第10章 姻緣?第9章 五年!第113章 書院籌備,劃進士之名!(3k)第223章 完犢子,我父親不配享太廟了!(加更1)第72章 一門兩榜眼!(3k)第215章 江閣老“仁義”,陛下“聖明”!第91章 盛家衆生相!第208章 衆將議功!霸道皇帝爲我添朝!(二合一)第195章 皇帝輟朝!第15章 科舉!第106章 開疆拓土,非一代可成第183章 恩科主考官!第126章 盛長柏與海朝雲?(月票加更2)第100章 皇莊事畢!第21章 會元!第42章 萬衆矚目!(5k)第120章 誰爲好聖孫?第134章 侯爺,該喝藥了!第74章 好聖孫,旺三代!第137章 傳道授課!第106章 開疆拓土,非一代可成第16章 遊京!第56章 盛氏入京!(4k)第54章 或許可以發一發皇帝財?第122章 我,顧廷燁,回來了!第222章 搬出太廟!第122章 我,顧廷燁,回來了!第215章 江閣老“仁義”,陛下“聖明”!第68章 康王氏名聲惡臭!第154章 王老太師的門生故吏!第118章 科考衆生相!第11章 返鄉!第18章 嘉佑龍虎榜!第165章 皇帝崩!第128章 小秦氏!第7章 麒麟才子,淮左江郎!(4k)第230章 上柱國,推忠協謀佐理功臣!第13章 華蘭!第10章 姻緣?第213章 內閣來了個新人!(4k)第217章 江卿,朕要廢皇后!王安石,這天底下輪不到你來變法!第45章 審案(4k)第70章 老師韓章,百官之首!(二合一)第199章 啓奏陛下,熙河大捷!(月票加更2)第231章 皇子薨,皇宮有問題!第8章 遊歷觀政!第24章 東華門外唱名!(4k)第105章 宗室反應!第72章 一門兩榜眼!(3k)第126章 盛長柏與海朝雲?(月票加更2)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188章 邊疆,閣老!第142章 大房老太太病重!第76章 大人叫爾等都落座,沒聽見嗎?第183章 恩科主考官!第114章 宗室評價!第110章 議和!(3k)第20章 策論第一!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179章 西夏來使!第84章 建軍!第209章 文淵閣大學士!(4k)第130章 馬球會!第111章 佈政一方!第200章 江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137章 傳道授課!第144章 蔡京入京!第60章 上奏疏!第165章 皇帝崩!第200章 江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10章 姻緣?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40章 宰輔大相公的拉偏架!第153章 儲君趙策英!第82章 上《平戎策》第69章 儋州是個好地方!(二合一)第2章 韓門立雪20第202章 命婦宴!第169章 君臣敘話!第227章 這官,當多大才算大啊?(加更2)
第127章 齊衡,不該走文官路?第107章 班底成員!第8章 遊歷觀政!第93章 封蔭妻兒!第221章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47章 韓章入閣!(4k)第48章 小閣老?第49章 江志致仕,馬球會!第60章 上奏疏!第199章 啓奏陛下,熙河大捷!(月票加更2)第117章 大房老太太偶感風寒!第131章 逆天陣容!(月票加更3)第2章 韓門立雪20第148章 盛紘失戀!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193章 汴京爭鬥!第114章 宗室評價!第27章 衣錦還鄉!第7章 麒麟才子,淮左江郎!(4k)第10章 姻緣?第9章 五年!第113章 書院籌備,劃進士之名!(3k)第223章 完犢子,我父親不配享太廟了!(加更1)第72章 一門兩榜眼!(3k)第215章 江閣老“仁義”,陛下“聖明”!第91章 盛家衆生相!第208章 衆將議功!霸道皇帝爲我添朝!(二合一)第195章 皇帝輟朝!第15章 科舉!第106章 開疆拓土,非一代可成第183章 恩科主考官!第126章 盛長柏與海朝雲?(月票加更2)第100章 皇莊事畢!第21章 會元!第42章 萬衆矚目!(5k)第120章 誰爲好聖孫?第134章 侯爺,該喝藥了!第74章 好聖孫,旺三代!第137章 傳道授課!第106章 開疆拓土,非一代可成第16章 遊京!第56章 盛氏入京!(4k)第54章 或許可以發一發皇帝財?第122章 我,顧廷燁,回來了!第222章 搬出太廟!第122章 我,顧廷燁,回來了!第215章 江閣老“仁義”,陛下“聖明”!第68章 康王氏名聲惡臭!第154章 王老太師的門生故吏!第118章 科考衆生相!第11章 返鄉!第18章 嘉佑龍虎榜!第165章 皇帝崩!第128章 小秦氏!第7章 麒麟才子,淮左江郎!(4k)第230章 上柱國,推忠協謀佐理功臣!第13章 華蘭!第10章 姻緣?第213章 內閣來了個新人!(4k)第217章 江卿,朕要廢皇后!王安石,這天底下輪不到你來變法!第45章 審案(4k)第70章 老師韓章,百官之首!(二合一)第199章 啓奏陛下,熙河大捷!(月票加更2)第231章 皇子薨,皇宮有問題!第8章 遊歷觀政!第24章 東華門外唱名!(4k)第105章 宗室反應!第72章 一門兩榜眼!(3k)第126章 盛長柏與海朝雲?(月票加更2)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188章 邊疆,閣老!第142章 大房老太太病重!第76章 大人叫爾等都落座,沒聽見嗎?第183章 恩科主考官!第114章 宗室評價!第110章 議和!(3k)第20章 策論第一!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179章 西夏來使!第84章 建軍!第209章 文淵閣大學士!(4k)第130章 馬球會!第111章 佈政一方!第200章 江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137章 傳道授課!第144章 蔡京入京!第60章 上奏疏!第165章 皇帝崩!第200章 江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10章 姻緣?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40章 宰輔大相公的拉偏架!第153章 儲君趙策英!第82章 上《平戎策》第69章 儋州是個好地方!(二合一)第2章 韓門立雪20第202章 命婦宴!第169章 君臣敘話!第227章 這官,當多大才算大啊?(加更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苍溪县| 巫山县| 新河县| 柞水县| 双辽市| 宁晋县| 新沂市| 千阳县| 泰来县| 永昌县| 石景山区| 剑河县| 饶平县| 扎兰屯市| 灌阳县| 自贡市| 满洲里市| 邵阳市| 伽师县| 沧州市| 西充县| 新乡市| 巴塘县| 西林县| 五家渠市| 宁津县| 泰和县| 满洲里市| 武城县| 迁西县| 简阳市| 甘孜| 景泰县| 东丽区| 石门县| 佛坪县| 磐安县| 泽州县| 类乌齐县| 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