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各方反應!王老太太:看我縱橫謀劃!
一國皇后,母儀天下,統(tǒng)攝六宮。
考其名位,承天地陰陽之序,合乾道而應坤德,上以承宗廟之祀,下以範四海之俗,實爲禮法之所繫、社稷之所託。
然而,就是這樣貴不可言的存在,竟然也有遭到彈劾的一天! 不足一日,常朝爭議已然傳遍京畿,並以一種相當驚人的速度,傳遍天下。
一時間,士庶震動,人聲鼎沸。
齊國公府。
中堂懸軸,主次分序。
自主位以下,一人一椅,皆是置有一尺許小木幾,上擺瓜果、糕點、清茶。
齊國公、平寧郡主、齊衡、申氏,齊聚一堂。
“什麼?”
申氏一驚,錦帕緊握:“官人特意登門拜訪,質問了江閣老?”
齊衡點頭。
“衡兒。”平寧郡主喚了一聲,面有憂慮。
那可是江閣老! 先帝在位之時,那位就是獨一檔的寵臣,幾乎是一手策劃了皇位的傳承。
秘密立儲法、“好聖孫”之言,無一不代表著其對皇位傳承的影響力。
其後,更是有開疆拓土兩千裡之壯舉,史書留名,千古流芳。
自新帝登基以來,更是風光不減,榮寵萬分。
三十歲就入閣,非但得有過人之政績、功績,也得有君王的信重才行。
這樣的人物,竟然被人直愣愣的登門質問。
萬一要是心生不滿,起了打壓之心,衡兒的仕途可就要被毀得一乾二淨。
“皇后無大錯,誕有皇子,更是與官家有過共苦經歷。若是就此廢立,未免太過不近人情。”
齊衡鄭重道:“禮法綱常,斷然不可胡來。”
簡而言之,就是認爲判得太重。
堂堂皇后,不該沒有“容錯率”。
“這”齊國公扯著鬍鬚,無奈一嘆。
這孩子,還是沒有吃過大虧,
爲人正直,這是優(yōu)點。
可若是太過正直卻不知變通,那就是災禍。
區(qū)區(qū)七品,竟敢登門質問閣老,一旦惹人厭煩,仕途真就是別人一句話的事情。
“我且書信一封,讓父親從中調和。”申氏銀牙輕咬,決然道。
關乎丈夫的仕途,由不得她不重視。
“不必。”
齊衡擺手,平靜道:“以江閣老的影響力,若要貶一七品小官,沒有誰攔得住。”
要是江昭真的有意貶他,恐怕大娘娘都得無力迴天,更遑論申氏一門。
一方面,大娘娘也是深宮之人,不可能太過干預朝政。
另一方面,堂堂閣老要是貶一七品小官都成問題,那可就近乎是在打臉。
是以,但凡江昭下定決心要貶他,那就真的能貶! 齊國公、平寧郡主夫婦相視一眼,暗自皺眉。
越是權貴門第,就越是清楚“閣老”二字所代表的權勢。
但凡存心強權打壓,三品大員都可能被秒殺,更遑論七品?
“可也不能幹等著,什麼都不做吧?”
申氏緊握錦帕,關切道:“顧二叔與江閣老是友人,不若讓顧二叔從中調和?”
齊衡搖搖頭:“不必!”
相比起方纔,語氣中更多了一絲強硬。
這輩子,不論求誰,他都不可能求到顧廷燁的頭上。
沉默了幾息,齊衡道:“諫官上奏,偶有觸犯逆鱗,遭貶不足爲奇。”
從上門質問的那一刻,他就有了遭貶的心理準備! 寧遠侯府。
祠堂。
幾十道牌位,擦得乾淨反光。
“呼!”
吹了口氣,顧廷燁手持三炷香,肅穆沉凝,插進香爐。
香爐上首,恰好是五道牌位。
故寧遠侯顧公諱偃開之神位、故顧氏宗子廷煜之神位、故寧遠侯夫人顧母秦氏之神位、故寧遠侯繼夫人顧母白氏之神位、故寧遠侯續(xù)夫人顧母秦氏之神位! 顧廷燁垂手,望了幾眼。
老父親、大哥哥、秦氏大娘子、生母白氏、小秦氏。
都死了! 小秦氏“菩薩心腸”,差點毒死老父親。
老父親心中有虧,終究是下不了狠手。
最終,這一任務還是落到了他的頭上。
小秦氏,不幸偶感風寒,難治身亡! 具體的病逝時間,差不多是在老父親病逝百天左右,就跟著一起西去。
其後,便是官家登基,好友江昭入京,他受詔“奪情”入邊。
也就是說,連著去世兩位長輩,他也就丁憂兩年左右而已。
至於大哥哥顧廷煜?
那位是真的病逝,並非偶感風寒。
故人已矣。
諾大侯府,猛地少了三人,竟是有種冷清的錯覺。
蒲團上,盛明蘭撫著肚子,點燃三炷香,三叩首,插進香爐。
“都求了什麼?”顧廷燁扶起妻子,好奇道。
盛明蘭一怔。
“自是求母子平安,求祖宗保佑!”
“萬望莫要如同皇后娘娘一樣,觸怒主君,被廢爲妾。”盛明蘭嫣然一笑,挑眉道。
“皇后娘娘被廢,那是活該。”顧廷燁面上一肅,斷然道:“堂堂皇后,母儀天下,卻是亂嚼舌根,妄圖沾染邊疆軍政,動搖軍心。”
“德不配位,合該廢之!”
邊疆殺伐,最怕的就是不通兵略的文官胡亂插手,影響佈局。
皇后高氏舉薦外戚入邊,意欲分散兵權,制衡監(jiān)督,實則跟文官入邊插手武將佈局,沒有太大區(qū)別。
這樣的操作,無疑是非常受武將厭惡。
“咳!”
咳嗽了一聲,面容稍緩,顧廷燁調笑道:“小娘子要想不被廢,就服侍好你官人我。興許你官人心腸好,一生就你一人。”
“我不信。”盛明蘭搖頭。
讓丈夫一輩子不變心,實在太難。
相較而言,還是老老實實的過日子更容易一些。
手上有點小錢,有丫鬟僕從,即便丈夫變了心,日子也一樣能過下去。
積英巷,盛府。
“官家,竟是起了廢后之心?”
盛老太太放下茶盞,頗爲驚詫。
右都御史,堂而皇之的彈劾皇后,建議廢而新立。
此事,肯定有官家的授意。
“官家心中積怨已久,長達百餘日都不曾臨幸皇后。”
“近來,皇后更是連連犯下忌諱。”
“官家起了廢后之心,不足爲奇。”
盛紘撫須道:“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都已陸續(xù)表態(tài)站隊。”
盛老太太點頭。
她就是有些意外而已。
畢竟,皇后母儀天下,意義非凡。
約莫幾息,盛老太太想起什麼,忽的道:“皇帝廢后,百官站隊。姑爺與王老夫人爭起來,盛家也得站隊啊!”
“王老夫人與王舅父,就要抵京了吧?”
盛紘一怔,面色漸漸凝重起來。
岳母王老夫人,最是心疼大女兒王若與,此次入京,怕是不會善罷甘休。
“孩兒自是與昭兒站在一起。”盛紘道。
別看王老夫人能折騰,在地方上更是頗有臉面。
一旦入京爲官,那就狗屁不是。
京城一塊板磚砸倒十人,起碼有一人是入了品的小官。
盛老太太點頭。
站隊姑爺,總不會錯的。
熙豐元年,四月末。
文德殿。
文武百官,有序班列。
丹陛之上,趙策英撫膝垂手,徐徐道:
“內外百司,儘可上言。”
“陛下,萬萬不可廢后!”
僅是一剎,就有一名老年御史走出,手持笏板,目光堅毅:“嫡子爲國本所繫,若廢皇后,則嫡子身份存疑,恐憑生禍患,禍起蕭牆。”
左副都御史,呂溱!
正三品,御史一道的三號人物。
趙策英向下望去,暗自皺眉。
皇后無有根基,何來三品大員爲她說話? “陛下,不可廢后啊!”
末尾,一名五品御史走出,沉聲道:“陛下因私愛廢后,恐天下謂陛下重色輕德,難稱明君。”
“臣以爲,萬萬不可廢后。”又是一名御史走出,著五品紅袍。
“臣附議!”一人附和道。
“臣附議!”
不斷有人走出,或是御史,或是宗室,態(tài)度堅決。
趙策英望了幾眼,臉色一黑。
御書房。
“啪!”
君臣相對,趙策英一拍幾案,面有怒意:“皇后幾次犯錯,竟也有不少人爲其說話。”
“這是爲何?”趙策英甚是不解。
皇后冊立僅是一年,就有足足百餘日未行“朔望之禮”。
但凡是有點腦子,就知道他心中已是非常厭煩皇后。
廢后之議,肯定是有他的暗中授意。
然而,竟然還是有不少人反著幹,持反對態(tài)度。
須知,皇后可是毫無政治根基,幾位外戚甚至都沒資格上朝參政。
這種情況下,還跟皇帝對著幹,要必要嗎?
江昭沉吟著,平靜道:“天下熙熙攘攘,皆爲利來。”
“有利?”趙策英疑惑道。
“有。”
江昭點頭:“一,錚言上奏,可博名。”
“此舉,就連范文正公,亦曾施行。”
御史、諫官,主要職責就是“侍從規(guī)諫,補闕拾遺”。
這一批人,實爲一等一的文官清流,最是注重名聲,也最是擅長博名。
犯顏直諫、與天子爭是非,就是最好的博名方式之一。
這麼做,無論成功與否,大賺的可能性都非常之高。
要是真的讓勸諫成功,那就可以憑此得到皇后的感激。
一旦熬到小皇子登基爲帝,那回報率就更是驚人。
要是勸諫不成功,皇帝動怒,御史、諫官因上諫而遭到判罪、流放,則是有機會名留青史,於史書中留下“直臣”之名。
這一招,就連范仲淹都試過。
昔年,先帝廢郭皇后,范仲淹就曾直言上諫,反對廢后。
最終結果,自是成功廢后,范仲淹貶謫一方。
可也因此,范仲淹聲名大噪,被視爲“忠直之臣”,積累了相當雄厚的政治資本。
不久,便因名聲而重新啓用,召回入京,一步一步走上入閣拜相的路子。
上“錚言”,絕對是一等一的低投資、高回報方式。
御史、諫官有意藉此上奏,搏一搏名聲,也不稀奇。
“二、諫官試探。”
江昭繼續(xù)道:“那些人,主要是試探御史臺和諫院的權力範圍。”
若說博名是一個人的操作,那麼試探就是一堆人的操作。
御史臺、諫院兩大衙門,主要就是圍繞百官和君王展開。
君王包容性強,御史臺、諫院的人就能放肆一點。
一如先帝執(zhí)政,御史臺、諫院的權力就相當之大,出言罵皇帝都是常態(tài)。
如今,新帝登基,對於御史臺、諫院的容忍度不太確切,自是有人上奏試探一下。
要是包容性好,那就更進一步,越來越放肆,越來越試探。
“三、政治投機。”江昭說道。
任何時候,都不缺政治投機者。
一如從龍,本質上就是一種政治投機。
一旦成功,就此一步登天。
皇后廢立之事,自然也不缺政治投機者。
截至目前,皇后之子趙俊可是唯一一位皇子。
這就是皇后的大功。
有大功而無大過,自是有一些政治投機者選擇賭一把。
畢竟,史書之上,的確是不乏一些“廢立未成”的例子。
要是皇帝的性子不夠強硬,就可能選擇服軟,廢后之事,就此作罷。
江昭擡眉,沒有繼續(xù)說。
其實,還有第四條。
士大夫集團的試探!
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並非是假話。
大周的文官,的確是相當強勢。
這一點,從三位一體的宰輔大相公,就可窺見一二。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內閣首輔、樞密院樞相,實權可不是一點半點的大。
餘下的五位大學士,也是“二位一體”的存在。
參政政事、內閣大學士!
自從太宗皇帝以來,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已然是純粹的政治傳統(tǒng),而非空話。
如今,新帝登基,自是免不了磨合與試探。
畢竟,不是誰都是江昭一樣的寵臣。
反對廢后,本質上是反對“皇權過於任性”。
也即,限制皇權。
士大夫要確保皇帝重視禮法,受限於禮法,不能無法無天。
此次試探,御史、諫官都是刀子而已。
趙策英點頭,沉吟起來。
約莫一炷香,趙策英搖搖頭。
太廢腦子了! “何解?”趙策英期許的問道。
“廢后輕禮法,立後重禮法。”江昭如是道。
士大夫的本質需求就是皇帝不能太過任性,必須得受到禮法的約束。
立後之時,大辦特辦,表現對禮法的重視,就能解決問題。
當然,這是從大局上解決問題。
細枝末節(jié)上,一些人該貶還是得貶。
站錯了隊,不可能沒有代價。
趙策英瞭然。
江府。
中門大開,江昭徐徐步入。
“主君。”書童禾生走近,呈上一道帖子。
【謹詹於熙豐元年五月五日酉時,假座寒舍,薄具菲酌,與江氏、盛氏及王氏門生故吏小酌敘話、還望外孫女婿務至,不得闕。
伏維闔府團聚,以敘天倫,並慰久念。
婺州蘭溪王氏,王老太夫人謹訂!】
務至,不得闕?! 江昭一怔,連連眨眼,繼續(xù)認真的讀了一遍。
這年頭,還有人敢這麼跟他說話?
猖狂!
霎時,江昭面色一冷。
“燒了吧。”
王老太太,還真是當慣了土霸王。
王老太師在世,都不見得敢這麼倚老賣老! (本章完)