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一門兩閣老! 約莫十息,趙策英坐上主位。
或許是心中自信。
坐姿不太端正。
大相公韓章走出,常規性的頌讚德政:“臘日祭神,以祈歲稔。自陛下臨朝以來,輕徭薄賦,百姓安寧。今值佳節,天垂祥瑞,此皆陛下澤被四方之證,叩賀陛下聖體安康,國祚綿長!”
“叩賀陛下聖體安康,國祚綿長!”
“叩賀陛下聖體安康,國祚綿長!”
“叩賀陛下聖體安康,國祚綿長!”
百官齊齊一拜。
“哈哈!”
趙策英爽朗一笑:“天垂祥瑞,言之有理??!”
“衆卿免禮。”趙策英徐徐道。
手持捷報,讓他舉止平添一股自信從容。
“謝陛下。”
百官正身,相繼入座。
趙策英心頭莫名激動,儘量維持住平靜,問道:“可還有臘八粥?”
約莫三十息,司禮掌印太監李憲呈上一碗臘八粥。
“今日,可有上奏舉薦外戚入邊者啊?”
舀起一勺臘八粥,趙策英故作淡定的吃了起來,暗自瞥向歐陽修、呂公著二人,平靜問道。
歐陽修、呂公著二人暗自相視一眼。
自十二月始,兩人就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連忙勒令手底下的文官莫要再上奏疏,爲的就是求得官家的諒解。
當然,官家肯定是沒有任何諒解的跡象。
否則,也不可能繼續罷朝。
近來百日,關於舉薦外戚入邊的奏疏著實不少,某短時間甚至達到了一日幾十封,奏疏堆成山的狀況。
按理來說,官家應該厭惡奏疏纔對。
今日,怎麼突然就問起了奏疏?
兩人默不作聲,不敢應答。
上首,趙策英忽的一嘆,搖頭道:“近來,朕自省良久,特別是關於一些言行決意,不乏錯漏之處”
話出一半,沒了下文。
趙策英作慨嘆狀,默默吃著臘八粥,似有無邊懊悔。
百官齊震,下意識的眺望邊疆。
莫非?
歐陽修、呂公著二人相視,面色大震。
莫非,邊疆戰事不利? 若非如此,官家怎麼可能突然提起奏疏問題,還一副慨嘆的模樣。
這分明就是邊疆戰事有了大狀況,官家不得不自省,甚至連夜趕來,降低姿態。
事態緊急,根本容不得細想。
呂公著心花怒放,血液沸騰,向著末位的一位五品小官使了個眼色。
“啓奏陛下,下官以爲外戚入邊,既可分擔統帥壓力,又可督軍,實在是一等一的好事。
臣兵部郎中袁正,保舉國舅曹佾、國舅高遵裕、以及沈從興三人入邊爲將?!?
那受到指使的小官走出,行禮道。
趙策英連連點頭,不做評價。
“歐陽閣老、呂侍郎,以爲如何?”
趙策英強忍心中悸動,一手擡起,擋住面部表情。
歐陽修、呂公著二人一怔,一下子就遲疑起來。
官家,竟然問他們的意見? 這其中,有沒有可能有詐? 呂公著一咬牙,果斷道:“臣附議!”
賭了!
官家本來沒有與會的心思,居然大晚上趕了過來。
還說什麼“自省”之類的話。
肯定是邊疆有了大狀況。
“臣不知邊務,不知何解?!睔W陽修選擇不答。
脅迫君王,仕途八成要完蛋。
但是完蛋也分幾等。
貶官、罷官、亦或是治罪流放,懲罰力度可完全不一樣。
至於有沒有可能翻身? 要是邊疆真的出了狀況,他肯定能翻身。
不過,既然呂公著已經表達了態度,他是否表態,就已經沒什麼意義。
與其如此,還不如保守一點。
“這樣啊!”趙策英放下臘八粥,平靜點頭。
下方,百官齊齊注目。
或是凝重,或是暗喜。
邊疆,究竟出了什麼狀況? “近來,朕自省良久,特別是一些言行決意,不乏錯漏之處……”
趙策英徐徐道:“但是,讓江卿獨自一人處置邊疆軍政,這是沒問題的!”
“有問題的是奏疏一事,朕太過優柔寡斷,遲疑不休,以至於影響的朝政?!?
“此事,是朕的錯。”
嗯? 邊疆沒錯,那誰錯了? 呂公著一懵。
完蛋,被耍了!
趙策英一揮手:“朕特此趕來,實爲要宣佈邊疆大勝的消息?!?
大勝?
百官一怔。
幾乎一剎那,百官臉色全部轉換。
凝重者鬆了口氣,暗喜者面色凝重。
太監李憲手持錦帛走出,宣佈道:“十二月,西夏大軍退至邈川城。邊軍抵南堡寨,乘晦薄城,圍而不攻。
其後,李諒祚率七千騎突圍,遭流矢射中,薨。邊疆之戰,持續三月有餘,斬首三萬餘,降者萬餘,獲馬匹萬餘,甲仗器械萬餘。
邈川已平,邊疆已安!”
一言落定,久久不息。
大相公韓章心頭大喜,立刻起身大賀道:“熙河大捷,李諒祚授首,西夏潰敗,皆賴陛下天威,將士用命,安我邊陲。此誠社稷之福,萬民之幸!臣等爲陛下賀!”
“臣等爲陛下賀!”
文武百官,不管心思如何,該賀還得賀。
兩國交戰,陣斬國主。
這樣的功績,史書都得大書特書。
更遑論,這是新帝登基以來的首次交戰,註定了意義不凡。
更重要的是,新帝在交戰過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要是新帝沒撐住某些臣子的脅迫,可能就會有攪局之人入邊,影響邊疆戰果。
也就是說,新帝不單是有大局觀上的執政功績,也有頂住臣子壓力的具體功績。
這種功績,甚至都能記載到史書上,體現皇帝的盛德。
這一來,就更是值得大賀。
齊賀之聲,徹響殿宇。
“哈哈!”
趙策英不禁大笑,望著俯首的百官,自有一種難言的舒爽。
朕是對的!
韓章拱手道:“近來,不乏一些朝臣唱衰邊疆,大肆上奏,名爲舉薦,實爲脅迫。
如今一觀,若非陛下竭力支持邊疆征戰,恐難有邊疆大勝。陣斬西夏國主,更是堪比唐太宗擒頡利可汗之舉。臣等再爲陛下賀。”
一句話,都是官家聖明,要是沒有官家,邊疆就不能大勝。
官家,乃是大功臣!
“臣等再爲陛下賀。”百官又是一拜。
趙策英起身踱步,只覺堵住胸口的大石霍然下落,腳步都輕飄飄的。
“歐陽愛卿、呂愛卿?!?
趙策英嘴角微揚,說出了埋在心中幾個月的話:“讀聖賢書,還是得讀到心裡面去?!?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不能光是說一說,也得踐行啊!”
言下之意,卻是暗諷兩人讀書讀到了狗肚子裡面。
用人不疑,用人不疑。
兩人非但不踐行,甚至還是反正幹,上奏希望君王多疑。
下方,歐陽修、呂公著二人受到注視,不自覺的低頭。
“朕沒錯吧?”趙策英追著問道。
“陣斬國主,邊疆之功莫過如此。臣歐陽修,爲陛下賀?!睔W陽修連忙道。
“臣呂公著,爲陛下賀?!眳喂B忙接上。
趙策英重重望向兩人,心中無比舒暢。
爽! “值此時節,邊疆添功,實爲大喜之事?!?
移開目光,趙策英大笑一聲,乾脆不掩飾心中的欣喜:“百官,儘可暢飲?!?
“拜謝陛下?!蔽奈浒俟?,齊齊一拜。
說是宴飲,但意義已經不一樣。
朝賀之聲,一道接著一道,連綿不斷。
“韓卿,你教了個好徒弟啊!”趙策英舉杯,主動望向了百官之首。
韓章一驚,頗爲榮幸,連忙舉杯附和:“幸而有陛下聖明,信賴於子川,方纔有今日之大勝?!?
“哈哈!”
趙策英笑道:“以朕觀之,韓門未必不能有‘一門兩閣老’,甚至是‘一門兩宰輔’的佳話?!?
這種話,從皇帝的口中說出來。
說是承諾,也並無不可。
由此觀之,其究竟是何等的滿意於韓章的弟子——小閣老江昭! “皆是仰賴陛下隆恩?!表n章連忙一拜,心頭莫名激動起來。
一門兩閣老! 甚至,一門兩宰輔!
這個餅,太誘人了!
金明池中,不少大員舉目向著韓章望去,皆是豔羨至極。
宦海爲官,不單得上得去,也得下得來。
一位親手教導出來的弟子是接班人,無疑最佳情況。
更何況,小閣老還是韓章從六歲就教起的弟子。
如師如父?。?關鍵,小閣老也有本事,儼然是要“青出於而藍勝於藍”。
師徒二人,都是相互的機緣!
一念至此,不少大員又望向末尾的盛紘。
這老小子,命是真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