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趙策英有意建功立業! 西寧州。
自唃廝囉病逝,傳基業於幼子董氈,吐蕃便內亂橫生。
新的首領董氈,實際掌控疆域僅是湟州、廓州、西寧州三州。
其中,湟州與廓州都臨近大周,恐受大周侵襲。
是以,董氈便以西寧州爲大本營,屯兵於此。
王城。
一位三十歲左右,頭戴紅色朝霞冠,上系紅抹額,兩耳束髻,著灰色衽翻領袍,披灰黃大蟲皮,腰繫革帶,左後腰懸掛短刀的壯漢,端坐王座。
此人,赫然就是吐蕃名義上的新首領。
董氈!
他向下望去。
此刻,左方席位坐著一位鬍子拉碴的綠袍文官。
董氈出聲問道:“不知使者特意來西寧,所謂何事?”
近來,木徵蠢蠢欲動,不斷試探,儼然是有意挑戰他的威望。
從兵力上講,他手握六萬可戰士卒,木徵可戰士卒僅是五萬左右。
以他的實力,根本無懼木徵。
不過,實際情況有些不太一樣。
幾萬士卒的爭鬥,絕非短時間可分出勝負。
木徵兵駐青唐,典型的易守難攻,周遭也並未有什麼強敵。
而他,東臨大周。
要是真的打起來,木徵的五萬士卒,可傾巢而動,他的六萬士卒,起碼得留下一兩萬防備環伺的大周。
要是大周不趁機攻打他,那他就無懼木徵。
要是大周趁人之危,聯合木徵兩面夾擊,他就處於絕對的劣勢。
也因此,大週一方的態度,非常重要。
董氈目光炯炯,望向大周來使。
綠袍官員起身,行了一禮:“本官乃是奉宣撫使詔令而來。”
“宣撫使?”董氈心頭瞭然。
拓土七州,拜師百官之首韓章的江子川。
作爲敵人,他知道不少關於江子川的資料。
二十多歲的三四品大員,妥妥的政壇新星。
這是一位有資格說話算話的人物。
大周究竟是否攻打他,就是此人決策。
“不知江宣撫使,卻是何意?”董氈連忙問道。
以他的處境,要是能與大周保持和平,自然是最好。
否則,堂堂新任首領,他也不會刻意保持態度搖擺不定。
“宣撫使希望贊普(首領)派遣一位有資格爲吐蕃作決策的人,入熙河路一敘,談邊疆事宜。”使者老老實實答道。
他特意來一次西寧州,就是爲了傳達這麼一句話。
“有決策權的人嘛?”
董氈沉吟起來。
如今,幾方勢力的關係相當清晰。
大周開疆拓土,疆域掌控不久,需要一定的時間消化。
也因此,大周擔心吐蕃部落東進,要維持董氈部落與木徵部落的長時間爭鬥,讓木徵部落與董氈部落相互牽制,都沒有東進的精力。
除此以外,大周還得防備西夏、遼國。
董氈部落則是擔心大周西進,聯合木徵部落兩面夾擊。
大周與董氈部落,要求都是儘量和平。
“好。”
董氈招了招手:“仁多保忠。”
話音一落,一位魁梧的吐蕃將軍走出,單膝下拜。
仁多保忠,董氈手下第一大將。
“你與使者一齊去找江宣撫使。”董氈吩咐道。
既然兩方的訴求有一定的重合度,那就可以洽談。
否則,長時間常態化的緊張提防,對兩方而言都不是什麼好事。
仁多保忠恭敬點頭。
作爲董氈絕對的心腹,首領的偏向究竟是什麼,他都一清二楚。
“來人,送使者下去好生休息,不可怠慢。”
熙州,校場。
“列陣!”
“刺!”
二十三歲的趙策英,一身烏錘甲,長吼一聲,槍尖長刺。
列陣士卒受到鼓舞,長矛應聲突刺,臉頰冒汗,眉宇堅毅,不乏精銳風範。
“刺!”
五百士卒,長矛再刺。
“哈!”
五百人齊吼,引得不少士卒注目。
團練使顧廷燁舉目望去,不免一詫。
統領五百人,整齊劃一,這並不稀奇。
任何一位將領都有這個水平。
但,趙策英並不是將領。
這是受詔入京的宗室,可能是將來的太子。
更難得的是,趙策英身著鎧甲,積極帶頭,以身作則,而非是簡單的發佈號令,讓士卒練習,而自己休息。
五位宗室,除了兩位下放爲縣令的宗室不清楚是什麼水平,餘下三位選擇掌握軍務的宗室,都是在熙州。
以顧廷燁的人脈,相互通個氣,對比一下,自然知曉誰要好上一些。
別的不說,單就是以身作則,這一點就並非是其餘兩位宗室可比。
餘下兩位宗室,一位負責押送糧草,一位負責茶馬互市的維護。
說到底,你還真能讓那兩位親自搬東西? 不供起來,就不錯了! 校場上,趙策英注意到了顧廷燁,心頭一喜,回首擺擺手:“都歇會兒吧。估摸著等上半個時辰,就得開飯了。”
言下之意,卻是可以休息到開飯。
士卒相視一笑,盡是善意。
以趙策英的身份,親自帶頭練槍,說是“禮賢下士”,也並不爲過。
主動降低身份,無疑是讓人心生好感。
顧廷燁一望,更是一詫。
竟然能跟士卒打成一片。
有意思! “顧將軍。”趙策英伸手呼喚了一聲,大步走了過去。
顧廷燁一怔,相向走了過去。
五位宗室,兩位下放任職縣令,三位掌握軍務的分別分屬於轉運司、提舉常平司、熙州團練。
趙策英歸屬練兵,首先肯定是找團練使。
是以,兩人已經相識了幾天。
幾乎天天都會有交集。
趙策英性子熱情,他顧廷燁自然也得給些迴應。
“趙公子。”兩人走近,顧廷燁禮貌的拱了拱手。
趙策英走上前去,爽朗一笑。
“顧將軍,我二人相識已經有了一段時日。”
“要不這樣,你喚我策英,我喚你仲懷。”趙策英親近的說道。
顧廷燁略微遲疑,微微點頭。
五位宗室入熙河考驗,可能影響太子人選。
不過,幾司主官,僅是起配合作用,不涉及站隊問題。
“策英。”顧廷燁稱呼了一聲。
趙策英大喜,連忙喚道:“仲懷。”
“不知仲懷可有空閒,一起去吃頓飯?”趙策英殷勤道。
“如此,就卻之不恭。”
吃一頓飯而已,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顧廷燁出聲應下。
酒樓。
酒足飯飽,趙策英試探性說道:“仲懷,這練兵之事,未免太過枯燥。”
“大丈夫統兵,應建功立業啊!”
顧廷燁一聽,瞭然點頭。
五位宗室,隱形競爭,趙策英這是有意表現一二。
“這熙州近來無戰事。”顧廷燁解釋道:“如今,除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吐蕃殘留勢力組成的土匪須得剿滅,並無其它事宜。”
“剿匪好,剿匪好啊!”
“仲懷。”
趙策英深深一躬,一臉的希冀:“我就想見識見識。”
顧廷燁一嘆,緩緩點頭。
安撫司。
“哈哈!”
江昭溫和一笑,向著一位青年迎了上去。
“師茂兄,六年未見啊!”
“子川。”韓嘉彥一臉興奮,大步上前。
韓章之子韓嘉彥,正式抵達熙河路,任職提舉常平司主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