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痈?)
熙豐元年,一月十三。
會州,中軍大帳。
自左而右,文武班列。
以章衡、顧廷燁、種諤、包順、張鼎、鄭曉幾人爲首,合三四十位文臣武將,齊聚一堂。
不少人面上不乏興奮之意。
開疆拓土的功績??! 一旦班師回朝,定然是修訂國史,史書留名。
大丈夫,誰還不想青史留名呢? 即便留下的名字不起眼,那也是留下了名字。
主位,江昭向下望去,徐徐道:“按理來說,邊疆已拓,和約已定,就該班師回朝,舉辦慶功宴。”
“可誰承想,吐蕃董氈與青唐木徵竟是趁著大周與西夏相爭,摻和進了紛爭,意欲奪取河州、蘭州、迭州?!?
“幸而有王韶統兵三萬,鎮守大後方,沒有讓事態嚴重擴大?!辈簧偃嗣嫔珴u漸嚴肅起來。
看樣子,還得打一打董氈和木徵。
江昭平和道:“如今,兩國之爭已近尾聲,自是得敲打敲打董氈、木徵二人?!?
十餘人齊齊精神一震。
相比起打西夏,打吐蕃可是容易不止一點半點。
幾乎是白撿的功勞!
江昭舉目,一一掃視過去。
最終,目光留在了顧廷燁、種諤二人身上。
敲打董氈、木徵二人,自是勢在必行。
可會州、邃州也得有人鎮守。
疆域開拓不久,不穩定因素較多,還是得武力鎮壓一段時日。
當然,這也就註定了得有人暫時留在會州、邃州,不能白撿敲打董氈、木徵的功績。
關鍵,還不是誰都有資格留在會州、邃州。
要想掃除一切不穩定因素,起碼得留下兩三萬大軍。
除了顧廷燁、種諤二人,其他人都差點意思。
即便是英國公嫡長子張鼎,也略顯稚嫩。
蕃部首領包順倒是也能統兵,但他是吐蕃人。
僅是掃了一眼,顧廷燁就知道了好友的意思。
“下官願駐守會州、邃州。”顧廷燁未有任何遲疑,持禮道。
獨自統領幾萬大軍,鍛鍊獨當一面的統兵能力,這種機會可不常見。
將和帥,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
“好?!苯褲M意點頭:“那就留下三萬屯兵,交於仲懷統領,暫領會州、邃州一切軍政要務?!?
截至目前,他手上還有近八萬士卒。
北上的七萬屯兵,還剩下五萬餘,顧廷燁手上的三萬陝西邊軍,還剩下兩萬餘,兩相合攏就是近八萬士卒。
三萬留在會州、邃州,餘下五萬南下馳援,說是亂殺也絲毫不爲過。
畢竟,經歷了大大小小十幾場征戰,餘下的士卒都是老兵。
要是算上大勝的士氣,五萬打十萬都不是問題。
“大軍修整一日,即刻南下。”江昭下令道。
“諾!”
十餘人齊齊一禮。
一月十九。
迭州,中軍大帳。
“五萬屯兵,南下蘭州,殺了仁多保忠?!?
瞥了一眼軍報,董氈面色肉眼可見的沉了下去。
仁多保忠可是他手下頭號大將,被人殺了! 自從熙河大軍與西夏主力軍槓上,他就與木徵一齊出兵,試圖奪回河湟之地的一些疆土。
兩者一齊出兵,合六萬之衆,聲勢浩大。
其中,木徵負責攻打河州,他則是負責攻打蘭州與迭州。
然而,征程並沒有跟想象中的一樣順利。
江昭,竟然特意留下了三萬屯兵穩固大後方。
這一來,自是僵持不斷。
統領三萬屯兵者名爲王韶,爲人精通兵略,兵法運用甚是不凡。
以城池、堡壘爲基,嚴密死守。
涉及攻城拔寨,六萬打三萬,自是艱難非常。
遍觀河州、蘭州、迭州,幾乎都陷入了僵持狀態。
爲之奈何!
“五萬屯兵?!倍瓪趾粑⒊?。
爲了便於攻打蘭州、迭州,他手下的三萬士卒兵分兩路。
手下頭號大將領兵一萬,他領兵兩萬。
這也就使得兩州的兵力較爲分散。
如今,江子川攜五萬屯兵席捲而下 勢如破竹!
除了這四個字,董氈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形容。
畢竟,這五萬屯兵可不是一般的軍隊。
這是陣斬了西夏國主李諒祚,正值士氣巔峰,幾乎戰無不勝的邊軍! 士氣,對於一支軍隊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士氣上佳者,甚至都敢幾十人追著幾千人砍。
更何況,這還是五萬士氣不俗的邊軍?
斬了西夏國主,士氣大漲的軍隊,就算是五萬人追著十萬人砍,董氈都絲毫不意外。
本來就兵力分散,一兩萬打五萬,還特麼是打正值士氣巔峰的大軍。
怪不得仁多保忠無聲無息的被人斬首,蘭州萬餘士卒,怕是無一人可活。
這種軍隊,怎麼應對?
幾乎是不假思索,一個念頭浮出心頭。
撤兵,議和! “不行?!?
幾乎是一剎那,董氈就面生冷汗,否了決意。
不太可能議和!
畢竟,雙方曾經有過議和,他是違背盟約的一方。
這下子要想議和,實在太難。
可,不議和又能怎麼辦呢?
硬碰硬? 也不行。
單論兵力,江昭手上五萬,王韶手上兩萬餘,要是算上鎮守熙河八州的邊軍,那就是十餘萬之衆。
打不過的!
但凡有點腦子,就應該清楚單一的董氈部落與木徵部落難以與江子川抗衡。
董氈目光微晃,心中猶豫不決。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吐蕃格局可謂變了又變。
西夏尚未南下以前,董氈部落與木徵部落相制衡,大周坐觀上壁。
西夏南下,大周與西夏相爭,吐蕃一致對外,希冀蕃夏聯合。
如今,西夏大敗,格局又是一變。
以大周的軍力,又是回到了作壁上觀的狀態。
董氈部落與木徵部落,自是再難一致對外。
就怕木徵暗中聯繫了江子川,兩方聯合起來對付他。
畢竟,作爲違背盟約的一方,大義可是在江子川手上。
半響。
董氈執筆,緩緩書信。
“來人,書信傳給江尚書?!?
試一試,萬一能議和呢?
河州,中軍大帳。
木徵面色微沉。
西夏一退,吐蕃格局就此一變。
董氈與江昭簽訂過和議,就怕兩人再度聯合,反手對付他。
沉吟著,木徵乾脆提起筆來。
一月二十二。
蘭州。
手持兩封書信,江昭目光微凝。
趁著西夏疲軟,恰好能開拓一下低海拔地區的吐蕃地盤。
破鷂弩對西夏好使,對吐蕃自然也好使。
不過,一打二著實沒必要。
即便真的打贏,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化掉兩人的地盤,徒生反叛。
與其如此,不如聯合其中一位,追著另一個殺!
順帶,還能殺雞儆猴。
江昭望著兩封書信,漸漸注目於其中一封。
董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