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8章 天下震動!

第228章

天下震動!

火燒欽差,罪不容誅。

帝王一怒,伏屍百萬。

以內閣大學士爲主審官,吏部、刑部、御史臺、開封府、樞密院三品以上大員相佐的審判結果,傳遍天下。

一時之間,九州震駭,舉國沸騰! 縱火元兇,夷滅三族;從犯幫兇,凡三代以內,上上下下或絞刑、或流放、或入教坊司。

凡兩浙官吏,皆受牽連,有功者貶爲小吏,無功者貶爲庶人,一生盡毀。

上至從二品封疆大吏,下至從九品執事小吏,無一倖免!

更甚者,欲讓兩浙路讀書人,三年以內不得科考;讓兩浙百官,六年以內不得晉升;兩浙一路,更是一舉拆爲兩浙東路、兩浙西路,一拆爲二。

判罰之重,波及之大,影響之深,史書罕見。

朝野上下,爲之大震。

議論蜂起,人言籍籍。

七月初,陰。

汴京,文德殿。

文武百官,有序班列。

丹陛之上,趙策英撫膝垂手,平和道:“內外百司,可即上言。”

僅是一剎,就有人立刻邁步走出。

“陛下息怒!”

翰林學士沈遘(gòu)一步走出,重重一叩:“臣爲兩浙子民,深知火燒欽差,觸犯天顏,實爲滔天大罪。國法昭彰,斷無寬宥之理。”

“然,火燒欽差,禍起一隅。兩浙百萬生民,實爲無辜之人。”

wWW? ttk an? ¢o

“今,陛下雷霆震怒,罪及三族、牽連百官,已令兩浙震動。臣觀州縣官吏中,不乏清廉自守、勤於政務者,若因籍貫之故,或貶或黜,一生功名付諸流水,恐寒天下士人之心。更有寒窗士子,三年不得科考,無異於斷其報國之路。”

“長此以往,兩浙文脈恐難延續。十年之後,浙地恐再無可用之才,豈非自損陛下之股肱?”

“伏望陛下酌情減罰,存一線生機。兩浙百姓,必是叩謝聖恩,頌君聖明!”

說著,沈遘老淚縱橫,重重一拜。

“伏望陛下酌情減罰,存一線生機。”

“伏望陛下酌情減罰,存一線生機。”

兩浙朱紫,齊齊下拜。

事實上,於兩浙路百官而言,無論是夷滅三族,亦或是重罰幫兇,都並非是不能承受的事情。

畢竟,夷滅三族、重罰幫兇,說到底也就侷限於一縣之地,並不影響兩浙根基。

真正讓兩浙百官難以承受的,主要是“百分比傷害”,也即關於上上下下一齊貶官、不得科考、不得擢升、一拆爲二的判罰。

其一,上上下下一齊貶官的判罰,意味著兩浙人可能出現“高官斷代”的現象。

自古以來,都有“迴避”制度一說,爲官者都不能在故里爲官。

若是一縣主官,就不能在出生的縣中爲官。

若是一郡主官,就不能在出生的郡中爲官。

若是一路主官,就不能在出生的路中爲官。

然而,相較於必須得爲官他鄉的郡、路而言,縣一級的爲官者,起碼六七以上都是“本路”的人。

兩浙路的縣官,大多數都是兩浙人,這也是爲何產生郡望的緣故。

但凡郡望有本事掌控縣官的人選,就能輕輕鬆鬆掌握一郡之權勢,時時刻刻影響著知州、同知、通判的決定。

所謂富貴不走他鄉,不在兩浙路爲官的兩浙人,特別是縣官一級,終究是少數。

如今,上上下下齊齊貶官,縣一級幾乎是一網打盡,也即意味著新、中生代出身兩浙的官吏僅存十之一二,在將來的幾十年,兩浙人絕對會存在“高官斷代”的現象。

相較於其他富庶之地的六七十人高居廟堂,兩浙路可能一次性就一二十人居於廟堂。

廟堂上的人一旦少,鄉黨力量就弱,就容易被人欺負。

其二,三年不得科舉。

科舉爲官的時代,猛地少了一次春闈大試,其中意味自是不言而喻。

其三,兩浙官員六年不得晉升。

若說上上下下一齊貶官、三年不得科考影響的是兩浙路的未來,那麼兩浙官員就是影響兩浙路的現在,並切切實實的影響了朝堂之上的兩浙路官員的利益。

六年不得擢升,仕途毀了大半,這誰能忍得住?

其四,拆分兩浙路。

相較於無知的普通百姓,朝堂之上的兩浙士人自是知道此舉意味著什麼。

兩浙路拆分,拆的“地域之分”。

一旦拆開了兩浙路,那也就沒了“兩浙人”的概念,有的僅僅是“兩浙東路人”、“兩浙西路人”。

兩浙路一拆爲二,兩道建制,也就意味著兩浙的鄉黨一下子削弱一半。

畢竟,鄉黨之所以是鄉黨,就是因爲要一起爲故里謀求利益。

而今,一旦拆分爲兩路,政治建制不一樣,那自然就不再是鄉黨。

凡此四點,都是典型的“百分比傷害”,若是真的實行下去,兩浙路起碼幾十年難以擡頭,要想真正的恢復巔峰期,更是幾乎沒可能。

欽查主官的刀子,著實是下得穩、準、狠!

丹陛之上,趙策英淡淡向下望去,絲毫不爲所動。

“不準。”趙策英淡淡道。

“可還有上奏者啊?”

朝令夕改,遲疑不決,可不是千古一帝該有的表現!

“陛下!”

沈遘一驚,連忙道:“先帝以仁治天下,萬民齊頌。昔年太祖立國,亦是嘗謂‘治獄當務寬平’。如今,兩浙之判罰,未免有傷仁和之政。”

“臣斗膽祈求陛下,凡兩浙與火燒欽差無關之官吏,降低判罰;凡兩浙寒門士子,寬限科考之年限。浙東浙西,水系相連、商賈互通,百年已爲一體,強自拆分,恐擾民生,萬不可行拆分之策。”

沈遘重重一拜:“如此,方爲聖君之道!”

“如此,方爲聖君之道!”

“如此,方爲聖君之道!”

兩浙朱紫,又是一拜。

丹陛之上,趙策英嗤之以鼻,問道:“什麼樣的聖君啊?”

“文帝、景帝之聖君!”沈遘以爲皇帝有了意動,連忙應聲道。

“景帝?”趙策英暗自擡眉,嗤之不言。

掉檔次! “不準。”

趙策英擺手道:“都退下吧。”

“陛下!”

沈遘不達目的不撒手,連忙道:“臣聞尚書有云:罪疑惟輕,功疑惟重。”

“漢文帝即位之初,除肉刑、廢連坐。渭橋驚馬一案,文帝以罰金論罪,仁孝治世。後世皆謂:三代而後,莫盛於文。”

“今兩浙一路,若是炊煙漸稀,學子輟讀,官吏垂首,卻比文帝之仁如何?”

“伏望陛下念及身後之名,以仁政治世!”

說著,幾十人又是重重一拜。

丹陛之上,趙策英的臉色就一下子垮了下去。

什麼叫“念及身後之名”? 意思是不饒恕了兩浙官吏,就是暴君,昏君?

瞥了一眼記載起居注的翰林起居舍人,趙策英重重向下望去,譏諷道:“以身後之名脅迫於朕,可真是忠臣!”

沈遘俯首,說道:“還望陛下以仁治政,饒恕兩浙萬民。”

“放肆!”

一聲重重呵斥,戶部右侍郎宋懷一臉的怒意,持笏走出,斥責道:“沈遘,爾等是要逼宮嗎?”

饒恕?

要是真的饒恕了兩浙路,且置江公於何地?

“朝令夕改,且置君威於何地?”禮部左侍郎章衡走出一步,附和道。

“章卿言之有理。”

丹陛之上,趙策英平和說道:“君無戲言。”

欽差者,代天巡狩,君王之臉面、化身。

火燒欽差,罪不可赦。

重重責罰,本來就是爲了震懾四方,維護君威。

要是有人上奏,就能被逼得君王退步,君王威嚴何在?

要是就這點壓力都扛不住,那大一統、千古一帝、世宗皇帝的美夢也沒必要繼續做下去,無非是自欺欺人! “陛下聖明!”

宋懷、章衡二人齊齊一拜。

趙策英望了望兩浙朱紫,龍目偏移,望向幾位內閣大學士:“兩浙路拆分,上上下下官位空缺。安撫使與安撫副使的人選,幾位閣老可上書舉薦。餘下的官位,吏部統籌,呈遞到御書房即可。”

說著,一揮手。

“退朝——”

尖銳呼聲,傳遍大殿。

不少人望了望兩浙路的官員,暗自搖頭。

官家的性子究竟強硬與否,從歐陽修、呂公著二人逼宮就可窺見一二。

火燒欽差,官家態度如何,從主審官的人選是江閣老亦是可窺見一二。

從江閣老主管欽查的那一刻,兩浙路的結局,就已經註定!

皇帝讓內閣大學士舉薦兩浙東、西路的主官,讓吏部統籌官吏任選,毫無疑問是要讓其他人瓜分兩浙路,硬生生的達成兩浙路一拆爲二的目的。

“陛下,陛下!”沈遘心頭大駭,連喚了幾聲。

拆分兩浙路,這怎麼行呢?

一擡頭,丹陛之上早已沒了趙策英的身形。

幾位閣老,則是不聲不息的聚攏起來。

幾位閣老中,並沒有兩浙人。

對於幾位閣老、乃至於朝堂文武百官而言,兩浙遭到重罰,更多是卻是欣喜。

畢竟,上上下下都貶了人,甚至建制一拆爲二,自是得有人去填。

不一會兒,文武百官,相繼退去。

御書房。

主位,趙策英手持一份名單,觀閱起來。

凡是名單上的人,都是受內閣大學士舉薦的主官人選。

安撫使,從二品。

安撫副使,從三品。

兩大官位,都是紫袍大員。

這也即意味著,有資格被舉薦上來擔任安撫使與安撫副使的人,本身也得是三品大員,亦或是非常接近三品大員的正四品。

這樣的人,單一的某位閣老手下也就不足兩手之數,自是不難舉薦。

戶部右侍郎,宋懷。

司農寺卿,汪輔之。

吏部左侍郎,陳薦。

刑部左侍郎,王安石。

一道道名字,依次望過去。

王安石! 趙策英瞇著眼睛,注目了幾眼。

旋即,起身走向書架,尋找起來。

約莫十息,幾道關於變法的奏疏,落入手中。

上呈官家變法三策

冗兵、冗官、冗費之論

陳變法之策示下

無一例外,都是王安石的奏疏。

自上奏以來,王安石從未得到半點回應,以爲是皇帝不重視。

殊不知,這幾道奏疏都屬於“留中不發”的行列。

不是不迴應,而是時機不合適。

僅是望了幾眼奏疏,趙策英就沉吟起來。

變法!

事實上,登基約莫幾十天,他就有了變法的意向。

彼時,戶部呈遞的財政奏疏,著實是讓人爲之一驚。

一年的賦稅,約莫三四千萬貫,單是邊軍消耗、官吏俸祿就耗費一半,也即兩千萬貫左右。

反觀慶曆和議、檀淵之盟兩大喪權辱國的盟約,一年也就耗費兩百萬貫左右,甚至都不到冗兵、冗官的零頭。

由此觀之,“三冗”是何其駭人。

爲此,江卿與他,君臣二人說過變法的問題。

可惜,那時登基不久,江卿以“根基不穩”爲由,建議他熬一熬。

“嘖~!”

趙策英負手,踱步起來。

本來,新帝登基,的確是該熬一熬。

可凡事計劃趕不上變化,短短一年的時間,藉著拓土、廢后兩件事,他已經徹底掌握了兵權、政權。

這一次,以內閣大學士代天巡狩,重懲兩浙路,更是震懾四方。

變法,似乎也並非不可行吧?

沉吟著,趙策英有了決意,緩步走向書案。

執筆,落筆。

不一會兒,一封書信,就此書就。

“著人,傳於江卿。”趙策英吩咐道。

王安石,僅僅是讓他想起了變法一事。

真要變法,還得是江卿!

甚至,究竟變法與否,都得著重考慮江卿的意見! “諾。”司禮掌印太監連忙應聲。

(本章完)

第148章 盛紘失戀!第90章 名傳天下,編修史書!第69章 儋州是個好地方!(二合一)第48章 小閣老?第136章 爲皇子授課?(4k)第209章 文淵閣大學士!(4k)第99章 皇莊欠條!第167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3章 韓門立雪20第9章 五年!第167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16章 遊京!第40章 宰輔大相公的拉偏架!第149章 偶感風寒or落水!第97章 各方反應!第53章 勸諫立嗣!(4k)第19章 春闈!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108章 熙河現狀第52章 把握不住機會的齊衡,顧廷燁要去讀書?(5k)第35章 入族譜第67章 爭端!第82章 上《平戎策》第103章 君王問策!第179章 西夏來使!第49章 江志致仕,馬球會!第19章 春闈!第86章 誓師,假圍!第178章 恩科!第37章 第一次上朝!(4k)第101章 喬遷宴!第158章 蘇洵病逝!第9章 五年!第140章 奸臣已經自己跳出來了!第45章 審案(4k)第212章 衆生相!祖墳冒青煙了!(4k)第227章 這官,當多大才算大啊?(加更2)第15章 科舉!第176章 遼與西夏的反應!第66章 康姨母!(二合一)第86章 誓師,假圍!第145章 盛家衆生相!第83章 常朝決意!第220章 王老太師:太廟危矣!第96章 娘子,你好香!第24章 東華門外唱名!(4k)第97章 各方反應!第218章 廢后之舉,齊衡的質問!第11章 返鄉!第94章 封賞之事!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135章 認清小秦氏!(二合一)第37章 第一次上朝!(4k)第189章 既如此你,我來制衡江子川!第64章 爲官不足一年,官居正五品!(二合一)第55章 沾了光的盛紘!第116章 門生故吏!(求追讀)第34章 敬茶!第13章 華蘭!第24章 東華門外唱名!(4k)第154章 王老太師的門生故吏!第130章 馬球會!第105章 宗室反應!第127章 齊衡,不該走文官路?第230章 上柱國,推忠協謀佐理功臣!第198章 熙河大捷!(4k)第50章 馬球會!第28章 求助!第184章 會試名單!第21章 會元!第179章 西夏來使!第84章 建軍!第221章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125章 十三名!第154章 王老太師的門生故吏!第72章 一門兩榜眼!(3k)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211章 以子川之才,朕之韜略,何愁不能幹上一番事業?(二合一)第84章 建軍!第58章 秘密立儲法!(5k)第1章 【淮南麒麟】第88章 論功行賞!第188章 邊疆,閣老!第156章 侍疾,斷藥!第118章 科考衆生相!第55章 沾了光的盛紘!第19章 春闈!第141章 五品入局,以低伐高!有沒有先例呢?第170章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第136章 爲皇子授課?(4k)第156章 侍疾,斷藥!第160章 江志病逝!第35章 入族譜第49章 江志致仕,馬球會!第14章 定親!第70章 老師韓章,百官之首!(二合一)第133章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4k)第196章 進軍樂州!(月票加更1)
第148章 盛紘失戀!第90章 名傳天下,編修史書!第69章 儋州是個好地方!(二合一)第48章 小閣老?第136章 爲皇子授課?(4k)第209章 文淵閣大學士!(4k)第99章 皇莊欠條!第167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3章 韓門立雪20第9章 五年!第167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16章 遊京!第40章 宰輔大相公的拉偏架!第149章 偶感風寒or落水!第97章 各方反應!第53章 勸諫立嗣!(4k)第19章 春闈!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108章 熙河現狀第52章 把握不住機會的齊衡,顧廷燁要去讀書?(5k)第35章 入族譜第67章 爭端!第82章 上《平戎策》第103章 君王問策!第179章 西夏來使!第49章 江志致仕,馬球會!第19章 春闈!第86章 誓師,假圍!第178章 恩科!第37章 第一次上朝!(4k)第101章 喬遷宴!第158章 蘇洵病逝!第9章 五年!第140章 奸臣已經自己跳出來了!第45章 審案(4k)第212章 衆生相!祖墳冒青煙了!(4k)第227章 這官,當多大才算大啊?(加更2)第15章 科舉!第176章 遼與西夏的反應!第66章 康姨母!(二合一)第86章 誓師,假圍!第145章 盛家衆生相!第83章 常朝決意!第220章 王老太師:太廟危矣!第96章 娘子,你好香!第24章 東華門外唱名!(4k)第97章 各方反應!第218章 廢后之舉,齊衡的質問!第11章 返鄉!第94章 封賞之事!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135章 認清小秦氏!(二合一)第37章 第一次上朝!(4k)第189章 既如此你,我來制衡江子川!第64章 爲官不足一年,官居正五品!(二合一)第55章 沾了光的盛紘!第116章 門生故吏!(求追讀)第34章 敬茶!第13章 華蘭!第24章 東華門外唱名!(4k)第154章 王老太師的門生故吏!第130章 馬球會!第105章 宗室反應!第127章 齊衡,不該走文官路?第230章 上柱國,推忠協謀佐理功臣!第198章 熙河大捷!(4k)第50章 馬球會!第28章 求助!第184章 會試名單!第21章 會元!第179章 西夏來使!第84章 建軍!第221章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125章 十三名!第154章 王老太師的門生故吏!第72章 一門兩榜眼!(3k)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211章 以子川之才,朕之韜略,何愁不能幹上一番事業?(二合一)第84章 建軍!第58章 秘密立儲法!(5k)第1章 【淮南麒麟】第88章 論功行賞!第188章 邊疆,閣老!第156章 侍疾,斷藥!第118章 科考衆生相!第55章 沾了光的盛紘!第19章 春闈!第141章 五品入局,以低伐高!有沒有先例呢?第170章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第136章 爲皇子授課?(4k)第156章 侍疾,斷藥!第160章 江志病逝!第35章 入族譜第49章 江志致仕,馬球會!第14章 定親!第70章 老師韓章,百官之首!(二合一)第133章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4k)第196章 進軍樂州!(月票加更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蕉岭县| 什邡市| 眉山市| 富裕县| 城口县| 正宁县| 任丘市| 钟山县| 崇信县| 视频| 微山县| 汝城县| 泸水县| 盈江县| 吴忠市| 久治县| 湘阴县| 会昌县| 托克托县| 苏尼特右旗| 繁峙县| 师宗县| 礼泉县| 崇阳县| 新郑市| 正蓝旗| 洪湖市| 永清县| 东平县| 鄯善县| 海阳市| 湘潭市| 南木林县| 吴江市| 苍溪县| 岢岚县| 定南县| 宜昌市| 秦安县| 武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