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1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

第61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

前幾句都不稀奇,也就是標準的奏疏話語。

直到 “陛下可於宗室之中,擇賢德兼備者入京,考察數年,取詔書爲二,書儲君之名,一置內廷,一藏於身。

待天命有歸之日,或可託孤文武大臣,啓封昭示天下。

儲君之外,餘者皆封以官爵。若官家誕有皇子,則取出詔書銷燬,立儲之事作廢。”

嘶~!

這幾句話並不長,趙禎卻心頭酥麻,又連忙回返,再度仔細斟讀。

江昭餘光一瞥,心頭一鬆。

穩了!

這秘密立儲法,本爲清時的立儲法子。

清代君王並非儒家君王,受到的儒家思想限制也要少一些。

秘密立儲法,自是可以推廣。

如今的這個時代,文峰鼎盛,儒學繁榮,這種立儲法子註定不可能推廣。

但用於處理“君王無子”的窘境,卻是非常適合。

特殊情況,特殊辦法,君臣都能接受。

特別是立儲詔書可作廢這一點,絕對足以讓任何皇帝心動。

奏疏並不長,秘密立儲法也不難理解,核心內容就幾句話而已。

但,趙禎愣是觀望了近一個時辰。

不時走來走去,不時駐足沉思。

這個法子,非常吸引他。

但也有讓他猶豫的地方。

譬如:託孤大臣。

以往,儲君積勢多年,本身就有不俗的權勢。

君王託孤,更偏向於走流程。

這秘密立儲法的託孤不一樣,乃是君王臨終遺囑託孤。

平時,儲君不顯,就沒辦法大量積勢,權勢集中於託孤大臣,新君得從臣子身上收回權力。

半響,趙禎長舒一口氣,下令道:“去,召汴京三品以上的官員,入御書房一敘。”

儲君不顯,無法積勢,這就是他要的!

至於,遺囑託孤會不會致使新君手中的權勢降低? 人都死了,哪還管洪水滔天?

幾乎是肉眼可見的變化,趙禎身子都直了不少。

壓在身上的擔子得以放鬆,就連走路的鬆快了一些。

見江昭足足侯了一個時辰,趙禎不免感慨道:“卿,實爲國之棟樑!”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此乃臣子分內之事。”江昭連忙躬身道。

趙禎頷首,沒有說話。

作爲一個長時間執掌江山的君王,他知道什麼樣的臣子是好臣子。

心裡都有賬! 趙禎揮了揮手:“嚐嚐糕點、瓜果吧!那些人,怕是得有兩炷香方纔能來齊。”

言罷,自有宮女呈上糕點、瓜果、茶水。

同一時間,有識字的近侍謄寫奏疏於一道丈許長的絹布上,單是一個字就有拳頭大小。

“臣,拜謝陛下!”江昭行了一禮。

他倒也沒有客氣,擡起一塊糕點斯文的吃了起來。

這位皇帝號爲“仁宗”,平時也的確是仁慈溫和。

他既然賞賜瓜果、糕點,那就嚐嚐也無妨。

該說不說,御膳房的糕點,的確是要好吃一些。

過了好一會兒,江昭都足足嚐了三塊糕點,方纔有人走進御書房。

富弼、韓章! 這兩人齊齊走進。

“老臣富弼(韓章)拜見陛下!”

一爲百官之首,一爲資政殿大學士,兩人望見江昭,神色不一。

富弼一訝,有些意外。

韓章則是面色如常,目光微動。

“坐吧!”

趙禎罷了罷手。

兩人相繼坐下。

富弼面色平靜,儼然是早就有了乞骸骨的準備。

無子的他,無所畏懼。

韓章一襲紫袍玉帶,面色紅潤,舉止自帶一股難言的精神氣。

往後,幾位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左右侍郎、九寺寺卿、五監等官員相繼入內。

官員來齊,江昭、韓章、富弼相繼起身。

“這些日子,百官一直著力於勸諫立嗣之事,朕心中悲痛,也就並未理睬。”

年邁的老皇帝雙袖合攏,眼中有了光,緩緩說道。

幾十位紫袍大員面色各異,都沒有說什麼。

究竟是因悲痛而不立嗣,還是皇帝一直都不想立嗣、乃至於不敢立嗣,誰心中都有一桿秤。

“這次,江卿上奏了一份奏疏,事關立儲之法。”趙禎罷了罷手,自有兩名近侍走出,拉伸早已謄寫好的奏疏。

拳頭大小的字示於幾十位紫袍大員,可讓人看得一清二楚。

幾十位紫袍大員的目光一一聚焦於絹布之上,就連宰輔大相公富弼也不例外。

不足三十個字的核心內容,讓人移不開目光,茅塞頓開。

秘密建儲!

“如此一來,豈非只有宗室、太子之分,而無皇子?”刑部尚書歐陽修問了一句。

說著,他望向江昭。

過往的立嗣流程,一向是宗室過繼爲皇子,皇子再立爲儲君。

這也是一貫的立儲流程。

“正是。”江昭點頭。

歐陽修瞭然,閉目思量。

“可不立皇子、太子,則無東宮班底,擇一宗室倉促承繼大寶,怎能服衆?”禮部尚書王堯臣適時問道。

作爲正二品官員,內閣大學士以下頂點的存在,他絕對是反應最厲害的官員之一。

說是疑問,實則不如說是在給江昭遞話,讓他說出這個制度對於文人的一些好處。

“官家若有意立嗣,自會擇選文武託孤大臣。屆時,有德高望重者支撐新帝治政,組爲新君班底,自可服衆。”

江昭的回答,讓不少反應稍慢的文官都眼前一亮。

託孤文武大臣!

這意味著什麼,實在不難想象。

這對於臣子而言,絕對是一件好事! 自古及今,都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說法。

有著託孤之舉,新帝上位,老臣斷然不會失勢,而是趨向於慢慢的過渡官員班子。

幾位內閣大學士相視一眼,心中已經有了定論。

如今,兩王相爭,拉攏的官員其實都還相對集中於三品以下的官員。

三品以上官員,尚且少有站隊的人。

一旦有了這個制度,皇帝定然得臨終託孤,以保證他欽定的正統得以上位。

自古以來,臣子爲何站隊? 爲的就是新帝上位以後,不失去權勢。

有此託孤之法,六位內閣大學士已經無須下場!

黨魁不下場,其餘三品大員自然也無須下場。

有了這兩個問題,幾乎所有的大臣心中都有了決意。

“若儲君不顯,諸王各懷異心,朝臣如何自處?恐釀成黨爭禍國!”有性子一向謹小慎微的官員問了一句。

這些官員,性格相對穩一點,做事也更多考量後果。

江昭從容解答:“汴京東郊,英國公掌十萬大軍,自可維護正統。”

那位紫袍大員點了點頭。

誰都知道英國公掌握兵權,但凡有正統,宮變賊子就幾乎不可能成功。

十萬禁軍,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此法新創,可有先例?”有官員問道。

江昭舉目望去:“漢武帝巫蠱之禍,立幼子劉弗陵,隱而不宣,臨終託孤。”

幾個問題一問,臣子心中都有了一定的決斷。

“諸位愛卿,怎麼看?”趙禎起身走了兩步,緩緩問道。

從江昭這份立儲之法呈奏上來的那一刻,這位年邁的老皇帝就已經又有了安全感,再也沒有坐立不安。

“老臣以爲,可!”韓章躬身,率先支持。

廢話,這可是天大的功勞! 這件功勞,一旦實行得好,足以讓愛徒史書留名。

甚至,完全可以說這種處理方法是“皇帝無子,如何立儲”的典範。

就連他這個老師,也將爲之受益。

如今,富大相公註定退位。

本來,官家就相對看好他一些。

要是有人還想要競爭,那就未免得再來一場政鬥。

如今,有此立儲之法一份,他已經從容脫穎而出。

好徒弟啊!

“臣以爲此法甚好。”王堯臣、張方平等六七位韓系紫袍大員相繼點頭認可。

老大都發話了,底下人跟著就行。

更何況,他們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出現這麼一份立儲之法,究竟意味著什麼樣的好處! 老大,要登頂了! “不差。”富弼大相公雙目微睜,點了點頭。

作爲無子之人,他一心想的都是怎樣不出差錯,確保身後之名。

如今,有此一法,他的名聲算是徹底保住。

起碼,史書上記載的“拉龍袍”一事,絕對會偏向於讚揚他的氣節。

這個法子,甚好! “臣以爲,此法不差。”內閣大學士王欽若心中暗歎。

這宰輔大相公之位,怕是與他無緣。

同樣的,申閣老、龐閣老、文閣老也相繼表示認可,心中也都是差不多的一嘆。

都已經走到了位列臺閣的地步,過些日子百官之首的位子就要空缺,任誰心裡都得有點想法。

本來韓章就佔了年輕的優勢。

這一次,又受益於他徒弟的一封立儲之法,怕是早就已經穩了。

幾位閣老心中都有些遺憾。

爲啥我就沒有這種徒弟呢? 要是算上賀表那一次,這已經是兩次強行帶飛了啊!

可惜!

幾位內閣大學士相繼表態,其餘官員也一一表態,表示認可。

“好!”趙禎少有的心頭一鬆,朗聲一笑。

這一法,實在是解決了他的大難題! “江卿,依你之見,該如何實行此法?”

趙禎毫不掩飾欣賞之意,望向御書房內唯一的五品小官。

“臣以爲,或可召集官家心有矚目的宗室,少則三五人,多則七八餘人,一齊祭祀,行過繼宗室的流程,並特製詔書兩份,示於文武百官。

其後,官家可考察宗室幾年,選出優異者書其名。一份懸於‘文德殿’匾額之後,一份則是由官家藏身。”

江昭斟酌話語,從容道:“何時立儲,立儲於誰,皆歸於官家暗中硃筆一揮。”

天下萬千宗室,就只有名單上的那幾人有資格成爲“正統”,這也就斬掉了其餘宗室的野心。

餘下的幾位宗室,提前走完一些流程,官家選出其一,硃筆一揮,就是儲君。

“好!”趙禎非常滿意。

這種立儲方法,哪怕知道兗王與邕王已經鬥起來,也不妨礙他非常有安全感。

況且,兩王的權力纔多大一點? 不足爲懼!

“著令,召趙允啓(兗王)、趙允元(邕王)、趙允初、趙宗全、趙宗諤、趙從式六位宗室,入京!”

這些日子,臣子一直勸諫立嗣,而究竟立誰,哪些宗室適合,趙禎心中早就翻了個遍。

趙宗全? 江昭微微擡眉,也不意外。

趙宗全是太祖一脈的人物。

自太祖與太宗上演“燭光斧影”的佳話以來,皇位就一向是太宗一脈繼承。

太祖一脈與太宗一脈,恩怨摻雜不清,官家估計早就有意緩和一二。

特意選他出來,也不奇怪。

況且,從本來的劇情線上,官家遭逢宮變,首先就是讓趙宗全入京救駕,就可知曉趙宗全在他心中絕對有不低的地位。

絕大多數臣子可能都認爲趙宗全無望登基。

畢竟,但凡是個正常皇帝,就不可能讓太祖一脈的人登基。

殊不知,趙禎也不是正常的皇帝。

一個無子的皇帝,哪裡還會管什麼太祖一脈,太宗一脈? 不過,就是不清楚這一次通過秘密立儲法,趙宗全能否登基? 江昭暗自搖頭,眉頭舒展起來。

無礙!

過些日子,他的老師韓章就是宰輔大相公! 相比起武將“打天下式”的從龍,文官的從龍更多是體現在助力新帝掌權。

而新帝但凡要掌權,就不可能繞開百官之首!

從龍,從誰的龍不是龍?

只要從的是龍就行,無須管誰是龍! 這個從龍之功,不管是誰上位,他們師徒二人都拿定了!

江昭長舒一口氣,觀望起來。

趙禎欽點的六位宗室,兗王與邕王不必多說,絕對的熱門登基人物。

趙允初,則是太宗皇帝之孫,任汝州團練使。

其父荊王趙元儼,曾是少有的實權皇族,甚至曾追贈天策上將軍。

民間所謂的“八賢王”,說的就是他。

早期太后垂簾聽政,官家與太后有過一段時間鬥法,趙允初入過皇宮,成爲過替補嗣君。

這位曾經是與官家爭位的人物。

無論是從親緣血脈上,亦或是資歷上,這位都是一等一的存在。

當然,這位也面臨與官家一樣的處境。

無子!

餘下的兩位,趙宗諤是太宗皇帝曾孫,信安郡王之子,也是與官家血脈關係非常近的宗室,時任睦州防禦使,素有賢名。

趙從式是官家的堂弟,曾任保康軍節度使,素有強幹之名。

六位宗室,最受人矚目的無疑是兗王、邕王兩人。

其餘的宗室,都大差不差,落後兗王、邕王兩人不止一個檔次。

趙禎欽點道:“禮部、宗正寺、侍讀學士,一齊負責迎宗室入京事宜,最近擬詔的事情,就由翰林學士暫且承擔。”

江昭任職翰林侍讀學士,領翰林知誥制,負責擬旨。

這次要負責迎宗室,擬旨的事情自然得有人代勞。

禮部尚書、宗正寺卿、江昭、海承晏幾人齊齊行禮:“臣遵旨。”

趙禎少有的含笑而立。

“都下去吧!”

(本章完)

第171章 爾等,還敢說不是迫害太皇太后?有點卡文,以及關於月票加更問題第134章 侯爺,該喝藥了!第206章 聯吳抗曹,殺雞儆猴!第159章 太孫繼位?百官齊震!第167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213章 內閣來了個新人!(4k)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29章 顧廷燁的窘境!(爲大家加更)第137章 傳道授課!第212章 衆生相!祖墳冒青煙了!(4k)第18章 嘉佑龍虎榜!第121章 皇儲更替!第60章 上奏疏!第148章 盛紘失戀!第105章 宗室反應!第28章 求助!第184章 會試名單!第8章 遊歷觀政!第11章 返鄉!第31章 官字兩張口!(4k)第223章 完犢子,我父親不配享太廟了!(加更1)第30章 顧廷燁!(4k)第14章 定親!第44章 臣是嘉佑二年的進士!(今天更了7k,求點票票)第222章 搬出太廟!第40章 宰輔大相公的拉偏架!第34章 敬茶!第167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134章 侯爺,該喝藥了!第184章 會試名單!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4k二合一)第121章 皇儲更替!第28章 求助!第162章 汴京衆生相!第144章 蔡京入京!第87章 拓疆兩千裡!第13章 華蘭!第164章 託孤!第36章 就職上任!(4k)第116章 門生故吏!(求追讀)第210章 世襲罔替,王韶封伯!(加更4)第118章 科考衆生相!第66章 康姨母!(二合一)第214章 你也配跟我侈談爲國?第64章 爲官不足一年,官居正五品!(二合一)第226章 老夫要告到內閣去!第37章 第一次上朝!(4k)第101章 喬遷宴!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198章 熙河大捷!(4k)第73章 皇帝的擔憂!第39章 賀表缺了一份!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124章 朝堂官員變動!第96章 娘子,你好香!第193章 汴京爭鬥!第161章 入土爲安!第184章 會試名單!第125章 十三名!第12章 插釵議親!第40章 宰輔大相公的拉偏架!第95章 宴飲,誥命!第69章 儋州是個好地方!(二合一)第7章 麒麟才子,淮左江郎!(4k)第117章 大房老太太偶感風寒!第10章 姻緣?第178章 恩科!第134章 侯爺,該喝藥了!第44章 臣是嘉佑二年的進士!(今天更了7k,求點票票)第196章 進軍樂州!(月票加更1)第130章 馬球會!第182章 西夏出兵,暗流涌動!第25章 三蘇佳話,文曲星扎堆!第179章 西夏來使!第81章 鴻門設宴,司馬光認罪!第60章 上奏疏!第101章 喬遷宴!第29章 顧廷燁的窘境!(爲大家加更)第20章 策論第一!第68章 康王氏名聲惡臭!第192章 第二個弟子!神臂弩!(3k大章)第93章 封蔭妻兒!第113章 書院籌備,劃進士之名!(3k)第33章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凡夫!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第38章 兗王與邕王第80章 舉報信!第45章 審案(4k)第29章 顧廷燁的窘境!(爲大家加更)第183章 恩科主考官!第77章 那他官居轉運副使,豈非就連我也要聽他的?第223章 完犢子,我父親不配享太廟了!(加更1)第158章 蘇洵病逝!第26章 金殿傳臚,爲天下進士之首第230章 上柱國,推忠協謀佐理功臣!第164章 託孤!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4k二合一)
第171章 爾等,還敢說不是迫害太皇太后?有點卡文,以及關於月票加更問題第134章 侯爺,該喝藥了!第206章 聯吳抗曹,殺雞儆猴!第159章 太孫繼位?百官齊震!第167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213章 內閣來了個新人!(4k)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29章 顧廷燁的窘境!(爲大家加更)第137章 傳道授課!第212章 衆生相!祖墳冒青煙了!(4k)第18章 嘉佑龍虎榜!第121章 皇儲更替!第60章 上奏疏!第148章 盛紘失戀!第105章 宗室反應!第28章 求助!第184章 會試名單!第8章 遊歷觀政!第11章 返鄉!第31章 官字兩張口!(4k)第223章 完犢子,我父親不配享太廟了!(加更1)第30章 顧廷燁!(4k)第14章 定親!第44章 臣是嘉佑二年的進士!(今天更了7k,求點票票)第222章 搬出太廟!第40章 宰輔大相公的拉偏架!第34章 敬茶!第167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134章 侯爺,該喝藥了!第184章 會試名單!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4k二合一)第121章 皇儲更替!第28章 求助!第162章 汴京衆生相!第144章 蔡京入京!第87章 拓疆兩千裡!第13章 華蘭!第164章 託孤!第36章 就職上任!(4k)第116章 門生故吏!(求追讀)第210章 世襲罔替,王韶封伯!(加更4)第118章 科考衆生相!第66章 康姨母!(二合一)第214章 你也配跟我侈談爲國?第64章 爲官不足一年,官居正五品!(二合一)第226章 老夫要告到內閣去!第37章 第一次上朝!(4k)第101章 喬遷宴!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198章 熙河大捷!(4k)第73章 皇帝的擔憂!第39章 賀表缺了一份!第205章 二五仔,還是殺了爲妙!(加更3)第124章 朝堂官員變動!第96章 娘子,你好香!第193章 汴京爭鬥!第161章 入土爲安!第184章 會試名單!第125章 十三名!第12章 插釵議親!第40章 宰輔大相公的拉偏架!第95章 宴飲,誥命!第69章 儋州是個好地方!(二合一)第7章 麒麟才子,淮左江郎!(4k)第117章 大房老太太偶感風寒!第10章 姻緣?第178章 恩科!第134章 侯爺,該喝藥了!第44章 臣是嘉佑二年的進士!(今天更了7k,求點票票)第196章 進軍樂州!(月票加更1)第130章 馬球會!第182章 西夏出兵,暗流涌動!第25章 三蘇佳話,文曲星扎堆!第179章 西夏來使!第81章 鴻門設宴,司馬光認罪!第60章 上奏疏!第101章 喬遷宴!第29章 顧廷燁的窘境!(爲大家加更)第20章 策論第一!第68章 康王氏名聲惡臭!第192章 第二個弟子!神臂弩!(3k大章)第93章 封蔭妻兒!第113章 書院籌備,劃進士之名!(3k)第33章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凡夫!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第38章 兗王與邕王第80章 舉報信!第45章 審案(4k)第29章 顧廷燁的窘境!(爲大家加更)第183章 恩科主考官!第77章 那他官居轉運副使,豈非就連我也要聽他的?第223章 完犢子,我父親不配享太廟了!(加更1)第158章 蘇洵病逝!第26章 金殿傳臚,爲天下進士之首第230章 上柱國,推忠協謀佐理功臣!第164章 託孤!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139章 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4k二合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市| 安远县| 新乡市| 海安县| 阳谷县| 东乌珠穆沁旗| 石楼县| 惠来县| 大名县| 普宁市| 米脂县| 嘉祥县| 望江县| 保康县| 奇台县| 孝感市| 加查县| 岗巴县| 延寿县| 徐闻县| 酒泉市| 灵丘县| 永春县| 郯城县| 洛阳市| 获嘉县| 黄浦区| 林甸县| 扎兰屯市| 宁海县| 阿拉善左旗| 合山市| 平陆县| 区。| 简阳市| 禹州市| 盘山县| 民乐县| 华蓥市| 来安县|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